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67)
2023(10677)
2022(8938)
2021(8139)
2020(6398)
2019(14221)
2018(13863)
2017(25511)
2016(13801)
2015(15259)
2014(14790)
2013(14405)
2012(13717)
2011(12516)
2010(12832)
2009(11974)
2008(11478)
2007(10152)
2006(9199)
2005(8563)
作者
(39030)
(32242)
(32059)
(30531)
(20976)
(15567)
(14716)
(12644)
(12455)
(11758)
(11226)
(11101)
(10493)
(10219)
(10166)
(10019)
(9640)
(9541)
(9472)
(9439)
(8171)
(7949)
(7794)
(7629)
(7424)
(7277)
(7269)
(7255)
(6599)
(6396)
学科
(62586)
经济(62523)
管理(34427)
(30437)
中国(24274)
地方(23443)
(22596)
企业(22596)
(18442)
方法(16435)
业经(15563)
农业(12817)
数学(12736)
数学方法(12596)
(12326)
地方经济(11966)
(11930)
环境(11729)
(10934)
金融(10932)
(10556)
银行(10547)
(10508)
贸易(10497)
(10370)
(10148)
(10072)
(9988)
理论(9852)
(9662)
机构
学院(191716)
大学(186385)
(75961)
经济(74089)
研究(72459)
管理(66795)
理学(55570)
理学院(54736)
中国(54300)
管理学(53734)
管理学院(53357)
科学(44349)
(42376)
(36693)
(36138)
(34301)
研究所(32934)
中心(32759)
(31192)
(30785)
师范(30495)
(26844)
业大(26309)
北京(26271)
财经(26082)
(25987)
师范大学(24366)
农业(23998)
(23380)
(23325)
基金
项目(124245)
科学(98103)
研究(94691)
基金(86711)
(74839)
国家(74109)
科学基金(63479)
社会(60538)
社会科(57214)
社会科学(57204)
(51638)
基金项目(45652)
教育(42524)
(42053)
编号(39815)
自然(38566)
自然科(37546)
自然科学(37537)
自然科学基金(36798)
资助(33883)
(33540)
成果(32481)
课题(29207)
重点(28660)
发展(27309)
(26867)
(25774)
(25695)
(24427)
国家社会(24294)
期刊
(99174)
经济(99174)
研究(62829)
中国(45407)
(30327)
教育(27596)
学报(26924)
科学(26875)
管理(26048)
(24544)
农业(20935)
(20830)
金融(20830)
大学(20403)
学学(18943)
业经(18889)
技术(16392)
经济研究(15671)
问题(13937)
财经(12461)
(11094)
资源(10921)
(10893)
(10817)
图书(10486)
商业(9879)
现代(9834)
(9487)
论坛(9487)
(9361)
共检索到310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敏  韩锋  
都江堰世界遗产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至今对成都平原的发展繁荣发挥重要作用。但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通过静态孤立的保护渠首工程、历史建筑、历史街巷等个体来诠释都江堰的全部遗产价值是不全面的甚至片面的。以城市历史景观为方法论,将以都江堰为核心的整个水利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意设计并持续演进的关联类文化景观进行研究,将贯穿整个城乡完整的农田系统和水利系统以及相应的非物质文化要素这些重要的价值载体纳入到价值系统当中。划分为四种类型的文化景观,分别为生产类、防御类、商业生活类以及游憩类文化景观,并梳理都江堰水系文化景观发展脉络。通过重新识别和记录价值载体现状,总结价值保护的情况,并提出相对应的保护与管理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钟美玲  唐勇  王尧树  梅燕  潘元琪  郭悦  
以"熊猫谷"为研究案例,采用定量研究设计,从景观感知的视角设计调研问卷,使用IBM SPSS处理数据,测量不同调研对象对于"熊猫谷"景观游憩价值的感知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熊猫谷"最重要的游憩价值为生态价值、治疗价值和未来价值;年龄、学历和职业等人口学特征与景观游憩价值具有相关性;基于重游意愿的游憩价值感知具有显著的差异化特征。研究结论揭示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多重游憩价值特征,可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大熊猫公众教育、教育旅游和游憩示范基地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滢  吕桦  
杨岐山文化景观决定了杨岐山风景名胜区的特征和属性,是风景区的"名片"和"品牌",因此对杨岐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杨岐山禅宗文化、傩文化等文化景观资源的概况和特色的基础上,指出了文化景观保护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提高对文化景观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文化景观的展示和旅游业的发展、建立文化景观生态保护区、构建文化景观保护体系等策略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浩  王立端  
通过对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设计理念的分析,提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抛砖引玉,对水利工程设计理念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运用进行探索性研究,寻找现代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灵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文杰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个关乎农村政治、经济、生态、文化建设等多个领域的综合课题,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这无疑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文化景观是乡村振兴的一张特色牌。如何让乡土文化为农村的振兴提供动力,让优秀、传统的乡村文化为农村文明的构建添加底色,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时代课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淑虎   黄龙英   黄静馨   许广通  
