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1)
- 2023(14682)
- 2022(12110)
- 2021(11435)
- 2020(9524)
- 2019(22195)
- 2018(21748)
- 2017(41578)
- 2016(21969)
- 2015(24810)
- 2014(24247)
- 2013(23548)
- 2012(21084)
- 2011(18827)
- 2010(18521)
- 2009(16884)
- 2008(16227)
- 2007(13647)
- 2006(11841)
- 2005(10568)
- 学科
- 济(94841)
- 经济(94749)
- 管理(58912)
- 业(54841)
- 企(44054)
- 企业(44054)
- 方法(43767)
- 数学(39317)
- 数学方法(38636)
- 中国(29195)
- 农(24144)
- 财(20168)
- 业经(19835)
- 贸(18140)
- 贸易(18125)
- 易(17701)
- 学(16726)
- 地方(16508)
- 农业(15788)
- 制(15592)
- 理论(14290)
- 银(13360)
- 银行(13331)
- 环境(13013)
- 技术(12892)
- 融(12824)
- 金融(12821)
- 行(12785)
- 和(12650)
- 发(12232)
- 机构
- 大学(303734)
- 学院(300741)
- 济(129589)
- 经济(127235)
- 管理(117750)
- 研究(104225)
- 理学(102300)
- 理学院(101226)
- 管理学(99136)
- 管理学院(98596)
- 中国(79552)
- 京(64980)
- 科学(62136)
- 财(56195)
- 所(50445)
- 中心(47604)
- 农(47144)
- 研究所(46190)
- 财经(45767)
- 业大(43421)
- 江(42317)
- 经(42110)
- 经济学(41344)
- 北京(40811)
- 范(38737)
- 院(38471)
- 师范(38363)
- 经济学院(37263)
- 农业(36836)
- 财经大学(34404)
- 基金
- 项目(211276)
- 科学(167901)
- 基金(156957)
- 研究(152458)
- 家(138197)
- 国家(137199)
- 科学基金(118375)
- 社会(99782)
- 社会科(94907)
- 社会科学(94884)
- 基金项目(81913)
- 省(78948)
- 自然(76207)
- 自然科(74625)
- 自然科学(74609)
- 自然科学基金(73247)
- 教育(70095)
- 划(67856)
- 资助(64876)
- 编号(59866)
- 重点(47708)
- 成果(47664)
- 部(47392)
- 发(45067)
- 创(44023)
- 国家社会(43448)
- 创新(41346)
- 教育部(41038)
- 科研(40668)
- 课题(40618)
共检索到439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林 曹红华
中国城市化率目前超过了50%,城镇化更已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城镇化不仅可以孕育经济转型、增长的新动力,而且城市还是一种现代、文明、幸福的生活方式。中国方兴未艾的城镇化进程除与既有公共服务体制产生明显紧张关系外,城市病大量出现也直接预示着城市化根本目标和城市文明理念有被颠覆的危险。文章以国内31个重点城市为样本,应用实证数据进行城市品质评价,试图揭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某些普遍不足,并发现特定城市的优势及弱点。文章认为,实现城市品质,须从战略、政策和技术等诸层面着眼,制定系统举措;与此同时,制度基础所决定的政府行为逻辑是城市品质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品质 测度指标 新型城镇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原新 唐晓平
在我国城市化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的城市化模式———都市圈化,并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归纳,进而将中国三大都市圈与日本的都市圈进行比较,结论是:中国沿海地区的都市圈化,既适应世界潮流,又符合中国国情,还能实现国家和区域的人口—经济—生态的平衡。都市圈化的推行,将在中国沿海地区形成以三大都市圈为核心的长达数千公里的人口高度聚集的沿海城镇密集地区,成为新时期我国国家竞争战略的支撑点,并将在一定程度上消弭城乡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的体制鸿沟和贫富鸿沟。
关键词:
城市 都市圈 城市化 都市圈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智环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从一般性来看可选择特大和大城市发展模式、中等城市发展模式、县城发展模式和建制镇城市化模式。但西部地区最好是选择以县城为重点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这是由西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历史状况、区域分工特点和西部地区的经济与政治条件决定的。为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应采取各种有效办法促进西部地区县城城市化的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 西部地区 县城城市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家庭 曹清峰 赵晶晶
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凸显的资源问题,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回顾与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土地、水资源及其它自然资源对城市化进程的约束模型,并利用面板数据方法实证研究了土地资源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约束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自然资源 约束系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成新 郝兆印 孙雪 任柏华 姚士谋
21世纪被誉为"城市时代"。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一直处于快速发展轨道,2011年全国城市化率达到51.3%,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转折点。而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社会矛盾凸显、环境负荷加重的关键时期,城市化模式亟待创新。本文在从城市发展质量、城乡二元矛盾、城市社会分层和资源环境危机等方面阐释我国城市化模式转变必要性的基础上,基于科学发展观理念提出,今后应该采取多元集约型协调发展的人本城市化模式,并从发展速度、扩张模式、动力机制、区域分工、城乡关系等方面提出我国城市化新模式实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城市化模式 路径 科学发展观 中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征平 俞晓玲
城市化动力问题, 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与速度的重大问题。新中国建立之后, 由于其城市化动力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政治抉择, 因而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客观经济规律的内在作用, 也使整个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其工业化发展水平。在今天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 其城市化动力模式对市场机制作用的吸纳, 亦成为当前加速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城市化 动力模式 产业 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娟 曾菊新
