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35)
- 2023(6649)
- 2022(5376)
- 2021(5001)
- 2020(3754)
- 2019(8562)
- 2018(8209)
- 2017(15350)
- 2016(8358)
- 2015(9053)
- 2014(8733)
- 2013(8496)
- 2012(7767)
- 2011(6844)
- 2010(6612)
- 2009(5912)
- 2008(5314)
- 2007(4400)
- 2006(3894)
- 2005(3130)
- 学科
- 济(32474)
- 经济(32450)
- 管理(18189)
- 业(14284)
- 地方(13568)
- 中国(12543)
- 农(10463)
- 企(9396)
- 企业(9396)
- 方法(9216)
- 数学(8363)
- 数学方法(8150)
- 业经(7477)
- 农业(7434)
- 城市(7172)
- 环境(6540)
- 学(6289)
- 地方经济(5864)
- 发(5436)
- 城市经济(5211)
- 财(4737)
- 制(4634)
- 理论(4527)
- 产业(4141)
- 和(4135)
- 资源(4080)
- 贸(4031)
- 贸易(4027)
- 划(3939)
- 易(3738)
- 机构
- 学院(106292)
- 大学(103307)
- 管理(37798)
- 研究(37641)
- 济(37171)
- 经济(35953)
- 理学(32508)
- 理学院(31926)
- 管理学(31180)
- 管理学院(30950)
- 中国(27028)
- 科学(25559)
- 京(22605)
- 范(17902)
- 中心(17838)
- 所(17821)
- 师范(17785)
- 江(16823)
- 农(16586)
- 州(16456)
- 研究所(16452)
- 财(16002)
- 业大(15880)
- 院(15046)
- 师范大学(14512)
- 北京(13775)
- 农业(12873)
- 财经(12818)
- 技术(11932)
- 省(11685)
- 基金
- 项目(79436)
- 科学(63026)
- 研究(58266)
- 基金(56120)
- 家(49140)
- 国家(48727)
- 科学基金(42367)
- 社会(36907)
- 社会科(34900)
- 社会科学(34888)
- 省(32852)
- 基金项目(30978)
- 划(27589)
- 自然(27536)
- 自然科(26853)
- 自然科学(26849)
- 自然科学基金(26296)
- 教育(25778)
- 编号(24096)
- 资助(20921)
- 发(18952)
- 成果(18377)
- 重点(17850)
- 课题(17434)
- 创(16399)
- 部(15639)
- 创新(15357)
- 发展(15089)
- 国家社会(15032)
- 展(14870)
共检索到155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波 黄嘉颖 邱锦安
针对流动人口密集和商业集中的城市商圈应急疏散的特殊性,建立了城市商圈应急疏散研究框架。该框架主要包括应急疏散需求预测、应急疏散空间适宜性评价、应急疏散路径优化3个层面。通过3σ法、灰色关联法和熵权法、GIS、OD模型等技术,将研究框架应用于广州上下九商圈。结果发现:上下九商圈疏散人口和疏散场地需求较大,目前应急避难场所不能满足区域内疏散需求;适宜性强的紧急避难场所多为学校内操场用地,但有效避难空间极易受到建筑物倒塌影响,导致场地内避难空间不足;人口密集区大部分在选定紧急避难场所500 m服务范围和疏散用时在10 min内,但城市商圈路况复杂增加了疏散成本,同时降低了疏散效率。提出了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布局和疏散路径优化建议。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尹元元 陈柳钦
科学合理的商圈布局既是城市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商圈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综述国外商圈布局技术方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城市商圈布局的现实提出了现代城市商圈布局的三维动态模型,并为城市商圈布局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
现代城市 城市商圈 布局 技术方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先庆
商圈的形成和发展与城市形态的变化和发展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现代商圈对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任何一个城市的繁荣都离不开一个不断发育成长的商圈的带动,不同层次商圈的形成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原始动力。而城市规模的扩展带动城市商圈的规模随之扩大,城市的功能定位决定城市商圈的特性和发展方向,城市布局的变化导致城市商圈结构与布局的调整,城市交通的发展也会促使城市商圈的形态和布局进行新的重组。
关键词:
城市 商圈 商业聚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段东霞
