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60)
- 2023(14631)
- 2022(12451)
- 2021(11632)
- 2020(9700)
- 2019(22434)
- 2018(22463)
- 2017(42987)
- 2016(24091)
- 2015(27293)
- 2014(27650)
- 2013(27026)
- 2012(25145)
- 2011(22302)
- 2010(22370)
- 2009(20543)
- 2008(20148)
- 2007(17725)
- 2006(15815)
- 2005(14118)
- 学科
- 济(96573)
- 经济(96457)
- 管理(66468)
- 业(62039)
- 企(49786)
- 企业(49786)
- 方法(39118)
- 数学(33284)
- 数学方法(32772)
- 农(29023)
- 中国(28014)
- 地方(24966)
- 学(23345)
- 财(22303)
- 业经(22271)
- 农业(19427)
- 制(17692)
- 理论(16378)
- 贸(15616)
- 贸易(15605)
- 环境(15351)
- 和(15082)
- 易(15029)
- 技术(13900)
- 务(13672)
- 财务(13591)
- 财务管理(13557)
- 银(13349)
- 银行(13308)
- 教育(13034)
- 机构
- 大学(337291)
- 学院(335642)
- 管理(130744)
- 济(125880)
- 经济(122604)
- 研究(115201)
- 理学(112053)
- 理学院(110668)
- 管理学(108481)
- 管理学院(107899)
- 中国(85915)
- 科学(75060)
- 京(74485)
- 所(59041)
- 农(58623)
- 财(57452)
- 江(54365)
- 研究所(53656)
- 中心(53017)
- 业大(52663)
- 范(48192)
- 师范(47738)
- 北京(46801)
- 农业(45753)
- 财经(45492)
- 州(42446)
- 院(42152)
- 经(41081)
- 师范大学(38643)
- 省(37799)
- 基金
- 项目(228956)
- 科学(178601)
- 研究(167063)
- 基金(163273)
- 家(142409)
- 国家(141185)
- 科学基金(120680)
- 社会(102695)
- 社会科(96891)
- 社会科学(96860)
- 省(91349)
- 基金项目(87780)
- 自然(79485)
- 自然科(77557)
- 自然科学(77539)
- 自然科学基金(76076)
- 划(76014)
- 教育(75990)
- 编号(69866)
- 资助(66236)
- 成果(56826)
- 重点(51117)
- 发(49198)
- 部(49055)
- 课题(48291)
- 创(46411)
- 科研(43340)
- 创新(43331)
- 大学(41874)
- 项目编号(41682)
- 期刊
- 济(146063)
- 经济(146063)
- 研究(99712)
- 中国(69931)
- 学报(55739)
- 农(54473)
- 科学(51338)
- 管理(47138)
- 财(43532)
- 大学(41476)
- 教育(41397)
- 学学(38503)
- 农业(37416)
- 技术(29317)
- 融(28241)
- 金融(28241)
- 业经(24684)
- 图书(21500)
- 财经(21368)
- 经济研究(20790)
- 问题(20788)
- 业(18806)
- 经(18209)
- 资源(18156)
- 理论(16533)
- 版(16482)
- 科技(16402)
- 现代(15832)
- 技术经济(15666)
- 发(15337)
共检索到505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翠薇 濮励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人地矛盾冲突加剧等问题随之产生。江苏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城市化提升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1978年的13.7%上升到2002年的44.7%,产生的城市问题具有典型代表性。在对江苏省1978年以来城市化发展和城市建成区面积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城市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展,2000年是1991年的1.5倍,人均建成区面积也不断上升,小城市上升幅度最大,为40 m2,特大城市最小,为17 m2,人均建成区面积从小城市到特大城市呈倒三角形分布,...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扩展 城市用地 江苏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兴榆 黄贤金 赵小风 陆汝成 刘欣
研究目的:利用江苏省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析江苏省近10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研究方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量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研究结果:(1)1997—2006年,江苏省各地市中扬州市的土地利用最为活跃,而连云港市的土地利用最不活跃。(2)全省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强,区域土地利用程度存在差异。(3)全省区域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明显。(4)DEA弱有效和DEA非有效区域应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水平。研究结论:DEA方法能较好地应用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分析并有效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鸿雁 邵颖萍
中国已经进入城市社会,2011年的城镇化水平已达50%。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城市化进程,走完了西方近200年的路程。高速城市化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变迁,其动态性、多样化和高度关联度的发展模式,催化了各种社会问题的集中发生和深化。江苏是中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也是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城市化进程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具有典型性,对中国的整体城市化具有借鉴意义。通过比较分析和筛选,总结了现阶段江苏省城市化较为突出的几大社会问题,分析了其表现方式与现状,并从江苏省整体现代化发展战略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社会问题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伟 吴群
