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82)
2023(6448)
2022(5319)
2021(4661)
2020(3450)
2019(7921)
2018(7774)
2017(14413)
2016(7716)
2015(8482)
2014(8588)
2013(8612)
2012(8467)
2011(7970)
2010(8255)
2009(7481)
2008(7342)
2007(6601)
2006(6205)
2005(5902)
作者
(23784)
(19782)
(19676)
(18382)
(12749)
(9442)
(8857)
(7648)
(7648)
(7061)
(6815)
(6579)
(6423)
(6247)
(6157)
(6145)
(5844)
(5748)
(5655)
(5617)
(5001)
(4870)
(4794)
(4576)
(4478)
(4477)
(4374)
(4366)
(4057)
(3916)
学科
(43147)
经济(43108)
地方(18943)
中国(18741)
管理(18100)
(17303)
(11912)
(10942)
企业(10942)
业经(10247)
地方经济(10127)
(9934)
方法(8704)
农业(8574)
环境(7860)
(7763)
金融(7763)
(7465)
银行(7457)
(7383)
数学(7238)
数学方法(7191)
发展(7041)
(7021)
(6822)
城市(6767)
(6288)
贸易(6278)
(6197)
(5908)
机构
学院(114596)
大学(111420)
(48928)
经济(47651)
研究(47030)
管理(39723)
中国(35206)
理学(32439)
理学院(31920)
管理学(31452)
管理学院(31219)
科学(28303)
(26317)
(24038)
研究所(21452)
(21278)
中心(20658)
(19381)
(19065)
(18542)
师范(18387)
(17366)
北京(17344)
(16067)
财经(15880)
业大(15158)
(15007)
师范大学(14789)
经济学(14779)
农业(14763)
基金
项目(71356)
科学(56480)
研究(54192)
基金(49365)
(42621)
国家(42196)
科学基金(36051)
社会(35038)
社会科(33255)
社会科学(33248)
(29323)
基金项目(26193)
(24414)
教育(23328)
(22825)
编号(22064)
自然(21249)
自然科(20734)
自然科学(20732)
自然科学基金(20304)
资助(19046)
发展(18810)
(18481)
成果(17946)
课题(16847)
重点(16379)
(14621)
(14513)
国家社会(14323)
创新(13739)
期刊
(65782)
经济(65782)
研究(41161)
中国(29318)
(19508)
管理(15928)
科学(15816)
教育(15208)
学报(14740)
(14064)
(13858)
金融(13858)
农业(13501)
业经(12289)
大学(11259)
学学(10464)
技术(10340)
经济研究(10198)
问题(10076)
(8191)
财经(7489)
城市(7331)
(6862)
(6574)
现代(6466)
资源(6376)
商业(6300)
世界(5945)
(5715)
论坛(5715)
共检索到194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理桥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设符合城市发展趋势,体现了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和环境优美的城市发展准则。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四个环节,智慧城市促进城市科学发展。自2012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智慧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目标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并以城市自主和上下协同两条主线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试点工作形成了一城一策智慧发展、人为核心质量关键、产城相融互促其进、体制创新机制融合、多元筹资优配资源五大特色。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巫细波  杨再高  
以更透彻感知、更广泛互联互通、更深入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城市理念最初由IBM于2008年提出,其实质是寻找金融危机后的新经济增长点,很快被世界各大城市作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升级和振兴经济的重大战略。本文阐述了智慧城市理念的来由、涵义以及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动态,重点从城市管理方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物联网技术及产业发展、智能生活方式等方面分析智慧城市理念对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岳欣  
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2013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通过建设智慧城市,能及时传递、整合和使用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生态环境等各类信息,提高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全面感知和利用信息能力,能够极大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德钢   唐瑜梳  
智慧城市建设被视为解决由于快速城市化而导致的各种城市问题的一种全新治理模式,然而,城市系统是否因为智慧城市建设变得更具可持续?这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本文基于2005—2021年中国272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合成双重差分等方法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估计均佐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但政策效应在不同区位、类型和特征的城市具有差异。机制分析显示,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环境注意力和财政压力在智慧城市建设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分别发挥着正向和负向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厘清了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逄金玉  
由信息化、数字化到智慧城市的发展,相应要求特大城市积极向智慧城市转变,这也是特大城市解决突出问题,适应管理复杂化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特大城市与智慧城市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并以上海市与宁波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为例,展示了智慧城市的技术共性与相异的应用路径。在技术、体制、应用、产业促进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特大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的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史璐  
本文从智慧地球的理念入手,系统论述智慧城市的理论基础、概念和特征;分析智慧城市的业务构架和具体功能;前瞻性地论述智慧城市建设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最后,本文对智慧城市建设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配套改革措施进行了展望。论文在系统综述的基础上,力求深入浅出、论述严谨,供政府相关决策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茂岩  蒋兰芝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将成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主要趋势。IBM"智慧地球"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内多个城市相继提出了构建"智慧城市"的设想。文章分析了南京的教育、科技、人才、技术、经济优势,提出了以创新为先导,充分发挥南京自身优势,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思路。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北京市东城区智慧城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  杨京英  陈彦玲  侯小维  倪东  
