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36)
2023(6421)
2022(5424)
2021(5078)
2020(4024)
2019(9037)
2018(8743)
2017(16594)
2016(8884)
2015(9629)
2014(9179)
2013(9001)
2012(8353)
2011(7524)
2010(7612)
2009(6616)
2008(6293)
2007(5311)
2006(4772)
2005(4135)
作者
(24454)
(20466)
(19987)
(19291)
(12916)
(10063)
(9106)
(7888)
(7813)
(7118)
(7048)
(6928)
(6628)
(6524)
(6206)
(6098)
(6011)
(5891)
(5857)
(5790)
(5058)
(4886)
(4718)
(4653)
(4617)
(4490)
(4414)
(4405)
(4092)
(4053)
学科
(36814)
经济(36788)
管理(22046)
(15279)
地方(13196)
中国(12505)
环境(11363)
(10847)
方法(10831)
(10207)
企业(10207)
数学(9534)
数学方法(9423)
(8387)
业经(7653)
农业(7496)
城市(7204)
生态(6681)
(6259)
(6169)
地方经济(5800)
资源(5747)
(5453)
(5347)
城市经济(5287)
理论(5134)
(4801)
(4686)
贸易(4683)
规划(4536)
机构
学院(117978)
大学(116098)
(45487)
研究(44497)
经济(44225)
管理(41552)
理学(35481)
理学院(34840)
管理学(34151)
管理学院(33906)
中国(32029)
科学(29409)
(26350)
(21823)
中心(20323)
研究所(20059)
(19624)
师范(19506)
(19100)
(18623)
(18447)
业大(18130)
(17267)
北京(16418)
师范大学(16112)
财经(15116)
(14955)
农业(14690)
科学院(14051)
(13698)
基金
项目(85662)
科学(68063)
研究(62604)
基金(61508)
(54231)
国家(53801)
科学基金(46344)
社会(40371)
社会科(38185)
社会科学(38178)
基金项目(34422)
(34329)
自然(30009)
自然科(29160)
自然科学(29154)
(29101)
自然科学基金(28565)
教育(27059)
编号(24913)
资助(22800)
(20111)
重点(19621)
成果(18588)
课题(17841)
(17440)
(17339)
国家社会(16868)
创新(16264)
发展(16175)
(15946)
期刊
(55088)
经济(55088)
研究(35518)
中国(22677)
科学(18069)
学报(17403)
(17174)
管理(13302)
(13235)
大学(13025)
学学(12214)
教育(12039)
农业(11932)
资源(9817)
业经(9521)
城市(8844)
技术(8838)
问题(8775)
(8435)
金融(8435)
(8405)
经济研究(7971)
(6705)
现代(6471)
财经(6451)
科技(5938)
地理(5889)
(5723)
(5645)
图书(5513)
共检索到174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亚   阎景娟   李宇  
后工业景观是城市景观更新过程中绕不过的话题,如何处理好城市景观的延续性,将场地记忆、工业记忆、文化记忆最大程度地保留,以承继历史、指向未来,是城市记忆中必须正视的问题。本着理论联系实践的精神,结合金牛山生态修复环境提升案例,从分析城市中后工业景观的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出发,对城市后工业景观的价值、后工业景观作为工业文化记忆和历史文化记忆载体的认知做出详细的阐释和分析,提出了应该深入阅读场地,尊重场地记忆、深挖工业文化以及历史文化、重视地方性等改造策略。希望为城市更新建设中的后工业景观的设计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沈芝琴  陈秋华  陈贵松  郑小敏  
构建由5个城市森林资源状况指标、4个居民游憩体验质量指标和3个开发利用条件指标组成的城市森林游憩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了各个指标层次的权重值,通过实地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获得数据,确定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和金牛山公园的综合评价指数。结果表明:两个公园的游憩功能相差不多,但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条件优势明显,而金牛山公园在居民游憩体验质量上有较高分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星雅   李佳怡   张志远   王玏  
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过程也是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视角解读城市历史景观层积动态演变特征,借助集体记忆理论对集体记忆建构机制进行解读,为城市历史景观对文化认同的构建和活化提供依据。文章通过复杂网络研究方法,对襄阳城市历史景观层积要素进行提取,统计分析古籍文献中的城市历史景观记忆构建的逻辑关系,解译记忆客体与记忆载体的作用机制和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过程,最终从不同的关联关系提出格局景观、区域簇群、场所标志3个层级的城市历史景观活化策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柳  倪红  叶建平  
以清代郴州城市景观生态空间为例,通过分析城市自然景观生态空间与人文景观生态空间,探讨古代城市景观生态空间的内在特征。清代郴州城市人文景观生态空间尊重城市自然景观空间分布,政治节点、庙前广场及书院等城市人文景观空间多与河流建立联系,丰富了城市人文景观的自然生态特点。清代郴州城市景观生态空间不仅根植于城市自然地理特征,同时通过小规模、网络化的特点与城市市民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体现了古人城市营建的智慧,可为新时期的城市景观生态空间建设提供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茂川  
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地方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的逐渐丧失便属其中之一。作为城市设计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景观设计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城市记忆的概念正是在这一特定的时期提出来的。在我国有关城市记忆方面的讨论和实践已经展开。城市记忆有利于改变目前的现状,有利于城市精神的塑造,有利于创造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有利于联系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可石  刘轩宇  