土地利用效率偏低是我国开发区建设中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运用数据包括分析(DEA)方法和Tobit模型对江苏省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并考察了政策因素、区域因素和内部因素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弥补了当前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研究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开发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平均水平不高,纯技术效率不高是造成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2)开发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开发区的区位、级别、类型等区域和政策因素对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有较显著影响;(3)基础设施完善程度、获得专利数、主导产业产值占比等内部因素都能显著影响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4)严格控制用地规模、积极处置低效闲置土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光亮 李效顺 和伟康 倪衡 王月香 李奕菲
实现碳达峰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关键举措。按照“理论-模型-实证”逻辑框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城市土地-经济-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江苏省城市碳达峰路径进行多情景仿真模拟。结果表明:(1)江苏省未来经济总量、结构持续增长优化,增加第三产业投资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2)城市用地呈不断增长趋势,但其增长动力持续减弱,在减碳发展情景下,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在2033年达到峰值5 514.96 km~2,出现“城市收缩”现象;(3)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优化能降低城市能耗需求,但其仍保持增长趋势,在减碳发展情景下,江苏省最快于2025年达到CO_2排放量峰值65 790万t,相对于持续上涨的CO_2排放量,现有碳汇用地对实现碳达峰目标作用有限。因此,针对实现碳达峰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从提升能源和用地效率入手降低能源需求和碳汇用地损失,加快技术创新优化能源供给结构,进而实现碳达峰目标。
关键词:
碳达峰 城市土地 多情景模拟 江苏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曲福田 吴郁玲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和有效方式,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文章在构建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因素分析模型分别对江苏省开发区的土地市场化率和不同市场发育阶段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33.4%的开发区的土地市场发育处于转型后期至相对成熟期发展阶段;57.1%处于转型中期发展阶段,整体来说,市场发育较为成熟。而不同土地市场发育阶段土地利用的集约度不同,处于转型后期至相对成熟期发展阶段的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要显著高于处于转型中期发展阶段的开发区。因此,文章认为提高我国土地利用集约度的主要思路应是推进土地市场创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杰 闫庆武 刘永伟
准确、高分辨率的人口分布信息是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前提。人口数据空间化可实现人口统计数据与空间信息集成,重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与土地利用数据,以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为基础,采用空间滞后回归模型模拟了江苏省2010年人口空间分布状况,并得到1km×1km的人口密度网格图。通过从县级、乡镇级两种空间尺度对人口数据空间化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DMSP/OLS与土地利用的人口数据空间化能够正确地表达人口空间分布规律,尤其对于人口较为密集地区,具有很高的数据重现精度;但是对于人口密度畸高或畸低的地区,由于人口空间分布异质性较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勇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为例,研究土地利用程度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区域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将相关概念进行操作化定义后,基于江苏1990—2007年的数据,建立方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不断加强,江苏省的生态效率随之提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3;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却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加强而下降,二者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1。研究结论:合理的土地利用程度,能够确保土地生态系统持续地提供各类生态产品和服务,进而促进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反之,土地的粗放式利用使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失衡,再加之缺乏维系土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程度 生态效率 江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鲁嘉颐 方斌 李欣
