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27)
- 2023(7339)
- 2022(5378)
- 2021(4593)
- 2020(3511)
- 2019(7632)
- 2018(7371)
- 2017(13895)
- 2016(7727)
- 2015(8293)
- 2014(8535)
- 2013(8018)
- 2012(7082)
- 2011(6305)
- 2010(6288)
- 2009(5725)
- 2008(5486)
- 2007(4789)
- 2006(4433)
- 2005(4092)
- 学科
- 济(39557)
- 经济(39529)
- 管理(17437)
- 地方(15834)
- 中国(14897)
- 业(13857)
- 方法(10181)
- 农(10037)
- 数学(9023)
- 数学方法(8942)
- 企(8844)
- 企业(8844)
- 业经(8725)
- 地方经济(8558)
- 城市(7589)
- 发(7534)
- 学(7511)
- 农业(7223)
- 环境(7086)
- 产业(5899)
- 城市经济(5742)
- 发展(5563)
- 展(5554)
- 信息(4839)
- 制(4811)
- 融(4789)
- 金融(4786)
- 和(4718)
- 财(4482)
- 划(4405)
- 机构
- 学院(108712)
- 大学(108343)
- 济(43330)
- 研究(42195)
- 经济(42155)
- 管理(37696)
- 理学(32521)
- 理学院(31929)
- 管理学(31121)
- 管理学院(30923)
- 中国(29681)
- 科学(27682)
- 京(24227)
- 所(20828)
- 研究所(19243)
- 中心(18589)
- 范(18316)
- 师范(18182)
- 财(17366)
- 农(17360)
- 江(16753)
- 院(16387)
- 业大(15628)
- 师范大学(15129)
- 北京(14820)
- 财经(14219)
- 经济学(14035)
- 州(13765)
- 农业(13547)
- 经(12988)
- 基金
- 项目(79897)
- 科学(64766)
- 基金(58869)
- 研究(56552)
- 家(52315)
- 国家(51972)
- 科学基金(45095)
- 社会(38561)
- 社会科(36687)
- 社会科学(36680)
- 基金项目(31948)
- 省(31206)
- 自然(28599)
- 自然科(27956)
- 自然科学(27951)
- 自然科学基金(27393)
- 划(26756)
- 教育(24514)
- 编号(21871)
- 资助(21399)
- 发(19351)
- 重点(18753)
- 国家社会(16921)
- 成果(16613)
- 部(16269)
- 课题(15868)
- 创(15867)
- 发展(15777)
- 展(15559)
- 创新(15068)
共检索到160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殷毅 曾文
文章论述了城市区域化是目前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发展出现的特有现象,它有别于传统的城市—区域生成关系,也有别于传统的城市郊区化现象,是中国特定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应对资源短缺压力而产生的城市功能、人口、空间扩散方式,其经济、社会、空间特征决定了城市区域化是中国“大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现象。运用城市区域化相关理念,指导新时期武汉市城市区域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创新,提出了城市发展区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中心城区———城市廊道———组群的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卫东
产业融合与布局一体化是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结构因素。武汉城市圈要完成"两型社会"建设的重任,圈内产业整合的原则与方向要有重大转变,并须以政策机制为先导推进内产业融合与布局一体化。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产业融合 产业布局一体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清华
交通同城化,扩大了送达范围,降低了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进而影响产业布局的区位变迁。武汉城市圈交通同城化,影响到城市圈内产业的区位专业化发展、产业的区位集聚或扩散、产业的区位合作与竞争。为了利用交通同城化带来的效应,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布局应在"一主三翼"的基本架构上,实施产业整合,打造产业集群。
关键词:
交通同城化 武汉城市圈 产业布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清华
交通同城化,扩大了送达范围,降低了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进而影响产业布局的区位变迁。武汉城市圈交通同城化,影响到城市圈内产业的区位专业化发展、产业的区位集聚或扩散、产业的区位合作与竞争。为了利用交通同城化带来的效应,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布局应在"一主三翼"的基本架构上,实施产业整合,打造产业集群。
关键词:
交通同城化 武汉城市圈 产业布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细归 吴清 廖天
文章基于武汉城市圈1982~2010年的人口和GDP数据,运用人口经济耦合指数、空间自相关和区域重心方法,分析了武汉城市圈人口与经济的空间耦合关系。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人口经济耦合程度呈现"圈层式"的分布特征,区县人口与经济呈集中化态势,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趋于一致;其人口与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不断向以武汉为核心区的"内圈"方向集聚,这种空间趋同和集聚趋势在不断增强;研究阶段内其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均位于武汉主城区内,并整体往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武汉城市圈人口与经济的空间耦合关系及其变化是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区域交通条件、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发展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人口 经济 空间耦合 武汉城市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亮 王婧
城市游憩地空间布局研究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它为城市规划及区域规划提供依据,满足居民物质文化的需求。在研究各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武汉市游憩地空间布局的现状及变化特征,指出武汉市游憩地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构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柯新利 马才学