结合城市化的新观念,提出了中国城市化发展新理论模式——中国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建立在区域综合协调发展基础之上,指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城乡之间各种经济活动主体构成一个有序化的关联系统及其运行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获得一种特有的网络组织功能效应。同时,还在此理论基础上针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自的现实条件,分别对其实施城乡网络化发展进行了初步构想。
关键词:
城市化 城乡互动 城乡网络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刚 袁家冬 韩宗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已具有相当规模。但是,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仍有些滞后。因此,采取多种方式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投资主体的城市建设投融资需要,对于推进我国新型城市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城市化建设投融资模式的比较,对我国城市化建设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在预测未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资金规模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化建设投融资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
城市化 建设融资 融资模式 中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初升 冯贺霞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以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物质生活条件差距不断扩大,但一些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却强于城镇居民。本文将这种悖论式的事实置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现实之中,运用Order Probit模型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城乡幸福悖论主要源于城乡居民不同的主观心态:控制绝对收入、相对收入及个体特征等相关变量之后,城市居民并不比农村居民更幸福,然而,一旦加入城乡居民对"命运"、"家境"和"进取心"等主观心态,城市居民幸福感会高于农村居民幸福感。另一方面,如果控制包括主观心态在内的其他条件,在那些绝对收入超过16 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梦琴 刘轶俊
通过构建多形式的碳排放模型以及测算全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本文考察了多重因素特别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较为稳健地表明,城市化进程直接加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产业结构变化是中国碳排放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FDI环境效应的合力是负面的,贸易并非国际碳污染转移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
城市化 省际数据 碳排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伟波 向明 范红忠
德国的城市化采用了以大城市为核心、建立互补共生的区域城市圈的模式。在城市圈内,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中小城市是城市体系中的主体。德国的这种城市化模式保证了低房价,减少了居民上下班通勤时间和成本,完善了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保持和发展了各城市独特的城市文化,形成和发展了多样化的旅游业。
关键词:
城市化模式 德国 均衡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鹏扬 李雪峰 李强
地方政府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推动中国区域及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基于中央-地方关系及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竞争等视角,侧重于分析地方政府在既有激励约束条件下会"如何作为"。文章基于实践,总结提出将中国地方政府拟化为一个理性经济主体-"公司",从"经营公司"的视角来理解地方政府在外部机制和制度约束下的运作逻辑,以此分析地方政府城市经营的逻辑。研究表明,在中国分税制、土地制度、土地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多重约束下,地方政府"公司化"运营行为导致了地方上较高的土地财政规模和过去几十年中"化地不化人"的城市化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全胜
中国城市化道路形成了独特模式,积极参与了全球化进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城市化模式是改革开放的实践推动的,促进了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让制度变迁发挥了更大作用。中国城市化道路需要科学方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冒进态势,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就业水平。中国城市化不能重复欧美模式,必须节约资源,优化空间结构,引导土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盘活闲置土地,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和管理水平,建构合理紧凑的空间结构,发展公共交通,注重集约发展,建设低碳社区和低碳新城,走循序渐进的生态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自然 张平 刘霞辉
2012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2.57%,跨过了城市化率50%这一重要临界点。根据国际城市化经验,在这个临界点之后,城市化进程将从量变转向质变,主要标志是经济增长动力因素发生了根本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由城市化初期的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转变为城市化中后期的以"空间资源配置"推动增长的阶段,空间集聚推动着技术进步、知识溢出和经济结构快速调整。本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城市化理论研究。第二部分,对1990—2011年中国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了解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第三部分,提出城市化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城市化 模式 产业 聚集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文岚
转变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需要对土地制度进行反思和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可以成就几亿农民工的真正城市化;征地制度的改革将倒逼政府用心于集约型城市化发展模式;破除农地转非农地的国家垄断使得农民持续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建立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市场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化发展方式的转变;确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的权威,可以均衡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等价值目标。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制度 集体土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