[目的]为避免土地粗放利用或过度利用,实现最佳土地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Pareto最优"思想,以江苏省55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区,建立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关系的曲线估计模型,利用LINGO软件求解多目标规划模型的"理想点",得到土地利用的最佳集约度,并划分不同程度土地利用集约区。[结果](1)在2015年末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苏南、苏中、苏北土地利用最佳集约度分别为6 287. 96 (万元/km2)、4 944. 00 (万元/km2)、2 954. 70 (万元/km2)。(2)总体上,研究区的地区经济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土地利用最佳集约度呈正相关。(3)存在低度、中度集约区的经济、社会产出效益超过理想值,高度集约区的社会产出效益低于理想值的综合效益失衡现象。[结论]研究运用多目标规划模型的"理想点"法求解土地集约利用产出效益问题的Pareto最优解,较好地处理了最佳集约度难以定量求解的问题,对我国县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晓添 濮励杰
研究目的:探讨1989—2006年期间江苏省土地利用的非均衡性,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非均衡计量模型。研究结果:研究期内江苏省土地利用的非均衡度表明,建设用地是后期土地利用的主导方面,国家宏观政策对前期调控的效用要优于后期。研究结论:国家调控与地方落实相结合,以实现土地利用的相对均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逸 黄贤金 涂军平
文章采用遥感数据,定量分析了1979年—2007年南通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态势,在此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南通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9年以来,南通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态势是耕地不断减少,而建设用地急剧增加,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换是南通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体和核心。同时,南通市土地利用程度和综合动态度都剧烈增长,特别是2002—2007年间增速大大提高。交通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地利用变化的重心越来越向大通道附近集中。最后,文章认为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以及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是解决南通市土地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通道 土地利用 南通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顾荣华 朱玉林
针对长江生态大保护需要构建有利于流域生态优化的土地利用方式这一战略需求,文章采用生态压力和生态效率表征国土空间生态优化,以土地利用与生态优化冲突较为突出的长江流域江苏省为例,基于2009—2017年该省13个地级以上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滞后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土地资源配置、利用方式对国土空间生态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耕地占比下降、建设用地占比上升,会显著提升生态效率,但也会显著加大生态压力;(2)林地占比上升,能同时显著降低生态压力和提升生态效率;(3)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能显著提升生态效率,且对生态压力的加剧效应较小;(4)耕地机械化显著提升了生态效率,但也加大了生态压力。总体而言,严格保护耕地和林地,通过土地整治、闲置建设用地复垦复林,严格控制建设占用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加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因地制宜、环境友好地推进农业机械化,有利于促进国土空间生态优化、促进长江生态大保护战略实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兴 周生路 吴绍华 王晓瑞 林晨 周华
土地细碎化是与土地规模经营理念相背离的一种土地形态,细碎化的土地经营模式会造成土地利用效率下降、粮食减产以及景观美观度降低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土地细碎化程度的衡量多通过细碎度表征,但尚无统一标准,且主要针对农用地。以江苏东海县为例,首先结合景观指数与主成分分析,分别计算耕地、基础设施用地、居民点用地以及生态用地的细碎度,再通过系统聚类,分析不同地类细碎度组合的地域分异特征。结果显示:不同用地类型的细碎度是自然、社会经济的综合影响结果,耕地细碎度与居民点细碎度有着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生态用地细碎度有着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基础设施用地细碎度和居民点细碎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生态用地细碎度存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洪武扬 李飞雪 李满春 张芳芳 张荷霞
从空间定位角度审视规划的实施效果是对传统评估方法的重要补充。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以评估期内土地利用空间形态变化为导向,从规划执行力、规划控制力、规划引导性3个方面选取空间偏离度、耕地连片度、城镇重心偏移指数、土地利用布局分异指数以及建设用地布局离散度作为规划实施定位评估指标,对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评估期内新北区较好地落实了土地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与规划空间布局的符合程度较高,用地的发展趋势基本符合规划的调控方向,规划实施效果总体良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琼 欧名豪 彭晓英
依据昆山市1994至200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马尔柯夫方法对其土地利用结构演变进行了模拟,并对未来10年其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利用马尔柯夫过程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定量预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未来10年昆山的土地利用结构将保持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持续减少的趋势,但其变动幅度将逐渐趋向平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度的建议。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马尔柯夫 转移概率 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