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18)
- 2023(17226)
- 2022(14294)
- 2021(13001)
- 2020(10842)
- 2019(25277)
- 2018(25098)
- 2017(48325)
- 2016(26006)
- 2015(29562)
- 2014(29765)
- 2013(29367)
- 2012(27487)
- 2011(24937)
- 2010(25058)
- 2009(22965)
- 2008(22622)
- 2007(20150)
- 2006(17486)
- 2005(15730)
- 学科
- 济(119162)
- 经济(119051)
- 管理(76726)
- 业(72628)
- 企(58368)
- 企业(58368)
- 方法(54325)
- 数学(48600)
- 数学方法(47880)
- 中国(33033)
- 农(30888)
- 地方(28236)
- 财(27228)
- 业经(24760)
- 学(22785)
- 环境(21415)
- 农业(20938)
- 贸(20931)
- 贸易(20919)
- 易(20208)
- 制(19180)
- 银(17580)
- 融(17569)
- 金融(17566)
- 银行(17543)
- 理论(17538)
- 和(17498)
- 技术(17309)
- 务(17225)
- 财务(17149)
- 机构
- 学院(377824)
- 大学(375578)
- 济(155860)
- 经济(152532)
- 管理(147739)
- 理学(127452)
- 理学院(126062)
- 研究(125623)
- 管理学(123673)
- 管理学院(122989)
- 中国(95251)
- 京(79536)
- 科学(77176)
- 财(70270)
- 所(62825)
- 农(62280)
- 中心(59008)
- 江(56927)
- 研究所(56901)
- 业大(56110)
- 财经(56070)
- 经(50866)
- 北京(50000)
- 范(49413)
- 师范(48888)
- 农业(48858)
- 经济学(47650)
- 院(45767)
- 州(45664)
- 经济学院(43053)
- 基金
- 项目(253960)
- 科学(200804)
- 基金(184458)
- 研究(183142)
- 家(160594)
- 国家(159295)
- 科学基金(138031)
- 社会(116469)
- 社会科(110655)
- 社会科学(110625)
- 省(100603)
- 基金项目(97041)
- 自然(90297)
- 自然科(88259)
- 自然科学(88239)
- 自然科学基金(86614)
- 教育(85239)
- 划(84573)
- 资助(76755)
- 编号(74153)
- 成果(58799)
- 发(57996)
- 重点(57466)
- 部(55611)
- 创(52901)
- 课题(51532)
- 创新(49548)
- 科研(49001)
- 国家社会(48085)
- 教育部(47789)
- 期刊
- 济(168682)
- 经济(168682)
- 研究(107037)
- 中国(73923)
- 学报(56611)
- 农(55872)
- 财(54381)
- 管理(54006)
- 科学(53481)
- 大学(43302)
- 学学(40915)
- 教育(39902)
- 农业(38151)
- 技术(36138)
- 融(34487)
- 金融(34487)
- 业经(28782)
- 经济研究(27262)
- 财经(27199)
- 问题(23566)
- 经(23271)
- 业(20999)
- 统计(20920)
- 技术经济(19636)
- 策(19200)
- 商业(17906)
- 贸(17339)
- 决策(17323)
- 版(17290)
- 图书(17189)
共检索到556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郝向举 何爱平 薛琳
基于政策协同视角,利用2004-2017年中国1890个县域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分解和三重差分模型,从“质”和“量”两方面考察智慧城市和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协同减排效应,从区域、规模与减排压力方面对其异质性进行了拓展分析。研究发现,低碳城市与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叠加加速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从“质”的方面来看,在低碳城市基础上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碳减排效应更大。从“量”的方面来看,智慧城市建设使低碳城市碳减排效应更加突出,但两类城市发展模式的协同减排潜力仅在东中部地区、大型城市和超特大型城市以及减排压力较大的城市得到了释放。据此提出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激发协同减排潜力,分类推进低碳基础上的城市智慧发展,强化城市发展模式叠加中的政策协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建 冯升波 牛彦涛
智慧城市一直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目标之一,但智慧城市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撑不足,文献综述通过"每千人网站数"和"每千人IP地址数"对碳排放影响的计量分析发现,前者与后者并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通过扩展智慧城市指标,增加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人群、智慧保障等指标,以中国智慧城市评估报告为数据来源,构建了其对单位GDP能耗下降率的计量分析模型,结果发现,智慧城市上述指标对单位GDP能耗指标仍然没有显著的线性影响,但检验结果显示,研究引用的智慧城市指标存在一定的共线性,其核心指标仍然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且未考虑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协同性。为此,基于绿色低碳型智慧城市的概念,构建了"三层次、两保障"框架,为前述研究不足提供解决思路。最后运用该框架对北京市和江苏省南京市进行了定性评价。
关键词:
绿色低碳 智慧城市 能耗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俊 柴麒敏 黄禾
绿色低碳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4年9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实施(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支持低碳发展试验试点的配套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完善,支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区、低碳城市和低碳城镇,支持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城区、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城市建设领域、城市交通和城市生活方式等方面加强碳排放控制。《规划》明确提出完善应对气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俊 柴麒敏 黄禾
绿色低碳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4年9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实施(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支持低碳发展试验试点的配套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完善,支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区、低碳城市和低碳城镇,支持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城区、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城市建设领域、城市交通和城市生活方式等方面加强碳排放控制。《规划》明确提出完善应对气候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华 和杨亦兰 宋檬
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精准制定碳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推动城市智慧降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区别于以往区域内单一维度的研究,本文测算了中国城市的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基于2011~2019年中国26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区域内和区域间两个方面检验了金融科技发展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区域内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降低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以及替换金融科技发展指标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能够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两个途径降低城市碳排放量;区域间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金融科技虽然能降低本地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会促进周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出“以邻为壑”的现象。基于区域内和区域间金融科技碳减排效应的不同表现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碳减排效应在北部城市显著强于南部城市、在非城市群城市显著强于城市群城市、在其他城市显著强于中心城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庄贵阳
