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39)
- 2023(9411)
- 2022(7916)
- 2021(7268)
- 2020(6010)
- 2019(13963)
- 2018(13890)
- 2017(26757)
- 2016(14718)
- 2015(16455)
- 2014(16531)
- 2013(16286)
- 2012(15268)
- 2011(13809)
- 2010(13884)
- 2009(12684)
- 2008(12432)
- 2007(11002)
- 2006(9947)
- 2005(8791)
- 学科
- 济(61679)
- 经济(61601)
- 管理(36611)
- 业(31665)
- 方法(23707)
- 企(23581)
- 企业(23581)
- 数学(20793)
- 数学方法(20502)
- 中国(19016)
- 地方(17728)
- 农(16444)
- 制(14551)
- 学(14321)
- 财(14003)
- 银(12633)
- 银行(12601)
- 业经(12015)
- 行(11788)
- 农业(11501)
- 理论(10152)
- 环境(9847)
- 融(9827)
- 金融(9818)
- 体(9605)
- 贸(9045)
- 贸易(9036)
- 地方经济(8869)
- 易(8500)
- 度(8161)
- 机构
- 大学(205256)
- 学院(204238)
- 济(80937)
- 经济(78910)
- 研究(74772)
- 管理(73309)
- 理学(62643)
- 理学院(61726)
- 管理学(60369)
- 管理学院(59978)
- 中国(57811)
- 科学(47546)
- 京(45368)
- 财(38791)
- 所(38049)
- 农(37634)
- 研究所(34813)
- 中心(34029)
- 江(32941)
- 业大(31110)
- 财经(30426)
- 范(29701)
- 农业(29653)
- 师范(29368)
- 州(28225)
- 北京(28202)
- 院(27860)
- 经(27500)
- 经济学(25394)
- 师范大学(23903)
- 基金
- 项目(138890)
- 科学(109032)
- 基金(100455)
- 研究(99477)
- 家(88683)
- 国家(87978)
- 科学基金(74825)
- 社会(63137)
- 社会科(59725)
- 社会科学(59708)
- 省(54561)
- 基金项目(53796)
- 自然(48837)
- 自然科(47675)
- 自然科学(47658)
- 划(46800)
- 自然科学基金(46749)
- 教育(45259)
- 资助(40472)
- 编号(39487)
- 成果(32208)
- 重点(31526)
- 发(30509)
- 部(30047)
- 课题(28526)
- 创(28173)
- 国家社会(26516)
- 创新(26494)
- 科研(26100)
- 计划(25755)
共检索到314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阳 岳文泽 高佳斌
探究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商业辐射及其对住宅的增值效应,既是城市商业设施规划布局的现实需要,也是协调城市商业与居住功能的理论需求。基于多重吸引力的哈夫模型刻画了杭州商圈空间分异与服务等级,并基于高德地图路径规划构建城市商圈对住宅增值效应的GWR模型,揭示其增值强度及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杭州城区中心综合体商圈交错分布,外围商圈规模较大。城区中心由黄龙体育中心、杭州大厦和湖滨银泰三大商圈构成,城市西部、北部商圈竞争激烈,格局分布散乱,而城东、滨江、城西南片区因大型商业综合体鲜有布局,商圈规模较大。(2)从服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清 周璇 周思文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与乡村的交界地带,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区域。在识别杭州市城市边缘区范围的基础上,从人群活力和空间活力两个视角,探讨杭州城市边缘区活力水平。结果表明:(1)基于POI核密度分析的范围识别以及土地利用信息熵的结果验证,最终筛选出43个杭州城市边缘区镇街。(2)通过对百度热力图以及人口密度的量化分析,杭州市边缘区人群活力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圈层式由内向外递减的特点。(3)边缘区GDP水平、服务设施密度、用地功能多样性、交通可达性、开发强度等指标在空间上有较为明显的集聚核心,总体上内边界空间活力水平高于外边界。(4)从功能适应、生态整合、产业升级、文脉传承四个方面为杭州城市边缘区活力营造、资源配置和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德 钟文钰 周婷 戚佳玲
研究目的:基于POI数据开展杭州土地利用混合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为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新路径。研究方法:空间格局分析、半方差函数、分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1)杭州土地利用混合度总体偏低;(2)土地利用功能混合度总体上低于土地利用结构混合度;(3)土地利用混合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周围逐渐递减,呈辐射状分布,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4)土地利用混合度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带状异向性;(5)土地利用混合度与人口密度、公交站点数量、到铁路和到钱塘江的距离以及规划用地管制分区级别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第一产业比重、到地铁的距离、到公路的距离以及到西湖的距离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规划层面,应加强将土地混合利用理念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治理层面,应建立土地混合利用空间差异化管理和空间联动管理等管控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曾国威 罗震东