随着经济与城市商业的发展,商圈在大中型城市经济贡献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以其特有的污染少、直接带动消费、接近消费者等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商圈重心在大中型城市的商圈发展过程中显现得比较突出,其核心优势是带动整个商圈的发展。商圈重心移动的影响因素及动力对一个商圈的形成、走势、规模及前景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这些都会在商圈的发展轨迹上有所体现,本文以发展较为成熟的广东省广州市天河路商圈为例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
商圈重心 移动 天河路商圈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晓冰 陈忠暖
运用Shannon信息熵理论,借助熵值及其均衡度和优势度模型理论,探讨地铁站点的类型、开通时间和区位对站点商圈零售商业业种构成的影响,揭示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①受地铁站点区位影响,按城市中心向边缘排列,15个站点的业种结构信息熵值呈现倒U型曲线模式,位于城市近郊区的站点零售商业结构最均衡;②受地铁站点的类型影响,交通接驳点的站点零售商业结构最均衡;③地铁站点的开通时间越晚,其零售商业结构越均衡。以上研究结论对认识和策划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零售商业布局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地铁站点 商圈 零售业种 信息熵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魏颖 邱志军
本文从商圈的规模体量、租金水平、业态结构、消费者结构、品牌丰富度、本土品牌国际知名度、商旅结合程度等多角度对广州商圈与世界级别商圈进行比较,找出广州商圈发展的优势、短板与差距。
关键词:
商圈 购物天堂 广州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花海燕 田玲
近年来,网络经济快速发展,实体零售受到较大冲击,一些原本供求均衡的商圈逐渐失衡,传统城市商圈饱和度评价指标体系已无法科学评价商圈饱和度状况,须加以改进。因此,根据当前影响城市商圈的因素修正了商圈饱和度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以传统商业高度发达的成都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得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从3个方面优化城市商圈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商圈 饱和理论 网络零售 FAHP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丽蒂 许欣欣 刘莹 张曦兮
以解决城市临灾脆弱性问题,提高老龄化社区道路安全和避难场所的可达效率为目标。对大庆某老龄化社区路网、避难场所、人群对社区避难场所的熟悉度特征等进行深入调研,作为模拟数值依据,使用Pathfinder软件对算例社区进行疏散模拟。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住区和避难场所的设置、人群对场地的熟悉度均会影响疏散效率。以存量建筑拆毁率最小化为前提,优化后疏散有效路网密度提高了32.46%,人均疏散路径减少26.93%,老人人均步行疏散效率提高22.04%。
关键词:
老龄化社区 社区路网 疏散效率 仿真模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少丽 陆玉麒 顾小平 裴友法 刘涛
应急避难场所是保障城市安全的一项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其空间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为市民提供服务的效果。以徐州市为例,基于GIS的网络分析法,构建了五个指标分析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徐州市应急避难场所总体布局相对合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服务重叠率偏高;各组团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服务范围大致相当,服务人口的数量有较大差异;分区尺度上,居民接近应急避难场所的机会相对均等,需要调整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的分区较少。相关结论可为徐州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调整与优化及新建设施提供可靠的布局参考。
关键词:
应急避难场所 空间布局 网络分析 合理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耀宗 严凌燕
地级城市本科院校空间布局失衡,是过去20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毛入学率提升的伴生现象。从地级城市人口规模、地方生产总值两个维度考察了299个地级城市本科院校设置现状。以地级城市每百万人口本科院校数高低、每百亿地方生产总值本科院校数高低为指标,对地级城市进行二维分类。研究发现,地级城市本科院校空间布局存在双高区、低高区、双低区、高低区四种类型,城市之间院校布局失衡严重。建议从以下路径予以优化:低高区40个城市和双低区47个城市作为未来设置新增本科院校的重点区域,高低区29个城市和双高区经济水平较高城市探索
关键词:
地级城市 本科院校 二维分类 布局失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牛妍妍 於家 陆大伟 穆仁武 温家洪