河流往往是城市形态及其文化的起源地,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滨河区作为城市景观、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点改造区域。文章就我国城市滨河区景观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以美国圣安东尼奥河改造为例,探讨以修复生态系统为前提的城市滨河区景观改造,并从游憩系统、土地利用及文脉延续等角度,对我国现代城市中的滨河区景观改造提出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蕾花  何嵩涛  徐英红  王甜甜  冯凤娇  
文化记忆认同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变迁中的世界性课题,拯救与活化普遍存在于保护名录之外的富有集体记忆、维系地方文化认同感的乡村场所,急需当下景观设计研究者的重视与研究。以与乡村生活区为邻的贵州省贵阳市大塘湿地景观设计项目为例,以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注重乡村文化记忆传承的"记—探—寻—悟—忆"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对乡村文化记忆的保护与传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方程  李菁  杨波  
南京抗战景观遗产类型丰富、分布广泛,蕴含了大量重要历史信息。但是,长期以来相关研究匮乏,许多抗战景观遗产没有得到恰当保护,无法向公众提供系统的历史信息。文章基于集体记忆视角研究了战争景观遗产认知的流变及价值实现途径;系统梳理了南京抗战景观遗产现状对其进行了分类,并对现状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从南京抗战景观遗产保护名录与保护体系构建、空间单元划定与记忆要素修复、遗产空间结构构建、公众体验及青少年教育体系构建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南京抗战景观遗产保护即集体记忆构建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方程  李菁  杨波  
南京抗战景观遗产类型丰富、分布广泛,蕴含了大量重要历史信息。但是,长期以来相关研究匮乏,许多抗战景观遗产没有得到恰当保护,无法向公众提供系统的历史信息。文章基于集体记忆视角研究了战争景观遗产认知的流变及价值实现途径;系统梳理了南京抗战景观遗产现状对其进行了分类,并对现状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从南京抗战景观遗产保护名录与保护体系构建、空间单元划定与记忆要素修复、遗产空间结构构建、公众体验及青少年教育体系构建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南京抗战景观遗产保护即集体记忆构建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文彤  张茜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记忆弱化问题的产生,使城市逐渐失去了特色和可识别性,这也使得城市无法满足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关于城市记忆消费的需求。城市记忆弱化问题的日益严峻迫切需要政府和开发商从公共服务以及市场经营的角度出发,重塑城市记忆并使之延续。围绕佛山岭南天地案例,分析了消费群体对其空间重塑中历史空间、商业空间、公共空间所形成的城市记忆留存、活化、提升的感知与评价,从供需对应关系的角度构建了空间重塑下城市记忆传承与发展的运行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聪惠  成玉宁  
城市重度污染场地由于具有毒性大、位置深、易于扩散等特征,对其进行修复与改造是目前实践中的一大难题。目前我国尚无针对城市重度污染场地修复改造的专门机制,因此在借鉴美国城市重度污染场地治理项目"超级基金"相关实践基础上,首先解析了城市重度污染场地的判定方法以及修复改造中的挑战,其次从绿化种植、工程技术和设计维护三方面探讨了修复改造的景观策略,最后从目标建构、策略生成和方案比选三个方面对修复改造三大发展方向展开讨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选昌  曾利荣  
以重庆市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的建设为实例说明城市湿地公园的重要作用,着重分析城市湿地公园受到公众和城市建设者普遍欢迎的生态设计理念。针对观音塘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总结出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严格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控制人为干扰、建设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生态设计理念,并且应遵循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实用性等原则。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煜  刘洁羽  周艳  胡荣云  冯磊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大型城市项目建设中遗留下许多工矿废弃地,开展这些工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工作,对城市再造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辽宁省海城市教军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结合现状条件,引入生态恢复学理念,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技术手段,对环境污染物进行降解,并利用工程技术措施对环境进行优化,使原本污染、破败的工矿废弃地环境得以修复,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历史文脉对景观环境进行重建,实现工矿废弃地的更新和再利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鹏波  张立杰  雷大朋  冯宣铭  
如何在城市工业废弃地物质更新过程中,适宜地将场所精神融入新生景观,达到新旧融合的效果,是近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章以彼得·拉茨提出的"景观句法"为基础,以唐山工业景观之路为研究对象,结合安妮·惠斯顿·斯本的景观语言构建规则,提出"六词汇——五句构"工业废弃地景观系统构建策略,以期深化我国工业废弃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为该领域的景观实践提供借鉴和帮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鹏波  张立杰  雷大朋  冯宣铭  
如何在城市工业废弃地物质更新过程中,适宜地将场所精神融入新生景观,达到新旧融合的效果,是近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章以彼得·拉茨提出的"景观句法"为基础,以唐山工业景观之路为研究对象,结合安妮·惠斯顿·斯本的景观语言构建规则,提出"六词汇——五句构"工业废弃地景观系统构建策略,以期深化我国工业废弃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为该领域的景观实践提供借鉴和帮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