以城市直播电商为典型案例研究移动互联时代新经济活动对城市空间功能与组织方式的深刻影响。利用天眼查企业数据,分析2016—2022年杭州市主城区直播电商企业的空间集聚与扩散趋势。结果表明:直播电商这一新经济活动在虚拟集聚与实体集聚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鲜明的新兴生产服务业特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直播电商的实体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呈现出与传统商业中心错位的多中心分布格局;二是城市直播电商空间演化呈现邻近扩散、近域加密的特征,随着产业持续升级,直播电商企业的空间集聚逐渐由受货品和人才的双重影响转变为主要受人才的影响,中高端生产服务业的属性日益凸显。上述空间特征与趋势,既体现了实体集聚的既有机制与规律,也展现了虚拟集聚的空间赋能与人才导向特征。
关键词:
直播电商 集聚 扩散 杭州市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万统帅 李燕 陈艳丹 李奥 周依典 曾丽婷
基于地理开源数据,共筛选出8类城市住宅选址影响因素。然后利用核密度法分析城市住宅空间结构布局,利用局域自相关法分析住宅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探寻不同影响因子的正反邻避效用。结果表明:①郑州主城区住宅空间分布以中部为核点向四周圈层式拓展;②住宅选址局部自相关特征较为明显;③正反邻避设施因子对住宅选址影响效应具有交互作用。
关键词:
城市住宅 邻避效应 地理探测器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光辉
影响住宅需求的因素很多 ,许多学者从宏观层面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均GDP是影响住宅需求总量的关键因素 ,本文采用一般性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的方法 ,得出了影响重庆市主城区住宅需求总量的关键因素是城市人口。
关键词:
住宅需求 影响因素 城市人口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项婧怡 罗震东 张吉玉 程龙
"网红空间"作为新兴的视觉消费空间,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城市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基于抖音平台数据定量测度了杭州市主城区内"网红空间"的热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杭州市主城区内"网红空间"分布呈现出多核集聚的格局,空间热度由中心城区向外围城区递减;"网红空间"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功能节点,不同区域内部空间的集聚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卞显红
旅游产业集群是自组织和被组织的过程。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属于内生型旅游产业集群,其空间演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诞生阶段、自我增强阶段、空间扩散阶段、空间一体化发展阶段。研究认为:自组织系统是旅游产业集群自组织演化的条件;旅游产业集群在集聚、离散不断涨落的过程中最终使旅游产业集群衍生与演化;旅游产业集群的集聚与扩散机制在旅游产业集群空间演化过程中相互依存,互相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进而使旅游产业集群从最初均质无序状态演化为成熟旅游产业集群的有序自组织系统;正负反馈机制是旅游产业集群规模的自我调节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卞显红
基于旅游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及品牌视角对旅游产业集群升级路径进行了研究。认为旅游产业集群创新赋予旅游产业集群更多地满足旅游者需求及提升旅游竞争力的能力,为旅游产业集群构建知名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及旅游集群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打下良好基础;旅游产业集群品牌是提升旅游产业集群整体及相关旅游企业经济效益、推动竞争与合作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路径,是旅游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卞显红
文章把旅游产业集群成长阶段分为孕育阶段、快速成长阶段、逐步成熟阶段及稳定阶段。以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为例,对旅游产业集群持续成长驱动力进行了分析,认为:旅游要素比较优势为旅游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基础驱动力;强劲的旅游投资是旅游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保障性驱动力;完善集群网络是旅游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关键驱动力;集群创新是旅游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强有力的旅游产业集群基核吸引力促进旅游产业集群持续成长;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偏好是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持续成长的需求驱动力。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文杰 汪强 谭倩倩
以杭州城东分类减量综合体EPC项目为例,分析EPC模式下大型环境类邻避设施项目管理的难点和要点。然后构建邻避设施EPC项目管理体系,并从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和采购三个方面提出项目管理的保障措施,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
