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80)
- 2023(11046)
- 2022(9149)
- 2021(8126)
- 2020(6391)
- 2019(14381)
- 2018(13898)
- 2017(25807)
- 2016(13946)
- 2015(15301)
- 2014(14825)
- 2013(14610)
- 2012(14100)
- 2011(13086)
- 2010(13594)
- 2009(12319)
- 2008(12402)
- 2007(11147)
- 2006(10249)
- 2005(9402)
- 学科
- 济(65828)
- 经济(65767)
- 管理(38405)
- 业(36441)
- 企(27430)
- 企业(27430)
- 中国(24523)
- 地方(24343)
- 农(18628)
- 方法(17582)
- 业经(16229)
- 技术(15657)
- 数学(14482)
- 数学方法(14289)
- 学(14202)
- 农业(13105)
- 地方经济(12752)
- 环境(12651)
- 发(12623)
- 融(11611)
- 金融(11608)
- 银(11395)
- 银行(11371)
- 行(11172)
- 技术管理(10853)
- 制(10830)
- 贸(10518)
- 贸易(10504)
- 财(10154)
- 易(9982)
- 机构
- 学院(203527)
- 大学(201424)
- 济(84085)
- 经济(82140)
- 研究(80980)
- 管理(72085)
- 理学(60457)
- 理学院(59491)
- 中国(59457)
- 管理学(58397)
- 管理学院(57986)
- 科学(50880)
- 京(45556)
- 所(41603)
- 研究所(37788)
- 财(36649)
- 农(35857)
- 中心(35159)
- 江(33172)
- 范(31925)
- 师范(31648)
- 院(30141)
- 业大(29519)
- 北京(29303)
- 财经(28251)
- 农业(27621)
- 州(27130)
- 师范大学(25747)
- 经济学(25713)
- 经(25451)
- 基金
- 项目(135254)
- 科学(107661)
- 研究(98753)
- 基金(96794)
- 家(85859)
- 国家(85144)
- 科学基金(72236)
- 社会(64191)
- 社会科(60894)
- 社会科学(60880)
- 省(54265)
- 基金项目(51727)
- 划(46064)
- 自然(45282)
- 自然科(44197)
- 自然科学(44181)
- 自然科学基金(43313)
- 教育(43083)
- 编号(38202)
- 资助(36929)
- 发(36562)
- 重点(31554)
- 成果(31008)
- 创(30545)
- 发展(29402)
- 创新(28926)
- 展(28924)
- 课题(28873)
- 部(28147)
- 国家社会(27094)
共检索到325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德起 钟顺昌
空间组织结构优化促进空间效率提升。产城关联模式是空间经济活动的微观组织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远郊工业区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不断优化,是形成"边缘城市"的潜在新空间。然而,近年来的刚性空间组织结构安排,远郊工业区内部生产功能的空间垄断导致的"功能残缺",破坏了边缘城市形成机理,制约了空间集聚创新效应的发挥,进而成为影响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应把产城融合作为推进远郊工业区空间组织结构柔性化的总体方向,进行园区存量空间治理,实现工业区内部功能的空间整合重组,使其更好地适应快速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组织结构需要。
关键词:
城市发展空间 产城融合 区域经济新格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陆铭琦 吴问平 孙进军
北京远郊县级工业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陆铭琦吴问平孙进军建设工业区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吸引国外投资和先进技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90年代以来,北京郊区工业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对京郊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化建设发...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卢燕 钟顺昌 栾秋琳
产与城是城市空间内部最为基本的要素,两者的关联模式决定了空间组织形式。从城市形成的历史角度来看,城市的形成是为了降低"城"与"市"之间的交易成本而达成的一种联合,是面临空间功能专业化效率与空间交易成本两难冲突的理性选择。正在失去"特区"身份并被称为"工业村"的工业园区是拓展城市发展的潜在新空间。而"产城分离"既是当前工业园区的实体形态,也是一种工业园区病。在后开发区时代,基于空间演化规律,要逐步去功能化,推进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加强功能重塑为主要内容的空间创新,改变传统远郊工业园区空间功能"一股独大"的局面,以"多规融合""城区联系""网络社区"为重要战略推进"产城融合",实现园区的空间城市化变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唐燕
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我国城乡规划建设提出了从粗放到集约、从增量到存量、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生态破坏到环境友好、从追求增长奇迹到百姓安居乐业的多方转型需求。这些转型挑战和矛盾焦点在大城市的老旧工业区更新中有着集中体现,因此,老旧工业区成为研究新时期城市集约发展和存量用地转型的重要样本和缩影。以此为出发点,本文以北京"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为例,在详尽企业问卷调查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新时期老旧工业区用地盘活的策略与机制,提出包括缩短土地出让年限、转售为租、流转约束、混合用地等多种操作途径,为我国工业用地利用方式的改革创新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
新常态 存量规划 老旧工业区 用地盘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万振琴 张学文 戴扬
