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11)
2023(19739)
2022(16485)
2021(15476)
2020(12726)
2019(29055)
2018(28824)
2017(56030)
2016(30398)
2015(34296)
2014(34462)
2013(33389)
2012(30817)
2011(27539)
2010(27674)
2009(25526)
2008(25017)
2007(22329)
2006(19894)
2005(17290)
作者
(86655)
(72355)
(71553)
(68617)
(46027)
(34527)
(32631)
(28497)
(27411)
(25673)
(24486)
(24422)
(22691)
(22665)
(22242)
(22239)
(21573)
(21530)
(20822)
(20574)
(17854)
(17819)
(17588)
(16715)
(16312)
(16133)
(16119)
(15725)
(14549)
(14356)
学科
(123965)
经济(123816)
(87565)
管理(85227)
(65220)
企业(65220)
(52627)
方法(52572)
数学(45569)
数学方法(44883)
中国(35368)
农业(34898)
业经(31613)
(30351)
地方(26265)
(25202)
(23428)
(22094)
贸易(22084)
(21465)
理论(20298)
(19215)
技术(18703)
(18515)
银行(18470)
环境(18457)
(18329)
财务(18241)
财务管理(18197)
(17858)
机构
学院(430612)
大学(428666)
(172727)
管理(169060)
经济(168849)
理学(146488)
理学院(144895)
研究(143416)
管理学(142140)
管理学院(141363)
中国(108129)
(90714)
科学(88844)
(81354)
(77858)
(71041)
业大(67324)
中心(66759)
研究所(64579)
(64160)
农业(62495)
财经(62202)
(58341)
师范(57814)
(56763)
北京(56690)
(52011)
(51524)
经济学(51344)
师范大学(46405)
基金
项目(293807)
科学(231479)
研究(216878)
基金(212763)
(184571)
国家(182965)
科学基金(157915)
社会(137054)
社会科(129554)
社会科学(129523)
(114568)
基金项目(112425)
自然(101737)
自然科(99387)
自然科学(99366)
教育(99339)
自然科学基金(97534)
(95772)
编号(89805)
资助(87042)
成果(72760)
重点(65205)
(64697)
(63113)
课题(61226)
(60226)
国家社会(56301)
创新(56200)
科研(55620)
教育部(55430)
期刊
(192610)
经济(192610)
研究(125192)
中国(83301)
(80145)
学报(67673)
科学(62669)
管理(59613)
(58114)
农业(54483)
大学(52916)
学学(49892)
教育(48760)
(40019)
金融(40019)
技术(37847)
业经(35885)
财经(29485)
经济研究(28709)
问题(27415)
(26016)
(25291)
(22328)
图书(21525)
技术经济(20353)
科技(20227)
现代(19748)
理论(19713)
资源(19102)
世界(18773)
共检索到632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可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比较研究的独特视角,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政策予以研究,在综合、归纳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可供借鉴的政策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涛  
通过对土地非农化进程中的土地政策问题进行分析,为解决当前农村土地征收、转让和产权等制度性问题提供相关对策,从而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乔俊果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现象,市场化改革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本文定量分析了1983—2009年市场化进程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分析表明,市场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显著正相关,劳动力负担的消费支出与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比例、城乡收入差距分别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推力、拉力因素,正规教育程度不能显著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雪梅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关键问题在于通过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就业,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非正规就业依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首要选择,这不仅是因为劳动力市场存在制度性分割,还在于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本身所存在的制度缺陷导致的农村劳动力公民权缺失,使得农村劳动力对非正规就业有着很强的自愿选择。本文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根源问题,从政府层面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白南生  李靖  
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从横向看,中国城市化率还偏低;从纵向看,中国城市化低于工业化的偏差正在扭转;从结构看,劳动力仍较多地聚集于农业生产,是资源配置的最大错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最大特点是在打破城乡要素分割的基础上实现的。但由于受到就业、生活、交往等多个层面的社会排斥,大多数农村流动劳动力未能实现稳定定居,处于"半城市化"阶段,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统筹城乡成为公平发展的要求,这些都给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江淑斌  苏群  
劳动力转移理论表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动力可能是农业收入下降或非农部门工资上涨。虽然都能促进非农就业,但这两种因素对土地市场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基于此,笔者考察了短期内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的关系。结果表明,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的关系因非农就业动力而异。农业收入下降推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抑制农户间比较优势发挥,抑制土地流转;而非农部门工资上涨拉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促进农户间比较优势发挥,促进土地流转。因此,非农就业市场与土地流转市场的关系并不等同于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关系。劳动力大量非农就业没有引发土地快速流转的原因可能是农业经营环境恶化,利润下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务伟  张福明  杨学成  
