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7)
- 2023(13939)
- 2022(12317)
- 2021(11804)
- 2020(9695)
- 2019(22614)
- 2018(22437)
- 2017(43376)
- 2016(23905)
- 2015(26927)
- 2014(26965)
- 2013(26481)
- 2012(24689)
- 2011(22017)
- 2010(22068)
- 2009(20109)
- 2008(19616)
- 2007(17017)
- 2006(15068)
- 2005(13252)
- 学科
- 济(93084)
- 经济(92975)
- 管理(66859)
- 业(63820)
- 企(52015)
- 企业(52015)
- 方法(39412)
- 数学(33056)
- 数学方法(32614)
- 农(28554)
- 中国(27383)
- 地方(24574)
- 财(23062)
- 业经(21244)
- 学(19743)
- 农业(19233)
- 理论(16667)
- 贸(16488)
- 贸易(16476)
- 制(16269)
- 易(15925)
- 和(15764)
- 策(15088)
- 环境(14943)
- 技术(14168)
- 划(13688)
- 教育(13555)
- 务(13423)
- 财务(13356)
- 财务管理(13329)
- 机构
- 大学(329905)
- 学院(329748)
- 管理(132031)
- 济(128346)
- 经济(125214)
- 理学(114042)
- 理学院(112681)
- 研究(112245)
- 管理学(110745)
- 管理学院(110105)
- 中国(82654)
- 京(71122)
- 科学(69366)
- 财(59513)
- 所(55193)
- 农(50863)
- 中心(50862)
- 研究所(50165)
- 江(48902)
- 业大(47641)
- 财经(47025)
- 范(46993)
- 师范(46687)
- 北京(45230)
- 经(42670)
- 院(41426)
- 州(40216)
- 农业(39263)
- 师范大学(37675)
- 经济学(36704)
- 基金
- 项目(225630)
- 科学(177414)
- 研究(168590)
- 基金(162139)
- 家(139843)
- 国家(138593)
- 科学基金(119386)
- 社会(104726)
- 社会科(99011)
- 社会科学(98986)
- 省(87727)
- 基金项目(86780)
- 自然(77396)
- 教育(77055)
- 自然科(75477)
- 自然科学(75461)
- 划(74191)
- 自然科学基金(74060)
- 编号(70669)
- 资助(66076)
- 成果(58218)
- 重点(50017)
- 部(49323)
- 发(48711)
- 课题(48635)
- 创(46290)
- 创新(42971)
- 项目编号(42766)
- 教育部(42357)
- 科研(42054)
- 期刊
- 济(144727)
- 经济(144727)
- 研究(100253)
- 中国(63072)
- 学报(48559)
- 管理(47773)
- 农(46855)
- 科学(46761)
- 财(43664)
- 教育(41200)
- 大学(37132)
- 学学(34463)
- 农业(32328)
- 融(28406)
- 金融(28406)
- 技术(27940)
- 业经(24314)
- 财经(21733)
- 经济研究(21511)
- 问题(20488)
- 图书(19961)
- 经(18478)
- 业(16347)
- 现代(15991)
- 资源(15926)
- 理论(15915)
- 科技(15852)
- 发(15243)
- 技术经济(15101)
- 版(14908)
共检索到488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中华 焦林申
地方理论(Place Theory)以人地关系为研究内容,最初兴于人文地理学,现已经成为城乡规划学中审视城乡环境的新视角。通过对地方理论的梳理,构建了地方理论框架,指出地方理论包括地方性和地方感两部分内容;其中地方感包含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和地方依恋三个维度。通过对西安回民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西安回民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地方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历史建筑、特色小吃、历史文化等方面;基于此,从传统建筑特色延续、传统建筑材料运用、食品卫生提升、文化符号运用、情感记忆促生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地方感营造策略。
关键词:
地方理论 地方感 地方性 历史文化街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中华 焦林申
地方理论(Place Theory)以人地关系为研究内容,最初兴于人文地理学,现已经成为城乡规划学中审视城乡环境的新视角。通过对地方理论的梳理,构建了地方理论框架,指出地方理论包括地方性和地方感两部分内容;其中地方感包含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和地方依恋三个维度。通过对西安回民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西安回民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地方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历史建筑、特色小吃、历史文化等方面;基于此,从传统建筑特色延续、传统建筑材料运用、食品卫生提升、文化符号运用、情感记忆促生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地方感营造策略。
关键词:
地方理论 地方感 地方性 历史文化街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旭璐 吴亮芳
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是城市更新的基础。有机更新下的街区文化资源得到合理保护与利用,街区文化得以传承。针对某街区有机更新实践存在的治理主体单一、文化碎片化、商业同质化、本土化缺失等问题,深入挖掘有机更新策略,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工作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
有机更新 历史文化街区 策略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廖开怀 刘利雄 朱雪梅 乔稳稳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关乎民生福祉,是提升城市幸福感与获得感的重要途径。通过回顾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历程,认为广州的历史街区微改造行动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和追求多元利益平衡;剖析了部分历史建筑使用不当、文化价值有所流失、基础设施配套欠足、风貌保护不够完整等具体问题;同时借鉴国际历史街区更新经验,提出应加强特色风貌保护、提升优化环境以及完善管理制度三大方面的应对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钟行明
芙蓉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古老的传统商业街区,也是济南目前保存较多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集中体现泉城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但近年来,该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功能结构失衡,活力衰退的困境。为保护其特色风貌、复兴其活力,文章从保护其空间格局肌理、历史建筑、活力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原居民的社会网络等方面对该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活力复兴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聪恺 肖远飞 张曦
以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在评判街区综合价值、梳理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突出问题、调查公共参与意愿的基础上,运用城市经济学方法深入探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着力点,包括:挖掘历史文化保护价值、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保护机制、重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打造经济可持续的活力街区等,最后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廖永林 曹爽
以"大拆大建"为主要方式的旧区改造导致风貌破坏,历史保护问题亟待重视。土地利用价值的逆向调整,限制了城市更新中通过改变土地用途弥补改造成本的可能性,直接加大了历史文化风貌保护项目的改造成本。倡导实施"单元最小化"改造模式,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地价支持,降低更新改造成本。城市更新是城市政府通过优化配置城市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文环境的综合整治活动。如何运用现行土地政策,推进
