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42)
2023(14789)
2022(12338)
2021(11531)
2020(9404)
2019(21710)
2018(21834)
2017(42082)
2016(23281)
2015(25867)
2014(26049)
2013(25482)
2012(23129)
2011(20542)
2010(20202)
2009(18308)
2008(17537)
2007(15217)
2006(13215)
2005(11508)
作者
(65450)
(54272)
(53644)
(51515)
(34834)
(26137)
(24590)
(21284)
(20624)
(19287)
(18658)
(18287)
(17328)
(16956)
(16801)
(16634)
(16288)
(16150)
(15534)
(15511)
(13419)
(13200)
(13059)
(12368)
(12151)
(12109)
(11998)
(11985)
(10879)
(10777)
学科
(89629)
经济(89522)
管理(63032)
(59553)
(48468)
企业(48468)
方法(38582)
数学(33132)
数学方法(32755)
中国(26485)
(25417)
地方(21542)
业经(21120)
(20966)
(20472)
农业(17182)
(16142)
理论(15449)
(14383)
贸易(14375)
环境(14208)
(14061)
技术(13909)
(13869)
(13409)
财务(13339)
财务管理(13318)
(13073)
银行(13033)
企业财务(12610)
机构
大学(318036)
学院(316534)
管理(124662)
(119993)
经济(117073)
理学(108406)
理学院(107102)
研究(107014)
管理学(105160)
管理学院(104572)
中国(77221)
科学(68834)
(68478)
(53918)
(53153)
(52313)
研究所(48909)
业大(48820)
中心(48363)
(46064)
(44416)
师范(44007)
财经(43853)
北京(42772)
农业(40981)
(39902)
(39896)
(39548)
师范大学(35728)
经济学(35687)
基金
项目(224308)
科学(176177)
研究(163345)
基金(161938)
(141427)
国家(140242)
科学基金(120584)
社会(102241)
社会科(96646)
社会科学(96619)
(87818)
基金项目(87167)
自然(79085)
自然科(77247)
自然科学(77228)
自然科学基金(75803)
教育(74404)
(74352)
编号(66942)
资助(65152)
成果(53907)
重点(49977)
(48396)
(48047)
(46336)
课题(46105)
创新(43181)
科研(42683)
国家社会(41668)
大学(41330)
期刊
(130310)
经济(130310)
研究(92351)
中国(59147)
学报(52313)
科学(48103)
(47888)
管理(43970)
(39889)
大学(39122)
教育(37573)
学学(36590)
农业(33242)
技术(26605)
(25518)
金融(25518)
业经(22090)
财经(20442)
经济研究(20395)
问题(18769)
图书(18501)
(17355)
(17192)
科技(15749)
(15348)
理论(15054)
资源(14919)
现代(14763)
(14149)
技术经济(14090)
共检索到453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静晗  邱霈恩  张佳琳  
转型社区在空间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迁与重构过程中,成为城市中最为薄弱和容易受到风险冲击的单元,是韧性城市建设的难点。基于对社区韧性内涵与构成要素的梳理与讨论,以转型社区为研究场域,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治理四个维度分析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换过程中的过渡性与脆弱性,认为应通过内部增能与外部协力重塑转型社区因应内外部变化的吸纳、回应与创新能力,促进转型社区的城市融入与自我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秦瑞英  阎小培  曹小曙  
转型社区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是由行政村转为城市社区的社区类型,具有典型的转型期特征。这类社区作为"社会经济的塌陷带",对城市空间形态、社会结构和城市社区治理具有极大影响。因此,研究转型社区的特征及其治理,对城市社区的健康发展和管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深圳市爱联社区为例,在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转型社区的基本特征、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善治"的途径选择。研究认为:转型社区的管理中必须引入治理理念,确立以合作、协商、共同愿景等理念为特征的社区治理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董欣静   蔡劲松  
风险社会常态化背景下,基层社区克服脆弱性以提升治理绩效对夯实应急管理体系有重要意义。除却制度性、结构性、技术性和物理性要素增进或削弱治理绩效之外,社区社会资本的介入与多重韧性指标之间也存在复杂异质连接。通过韧性治理、风险社会与绩效管理理论嵌套,按照“影响因素识别—指标体系构建—作用路径排序”的分析逻辑,考察13个混合型社区实践中韧性对城市社区治理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度韧性、组织韧性、技术韧性、物理韧性均对社区治理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资本在制度韧性、组织韧性及技术韧性对社区治理绩效的影响关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城市社区迈向韧性治理,可基于社会资本桥接作用,组合城市社区治理场域内多维度韧性,搭建制度保障赋能、结构规范重构、基础设施优化、数智结合的治理框架,不断优化调整多元风险情景下社区治理范式及应对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晓娟  王峰玉  
与自主选择进入城市的农民相比,被动城市化地区农民进入城市并且融入现代化城市生活的过程相对较漫长。本文研究了郑州在城市拓展过程中的被动城市化转型社区庙张小区的人口特征、经济特征和社会特征,分析了转型社区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深层次城市化的建议和对策,实现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展过程,即转型社区城市化质的提高过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志刚  于涛方  魏立华  张敏  
