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13)
- 2023(16359)
- 2022(13693)
- 2021(12693)
- 2020(10460)
- 2019(24164)
- 2018(24222)
- 2017(46310)
- 2016(25360)
- 2015(28770)
- 2014(29117)
- 2013(28460)
- 2012(25922)
- 2011(23269)
- 2010(23669)
- 2009(21731)
- 2008(21388)
- 2007(19004)
- 2006(16886)
- 2005(14705)
- 学科
- 济(104542)
- 经济(104422)
- 管理(69383)
- 业(68392)
- 企(53536)
- 企业(53536)
- 方法(45990)
- 数学(39992)
- 数学方法(39233)
- 农(37090)
- 中国(29159)
- 业经(25392)
- 学(24909)
- 农业(24499)
- 财(23567)
- 地方(21885)
- 制(19016)
- 理论(18096)
- 贸(16261)
- 贸易(16249)
- 和(15786)
- 易(15714)
- 环境(15354)
- 技术(14810)
- 发(14743)
- 银(14659)
- 银行(14615)
- 务(14031)
- 财务(13945)
- 财务管理(13916)
- 机构
- 大学(363094)
- 学院(362313)
- 管理(141939)
- 济(136681)
- 经济(133302)
- 理学(122835)
- 理学院(121417)
- 研究(120913)
- 管理学(118758)
- 管理学院(118139)
- 中国(90354)
- 京(78652)
- 科学(78531)
- 农(64012)
- 财(62760)
- 所(60947)
- 业大(56894)
- 研究所(55650)
- 中心(55644)
- 江(53864)
- 财经(50277)
- 范(50082)
- 师范(49614)
- 北京(49461)
- 农业(49254)
- 经(45623)
- 院(44221)
- 州(43889)
- 经济学(40249)
- 师范大学(40027)
- 基金
- 项目(249493)
- 科学(195712)
- 基金(180223)
- 研究(180061)
- 家(157899)
- 国家(156583)
- 科学基金(134388)
- 社会(112282)
- 社会科(106129)
- 社会科学(106099)
- 省(97598)
- 基金项目(95687)
- 自然(88594)
- 自然科(86558)
- 自然科学(86541)
- 自然科学基金(84922)
- 教育(82549)
- 划(82409)
- 编号(74312)
- 资助(74223)
- 成果(60216)
- 重点(55809)
- 部(53771)
- 发(52863)
- 课题(51270)
- 创(50631)
- 科研(47646)
- 创新(47259)
- 大学(45917)
- 国家社会(45827)
- 期刊
- 济(153434)
- 经济(153434)
- 研究(105405)
- 中国(71886)
- 农(62105)
- 学报(60590)
- 科学(56366)
- 管理(50423)
- 大学(46004)
- 财(45380)
- 学学(43298)
- 教育(42293)
- 农业(42035)
- 技术(31730)
- 融(29504)
- 金融(29504)
- 业经(27238)
- 财经(23308)
- 经济研究(23120)
- 问题(21304)
- 业(20042)
- 经(19840)
- 图书(19563)
- 版(18786)
- 科技(17795)
- 资源(17440)
- 技术经济(17096)
- 理论(16790)
- 统计(16436)
- 现代(16372)
共检索到530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华旭 马卫
土地征收补偿是"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关注的关键问题。通过对现行土地征收制度下"城中村"土地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入出售土地使用权的信托模式,以促进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均衡和完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爱请 郭爱显
“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城市化进程,制约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其实行改造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以石家庄为例,其现行改造模式为“政府引导+村集体入股+开发商投资”的改造模式,该模式能促进“政府、村集体、开发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保证各个改造主体的利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更好地推动"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城中村 改造模式 石家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章平 唐娟
在工业化超前和城市化滞后的深圳市原特区外区域,城中村原本为农民的原村民、加上以相对低廉房租吸纳的大量外来流动人口,其社区治理问题并非像一纸文件名义上的城市化那样简单。以原处经济特区范围之外的宝安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考察了城中村公共品供给短缺、覆盖不全的现状,探讨如何利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和社区传统治理组织资源等多元主体,形成公共品供给的多中心复合治理模式,以有效推动城中村"人"和"物"的真正城市化。分析该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存在问题和根源,尝试为转型期中国特别是城中村的城市化和公共品治理,提供一种可能的路径和方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许经勇
伴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必然面对着以往遗留下来的和今后还会产生的城中村的城市化问题。如果城中村都无法健康地城市化,更大范围的城市化就会难上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城中村是农村城市化所必须面对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一道坎。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赵弈涵
新城镇化进程中,纳入城镇发展规划中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与新增价值合理分配问题,是一个未为理论界足够重视却具有典型意义的领域。目前,不同地区正在进行城乡土地再规划与再配置试验,旨在透过试点找到适宜的政策模式。是否拥有政策制定的自主弹性、经济表现的好坏、城市土地资源的多寡、城市发展瓶颈大小、土地转移自由度、土地新增价值高低等都是影响城市规划的重要因素。深圳特区与天津滨海新区分别为我国南北方的重要经济热点,两者在发展阶段、成长模式有所差异,但土地资源制约经济增长的情况却十分相近,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深圳"城中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红萍 杨钢桥
城中村作为现有体制不健全条件下的独特产物,在城市化迅猛推进的今天涌现出众多问题。本文从现有城乡二元隔离的土地制度、户籍体制、行政区划管理体制、规划体制、利益机制5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出发,分析了城中村形成的机制,由此得出结论:城中村改造是一个综合性质的改造,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
