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57)
- 2023(3812)
- 2022(3208)
- 2021(2846)
- 2020(2327)
- 2019(5518)
- 2018(5511)
- 2017(11814)
- 2016(5734)
- 2015(6058)
- 2014(6228)
- 2013(6493)
- 2012(5914)
- 2011(5393)
- 2010(5575)
- 2009(5093)
- 2008(4797)
- 2007(4137)
- 2006(3774)
- 2005(3377)
- 学科
- 济(24240)
- 经济(24209)
- 业(14159)
- 管理(13994)
- 中国(10640)
- 方法(9391)
- 数学(8643)
- 数学方法(8618)
- 制(8399)
- 银(7683)
- 银行(7683)
- 行(7079)
- 服务(6632)
- 企(6534)
- 企业(6534)
- 地方(6431)
- 度(6385)
- 制度(6383)
- 城市(6302)
- 农(6034)
- 工作(5734)
- 财(5304)
- 贸(5051)
- 贸易(5045)
- 服务业(4923)
- 易(4684)
- 业务(4577)
- 城市经济(4537)
- 业经(4473)
- 人民(4472)
- 机构
- 大学(78420)
- 学院(77930)
- 济(34851)
- 经济(33811)
- 管理(32808)
- 理学(27781)
- 理学院(27472)
- 管理学(27218)
- 管理学院(27053)
- 研究(25069)
- 中国(22163)
- 京(16957)
- 财(16290)
- 科学(14003)
- 财经(12740)
- 中心(11982)
- 江(11629)
- 经(11561)
- 所(11354)
- 经济学(11215)
- 北京(10657)
- 范(10381)
- 师范(10330)
- 州(10191)
- 研究所(10157)
- 经济学院(10125)
- 农(9659)
- 财经大学(9512)
- 银(9502)
- 院(9274)
- 基金
- 项目(53353)
- 科学(42814)
- 基金(39861)
- 研究(39415)
- 家(33681)
- 国家(33380)
- 科学基金(29868)
- 社会(27972)
- 社会科(26509)
- 社会科学(26501)
- 基金项目(21703)
- 省(19524)
- 自然(17960)
- 自然科(17597)
- 自然科学(17597)
- 自然科学基金(17229)
- 编号(16535)
- 划(16290)
- 教育(16190)
- 资助(15201)
- 成果(12577)
- 国家社会(12121)
- 发(11560)
- 部(11382)
- 重点(11058)
- 创(10508)
- 人文(10197)
- 项目编号(10142)
- 教育部(10131)
- 课题(9945)
共检索到121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玉涛
盘活城市商业活力是提振消费、确保内循环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路径,而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是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检测调查数据(2011-2018年),构建公共服务供给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Kernel核密度等模型系统性研究城市商业活力、公共服务供给与居民消费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城市商业活力的提升显著促进居民消费增长,城市商业活力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公共服务供给的改善有利于城市商业活力的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在城市商业活力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机制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城市商业活力对高收入水平和高受教育水平居民的消费增长促进明显,对高养老负担居民的消费增长促进不明显,公共服务供给对高养老负担居民群体的正向调节效应更突出。最后提出促进城市商业活力与民生保障的融合、提升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确保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平性等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昊
扩大居民消费对于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了考虑消费者购买活动成本的理论模型,并采用2009-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说明除了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保体系等旨在提升消费意愿的需求提升措施以外,改善零售服务供给也能够在消费挖潜中发挥积极作用,从机制上减少当前城乡居民放弃或抑制消费,转移消费或集中购买,以及选择劣质商品等现象。当前实体零售业经历的转型升级与挖掘消费潜力的宏观目标具有一致性,必要的政策引导则能够更好地促进行业调整与提振消费之间的契合。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韦韡 蔡运坤 陈晓璇
文章基于Roemer的机会平等理论,通过匹配省级宏观与2014—2018年三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显著促进了居民消费增长,且该结论经过工具变量法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促成了一个平等的机会,不仅可以缓解由“环境”导致的机会不平等,也可以改善由“环境”造成的“努力”不平等的“偏环境问题”,进而促进居民消费增长,这意味着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将有效地促使发展成果共享机会均等。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农村、低收入、女性、低养老负担、低人力资本与父亲受教育水平低的家庭中,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论涵义在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促进机会均等,有助于激发居民消费,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畅通国内循环提供内生动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李玉双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面板数据,从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供给的综合视角探讨了城市人口规模扩张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均有助于提高本市人口规模,但对周边城市却产生了负向空间外溢效应,且专业化集聚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多样化集聚;公共服务供给不仅提高了本市和周边城市人口规模,而且能够在城市人口增长中与产业集聚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民生类公共服务对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且产业集聚模式越符合当地优势条件,其集聚效应和空间外溢效应发挥得就越充分。其中,专业化集聚主要基于第一自然集聚优势、劳动力蓄水池效应和制造业中间投入的空间共享机制而发挥作用,而多样化集聚则主要基于中间服务的空间共享机制和空间技术外溢效应而产生影响。在适宜性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双重作用下,多数Ⅰ型及以上大城市拥挤效应得到明显缓解,依然具有很强的人口吸纳能力;Ⅱ型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产业集聚模式与城市规模特征更为匹配,有助于扭转结构错配、持续推进人口城市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海涛 傅琳琳 马禹琨
本文利用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研究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政府公共住房保障等公共政策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缴存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提供公共住房保障对农民工的留城意愿均具有显著地提升作用。此外,这三类公共服务对于留城意愿的影响在代际间和不同收入水平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总体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更强,公共服务服务对于其留城意愿的影响也更显著。