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如何正确评估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动态监测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为相关部门提供量化的决策支持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我国"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发展指数为基础,构建了智慧城市发展指数(SCDI指数),并以北京市建设智慧城市为例,测算了北京市及其16个区县智慧城市(区)的发展水平。测算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市SCDI总指数为0.388,北京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建设智慧北京任重而道远;但随着近年来北京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加速提升,"十二五"时期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春佳  
对智慧城市的内涵做了界定,提出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应是知识与知识资本的广泛应用,智慧城市发展基本途径和内容应包括城市市民知识化、城市技术智能化和城市环境智慧化三方面良性互动,并结合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分析,给出发展智慧城市的对策建议,探讨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的新策略与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和平  谢云飞  黎宁  
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目标及碳中和愿景的基础支撑,始终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对城市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17年1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区域碳排放强度,该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城市的碳排放强度具有异质性影响。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碳吸收能力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途径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由此促进低碳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石以涛  张锡宝  
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就是运用先进的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动城市服务要素与居民需求的有机协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城市信息化高度融合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2004~2016年我国224个城市的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和PSM-DID模型实证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本文认为智慧城市促进金融发展的内在机制是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信息化水平,并就此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异质性检验表明政策效果还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小云  
智慧城市,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多种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从而打造集构造现代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人性化于一体的现代城市体系。自智慧城市理念提出以来,我国就始终为打造现代智慧城市而不断努力奋斗,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真正的现代化智慧城市相比而言,仍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短板,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章建强  吴越  裘加林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的科技创新革命,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智慧城市具有物物充分互联、信息充分移动、信息充分共享的特征。目前,随着全球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深入应用,智慧城市建设迎来新一轮的高潮。在这场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中,银江股份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公司以"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设"为愿景,以智能识别、数据融合、移动计算和云计算等技术为核心,通过创新应用引领城市走向智慧化发展,打造城市更美好的明天。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华   和杨亦兰   宋檬  
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精准制定碳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推动城市智慧降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区别于以往区域内单一维度的研究,本文测算了中国城市的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基于2011~2019年中国26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区域内和区域间两个方面检验了金融科技发展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区域内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降低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以及替换金融科技发展指标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能够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两个途径降低城市碳排放量;区域间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金融科技虽然能降低本地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会促进周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出“以邻为壑”的现象。基于区域内和区域间金融科技碳减排效应的不同表现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碳减排效应在北部城市显著强于南部城市、在非城市群城市显著强于城市群城市、在其他城市显著强于中心城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曲岩  王前  
针对如何促进智慧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文章构建了一套基于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水平测度体系,运用核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4个直辖市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根据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了19个智慧城市之间的差距,对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