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81)
2023(9676)
2022(7395)
2021(6616)
2020(5245)
2019(11228)
2018(11171)
2017(20837)
2016(11123)
2015(12203)
2014(11726)
2013(11035)
2012(9831)
2011(8787)
2010(8927)
2009(8161)
2008(7912)
2007(7119)
2006(6403)
2005(5722)
作者
(29881)
(24892)
(24672)
(23439)
(15953)
(11694)
(11107)
(9485)
(9465)
(8496)
(8441)
(8440)
(8019)
(7862)
(7785)
(7429)
(7409)
(7109)
(7081)
(7076)
(6102)
(5945)
(5860)
(5750)
(5503)
(5485)
(5446)
(5369)
(4931)
(4918)
学科
(48615)
经济(48577)
管理(36189)
(32276)
(26765)
企业(26765)
中国(18663)
地方(17035)
技术(15250)
方法(13209)
(12849)
业经(12412)
技术管理(11618)
数学(10828)
数学方法(10739)
(9240)
地方经济(8987)
农业(8976)
(8473)
(8400)
(8305)
产业(7928)
环境(7810)
理论(7645)
城市(7531)
(7168)
(7025)
金融(7024)
(7024)
银行(7014)
机构
学院(151070)
大学(149661)
(62186)
经济(60738)
管理(59742)
研究(52420)
理学(51313)
理学院(50635)
管理学(49898)
管理学院(49564)
中国(38371)
(31855)
科学(31611)
(27436)
(24676)
(23903)
中心(23744)
研究所(22353)
(21981)
师范(21823)
财经(21340)
(20054)
(19814)
北京(19592)
(19476)
(19398)
经济学(19385)
业大(19166)
师范大学(17687)
经济学院(17333)
基金
项目(106462)
科学(86998)
研究(80651)
基金(77390)
(66963)
国家(66427)
科学基金(58814)
社会(54698)
社会科(51933)
社会科学(51924)
(43199)
基金项目(41726)
(35770)
教育(35494)
自然(35456)
自然科(34730)
自然科学(34725)
自然科学基金(34097)
编号(31956)
(28061)
资助(27370)
成果(25224)
创新(25216)
(25145)
重点(24250)
国家社会(23490)
课题(22782)
(22085)
发展(20885)
(20578)
期刊
(71884)
经济(71884)
研究(47333)
中国(33232)
管理(23994)
科学(20787)
(20110)
教育(19071)
学报(19031)
(18594)
大学(14945)
学学(13899)
技术(13869)
(12889)
金融(12889)
农业(12581)
业经(12266)
经济研究(11485)
问题(10720)
财经(10324)
科技(10051)
图书(9439)
(9115)
(8563)
现代(8197)
技术经济(8118)
(7957)
论坛(7957)
城市(7759)
资源(7402)
共检索到228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苗丽静  
本文提出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建立多层次的城市区域公共管理协调机制。本文强调从长远来看,进行行政区划合并,建立中国的Citistates将是我国城市区域化的主要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殷毅  曾文  
文章论述了城市区域化是目前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发展出现的特有现象,它有别于传统的城市—区域生成关系,也有别于传统的城市郊区化现象,是中国特定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应对资源短缺压力而产生的城市功能、人口、空间扩散方式,其经济、社会、空间特征决定了城市区域化是中国“大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现象。运用城市区域化相关理念,指导新时期武汉市城市区域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创新,提出了城市发展区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中心城区———城市廊道———组群的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韩承敏  
本文在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分析公共行政改革和创新过程及其问题。实现公共行政创新目标和公共利益最大化,关键是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民有序参与三者协调发展,其中值得深入探索的有四个问题:政府可持续绩效文化体系建构、适度竞争机制下的公共服务市场化进程、公共行政的自律机制和他律机制互补模式以及公共行政中的公共管理者的自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安筱鹏  冉晓丹  
城市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的城市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滞后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表现在统一的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体系的建立、跨区域的公共事务管理及城市区域基础设施的供给等方面。城市区域协作组织滞后是制约城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国外城市区域组织的基本模式,中国城市区域协作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城市区域组织的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子枫  崔新健  刘轶芳  
中部在我国地理分布上承东启西,因而中部崛起则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中部各省会城市的发展既对本省经济起决定性影响,又对区域经济产生联动作用,故而成为关注的焦点。笔者基于知识流动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进行了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同时,结合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证评价结果和六地相关政策的对比,梳理了区域创新发展的有效政策建议,并分析了不同区域的创新能力存在的现实差距及差距存在的原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伟  庞敦之  张海峰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体制转轨进程的不同步性,中国不同地区的财政行政支出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通过测算经济发展水平和体制转轨进程对财政行政支出的边际效应系数,可以对各地区财政行政支出的离差进行因素分解,将其形成机制划分为四种类型,从中可以分析出它们不同的政策含义。由此还可以对现行公共管理方式进行反思,提出公共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秋玉   宋艳姣  
