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03)
2023(10681)
2022(8413)
2021(7992)
2020(6250)
2019(14511)
2018(14407)
2017(27363)
2016(14550)
2015(16716)
2014(16564)
2013(15956)
2012(14068)
2011(12835)
2010(12876)
2009(11912)
2008(11507)
2007(9831)
2006(8766)
2005(8033)
作者
(39838)
(33210)
(33136)
(31715)
(21298)
(15560)
(14921)
(12880)
(12785)
(11544)
(11346)
(11163)
(10616)
(10404)
(10392)
(10182)
(9926)
(9525)
(9437)
(9223)
(8197)
(8120)
(7943)
(7547)
(7515)
(7452)
(7231)
(7044)
(6563)
(6457)
学科
(69695)
经济(69638)
管理(36309)
(33357)
方法(29826)
数学(27476)
数学方法(26973)
(25028)
企业(25028)
中国(24032)
(18265)
业经(14401)
(13841)
贸易(13831)
(13513)
地方(13062)
农业(11920)
(11148)
(11074)
(10873)
(10406)
环境(9979)
(9837)
银行(9831)
(9510)
理论(9471)
(9249)
金融(9248)
产业(8501)
发展(8385)
机构
学院(206608)
大学(206023)
(93264)
经济(91560)
管理(77845)
研究(73899)
理学(67231)
理学院(66480)
管理学(65111)
管理学院(64748)
中国(57127)
(44746)
科学(42796)
(38625)
(35635)
研究所(32582)
中心(32467)
财经(31499)
经济学(30635)
(29204)
(29009)
北京(28679)
(28283)
经济学院(27607)
(27537)
师范(27335)
(27178)
业大(27040)
财经大学(23558)
(22966)
基金
项目(140464)
科学(112734)
基金(104476)
研究(103831)
(90981)
国家(90343)
科学基金(78192)
社会(69273)
社会科(65876)
社会科学(65860)
基金项目(53909)
(52027)
自然(48486)
教育(47841)
自然科(47503)
自然科学(47496)
自然科学基金(46624)
(44729)
资助(43212)
编号(40754)
成果(32368)
重点(32015)
(31763)
(31288)
国家社会(30208)
(28987)
课题(28983)
中国(27880)
教育部(27673)
创新(27296)
期刊
(99418)
经济(99418)
研究(64568)
中国(40156)
管理(29200)
科学(28780)
(27734)
学报(27696)
(27115)
教育(22423)
大学(22181)
学学(20832)
农业(19349)
技术(18981)
(18280)
金融(18280)
经济研究(18096)
财经(15644)
业经(15324)
问题(14760)
(13731)
(12349)
统计(12006)
世界(11610)
(11183)
国际(10990)
(10736)
技术经济(10499)
现代(9771)
决策(9614)
共检索到304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皮亚彬  薄文广  何力武  
本文使用中国2000~2011年地级城市数据,研究了城市区位和城市规模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结论如下:(1)随着与核心城市距离变远,城市长期人口数量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呈现出"∽形"的非线性关系;(2)在城市体系内,城市规模和城市区位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3)某地区城市分布越密集,则该地区的城市人口增长越快,应积极发展城市群以带动城市化。在城市群发展战略上,需要注意不同规模的城市在地理上的合理布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鲁  
鉴于城市化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未来城市化进程将要给予的关注,本文尝试探讨我国城市的合理规模和城市化路径。本文回顾了我国过去城市化的一些重要经验教训,认为我国目前一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不是太多,而是仍然太少。市场调节下的大城市合理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合理利用,尤其是节约土地资源。但不同规模城市及小城镇之间存在某些共生和互补关系,处在大城市辐射区内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城市群。本文还通过计量模型分析,证明各国大城市的发展有规律可循,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本文预测...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垚  年猛  王春华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的城市最优规模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为例估计出人均产出水平与城市规模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产出水平先上升,随后下降。城市偏离最优规模会造成聚集收益的损失,而未达到最优规模的城市经济收益损失要大于超过最优规模的城市(即人口过度聚集)产生的经济收益损失。同时,城市最优规模水平随着产业结构的不同而变化,由于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高于工业,因此工业比重高的城市最优规模水平低于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城市。除此之外,城市最优规模水平还受到市场潜力、技术与知识水平、资本积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姚士谋   朱振国   Kamking Cheng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永亮  
文章选择合适的规模经济理论,对中国城市规模经济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1)无论小城市、中等城市还是大城市,都存在着明显的规模经济;(2)规模经济的程度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呈下降趋势。据此提出政策建议:长期和整体来说,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做法是错误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守华  周山人  千慧雄  