论文对快速城市化下的一类特殊社区—"转型社区"进行研究,探讨其社区转型的合理模式。研究首先从"转型"出发,引出"转型社区"概念。分析此类社区由"内生"向"外生"转型的变化,指出其"积累体制"的改变。之后,对社区转型路径进行分析,从"机械团体"与"有机团体"、"行政化"与"自治化","社会成本"与"社会福利"等3个纬度探讨转型的目标、途径及其社会效能。最后,指出社区转型的路径在于转变观念,推行渐进、多元模式,"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实现社区转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秦瑞英  闫小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也带来了众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本文以我国快速城市化典型代表的深圳市为例,探讨城市社区的发展、变迁和类型的分化,旨在为规划城市社区发展、制定社区政策和探索谋划社区治理新路提供积极的现实指导。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寅雅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基,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关键。人们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大部分活动都发生在社区,社区是人们交往和利益关联的最前沿阵地,也是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突显的场域。因此,社区治理成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源头防线。城市化的推进对社区治理提出了更多新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进韧性社区建设,成为新时期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基层治理和社区创新建设提供理论依托和实践思考;再结合当前社区治理中突显的矛盾,如城市公共安全事件频发与社区抗灾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社区负担过重与社区人力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居民需求多样化与参与治理意愿不足之间的矛盾等;提出建设韧性社区回应基层治理难题;并从提升物理韧性抵御冲击压力、提升制度韧性优化治理效能、提升能力韧性补足治理短板、提升自治韧性筑牢共治格局四个方面探索建设韧性社区的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段雪辉  李小红  
韧性治理理论为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小区精细化改造以及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基于S市D街道社区花园营造案例,构建了“主体—结构—过程—方式”的分析框架,探讨了老旧小区改造的现实困境及其实现路径。发现老旧小区改造面临多元主体力量涣散、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结构不健全、治理过程刚性规制和数字治理悬浮化等问题。实现老旧小区改造的韧性治理,需要构建韧性治理共同体、健全网格化韧性治理结构、优化适应性韧性治理过程和强化数字赋能韧性治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怡  周悦  李佳宸  彭静  徐晓艺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社区空间存在的关于人与环境之间不和谐的现状问题,梳理了国内外关于韧性理念的相关研究,将韧性城市的概念付诸于社区空间,从社区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设计上实现韧性建设,以此提升社区空间应变力。结合武汉市后疫情环境下光谷青年城社区空间现状,从公共空间布局和环境构成出发,以多功能、灵活性的空间布置和模块化、应变性的设施设计实现社区应对环境冲击时的动态平衡,完成社区韧性构建。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活力单元,在发展建设中同样具有应对和抵御环境变化的重大责任,在后疫情环境下,构建韧性社区是对该类突发性灾变给社区空间带来的影响进行及时缓解和调整,以此保障社区系统的平衡状态。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崔慧霞  
随着广州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当地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广州农村的金融需求已突破"传统农业"和"自给自足"的局限,当地一些农村金融机构也适时进行了改制,以适应农村金融新形势下的需求。本文以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为例,该机构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在当地农村金融转型、服务"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润华  
本文以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为例,分析了两区城市化后在社区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并就如何构建和完善城市化后的社区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昭  张红  
新型社区居民在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着缺乏认同感与归属感、市场排斥下的职业分化、社会关系网络的解体、价值观念的失范四个方面的困境,为了实现从被动市民化向主动市民化的转变,必须发挥新型社区居民的自身主体性,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和居民四方主动参与和良性互动的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洪银  
撤村转居后,转制社区经济功能弱化而社会管理功能亟待加强。通过深度访谈发现,转制社区尚未实现城市化转型,存在居民思想观念没有转变、生产与生活方式不兼容等现象。转制社区应以思想文化转型为先导,以满足民生需求为原则,以就业转型为导向,走社区文化、生产生活方式和社区管理适应性转型路子。建议在社区下设立"邻里小组"并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促进转制社区社会管理建设;允许农民"带土进城"和建立农业生产综合服务区,提高转居农民城市社区适应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宁  崔胜辉  刘启明  温晨  陈晓梅  
城市化过程中半城市化地区存在着城市化程度由低到高的农村社区、城乡过渡型社区以及居住小区等城市型社区,社区人居环境多样化、多变化。在城市化影响下,这些社区人居环境呈现一定的特征。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通过选取典型社区,分析其景观格局特征,构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化过程中半城市化地区不同类型社区的人居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从农村到城乡过渡型社区,建筑面积比例显著增加,道路面积比例变化不大,而林地和草地面积比例逐渐减少,景观格局逐渐变为景观类型较单一、以现代建筑为优势景观的状态,景观趋于破碎化,形状略趋复杂,城市居住小区各类景观面积比例则相对合理,但景观高度破碎化、形状较规则。②城市化过程中各类型社区人居环境质量均逐渐变好,城乡过渡型社区和农村尤为明显,城市居住小区质量明显高于过渡型社区与农村,且除城中村之外,从农村到城市居住小区社区城市化程度与人居环境质量呈正相关关系。③城市化总体上促进了社区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但对社区人居环境各方面的作用具有不同的规律,对于环境质量、人文环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碧琳  孙一民  李颖龙  
针对当前韧性概念相对模糊而导致的中微观尺度城市形态层面研究的缺失、城市转型的适应性规划实证研究不足的问题,首先通过综述城市韧性和适应性转型构建韧性城市形态理论框架,进而选取4个韧性特征,即多样性、连通性、模块化、冗余度,针对生态空间、土地利用、街道网络、街区地块、建筑足迹运用城市形态分析方法进行中微观城市空间物理要素韧性评价;最后通过适应性循环的城市转型叙事方式,运用上述评估方法对1979~2019年规划干预下的深圳蛇口工业区进行实证分析,该片区通过生态系统的重构、土地的复合紧凑利用和街道网络的高效整合实现了韧性城市形态的适应性转型。由此在城市扩张与气候变化背景下,探索城市片区的韧性演进规律,提供适应性转型路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