应急疏散引导在城市开放性公共场所安全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解决应急疏散初期引导人的空间布局问题,论文考虑障碍物对通视性的影响、引导人的空间覆盖范围及距离衰减效应、可引导人员数量阈值等条件,基于粒子群算法和渐进覆盖模型,构建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公共场所疏散引导人布局优化方法;并以上海市徐汇区滨江绿地空间为例,进行疏散引导人的布局优化,并基于疏散智能体模型,开展应急疏散引导模拟,比较优化前后的疏散效率,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考虑到不同时间段人群分布的差异性,开展该区域内疏散引导人责任区的动态规划。实证结果表明:不同时刻研究区的疏散引导人需求量不同,与疏散人员数量成正比;疏散引导人布局优化后的疏散时间成本要远低于人为布设情景下的疏散时间成本;疏散引导人责任区的划分有助于在引导人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明确每个引导人负责的区域以及采取的日常安全防范方式。研究可为开放性公共场所疏散引导人空间布设提供决策依据,降低公共场所的潜在安全风险,促进城市公共安全建设。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曾艳
本文以重庆市五大商圈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就商圈竞争力提升提出政策性建议:明确各商圈定位,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强商圈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业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商圈业态水平,实现各商圈特色差异化发展;整合行政资源,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培育现代商贸人才,鼓励商贸领域创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素英 李能 张烨 王羽婵
优化空间布局对推动区域健康发展、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圈层经济理论为优化空间布局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鉴于此,运用ESDA方法和区域复杂网络模型,以河北省为实证对象,分析了区域间布局结构及其联系强度,对网络结构特征度量值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发现,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区域网络呈现出无标度的"择优增长"特征,空间布局亟待优化;石家庄和唐山在区域复杂网络中具有良好的资源控制能力和重要地位,河北省可以优化为三大经济圈层,即环京津经济圈、冀中南经济圈和冀西北经济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明 顾康康 李咏
[目的]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城乡生态空间布局,对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以宣城市为例,基于Arc GIS的空间叠加技术,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识别主要生态源地,并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AC)选取生态战略点及生态廊道分布,构建出生态安全格局,进而对宣城市城乡生态空间布局进行优化。[结果](1)生态极重要和高度重要区域面积为918. 78km~2,占全区面积的35.53%;(2)生态源地的总面积为978.83km~2,占全区面积的37.85%;(3)选取的生态廊道多呈现出南北向的连接走向分布,但两点之间相互连接的空间网络化程度较低,且构建出生态高与较高安全区面积为921.70km~2,占宣城市区面积比重为35.65%;(4)优化并形成"绿核+水廊+绿廊"多层次、网络化的宣城市城乡生态空间结构,并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结论]可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城市生态安全、优化城乡生态空间布局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锐 樊杰 刘汉初
文章以厦(门)漳(州)泉(州)都市圈为案例,通过分析资源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异和时序演变特征,认为厦漳泉都市圈东部沿海的资源环境压力显著高于西部山区,近25年资源环境经历了2000年前的起步耗损、2000—2010年的快速耗损、2010年后的趋缓耗损的阶段。识别出资源环境各要素对都市圈的胁迫关系,认为环境污染因子的影响最大,水土资源因子的影响次之,生态质量因子的影响最小,它们的灰色关联系数分别为0.90、0.85、0.75。在资源环境不断施压的过程中,都市圈主要的响应与反应表现为与资源环境高度关联的产业部门产值和产品结构出现了波动调整、产业链条的中低端生产加工环节加快由资源环境趋紧地区向宽松地区转移、承载上述产业转移的建设用地在空间上打破行政区划束缚并加速向易于接受辐射的地区集聚。最后围绕资源环境禀赋多寡与约束力的强弱关系、资源环境各类要素约束的机制、缓解都市圈资源环境约束的创新方向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