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06)
- 2023(19825)
- 2022(16611)
- 2021(15499)
- 2020(13079)
- 2019(30141)
- 2018(30210)
- 2017(57281)
- 2016(31293)
- 2015(35996)
- 2014(36253)
- 2013(35662)
- 2012(33176)
- 2011(29931)
- 2010(30386)
- 2009(28352)
- 2008(28427)
- 2007(25958)
- 2006(22768)
- 2005(20921)
- 学科
- 济(129390)
- 经济(129217)
- 管理(98115)
- 业(89405)
- 企(75105)
- 企业(75105)
- 方法(55111)
- 数学(46892)
- 数学方法(46126)
- 中国(38587)
- 财(35880)
- 农(35507)
- 业经(30102)
- 地方(30054)
- 制(29289)
- 学(26332)
- 农业(23348)
- 银(23206)
- 银行(23161)
- 理论(23155)
- 务(22491)
- 财务(22389)
- 财务管理(22326)
- 贸(22105)
- 贸易(22089)
- 行(22088)
- 融(21414)
- 金融(21406)
- 易(21339)
- 企业财务(21113)
- 机构
- 学院(450556)
- 大学(448839)
- 济(178202)
- 经济(173859)
- 管理(171668)
- 研究(151801)
- 理学(144725)
- 理学院(143044)
- 管理学(140242)
- 管理学院(139388)
- 中国(118481)
- 京(97372)
- 科学(93734)
- 财(88022)
- 所(77679)
- 农(75851)
- 江(72065)
- 中心(71215)
- 研究所(69751)
- 财经(67481)
- 业大(66046)
- 北京(61625)
- 经(60855)
- 范(60272)
- 师范(59627)
- 农业(59267)
- 州(57273)
- 院(55226)
- 经济学(53504)
- 技术(49962)
- 基金
- 项目(291454)
- 科学(228157)
- 研究(213180)
- 基金(208332)
- 家(181262)
- 国家(179702)
- 科学基金(153986)
- 社会(133000)
- 社会科(125960)
- 社会科学(125927)
- 省(116016)
- 基金项目(109087)
- 教育(99832)
- 自然(99668)
- 自然科(97319)
- 自然科学(97293)
- 划(97074)
- 自然科学基金(95491)
- 编号(88281)
- 资助(86364)
- 成果(73095)
- 重点(65859)
- 发(64659)
- 部(63711)
- 课题(62315)
- 创(60121)
- 创新(56209)
- 科研(55352)
- 教育部(54426)
- 国家社会(54089)
- 期刊
- 济(207212)
- 经济(207212)
- 研究(134025)
- 中国(99588)
- 财(71972)
- 学报(70437)
- 农(69571)
- 管理(68054)
- 科学(64750)
- 教育(55200)
- 大学(53988)
- 学学(50553)
- 农业(46531)
- 融(44811)
- 金融(44811)
- 技术(43196)
- 业经(34416)
- 财经(33941)
- 经济研究(31739)
- 经(29189)
- 问题(27735)
- 业(26296)
- 图书(23064)
- 统计(22404)
- 版(22386)
- 技术经济(22273)
- 策(20502)
- 理论(20449)
- 现代(20358)
- 贸(20288)
共检索到697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苗红培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历史遗存,也是一个城市弥足珍贵的财富。能否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均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是衡量政府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是否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因素。其中,管理体制因为直接影响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模式选择而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各地也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管理模式。分析这些管理模式的特点,总结这些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能够为后续其他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管理模式的选择以及现有管理模式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管理体制 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栩同 孙蒋涛
城市共生理念是在吸收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历史和谐相处的新发展需求,并依托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新形态基础上提出的。在传统的城市发展理念之中,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在城市遗产保护中消耗了大量的经济成本与人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昕竹
本文的目的并不是全面地论述自然文化资源的管理问题,而是从经济学出发,利用一些现代经济学理论特别是组织理论的最新成果,从管理体制上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问题进行一些分析。我们认为,在我国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的时候,市场经济制度必然处于弱势的状态,现行的管理模式正是这种制度环境下的必然结果,但这种体制带来的代价是,必将导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宇军 张继焦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为城市发展增添新活力。通过对英国的约克、日本的京都、我国云南省的大理和海南省的海口等四个国内外案例的比较分析表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城市复兴进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物质文化遗产是"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神",需要把传统的"形"融入到创新的"神"中去。在城市复兴过程中只有保护与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动能,才可以使城市的发展"源远流长",才可以使城市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健康成长。
关键词:
城市复兴 历史文化遗产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玮 董靓
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和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中,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集中地凸现着历史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冲突。本文通过对阆中的实地调研,结合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基础的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分析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内涵,构建了阆中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从保护、经营、传承三方面总结了可持续发展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龚道德 袁晓园 张青萍
首先从模式的管理框架、管理目标、行动策略、运行保障机制四方面对美国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运作机理做了较为深入的剖析。然后,将保护工作本身提升到文化的高度,从保护技术、组织管理、精神理念三层面分别论述了运河国家遗产廊道模式对我国大型线性遗产保护的启示。最后,对我国"遗产保护文化"建设提出呼吁。
关键词:
遗产廊道 线性遗产 运作机理 保护文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峰
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发展特定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借助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在阐明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南京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两难境地,剖析了其原因,进而提出了协调二者关系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 南京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晓 张昕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信平
中日两国在自然环境、气候特征、文化传统、建筑形式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研究和总结日本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经验,对构建与完善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梳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日本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特点和优势及对我国的借鉴作用,提出应该从完善法律体系、协调行政管理体系、构建公众参与体系等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相关制度的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佟燕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对于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和传统文化传承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合作,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和学界关注的重点课题。21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强与世界文化保护组织的联系与合作,逐步加强法律的建设与完善,但要切实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还要注重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反思改进现有保护措施。满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传承·发展》一书从民俗学、民族学等视角出发,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佟燕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对于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和传统文化传承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合作,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和学界关注的重点课题。21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强与世界文化保护组织的联系与合作,逐步加强法律的建设与完善,但要切实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还要注重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反思改进现有保护措施。满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传承·发展》一书从民俗学、民族学等视角出发,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云兰
京津冀地区历史悠久,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厚,世界文化遗产众多,皇家文化遗产集中。梳理了京津冀地区的皇家文化遗产、长城军事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遗产、红色旅游资源、民俗文化遗产和馆藏文化遗产,从政策、规划、交通、教育、科技、财政、金融、监管和宣传等诸多方面对京津冀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旅游产业协同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冯江 梁励韵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有着丰富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对其产生的背景,即明清佛山独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和这些遗产的空间载体的研究,综述了佛山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和特色,结合对其生存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如何在法定的形态规划中,通过保存相应的场所、维持空间的致密性、寻找相关的线索建立路径和结构性网络的方式,来实现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日常生活中的延续,从而实现其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
佛山 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形态规划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振华 李建军 毕于建
当前,中国正在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这在促进中国城乡融合、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给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新型城镇化本质是人口的城镇化。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并成为城市的常驻市民会大大增加城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难度。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采用何种历史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制度值得研究。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历史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制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淑芳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保护也受到各界专家学者的重视。当前,在保护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应注重新的保护理念,注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保护,文化多元性保护以及动态开放性保护,这样才能切实做好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体育文化 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