邻避设施 运行体系 项目管理 EPC项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梓洋 石培基 石晶 张学斌 刘玥
【目的】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效应是贯穿城市化过程的关键的人地关系问题,而河谷城市由于扩展空间受限,其生态效应更加复杂,因此多角度探讨典型河谷城市空间扩展所引起的生态效应尤为重要,同时可为相关学者提供较新的视角、思路和方法。【方法】本文以典型河谷城市兰州市主城区为例,通过计算1995、2005、2015和2020年城市空间扩展规模、强度和景观格局指数,以反映1995—2020年兰州市主城区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将研究区分为12184个网格,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大气辐射传输方程法以及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模型,从多角度分析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风险、热岛和生态系统服务效应,探讨了自然环境条件对河谷城市空间扩展生态效应的影响,并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修复对策。【结果】(1)1995—2020年兰州市主城区城市扩展规模和强度呈增长趋势,城市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城市扩展方向以西部和北部为主,城市扩展模式由组团水平扩展向跳跃式扩展转变。(2)1995—2020年兰州市主城区整体生态风险效应和热岛效应存在减弱趋势,但河谷谷地却有上升趋势,研究期末总体格局呈谷地高、四周低的特征。(3)生态系统服务效应存在微弱提升,主要表现为河谷周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提升,且建成区部分区域由生态系统服务低值区向中值区转变。(4)城市扩展会对区域自然基底产生一定影响,而自然基底也影响着城市扩展的规模、方向与模式,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和谐发展至关重要。【结论】从多角度出发构建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效应研究框架,发现在网格尺度上城市空间扩展对生态风险、热岛和生态系统服务效应影响较为显著,并对定量可视化研究城市演变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可为城市智慧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晓刚
伴随着国内各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人口、城市就业变化下带来的出行模式以及出行需求也在发生着改变。作为城市商业地产开发建设的新模式,"城市综合体"正在国内各经济发达地区建设使用。然而现实是城市综合体往往由商业策划机构进行单体设计,很少从规划角度进行总体分析研究。本文以厦门市为例,从分析城市综合体现状入手,借鉴国内其他城市提出的商业功能区设置标准,确定城市综合体设置标准;最终结合厦门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出厦门市城市综合体布局规划以及实施思路。
关键词:
城市综合体 布局规划 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温海珍 卜晓庆 秦中伏
城市湖泊具有重要的景观生态价值,对住宅价格的影响显著,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以杭州西湖为例,采用2011年杭州市6城区649个住宅小区的相关数据,建立传统特征价格模型,并从方向—距离异质性两个维度对模型进行改进,实证分析城市大型景观中心对住宅价格的空间影响差异。结果表明:①西湖对杭州市住宅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外部性效应,到西湖的距离每增加1%,住宅价格将下降0.226%。②西湖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方向异质性,平均的空间影响范围为5.62km,但在不同方向上西湖的价格弹性呈现明显差异。③在以西湖为中心、同心圆状向四周扩散的过程中,住宅价格对西湖距离的空间敏感性呈现出先急剧减小后缓慢增大的趋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江泓
商业空间日益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总结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特点,对商业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详尽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建议。
关键词:
商业综合体 公共空间 复合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市机构养老服务设施规划配置布局研究——以徐州市主城区为例
商品住宅价格与城市人居环境关系的定量研究——以杭州市区为例
推进郊区农民市民化进程的一个实践——以杭州富阳高桥高教综合体建设为例
基于社区生活圈的学前教育资源均等性评价及优化策略——以兰州市主城区为例
基于年龄结构的综合医院分布的空间公平研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城市旅游景点可达性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城市综合体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以合肥市为例
城市社区改造对住宅价格的预期效应——基于杭州未来社区项目的实证分析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活力评价与空间关联性分析——以常州市主城区为例
自有住宅者与租赁住宅者居住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