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异,依托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结合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和耕地非农化压力测算结果率定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异步演化速率,据此开展武汉城市圈耕地空间优化布局。结果表明:①通过将耕地适宜性和耕地非农化压力内化为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异步演化速率,可以依托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开展自然和经济耦合约束下耕地空间优化布局;②由于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异,基于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耕地空间优化布局可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使耕地非农化压力得到释放,并且能实现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的协调。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区域差异 优化布局 武汉城市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柯新利 邓祥征 刘成武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根据城市圈内各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的区域差异,探讨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在耕地利用布局优化中的应用。模型根据各县域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确定异步演化速率,根据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结合粮食自给率和建设用地满足程度确定分区转换规则,根据全区域的粮食安全得到全局终止条件,以此实现武汉城市圈2020年耕地利用优化布局。优化结果显示,在武汉城市圈耕地总量满足全区域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黄陂区、应城市、新洲区、汉阳区、潜江市、黄冈市市辖区、鄂州市市辖区、孝感市市辖区、武昌区、仙桃市、黄梅县、武穴市、阳新县、咸宁市市辖区和赤壁市等建设用地优先度较高的区域建设用地需求均得到了满足;团风县和通城县虽然建设用地优先度较低,但是建设用地需求量较小,建设用地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其他县(市、区)由于建设用地需求量和建设用地优先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建设用地需求量没有得到完全满足。结果表明,基于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的耕地区际优化模型在全区域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考虑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的区域差异,能够协调建设用地和耕地之间的矛盾,实现在区域间合理配置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护指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华丽 杨云彦
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研究是解决我国宏观与区域人口布局的重大课题。已有的研究多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研究尺度涉及国家级、省级以及市县级,较少涉及城市圈的人口功能分区。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的基于行政区划的人口发展功能区为参比,在对统计型人口数据进行空间化的基础上,以人口数据与地理数据的叠加分析结果为基本依据,通过建立人口与耕地、水体和高程的决策树,探索一种全新的人口功能分区路径,并对两种人口功能分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和传统的基于行政区划的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结果相比,基于人口数据空间化技术的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结果在总体上与前者吻合,同时具有如下优势:一是在分区方法上摈弃了诸多的指标计算...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程茂吉
区域分析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城市职能和指导空间布局的重要方法。本文从不同区域角度分析了南京现状和未来可以承担的职能,提出了南京在不同区域层面的功能定位,为形成南京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提供分析基础;根据南京承接区域辐射和服务周边区域的要求,构筑了面向长三角、辐射都市圈的都市区空间布局,为构筑合理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
南京 区域分析 城市定位 空间布局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汉波
本文对构建武汉城市圈保险中心进行设想,提出了与当地保险发展环境和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保险发展战略,并对区域保险中心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区域 保险中心 构建 武汉城市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威 周石
本文认为武汉城市圈产业合作中一直存在各城市产业分工水平较低、产业一体化进程缺乏统一协调等问题,而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能有效打破行政区域规划限制,实现武汉与周边卫星城市的互动与"双赢"。因此,武汉城市圈应通过以武汉市为核心企业总部引入区,逐步将企业生产基地转移到圈内其他城市,加快武汉城市圈的区域产业合作。
关键词:
总部经济 武汉城市圈 产业合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陆锋 陈洁
武汉1+8城市圈担负着"中部崛起"的重任,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空间格局角度,结合最新的行政区划、基础地理数据库及其统计资料,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武汉城市圈内部各城市区位和交通可达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全省其他县市相比,目前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具有明显区位优势。在圈内8个地级市当中,孝感市具有最高的区位指标,而潜江、仙桃、天门等三个省直辖市区位指标较低。城市圈各城市出行时距沿高速公路与国道以及各级道路呈放射状延伸。城市圈内城市间基本实现2小时可达。武汉和孝感市拥有最高的出行时距增长速率,天门、黄石和咸宁市出行时距增长速率较低,迫切需要加强其周边交通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区位 可达性 GIS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艳婷 马金英 戴荔珠 赵赛
本文从城市化的角度,认为中国的城市群可以被认为是发生了区域性城市化的地域。并以武汉城市群为案例,分析了其区域性城市化的表现特征及其动力机制。具体表现特征分别为:人口向区域集聚的趋势初显;区域性的非农就业转化特征明显;区域城市化水平提升,城乡建设用地在区域范围内扩张。进一步的动力机制分析发现,这一区域城市化过程的动力分别为:内驱力主导下的经济快速增长、开发区引领下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化、以及明显改善的交通运输条件带动下节点区域的工业增长。基于固定效用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于外资促动下的沿海地区城市群发展,武汉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更主要的是受国内力量驱动,而其原乡村地区的城乡转化则主要受地方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