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1)
- 2023(13727)
- 2022(12025)
- 2021(11059)
- 2020(9207)
- 2019(21128)
- 2018(20960)
- 2017(40667)
- 2016(21813)
- 2015(24572)
- 2014(24746)
- 2013(24582)
- 2012(22605)
- 2011(20639)
- 2010(20825)
- 2009(19164)
- 2008(18514)
- 2007(16486)
- 2006(14739)
- 2005(13269)
- 学科
- 济(108886)
- 经济(108789)
- 管理(65153)
- 业(56490)
- 企(46883)
- 企业(46883)
- 方法(42797)
- 数学(37190)
- 数学方法(36819)
- 中国(26439)
- 地方(25490)
- 农(22877)
- 学(22210)
- 业经(21166)
- 财(20276)
- 环境(18747)
- 制(16179)
- 贸(15564)
- 贸易(15552)
- 理论(15401)
- 和(15394)
- 农业(15230)
- 地方经济(15025)
- 易(14927)
- 划(14266)
- 融(13971)
- 金融(13969)
- 银(13401)
- 银行(13364)
- 行(12831)
- 机构
- 大学(322572)
- 学院(320910)
- 济(136309)
- 经济(133263)
- 管理(127545)
- 研究(111647)
- 理学(110139)
- 理学院(108908)
- 管理学(107142)
- 管理学院(106557)
- 中国(82292)
- 京(69325)
- 科学(67962)
- 财(59020)
- 所(56240)
- 研究所(51122)
- 中心(49497)
- 农(48506)
- 财经(47940)
- 江(46038)
- 业大(45962)
- 北京(44241)
- 经(43515)
- 范(41947)
- 师范(41591)
- 经济学(41489)
- 院(40477)
- 农业(37926)
- 州(37850)
- 经济学院(37051)
- 基金
- 项目(217174)
- 科学(170515)
- 研究(158345)
- 基金(157490)
- 家(136870)
- 国家(135734)
- 科学基金(116803)
- 社会(100493)
- 社会科(95253)
- 社会科学(95224)
- 省(84034)
- 基金项目(84008)
- 自然(75892)
- 自然科(74086)
- 自然科学(74071)
- 自然科学基金(72711)
- 教育(71312)
- 划(70643)
- 资助(65182)
- 编号(63748)
- 成果(51127)
- 重点(48162)
- 部(47650)
- 发(47021)
- 创(44395)
- 课题(44037)
- 创新(41418)
- 国家社会(41116)
- 科研(41037)
- 教育部(40852)
- 期刊
- 济(155731)
- 经济(155731)
- 研究(98772)
- 中国(57476)
- 学报(48516)
- 管理(48042)
- 科学(45696)
- 农(43202)
- 财(43062)
- 大学(36480)
- 学学(34505)
- 教育(30744)
- 农业(30144)
- 融(28074)
- 金融(28074)
- 技术(27785)
- 经济研究(25188)
- 财经(24170)
- 业经(23506)
- 问题(21167)
- 经(20693)
- 技术经济(17031)
- 图书(16383)
- 理论(16269)
- 业(15310)
- 现代(15206)
- 科技(14639)
- 实践(14600)
- 践(14600)
- 商业(14561)
共检索到475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建波 王小燕
从公众环境角度看,城市品牌经济既是可计量的产品(有形资产载体)经济,也是可识别的认同(无形资产价值)经济;从城市结构主体角度看,城市品牌经济既是一种可复制的同质经济,也是一种可识别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差异经济。城市品牌经济与市场环境耦合度是这两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结构形态,运用容量耦合模型可以建立城市品牌经济子系统与市场环境子系统的耦合度模型。本文选择广东珠三角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和惠州等城市作为样本,利用该模型对其城市品牌经济与市场环境的耦合状态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广州处于勉强协调的耦合状态,深圳则进入了初级协调的耦合状态,佛山、东莞、中山也处于勉强协调耦合状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正柱 王俊龙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构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和响应子系统耦合协调性进行探讨,并利用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协调发展度各因素影响的显著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从各省市看,耦合度除上海出现下降外,其余省市都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耦合类型主要处于磨合阶段和高度耦合阶段,协调发展度除上海和云南出现下降外,其余省市也都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协调发展等级主要集中在中度协调类;(2)从各区域看,协调发展总体上呈现中部区域大于东部区域大于西部区域的空间特征;(3)从区域整体看,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都波动上升,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生态环境响应和压力。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时空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振宇 贺建林
