- 年份
- 2024(3394)
- 2023(4243)
- 2022(3556)
- 2021(3282)
- 2020(2533)
- 2019(6317)
- 2018(5868)
- 2017(11959)
- 2016(6280)
- 2015(7308)
- 2014(7318)
- 2013(7550)
- 2012(6973)
- 2011(6352)
- 2010(6657)
- 2009(6430)
- 2008(6402)
- 2007(5780)
- 2006(5176)
- 2005(4913)
- 学科
- 济(32993)
- 经济(32954)
- 管理(16359)
- 业(15658)
- 中国(13623)
- 方法(13326)
- 企(11965)
- 企业(11965)
- 数学(11514)
- 数学方法(11454)
- 地方(7741)
- 贸(7486)
- 贸易(7478)
- 易(7225)
- 融(7202)
- 金融(7202)
- 农(6562)
- 城市(6536)
- 制(6282)
- 银(5967)
- 银行(5965)
- 行(5808)
- 财(5797)
- 业经(5313)
- 人口(5244)
- 学(4821)
- 城市经济(4798)
- 环境(4682)
- 市场(4577)
- 理论(4555)
- 机构
- 大学(102049)
- 学院(99261)
- 济(48470)
- 经济(47432)
- 管理(38463)
- 研究(38417)
- 理学(32351)
- 理学院(31929)
- 管理学(31605)
- 管理学院(31394)
- 中国(30672)
- 京(22643)
- 财(22240)
- 科学(19740)
- 所(19035)
- 财经(17868)
- 中心(16827)
- 研究所(16805)
- 经(16350)
- 经济学(16130)
- 北京(14775)
- 经济学院(14521)
- 江(14092)
- 院(13755)
- 财经大学(13614)
- 范(12918)
- 师范(12846)
- 农(12147)
- 州(11628)
- 业大(11167)
- 基金
- 项目(62125)
- 科学(50419)
- 基金(47727)
- 研究(44983)
- 家(41172)
- 国家(40866)
- 科学基金(35810)
- 社会(31215)
- 社会科(29804)
- 社会科学(29796)
- 基金项目(25064)
- 自然(22591)
- 自然科(22177)
- 自然科学(22174)
- 自然科学基金(21782)
- 省(21108)
- 教育(19956)
- 资助(19918)
- 划(19103)
- 编号(16735)
- 部(14651)
- 重点(13786)
- 成果(13676)
- 国家社会(13587)
- 发(13399)
- 教育部(13057)
- 人文(12439)
- 创(12133)
- 中国(12130)
- 课题(11862)
共检索到158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申 尹靖华
加入WTO以来,国际市场逐渐成为影响我国人口空间配置的重要途经。本文基于贸易引力方程构造了城市真实国际市场潜力指标,将微观个体数据和地级市城市特征数据匹配,运用条件Logit模型首次从微观个体层面考察了城市国际市场潜力与劳动力区位选择的关系。研究发现:城市更高的国际市场潜力是吸引劳动力流入的重要因素;较年轻的、性别为女的及高技能水平劳动力对国际市场潜力的反应更加敏感;国际市场潜力对流动劳动力的吸引力在落户壁垒较低的城市更加强劲。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犀行 欧阳溥蔓
本文运用1996-2008年全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39个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面板数据,通过估计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我国城市面对的市场潜力对在华FDI区位选择的影响。为了估计各种市场潜力对FDI流量的不同影响,将市场潜力分为国内和国外市场潜力,并且将国内市场潜力分为省内和省外市场潜力。本文发现一个城市面对的国内市场潜力和国外市场潜力都对该城市吸收FDI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前者对FDI流量的影响更大。另外,一个城市面对的来自本省的市场潜力将正向影响该城市吸收外资,但来自外省的市场潜力却对该城市的FDI流入无显著影响,这反映了我国国内市场存在分割。
关键词:
市场潜力 FDI 区位选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段会娟 吴俊
通过把FE模型的假设修改为普通工人既可跨行业又可跨区域就业,理论上分析了企业家和普通工人的区位选择。研究发现,两者都倾向于选择市场潜力更高的地区就业。然后,以四川盆地这块理想的空间经济学试验田为例,基于区县级数据检验市场潜力对投资和就业区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潜力和产业集聚对投资区位和就业区位的相对重要性是不同的,产业投资对市场潜力的弹性更大,而就业区位对本地集聚水平弹性更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韩峰 王业强
文章在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下构建理论和计量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探讨了20032014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国际、国内市场潜力及政府干预对人口城市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国际和国内市场潜力均显著推进了人口城市化,而政府的过度干预削弱了市场潜力的人口城市化效应;国内市场潜力对城市化的作用由东向西依次递减,而国际市场潜力的作用效果东部地区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政府干预对城市化进程中内外市场潜力的抑制作用由东向西依次递增。其中,政府干预显著削弱了全国及中、西部地区国内外市场潜力的人口城市化效应,但未对东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韩峰 王业强