随着上海城郊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上海郊区经济迅速发展,并将成为上海经济再上新台阶的主动力。但是,崇明、金山、青浦、嘉定、松江这几个远郊地区的发展,不但比上海近郊就是与周边“长三角”其他地区相比也明显落后,本文在分析了加快上海远郊地区发展的必要性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内外大城市郊区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加快上海远郊地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远郊地区 发展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普凤琼
远郊县域经济也是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层次和基本单元,不管是人口还是经济总量,在我国县域经济中均占有相当的分量。目前我国远郊县域经济的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远郊县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进一步促进远郊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远郊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困难,提出发展远郊县域经济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远郊县域经济 发展 思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军 尹琪 朱坦
文章简要介绍了天津临港工业区的概况,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天津临港工业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临港工业区 循环经济 SWOT分析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建强
本文从人才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入手,对曹妃甸工业区人才发展建设面临的诸多宏观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政府如何更好地提供人才服务提出了若干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才建设 工业区发展 人才环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蓓蓓 鲁春霞 刘虹
在城市空间溢出理论的指导下,以我国在2007年设立的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为例,选取重庆市的远郊型城镇江北区五宝镇为研究区域,探讨旨在促进大城市周边的远郊型城镇与城区功能协调、互惠多赢的开发模式。首先,以鲜菜类和休闲度假类消费需求为例,对重庆市主城区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空间溢出展开调研;然后,从区位交通、资源基础、生态环境和开发现状等方面分析和判断五宝镇是否具备承接主城区溢出消费需求的条件,并设计了基于城市空间溢出的开发模式;最后,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对远郊型乡镇的传统开发模式和基于城市空间溢出的开发模式进行了综合效益比较。主要结论为:①重庆市主城区对其外部空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于伟 宋金平 张萌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规划理念的可持续发展转向,美国很多郊区出现了密集化发展的趋向,有学者称之为"新郊区主义"。在简要回顾美国的郊区化历程和城市规划范式转型的基础上,对"新郊区主义"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发展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等进行了介绍与评价,探讨了其对处于快速扩张时期的中国郊区发展的启发意义,如注重功能混合、创新乡村社区发展模式、发掘和培育社区品质、提高交通与通讯可达性、推进多元主体的公众参与等。
关键词:
郊区 新郊区主义 密集化 美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庞英
东北老工业区曾是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东北三省老工业区拥有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本文将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改革开放20年来东三省对外贸易对其经济发展的作用与贡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杜闻贞 张二震
1.8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一件最令人瞩目的大事,就是农村乡镇工业的蓬勃兴起和迅速发展。乡镇工业的发展,引发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打破了长期以来“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国民经济资源配置格局,改变了国民经济整体结构和经济运转流程,推动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史进程。目前,乡镇工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征,是乡镇企业布局的变化。在乡镇工业发展最早、最快的苏南地区,乡镇企业由原来“村村冒烟”的“满天星”式的分散化区域布局,逐渐向农村工业小区聚集,并由此产生了一批以乡镇企业为依托、布局日趋合理、交通较方便、功能齐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城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力
通过对鹿特丹、横滨、汉堡、奥克兰、新加坡临港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对以临港产业集群为核心的我国临港工业区的产业开发深度和发展模式优化途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临港经济 临港工业区 产业模式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