关键词:
农民工 留城意愿 保障性住房 代际差异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高宏存 刘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提升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要实现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向管理倾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合作化"供给,构建"政府—社会—居民"良好的互动体系,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在贴近社区、重塑社区等方面的治理功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海峰 谢颖
改革之初,我国的财政收入只有3000多亿元,国家希望通过财政收入的增加来解决公共服务的矛盾与问题。到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已经达到3.9万亿元,但公共服务供求矛盾甚至比以前更加突出。这表明公共服务领域的问题,根源并不在于没有提供公共服务的经济能力,而在于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延罡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英国、日本和新加坡五国的七组经济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各国公房供给增长与居民消费支出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使用脉冲响应函数、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方差分解模型对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国家之间的公房供给增长和居民消费支出增长之间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因果关系,五国分别因经济情况、国家政策倾向、人口密度和公共住房占总住房比重的不同而呈现出各异的特性,公房供给对于各国消费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最后,本文给出了公共住房供给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房供给 居民消费支出 贡献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郝慧娟
扩大我国内部需求的核心潜力在农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的提升。为了考察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居民消费结构的关系,本文基于2003-2019年的省级农村数据面板,以考察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并分为三大经济区考察了区域异质性关系。本文研究发现:在观测期内,我国农村整体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居民消费各类项目的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交通供应、教育供应和社会保障的提升有助于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从地区角度来看,各个区域间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差别,交通供应和社会保障是三大经济区居民消费提升的核心因素,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则是优化居民消费结构的关键要素。我国政府应该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转移支付水平,通过农村公共品供给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收入机会,引导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
公共品供给 农村居民 消费结构 消费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晓艳 范兆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久妹
本文通过将"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指标化,利用我国1990-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 M 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结果发现,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对居民消费率有非常显著的抑制效应。本文还发现,我国居民消费存在较强的"棘轮效应"。
关键词:
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 居民消费率 动态面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洋
通过对公共物品性质的经济学分析 ,论证了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选择问题 ,分析了我国现行的税收立法体制的弊端 ,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即税收立法权向城市一级政府下放 ,实现事权与财权的统一。
关键词:
公共物品 税收体制 税收立法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龚文海
多元供给与治理,是现代公共就业服务的重要理念和发展趋势。完善我国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就要致力于培植多元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主体,构建科学的公共就业服务的多元供给与治理架构。在公共就业服务的多元供给与治理架构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各种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形成有机统一和职能互补的网络;同时,要通过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和监管机制,完善外部治理环境,促进公共就业服务的最佳供给和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
关键词:
公共就业服务 供给 治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蔡悦灵
文章从人力资本视角来探讨公共支出对中国城市群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首先以消费函数理论相关模型为前提,推导出一个新的多元分析框架理论模型,得到了公共支出、人力资本和消费水平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作用机制。然后建立计量模型,以中国23大城市群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分别进行全国层面和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公共支出的增加和人力资本的积累都能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公共支出 人力资本 消费水平 中国城市群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尚希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确了各级财政支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和任务。尽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但我国理论界并未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在西方经济学论著中也未发现有关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系统论述。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