为构建全面展现闽江流域历史演化脉络和鲜明价值特征的区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格局,充分汲取文化景观理念中的“历史层积”与“价值关联”方法,结合熵权-TOPSIS模型、核密度分析与最小生成树模型等定量方法与可视化工具,文章首先系统地梳理了闽江流域历史层积过程,从古代格局溯源与现今格局识别两方面,解析各时期流域的演化脉络、空间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古今层积中提炼闽江流域的历史文化价值内涵及与之相关的格局要素,最终确立价值关联下闽江流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一江一脉两山、多点三轴三区”空间格局,实现自然山水、人文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全方位展现,为地区未来发展提供永续动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深圳市平冈中学课题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鹤年  张力仁  
通过对我国区域差异最明显的省区——陕西省现有117条政区地名的命名规律、命名缘由和命名时间等属性的分类统计分析,发现陕西全省现有半数以上政区地名在明代及其以前就已产生,且越早出现的政区名称,以自然地理实体特征得名愈突出;越晚出现的政区名称,因社会人文事象得名越明显。从时空分布看,陕西政区地名随时间变迁呈现出明显的与三大地域开发序列相对应的空间特征。研究表明:区域开发、地缘政治形势以及全国政区体制变化是陕西省政区地名文化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婧雅  张玉钧  
中国的自然保护地具有生态和文化双重价值,文化景观作为自然与文化的交界面,如何识别其价值对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管理至关重要。以泰山为例,通过古籍文献和实地勘察等方法,从历时性角度对泰山的文化景观价值演变进行剖析。研究发现,泰山文化景观价值经历了山岳崇拜的自然价值、君权神授的政治价值、佛道信仰的宗教价值、祭祀游居的民俗价值及保护利用的综合价值五个阶段。结论认为:自然保护地文化景观价值的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名山自然保护地的文化景观价值演变是从自然到文化再到综合、从御到民、从单一到多元、从分离到融合的过程;自然保护地文化景观价值的构成要素包括思想基础、环境条件、行为方式及空间结果四部分,具有鲜明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特征。文章还对自然保护地文化景观价值的识别策略进行了讨论,为相应类型的国家公园和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江畔  邵龙  
线性遗产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铁路作为重要的线性工业遗产,认知其遗产特征,认清其生存现状,有利开展保护与开发活动。基于遗产线路视角,对中东铁路工业文化景观体系进行研究。通过田野调查和历史调查的方法,梳理其历史背景与现状情况,分析遗产构成;利用SWOT分析工具,对中东铁路工业文化景观资源进行战略性分析;对与中东铁路相关性较高的遗产线路保护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寻找到适合中东铁路的保护途径。最后,对中东铁路工业文化景观的保护规划提出建议,以期为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寻求更好的生存机会与生存环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颂  高健  
阐述了历史城市景观的内涵,分析介绍了英国城市内战略性眺望景观的保护、法国眺望景观的纺锤形控制、奥地利保护历史城市景观的地区详细规划等欧洲国家在保护管理历史城市景观方面的实践与经验,并对比我国历史城市景观的现状,提出具有启示意义的建议措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芙蓉  李和平  
我国现代化城市中尚存很多传统集市。从文化景观视角考察这些集市,可以发现其成因与商业需求、地域环境、城市化进程和日常生活的延续性有关。城市中传统集市的构成可以从空间、时间和文化三个方面研究。空间上,在城市化进程中保留下来的传统集市的位置多延续最早集市形成时的选址,位于交通便利的节点位置;城市传统集市数量基本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郊区递增的分布趋势;空间形态呈现出线状、网格状和面状的特征。时间上,集市的集期受到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节奏的双重影响。文化上,这些目前仍活跃在城市中的传统集市具有传统商业文化、地域民俗文化和传统日常生活公共空间文化价值。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对传统集市文化景观的承续发展应该采取活化保护的原则,体现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景观的有机更新上,可以通过作为现代城市商业体系的有益补充、作为地域民俗文化的展示平台和作为具有活力的传统日常公共生活空间三条路径实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蕴路  宗良纲  
过去20多年,大部分中国城市经历了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新的城市形象迅速形成。但面对这种速成结果,除了"量大"和"快速"方面的成就感之外,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质量,以及对城市形象的突变开始提出质疑。幸运的是,城市景观的介入缓和了人、城市及自然间的紧张关系。本文在阐述景观含义的基础上,列举景观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国内外优秀城市景观作品的赏析,讨论目前国内景观建设的不足之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和平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筑衰败在所难免,衰败使中心区古老的建筑群逐渐沦为贫民窟,对城市文化及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面对城市中心年代久远的建筑群的衰败,美国与欧洲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同时也表现出城市景观文化的取向。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美国与欧洲城市老城区景观发展政策、城市文化模式及其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希望为今日我国快速城市化中城市传统文化保护、发展及创新提供重要的经验。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佩国  
清代节孝祠、清节堂、贞节牌坊、孝女庙等节孝文化设施,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建筑,而是地域社会特定文化景观的内在组成部分。在地域社会中,只有将建筑纳入“权力的文化网络”才能产生某种力量,使“地方”变得具有一定的“可见性”,从而形成文化景观。节孝祠、清节堂等文化设施之所以能够成为地方社会的文化景观,亦在于其典礼和仪式的“神圣性存在”,被扩大了的家族观念成为地方修建“节孝”文化景观的观念基础,“节孝”文化成为“孝道”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