本文基于山东省1674位农村劳动力调查资料,运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的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者个人因素中,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影响力最大的前三位因素是:是否有技术特长,是否接受过职业培训,以及年龄大小;而在劳动者家庭因素中,家庭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力最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亚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城市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从国际经验看,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与否有直接关系。然而,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城市化进程的制度障碍之一,中国农民长期游离于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边缘,一个支撑社会发展的庞大体系不能享受应有的公民权利。如何正确理解城市化进程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如何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在探讨城市化进程与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缺位,并提出了在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农村社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程姝  韩学平  
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都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印度与中国同属于金砖国家,历史背景与国情现状相似。印度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迟缓;转移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也呈现不均衡的发展态势。本文通过对印度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凝滞状态进行分析,从产业结构的发展类型、就业制度、户籍制度、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对中国新时期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尹虹潘  刘渝琳  
文章将农村劳动力留守、进城与回流的差异选择纳入人口流动的全过程框架,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与对应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农村劳动力自身经济特征对差异化流动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相对较低者更愿意留守农村,人力资本相对较高者则倾向于进城,但部分"夹心层"进城后难以稳定立足而选择回流。家庭经济条件好可以增强农村劳动力主动进城的意愿,并对其留在城市有支持作用;未成年子女抚养压力是被动进城的重要原因,子女过多会带来后顾之忧。家乡总体发展水平高对农村劳动力进城有促进作用,而家乡农村经济效益好会增加其进城的机会成本。家乡农村互联网及移民网络为进城带来便利,家乡交通便捷性差将增加回流概率。文章建议加大教育培训方面的支农力度,深化二元制度改革,完善劳动力输出地区对外基础设施,并支持回流群体在农业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国强  靳卫杰  
由于在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缺乏技能,为提高工作和生活水平他们愿意参加培训。但存在的问题是培训费用过高,培训资源相对短缺,培训质量不高等。本文研究了中央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培训政策的演变,对比了各地方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补贴金额,并同时提出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新  
本文是对中国农民创办乡镇企业的非经典转移路径的描述与分析。传统发展理论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只存在"农村一城市"这条单一的"经典路径",但是占相当比重的中国农民却通过创办农村工业实现了原地转移,该路径为"农村→农村工业"。本文认为非经典转移的短期绩效是能够降低当时转移成本,但从长期看可能会面临二次转移成本。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旭媛  林庆林  
本文关注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并着重探讨在考虑农户异质性与环节异质性时上述影响的差异。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在考虑农户异质性与环节异质性情况下,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机制,随后使用跨度15年的4期面板村级数据与农户数据对上述影响机制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总体上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村庄劳动力非农化配置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同环节的生产外包服务的可获得性以及劳动力节约程度对农户的劳动力非农化配置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水稻和玉米的机耕环节、植保环节以及水稻的机收环节在促进劳动力非农化配置中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水稻和玉米的机播环节、玉米机收环节则无显著作用;另外,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因农户种植规模差异而有所不同,规模越大的农户,生产外包服务的发展对促进其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越小,反而会增加其对土地的附着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洪武  班茂盛  
人口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对已经进入城镇完成转移的农村人口和仍留在农村尚未完成转移的农村人口的对比研究,指出文化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观念态度等社会素质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农民素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简新华  张国胜  
在人多地少的国家里,如何正确处理“农地非农化”与保障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相互关系,是顺利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必须合理解决的难题之一。日本战后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历程和经验教训表明:“农地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和“市民化”应该基本同步,“农地非农化”必须与耕地保护相结合,实现农地的合理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农地非农化”主要应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政府进行必要的合理的规划和调控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