城中村 机制 城乡一体化 社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尹晓颖 闫小培 薛德升
本文分析了"城中村"非正规部门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指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正规供给渠道不畅、规划的缺失、管理的不到位等因素是目前深圳非正规部门主要集中在"城中村"的主要原因,由此引发对蔡屋围的综合整治和渔民村的全面改造两种改造模式的反思。从宏观看,现有改造多是从实施规划的角度考虑,而规划往往注重物质规划、轻社会因素,这种重物质景观的改造模式过于简单化;从房地产开发的角度看,"城中村"村民出租房屋的非正规经济活动是一种房地产开发行为,渔民村的全面改造还不能满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蔡屋围的综合整治模式应是主体改造模式,不同改造模式可以同步推进;从社区的角度看,"城中村"属于一种类型的社区,"城中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吕宏芬 王积瑾
在城镇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如何改造已经形成的“城中村”,一直是城镇政府进行城镇建设、城镇环境改善和城镇管理的难题之一。本文试图从“城中村”产生的原因分析切入,对“城中村”改造中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城中村”进行改造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中村”改造 成因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文超 杨新海 文剑钢 石卉楠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采用"城市修补"的渐进式有机更新,解决城市病,此时重提对被视作"城市痼疾"的城中村进行有机更新,有了格外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城中村的更新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在实践中普遍存在战略终极化、空间资本化及合作博弈化的共同缺陷,导致城中村的更新陷入一种高成本低效益的困境。基于"城市针灸"并结合"城市修补"等相关理论和既有研究并借鉴相关案例,针对城中村更新的共同缺陷,形成一套渐进式、低成本的"针灸式"治疗方案,为解决城中村的更新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城市针灸” 城中村 更新模式 有机更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赖丽华
城中村集体经济由于企业财产权属不明,所有权主体错位以及具有严重的排外性和封闭性等严重的体制弊端,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融资功能,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力。我国现行城中村集体经济的改造主要采取合作社制和股份合作制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带上了意识形态的标签,存在严重的缺陷。现代公司制模式能够彻底明晰企业产权关系,将企业转化成资本开放的社会性企业,让企业彻底回归市场。公司制模式是实现城中村集体经济改造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集体经济 公司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伟
城中村改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特殊阶段。在城中村改造中,我国各地区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模式。文章从国内城中村改造模式的比较研究入手,分析了城中村改造各种模式的异同,探索了其组成要素和形成原因,为国内其他城市城中村改造确立了借鉴的坐标和基本框架。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改造模式 比较研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清鋆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镇化、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二元体制下出现的空间地域实体,城中村的存在会产生很多社会问题,但同时在流动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中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城中村改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从城中村改造中直接涉及的四个利益群体入手,通过不同的组合及关系对比,分析各种已有的改造模式优劣、特点及可行性,以期对将要进行大量城中村开发改造的城市起到一定借鉴、启示作用。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模式 对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雄斌 马学广 李贵才
在快速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制度渐进式改革下,我国城市空间经历剧烈的转型和重构。城中村作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背景下的产物,呈现特殊的"物质—经济—社会"空间形态。现有文献对城中村的形成、发展、本质与改造模式等进行大量的探索,并形成丰富的方法与结论。然而,以非正规性为切入点的城中村研究尚不多见。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城中村的非正规性为研究重点,通过透视城中村经济活动的非正规性、住房市场的非正规性和行政管理的非正规性,揭示城中村非正规性的特征与成因,并提出非正规性治理的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晓罡 薛继亮
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了单纯的人口从城市向农村的流动,这实际上是一种因资产引致的社会分层,人为的把穷人和富人隔离开来,是一种伪"逆城市化"。从城中村改造涉及的利益主体及其界定出发,应站在新的高度实施城市化战略,以大城市的发展带动城市群的形成,以小城镇的逆城市化来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致力于解决好城中村改造中原住民和外来人口的社保问题、原住民和外来人口的差别居住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伪“逆城市化” 社会分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灿城
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的产物,"城中村"出现的各种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甚至被许多人称为"毒瘤"。文章从城市化的视角出发,基于对城市化的重新理解,认为城市化是一个过程,城市化应首先体现其内在的变化,其本质应该体现在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与文明程度的提升体现在人的城市化程度的提升。进而提出"城中村"的本质并不是阻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而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城中村"的城市化是一个继续城市化过程,即是一个内涵城市化过程,而不是"以旧换新"的表象城市化过程。
关键词:
城中村 城市化 模式 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