从系统论视角剖析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内部诸要素及其结构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评价模型,分析区域系统的耦合状态。结果表明,1996年~2006年湖南省综合支撑能力呈对数型上升,而综合消耗水平呈指数型上升,两者演化速度具有非同步性,耦合度呈快速上升趋势,年均增长6.88度,2002年起进入过度开发期。并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有效提高综合支撑能力与改善综合消耗水平质量的5项对策:①突出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②完善省内交通网,增加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里程,提高货物周转量,以便通过道路建设带动其他基础设施的发展;③努力扩大服务贸易,提高第三产业产值的质量;④促进具有自主品牌和...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耦合模型 湖南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昊楠 储金龙 李久林
为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防灾减灾治理水平,探究城市韧性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本文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体系,利用改进耦合协调度、莫兰指数与地理探测器等模型,系统剖析了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综合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综合城市韧性水平呈现波动变化趋势。(2)耦合度和协调度在2014年显著降低后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其中,耦合度得分一直略高于协调度得分,但差距逐年缩小。(3)各市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异质性。(4)耦合协调度总体呈显著正相关,局部上高—高聚类的城市数量逐年增加,低—低聚类的城市数量逐年减少。(5)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异由多因子共同作用,并呈现出阶段性的差异特征。
关键词:
城市韧性 耦合协调 城镇化水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史进 黄志基 贺灿飞
基于耦合度评价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我国16个城市群经济空间、资源环境与国土利用之间的耦合关系。耦合度评价表明,我国城市群总体耦合水平较高,呈现出明显的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梯度变化,其中耦合度最高的是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发现了我国城市群经济空间、资源环境和国土利用之间具有较强的耦合关系,一方面,国土开发带来资源消耗,支撑着城市群经济空间的形成与提升;另一方面,城市群经济发展也促进了环境质量改善,同时大幅提高了国土利用效益。因此,推动我国城市群经济空间的提升,应当重视与资源环境条件与国土利用效益的协调互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齐昕
基于"城市化均衡理论",通过构建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经济供求状态分析模型,借助于Panel Data分析方法,研究我国46座地级以上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经济运行状态。依据城市化经济供求关系的横比,将样本城市划分为城市化经济供给大于或小于城市化经济需求的城市化经济运行"非均衡态"与供求相等的城市化经济运行"均衡态"两种类型。通过剖析两种运行态势下城市化经济供求双方的影响因素,提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措施。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承超 孙曰瑶
引入连锁品牌选址耦合系数概念,构建品牌经济学选择成本范式下的需求函数,分析连锁品牌选址的耦合机制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连锁品牌品类集和商圈中消费者所需的品类集的耦合程度,即选址耦合系数的大小,决定了连锁品牌在不同商圈的选择;连锁品牌在商圈的选址耦合系数越大,则连锁品牌越倾向于选择此商圈;在同一商圈内不同连锁品牌的市场需求量由选址耦合系数、价格和品牌信用度三者共同决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耿松涛 谢彦君
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发展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中国的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对于各城市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构建旅游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旅游与生态环境各指标的权重,并对这些城市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进行计算。同时根据耦合发展度模型对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算,依据测度结果将15个城市划分为4种发展类型,分别为优质耦合型、中级耦合型、初级耦合型、勉强耦合型,并对每一种发展类型的城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副省级城市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淑娟 李满霞
以我国14个重点滨海旅游城市为例,在构建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整体优化,但两者之间存在差异;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逐渐上升,但绝对等级较低;空间维度上,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环北部湾地区内部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缩小,珠三角地区内部差异扩大,五个区域之间差异缩小;由于14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逐渐缩小,导致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逐渐缩小。
关键词:
滨海城市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莎莎 庞钰凡