有别于探讨单个城市最优(绝对)规模的研究,本文从城市体系角度,运用Gibrat对数正态分布定律,以2011年为例,检验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实际规模与理论规模偏差,并划分出偏大、合理和偏小三种类型:偏大城市集中在3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特大城市,偏小城市集中在人口规模100万左右的中等城市,而通常以绝对规模衡量的人口50万以下的小城市却相对合理。进一步地,构造居民效用最大化目标函数,分析市场机制下的集聚效应和政府引导下的公共服务对城市规模偏差的影响。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偏大城市由显著的集聚效应和优越的公共服务共同引致,其中,集聚效应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多样化就业和提升工资水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捷  黄国宾  
结合当前中国的城市化现状,文章从"城镇化"和"城市化"的概念辨析出发,深入地梳理了中国两种主要的城市化路径:优先发展小城镇和直接发展大城市。文章对这两种主要的城市化路径都做出了评论:单纯地发展小城镇或者大城市都不合适。文章提出了发展二三线城市群的政策主张,并进一步指出了在二三线城市群发展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这三条具体的实施路径。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梁婧  张庆华  龚六堂  
本文基于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推导出城市规模与城市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国2003—2009年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对由此得到的计量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地级市中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呈现显著的倒U形关系。在可比方法估计下我们发现中国被低估的城市已明显减少,大部分城市处于最优规模的附近,但同时被高估的城市数量在增加。此外,与东、中部等相对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凡  段雪梅  
加快城市化进程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但在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城市倾向的工业化战略的双重约束中 ,选择传统的城市化路径会导致和加剧城市失业与贫困 ,从而使城乡居民间已有的利益矛盾更加激化 ,由此决定了原有城市的扩张与城镇化相结合的城市化路径最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志章  
Knowledge City,as a new concept of strategy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which took its rise bo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in the 80-90s of last century,has been recognized by the world.Since then,a large number of successful knowledge cities have come into being in the...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志章  
知识城市作为21世纪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战略理念,自上个世纪初在欧、美诞生以来,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全球崛起了一批著名的知识城市,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当今中国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充分认识、了解知识城市战略产生的历史背景、内涵,全球知识城市发展的现状、特点和成为知识城市的母体城市类型和采取的相应措施,有助于我们拓宽思路,把我国城市化建设纳入全球视野,规避西方走过的老路,以知识经济产业集群为先导,以创新为原动力,促进城市的转型,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体系,赢得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洋  
本文从如何科学认识城市规模作为切入点,提出新时期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应该建立区域观念,因地制宜,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健康、有序地发展。在些基础上,探讨了适合西部地区区情的西部城市化道路是:以中小城市为重点,加强完善现有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培育和增加二级中心城市功能,同时发展小城镇,逐步形成开放协调的西部城镇体系,以加快西部城市化步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柯善咨  赵曜  
本文分析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对我国城市经济效益的协同影响机制,估计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最优城市规模以及在城市规模约束下产业结构转变的边际效益。使用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计量估计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一制造业结构对生产率的影响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需要达到一定的门槛规模方能从上下游产业关联中获得效益。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经济效益发生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而城市规模增大的边际收益则随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变而增加。我国大部分地级市的实际规模仍小于最优规模,因此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同时,中小规模的地级市应该推动当地制造业的发展和人口集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金晓雨  郑军  
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2000年和2010年中国209个地级市市辖区的城市效率,用非参数方法估计了我国城市效率在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分布,并实证了城市效率变化的机制。研究发现:2000~2010年我国城市最优规模从350万人增加至717万人,增长104.86%,而城市规模均值仅增长50.47%,城市集聚不足的情况加剧,城市效率整体下降;城市效率变化和城市规模呈U型曲线关系,处于544万左右的城市效率降低最快,改善基础设施有利于提高城市效率;半参数估计表明计量设定和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