不同的文明范式特征借由特定的经济发展模式、政治理念、科技功能、价值观念、运行方式等表现出来。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念提出,是对工业文明发展范式所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涉及价值理念、目标导向、生产和消费方式等全方位的发展转型。本文比较了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两种发展范式特征的不同,分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学内涵,论述了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指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需以城市为载体,充分发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主体作用,推动全社会消费模式向绿色低碳化转型。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发展范式 绿色低碳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连玉明 王波
低碳城市是具有生态文明时代特征的城市发展模式。对于中国而言,低碳城市建设本质上是在解决生态文明时代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质量的问题,是在正视和尊重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前提下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的过程,是在城市发展模式上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是人与自然在城市尺度上寻求和谐统一的过程,是在生态文明框架下实现城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建设低碳城市,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目标,把降低碳排放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结合起来,按照低碳战略、低碳规
关键词:
城市价值 生态文明 低碳城市 低碳经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爱民 谢鹏飞 李海龙 刘琰 那鲲鹏 张海波 陈志端
城市是人类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活动中心,加快城市低碳转型,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是落实城市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江苏省人民政府的鼎立支持下,由扬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文林
<正>甘肃省白银市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多品种有色金属工业基地、西部重要的新型化工能源基地和甘肃省重要的复合型能源基地,但白银市工矿业长期粗放式发展,造成了辖内水土流失、工矿业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作为甘肃省生态屏障的“北大门”,在资源型城市亟须转型的背景下,白银市启动黄河流域生态修复、碳汇林建设、风电光伏项目等一系列绿色工程,助力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费衍慧 林震
全球气候变化使得"低碳"概念开始风靡全球,与此同时,"低碳城市"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开始为各方所推崇。建筑作为城市赖以存在的载体,其发展模式关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贯彻可持续理念的绿色建筑对低碳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和营造低碳生活两大方面。通过对这些作用的分析,结合目前的低碳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本文认为只有抓住目前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契机,通过对低碳化指标的深入研究、低碳政策的创新、低碳技术的开发以及低碳知识的宣传等四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为进一步加快低碳城市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低碳 低碳城市 绿色建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卓德保 吴玉海 潘植强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逐渐变暖,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核心的低碳发展模式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低碳城市也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研究的新焦点。通过上海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关系的演变,分析上海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城市化发展中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分析为基础,发现上海低碳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上海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研究认为:低碳城市发展是一个多目标问题,涉及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三方面,其中政府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起引导作用,居民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动力,企业则是连接政府与居民的纽带。
关键词:
碳排放 低碳城市 上海城市发展 生态环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琳
本文首先利用超效率EBM模型测度了2008-2021年我国287个地级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并依托空间杜宾模型探索了流通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和碳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和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流通产业集聚的绿色经济效率和碳减排效果明显低于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最后,文章指出碳排放强度是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中介变量,流通产业集聚可以通过碳减排作用来实现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建华 朱坦 丁玉洁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经济已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低碳生态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文章阐述了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的内涵:低碳化的能源体系、低碳化的经济生产方式、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低碳消费等,并提出了我国低碳生态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 低碳经济 低碳生态城 生态城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本文从城市发展历史和当前的资源环境形势入手,分析了以低碳生态城作为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目标的必然性,进而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悠久的农耕文明历史、众多的城市发展形态等方面阐述我国发展低碳生态城的特点和优势所在,最后简要介绍了国家促进低碳生态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关键词:
城市发展模式 转型 低碳生态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孟望生 李丁
将同一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和低碳城市建设所形成的双试点政策看作一次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双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双试点政策能够对城市经济绿色发展产生协同作用,相较于单试点,双试点能更有效地促进城市经济绿色发展。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双试点政策主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变迁两大途径来促进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双试点政策对经济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地理位置、规模和资源禀赋的城市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双试点政策对经济绿色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带动邻近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双试点政策在提高城市经济绿色发展综合水平的同时,能够在不牺牲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促进减污降碳和提升能源效率。研究结论为优化试点政策结构、促进中国经济绿色发展转型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减排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研究——基于修正耦合模型的实证分析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创新驱动能否促进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基于我国47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绿色饭店的建设
新型智慧城市的绿色发展效应研究——基于多时点DID的准自然实验
碳中和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与物流企业碳减排效率的关联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