文章以中国1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经济规模与生态环境压力的“交互耦合魔方”理论分析框架,在综合评价旅游经济规模指数与生态环境压力指数的基础上,测度汇总旅游经济规模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耦合协调类型与解耦态势。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旅游经济规模整体呈“东西部高、中部低”的“U”型分布格局;生态环境压力整体具有“东高、西低”的带状分布特征;城市群旅游经济规模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耦合协调类型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东、中、西部城市群分别属于初级协调、勉强协调、濒危失调类型;城市群旅游经济规模与生态环境压力的交互解耦类型正处于有序与无序之间的中间状态,东西部城市群率先实现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强解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春梅 李威 郑继兴
冰雪旅游经济与城市旅游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本文运用熵权法和耦合法,研究哈尔滨市冰雪旅游经济与城市旅游环境的耦合程度。研究表明:哈尔滨作为"冰城",冰雪旅游经济与城市旅游环境之间的耦合程度逐年递增,从1999年的勉强耦合到2005年的初级耦合,再到2013年的中级耦合,最后到2015年达到良好耦合阶段。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城市形象;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对提升齐齐哈尔市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完善城市旅游环境有借鉴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芳林 张梅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区域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区域是否协调发展已成为该地区能否形成新增长极的关键因素。文章根据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要求,选取长三角相关指标并结合空间数据分析法探讨空间耦合协调及集聚现象。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面临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的考验相对更严峻;长三角核心区整体耦合度不高,绝大部分地区为拮抗型耦合;协调值范围从0.30到0.89,整体差异较大,但失调现象不明显;耦合协调类型空间差异明显,属于拮抗良好协调类型最多;局部空间集聚存在,但是全局空间集聚现象不明显,整体协调联动作用有待强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安爽 于志远
通过运用耦合模型、综合指标评价法、熵权法、描述性统计等方法,对天水市2009—2015年城市经济、水环境压力、大气环境压力之间交互耦合关系、耦合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城市经济效益呈增长趋势,具有阶段性;水环境压力持续增长,城市用水普及率增压效应增强;大气环境压力先降低后增加,烟粉尘、二氧化氮是主要增压因子,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局部影响作用强;(2)城市经济与水环境压力、大气环境压力二元耦合协调度处于低水平,呈升高趋势,趋于不理想状态;(3)2009—2015年三元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较低,城市经济不良影响存在,局部年份减弱,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压力增长趋势明显。
关键词:
多元耦合 城市 水环境 天水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春娟 崔光野 山少男
发展品牌经济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数字经济为品牌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在分析数字经济与城市品牌经济耦合机理的基础上,构建数字经济与城市品牌经济耦合评价模型,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和“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法实证分析数字经济与城市品牌经济耦合因素及耦合区域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研发水平、数字经济市场容量、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与城市品牌经济具有强关联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区域数字经济与城市品牌经济发展耦合度依次降低;东、中、西部区域数字经济与城市品牌经济耦合度依次降低。建议从提升数字经济研发水平、强化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改善数字经济市场环境、推进数字协同品牌生态建设四个方面,进一步利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中国品牌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逯进 常虹 郭志仪
文章在对能源、经济与环境三系统耦合机理及其动态跃迁机制进行全面解析的基础上,构建三系统耦合模型,测算了1995~2014年中国省域三大系统的综合指数及耦合协调水平,借此全面讨论了三系统交互关系的变化规律及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各省经济和环境综合指数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良好态势,而能源综合指数在小幅波动中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三者的关系极为密切;同时三系统交互作用的耦合度保持不断递增的演化趋势,但耦合度的绝对水平较低,且区域间差异较为明显,整体上呈现从东到西递减的态势。
关键词:
能源 经济 环境 耦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