文章在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下构建理论和计量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探讨了2003~2014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国际、国内市场潜力及政府干预对人口城市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国际和国内市场潜力均显著推进了人口城市化,而政府的过度干预削弱了市场潜力的人口城市化效应;国内市场潜力对城市化的作用由东向西依次递减,而国际市场潜力的作用效果东部地区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政府干预对城市化进程中内外市场潜力的抑制作用由东向西依次递增。其中,政府干预显著削弱了全国及中、西部地区国内外市场潜力的人口城市化效应,但未对东部地区市场潜力产生明显影响。国际和国内市场对城市化的影响在整体上存在替代性,但从不同地区来看,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在东部地区表现为互补性,在中部地区表现为替代性,而在西部地区却未产生明显的交互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亚菲 王瑞 徐丽笑
文章基于有效需求理论,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微观调查数据和中国省级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扩展的列昂惕夫需求驱动模型,估计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流动人口消费拉动的增加值规模,并设计基准、城镇化和市民化3种情景对“十四五”期间流动人口消费的经济影响及最优发展路径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显示,2020年流动人口消费引致的增加值达8.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8.2%);中等收入流动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其消费拉动的增加值约占60%;流动人口消费创造的增加值60%以上体现在与食品、居住消费活动相关的部门;“十四五”时期加快流动人口市民化是扩大流动人口消费助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流动人口的消费需求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对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扩大中等收入流动人口规模是增强社会有效需求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突破点;“十四五”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政策实施的重点领域之一,仍是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并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豪 桂河清 柴国俊
中国拥有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释放流动人口消费需求潜力,有助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专题数据,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分类比较分析方法,估算了流动人口的消费需求潜力。研究发现:流动人口消费需求潜力为11.58%,消费需求潜力规模为6319亿元,释放流动人口消费需求潜力,能提高居民消费率0.71个百分点;提升流动人口需求收入弹性、增强消费信心、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等,是释放流动人口消费需求潜力的主要路径。畅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以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助于释放流动人口消费需求潜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叶素云 叶振宇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的理论框架下着重考察了市场潜力、资源禀赋和税负水平对工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利用2000—2010年中国286个城市层面的数据,通过对不同时段、不同区域和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工业企业区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市场潜力和国际市场需求越大,越有利于吸引和培育新企业;沿海地区城市的资源禀赋条件越好,越有利于吸引企业投资;内地地区城市的工业税负水平高、差异大,不利于吸引企业落户;城市内部基础设施和工资水平对工业企业区位决策的影响并不显著。从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看,国内市场潜力和国际市场需求对外资、私营和港澳台企业区位决策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城市工业税负水平则起着相反的作用。本文研究表明新经...