并购是企业战略发展、区域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实现路径,讨论企业并购网络嵌入如何影响城市创新为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Wind数据库和incoPat数据库获得城市并购及专利创新数据,从网络空间视角探索我国城市并购网络的区域创新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并购网络规模不断扩张,呈现整体扁平化、核心区模块化发展态势,跨越行政边界的远距离跨省并购成为主导;网络嵌入影响区域创新的传导机制作用效果有所不同,网络链接强度与合作伙伴创新水平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网络结构洞的影响不明显,说明网络嵌入主要通过规模效应、溢出效应推动城市创新,网络权力优势尚未展现;并购的区域创新效应与空间尺度选择存在强相关性,省外并购活动带来的创新效果最强,省内合作城市的创新水平对本地的创新影响最大,说明网络溢出效果受到网络结构、知识特征、地理距离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城市应重视城市群发展战略带来的创新机遇,加强与其他城市的并购合作与交流,与邻近城市建立合作关系时应重视其创新水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发曾  
在分析了新世纪城市化的必然趋势后,研究了下世纪初期河南城市区域化发展的基础和主要策略中的重点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少惠  王峥嵘  
社区文化发展的现实性和服务型政府的前瞻性都要求政府重新审视社区文化发展中的公共行政,而新公共服务的理论为反思和探索社区文化发展中的公共行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政府必须重新树立社区文化发展中公共行政的价值理念,即社区文化发展的民主化、人本化和社会化。变革公共行政的路径主要应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多元文化主体及其合作与权力转移;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与整合;公共文化服务结果的评价。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艾琳·卡马克  何增科  
本文分析了198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政府改革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原因,认为日益加剧的全球经济竞争、第三次民主化浪潮、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革命和政府的绩效赤字是促成全球性政府改革运动的主要原因。作者进而分析了各国政府改革中带有共性的11个方面内容,最后展望了21世纪全球化时代公共行政改革的前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士正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行政性分权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大城市区县政府发展地区经济的积极性。在行政分权的体制下,如何协调市区两级的战略规划,如何激励战略创新,与决策过程的制度设计密切相关。以北京市市区两级“五年计划”的制订为例,试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对大城市市区两级五年计划决策过程的组织结构和创新机制进行简要的概括和评价,并对决策过程的制度选择做出初步探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成婧  
江苏沿海城市群建设是发挥沿海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带动江苏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策略。然而传统的"行政区行政"治理模式下产生的"行政区经济"极大程度地减缓了城市群建设的步伐,已然成为城市群建设的体制性障碍。因而,革新政府治理理念,以"区域公共治理"替代"行政区行政",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地方政府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合作互动,以政府诱致性的合作机制推动江苏沿海城市群的建设进程,成为现实的必然选择。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立宇  莫龙炯  张方  
基于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的中国城市创新区域指数和281个地级市2011—2017年的经济发展数据,考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城市的区域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政府公共科技投入、市场金融信贷投资和社会人力资本提升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区域创新的主要影响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创新的积极效应在教育水平较低、城市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城市更为显著;数字经济对城市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性特征。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进一步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创新的机制效应研究,为中国数字经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浩  史春云  
创新已成为区域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区域创新是其实现区域发展,建设徐州都市圈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创新环境的概念与分析基础进行了介绍,并以徐州市为例,分别从政策环境、区位环境、科技资源环境、经济环境、经营环境、企业创新环境六个方面,对徐州市的区域创新环境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徐州市的整体创新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