关键词:
国有土地使用权 城市更新 历史文化街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崔静芳 唐嘉耀 高淑敏
随着3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布和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近年来,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商业化发展问题备受关注。文章以武汉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Python爬虫从大众点评网站获取商户LBS数据,将商户业态分为8类,综合运用GIS的最邻近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商业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商业业态在空间分布类型及分布状态上均存在差异;商业业态的空间分布会受到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密度、街巷空间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最后,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业态空间分布提出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敏 王成晖
随着城镇化发展不断提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已成为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促进"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要素。以广东省已公布的16条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基础数据、大数据等定性和定量数据相结合,探索以多源数据为基础,建立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进行全程评价的综合性评估体系,全方位把握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情况,并根据街区具体评估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造对策和建议,为更好地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数据 历史文化街区 城市更新 规划评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司洁 李欣鹏 薛靖裕 李锦生
伴随着旅游文化消费的兴起,通过商业开发改善历史街区的人居环境品质和整体空间活力,已是当下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主要方式。以西安市北院门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对北院门历史街区核心区人群活动的热力值、热区占比分析,发现了餐饮业在该区域占主导地位,而历史遗产则处于衰败的现状。同时,结合对原住居民的调查访谈,认为北院门历史街区存在过度商业化的问题,且对历史街区的地方性产生了负面影响。提出历史街区的更新与商业开发,应当以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为前提的观点,并提出规划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兆芳 赵勇 李沛帆 谷峥
以正定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造5个方面为切入点进行公众感知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在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中,公众普遍重视文物古迹保护,认为环境杂乱是文物古迹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历史建筑保护的首要问题为质量加固和内部供热等设施的改造;在街区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改造方面,应主要整治与历史街巷风貌不协调的环境设施,改变电力电信线路杂乱、污水随意排放等问题。本研究主要反映了公众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主观意愿,可为政府在保护决策中提供依据,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公众参与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涛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脱胎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保护与发展这一主题,保护理论与方法不断积累完善。历史性城市景观理论的出现,提供了街区保护的新视角。本文回顾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的演变,结合本轮规划的研究与编制过程,简述本次规划在保护方法上的探索与收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健彪
面对当前的城市拆迁改造,以即将改造的西安"回坊"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对回族历史街区如何定位,如何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前提下适应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如何处理好保护与改造、开发与利用的关系,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探讨了回族历史街区保护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关系。
关键词:
西安“回坊” 历史街区 城市拆迁 关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孔亚暐 仝晖 任海东
在我国城市同质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集中体现所在城市特色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迫在眉睫。结合蓬莱市画河大世界项目设计,指出基于类型学思路的"层级嵌入"式建筑更新策略,是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合理保护与良性更新的有效方法,即结合当代城市功能需求,在地域文化传统与城市空间中提取"原型",并在街区、建筑和建构上分层级应用于建筑更新中,实现积淀历史文脉与迎合时代发展的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与更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云燕 赵万民 杨光
通过对目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的梳理,结合文化基因理念的再认识,从文化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两个特性认识出发,建立基于文化基因传承理念的历史文化街区显性物质空间和隐性非物质空间的保护设计框架,并以重庆市寸滩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践检验。
关键词:
文化基因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方法 寸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老年住区模式研究——以南京门西地区为例
基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以南京市颐和路11-1片区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旧城改造开发强度测算研究——以重庆十八梯核心片区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消防规划初探——以赣州市灶儿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基于网络评论文本分析的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使用评价研究——以杭州为例
基于重要性-绩效分析的历史文化街区步行环境优化研究——以天津五大道地区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的游憩者感知研究——以南京夫子庙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状与居民意愿调查研究——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
基于认知评价的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度研究--以重庆磁器口为例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品质居民满意度研究——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