关键词:
区位选择 资源禀赋 市场潜力 税负水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田泽 张群
东道国的市场潜力对吸引外商进行FDI投资决策影响甚大,基于我国长三角地区最近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通过计量模型和实证分析,以揭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市场潜力与吸引外资FDI区位选择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效应,得出研究结论,提出新时期规范引导我国招商引资行为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市场潜力 FDI区位选择 面板数据分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莹莹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工具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区位与地缘等空间地理因素对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试图从微观视角对当前学界和政府普遍关注的流动人口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进行解释。研究表明:区位和地缘均显著影响流动人口流入地的选择,其中区位因素中交通通达度和非农就业密度的正向影响远远超过了地理距离的负向作用,由于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的交通通达度远远领先于其他非超大城市,非农就业密度同样高于其他大中小城市,从而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克服地理距离产生的迁移成本流入到超大城市中;而地缘因素对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更多的是经济上的联系和依赖,而非单纯地理上的"临近"。
关键词:
区位 地缘 流入地选择 超大城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尹靖华 韩峰
依托城市间产品市场的联合和劳动力要素供给的空间互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和劳动力要素供给的空间尺度,对于实现我国城市就业的充分性和平衡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空间劳动要素供给和产品市场需求的综合视角切入,建立了多区域空间一般均衡模型,构建产品市场潜力指标和代表地区劳动力市场厚度的劳动力空间可得性指标并探讨两者与城市就业之间的逻辑联系和作用机制,分别从城市层面和个体微观层面实证检验其对城市就业规模和个人就业机会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产品市场潜力和厚的劳动力市场在推进城市就业增长中存在显著作用,二者不仅在城市层面提高了城市非农就业规模,而且也提高了微观劳动者个体的非农就业概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就业主要依赖产品市场的空间需求关联,大城市厚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效应不如中小城市明显;城市产品市场潜力对劳动力的需求效应更加有利于外来劳动力市场,而本地劳动力在厚劳动力市场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本研究对于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格局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就业协同,从整体上保证就业的充分性和公平性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叶素云 叶振宇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的外资企业区位选择的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然后利用1999~2008年全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市场潜力、出口需求对新成立外资企业区位分布的影响。为了纠正泊松模型条件方差过度分散问题,本文使用了面板负二项回归方法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城市的市场潜力和出口需求是外资企业投资区位的决定因素,同时,采用分时段、分区域方法以及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进行重新估计,结果都证实了上述发现是稳健的。此外,城市人力资本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对新成立外资企业区位分布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城市的职工工资、自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工业税负等因素则不会对新成立外资企业区位分布构成实质影响。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海娟 周德翼
本文针对我国城市化面临的农业和城市社会经济生态问题 ,根据城市和农业的特点 ,以理论推演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分析论证了城市农业的需求和供给基础。
关键词:
城市农业 功能 资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蒋华雄 孟晓晨
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力,对城市经济及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为了探讨高铁对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修正了市场潜力模型并识别出可能利用高铁的产业,计算2012年基于普铁及基于高铁城市各产业市场潜力及变化值,分析高铁对城市产业市场潜力的规模及空间影响特征。得到:1)高铁对制造业的市场潜力规模影响最大,其次分别为批发零售业、交通邮政业、租赁商服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科研服务业、住宿餐饮业,对金融业市场潜力影响最小;2)城市规模越大,高铁对其产业市场潜力的影响越大;3)高铁使得制造业、交通邮政业、批发零售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城市产业结构 市场潜力 中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昝欣 欧国立 吕巍
本文使用了2003—2019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对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市场潜力的影响效应及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提升会促进城市市场潜力的提升,并存在市场潜力的溢出效应;(2)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提升会提升城市间可贸易品需求水平,提高城市市场潜在需求水平。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提升还会提升城市的有效劳动供给水平,挖掘城市市场潜力;(3)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市场潜力的最优影响范围约为100至150公里,该影响存在“梯度下降”现象。本文为进一步推动城市间互助联合、协同发展,提升城市潜力水平提供了现实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