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99)
- 2023(17528)
- 2022(14659)
- 2021(13872)
- 2020(11128)
- 2019(26069)
- 2018(25943)
- 2017(48494)
- 2016(26806)
- 2015(30524)
- 2014(30993)
- 2013(30209)
- 2012(27617)
- 2011(24938)
- 2010(25175)
- 2009(22928)
- 2008(22695)
- 2007(19923)
- 2006(17815)
- 2005(16320)
- 学科
- 济(109352)
- 经济(109207)
- 管理(74056)
- 业(68910)
- 企(55796)
- 企业(55796)
- 方法(44960)
- 数学(37938)
- 数学方法(37457)
- 中国(35893)
- 农(32998)
- 财(26904)
- 业经(26430)
- 学(23199)
- 地方(22617)
- 农业(22066)
- 制(21224)
- 贸(20789)
- 贸易(20772)
- 理论(20542)
- 易(20191)
- 银(17527)
- 银行(17489)
- 和(17064)
- 行(16677)
- 环境(16523)
- 融(16162)
- 金融(16160)
- 教育(16068)
- 务(15932)
- 机构
- 大学(381125)
- 学院(379582)
- 济(152400)
- 经济(148847)
- 管理(144697)
- 研究(130470)
- 理学(123623)
- 理学院(122169)
- 管理学(120042)
- 管理学院(119355)
- 中国(99432)
- 京(83465)
- 科学(79291)
- 财(70529)
- 所(65306)
- 研究所(59019)
- 中心(58705)
- 农(57286)
- 江(56924)
- 财经(55808)
- 范(54121)
- 师范(53702)
- 北京(53699)
- 业大(52437)
- 经(50661)
- 院(47364)
- 经济学(46756)
- 州(46609)
- 农业(44152)
- 师范大学(43395)
- 基金
- 项目(249785)
- 科学(195790)
- 研究(188709)
- 基金(179159)
- 家(154715)
- 国家(153349)
- 科学基金(131347)
- 社会(118193)
- 社会科(111664)
- 社会科学(111637)
- 省(95758)
- 基金项目(94359)
- 教育(87412)
- 自然(82302)
- 划(80773)
- 自然科(80342)
- 自然科学(80325)
- 自然科学基金(78874)
- 编号(78518)
- 资助(73470)
- 成果(65783)
- 重点(55935)
- 部(55283)
- 课题(55115)
- 发(53575)
- 创(51148)
- 国家社会(48651)
- 教育部(47822)
- 大学(47750)
- 创新(47570)
- 期刊
- 济(174846)
- 经济(174846)
- 研究(119428)
- 中国(78389)
- 学报(57087)
- 农(54598)
- 财(54043)
- 管理(53930)
- 科学(53366)
- 教育(52113)
- 大学(43944)
- 学学(40358)
- 农业(37675)
- 技术(33997)
- 融(33820)
- 金融(33820)
- 业经(27886)
- 财经(27534)
- 经济研究(27387)
- 问题(24250)
- 经(23740)
- 图书(23737)
- 业(19286)
- 贸(18532)
- 理论(18421)
- 技术经济(17679)
- 版(17624)
- 现代(17413)
- 科技(16930)
- 世界(16824)
共检索到577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庄强 孙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上升,国民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城乡关系发展也在不断更新,二者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明显,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形成鲜明反差,要素市场扭曲严重,劳动力、土地以及资本等配置不合理。基于上述问题,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显得非常必要。而在城市化进程中,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阎星 高洁
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历的过程。然而,由于特殊的形成机理和演变路径,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具有深刻的制度背景,已演化为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体制"。因此,探索适宜的城市化道路成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红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西部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导致二元结构问题突出。本文认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不协调性,是导致城乡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依托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社会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城镇化 统筹城乡发展 新农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伟德
本文通过对就业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关联分析 ,提出我国低人口城市化水平是导致当前城乡高失业率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认为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将从控制劳动力供给速度、刺激经济增长以增加就业需求、改善劳动力配置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等四个方面提高我国城乡就业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城乡就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扶善
城乡统筹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正确方针任扶善(一)就业问题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生活改善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一向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建国以来,在各个历史时期,针对当时的就业形势和特点,先后制定了不同的就业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解放初期,对旧中国遗留下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卫 肖琳子 朱有志
本文对二元经济理论、新兴古典主义和新经济地理学三个理论传统以及国内有关城乡发展理论进行回顾,结合城市群的一般特征,构建了基于城市群中城乡劳动力报酬差异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型,以长株潭城市群1978—2007年的经验数据对主要结论进行实证,最后提出城市群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统筹城乡发展 长株潭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艳波 翟印礼 董鸿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涛
本文对当前我国城乡教育统筹改革的实践探索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一改革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中存在的困惑,同时提出了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总体性分析框架,以期对推进统筹城乡教育改革有所借鉴。
关键词: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玉明
成都市城市化水平过低 ,其制约了全市“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 ,成都必须站在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全市劳动生产率的高度 ,更新观念、搞好规划、示范推动、产业依托、筹集资金、深化改革 ,加快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
成都 城市化 城乡统筹 发展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旺锋 耿莎莎 闫星羽 方晨 董瑞娜
协调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国家一项重大决策,城乡统筹要求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从而形成城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需要协调土地流转与城市化过程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产生良好的互动机制。本文首先在分析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剖析了农村土地流转的一些热点问题,以及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缺陷。然后在城乡统筹背景下,提出土地流转和城市化的互动模式及互动途径。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土地流转 城市化 互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欧阳涛 向萍
文章对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探讨。分析了统筹城乡发展与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通过相关协调发展指标量化评价了长株潭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难点和瓶颈,由此提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推进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
长株潭 两型社会 统筹城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俞幸灵
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和根本。针对现行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严重失衡的现状,提出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通过重构公共财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统一城乡税制、理清不同层级政府间责权关系并精简机构等途径,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促进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形成。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公共产品 供给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潘永江
促进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城乡一体化的内涵、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提出了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动因 机制 发展思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裴长洪
当代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如何既通过对外开放走向世界市场和现代化,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地回答了这个时代命题,从而使中国的对外开放经验具有了世界性的开创性意义。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统一是世人公认的事实。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探索自主渐进式开放规律、利用外资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更重视激发内生动力、以开放促进其他国家发展,是这个事实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强政治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以实体经济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是中国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启示。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通过实践来实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