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01)
2023(10708)
2022(8481)
2021(7938)
2020(6433)
2019(14479)
2018(14621)
2017(27725)
2016(15507)
2015(17664)
2014(17761)
2013(17444)
2012(16335)
2011(14547)
2010(14827)
2009(13913)
2008(13927)
2007(12720)
2006(11845)
2005(10755)
作者
(45281)
(38504)
(37549)
(36136)
(24020)
(18597)
(17060)
(14946)
(14650)
(13621)
(13021)
(13017)
(12152)
(11834)
(11643)
(11545)
(11440)
(11086)
(11077)
(10758)
(9595)
(9539)
(9256)
(9052)
(8738)
(8601)
(8539)
(8252)
(7799)
(7652)
学科
(66265)
经济(66183)
(47244)
(45103)
管理(36473)
农业(31484)
(23474)
企业(23474)
中国(22009)
地方(20279)
业经(19884)
方法(18199)
数学(15301)
数学方法(14985)
(14539)
(13464)
(13240)
(13109)
农业经济(10909)
(10621)
发展(10614)
贸易(10611)
(10603)
(10591)
土地(10565)
(10210)
环境(10171)
(9760)
银行(9748)
(9728)
机构
学院(219387)
大学(214185)
(87005)
经济(84686)
研究(79241)
管理(78908)
理学(66357)
理学院(65505)
管理学(64155)
管理学院(63769)
中国(62800)
(58088)
科学(50436)
(47266)
农业(44202)
(41389)
业大(39445)
(38590)
中心(38408)
(37728)
研究所(36899)
(32735)
师范(32498)
(30518)
(29745)
北京(29399)
财经(29134)
(27793)
农业大学(27568)
(26193)
基金
项目(141359)
科学(110303)
研究(106458)
基金(99248)
(86262)
国家(85371)
科学基金(72472)
社会(66676)
社会科(62456)
社会科学(62438)
(59125)
基金项目(53481)
(47074)
教育(46333)
编号(45738)
自然(45336)
自然科(44166)
自然科学(44158)
自然科学基金(43273)
资助(38427)
成果(36813)
(33110)
(32117)
重点(31623)
课题(31595)
(29754)
(28253)
发展(27025)
国家社会(26761)
(26614)
期刊
(113636)
经济(113636)
研究(66953)
(62134)
中国(53558)
农业(41908)
学报(35850)
科学(33897)
(28846)
大学(27821)
学学(26033)
教育(25934)
管理(25570)
(24601)
金融(24601)
业经(24239)
(20756)
技术(18968)
问题(17898)
农村(14971)
(14971)
农业经济(14482)
资源(13968)
经济研究(13719)
财经(13632)
(13515)
世界(12143)
(11904)
(11835)
经济问题(11506)
共检索到355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和城市占用土地快速增加,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各地农村出现了土地抛荒日益严重的现象,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增加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隐患。本文以四川省为例,总结了当前农地抛荒的特点及原因,认为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劣等地"的地租更低、土地流转交易成本高是城市化进程中农地抛荒的根本原因,建议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集中、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农地抛荒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有效遏制农地抛荒现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波  
本文认为 ,都市农业与城市化双向互动 ,互为补充。都市农业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可为城市化加快生态环境建设 ,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城市化则会促使农业的工业化管理 ,促进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 ,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实现全面小康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仇童伟  
发展农地流转市场被认为是减少耕地抛荒的重要举措,但农地转入主体往往对细碎偏远地块缺乏兴趣,这是否会诱发新的耕地抛荒值得深入探讨。利用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大数据库数据,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对耕地抛荒的影响。结果显示,农地转出户更可能抛荒耕地,致使耕地闲置荒芜。当村庄存在农地规模经营主体,农地流转诱发的抛荒将进一步加剧,而村集体组织实施的流转则有助于缓解该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机服务发展增强了农地流转对抛荒的激励作用,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也使得耕地抛荒问题更为普遍,这是由细碎偏远地块的作业成本高造成的。随着农地流转的市场化,细碎偏远地块更容易被市场放弃,应重视公共干预在农地配置和高效利用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华  黄善明  
从当前情况看,工商资本在农地的规模化流转与经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它潜在的负面后果是导致农民在土地利益格局中逐渐被边缘化。要发展农户主导下的农地规模流转与经营,无论是采取家庭农场模式或者农业合作社模式,都要根据特定的人地关系进行选择,并且正确处理政府扶持与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湖北  戴晶晶  刘天宇  
文章以甘肃省Y县J村的农地抛荒现象为个案分析,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典型的抛荒案例,运用实地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个以交易成本分析农地抛荒原因的解释框架。实证研究表明,农户选择抛荒农地最重要的原因是农地流转与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包括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与缔约成本、执行成本与违约成本以及运输成本)过高。通过分析农地抛荒的生成机理,提出必须推广"土地银行"、成立农地流转中介机构、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解决措施,以期降低农户的交易费用,缓解农村耕地大面积抛荒的现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严红  
我国欠发达地区人口转移型城市化道路带来了城市等级体系不合理、城市承载能力不足和城乡二元结构加剧等问题,必须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道路进行转型,走人口转移型和结构转换型并重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在单个城市地区坚持城乡统筹、在相邻城市地区发展城市群、在县域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加强新市镇和新农村建设。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肖立军  付建平  
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作用是不同的。通过对四川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趋势的分析,从产业集群角度对两者的偏差进行了阐释,提出了应发挥产业集群作用,促进四川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卫南  
本文认为,四川省的城市化进程受到了地理、交通、经济、政策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对此,作者提出了加快四川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方向:(1)稳步发展特大城市,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城市化的核心;(2)重点发展大中城市,激活区域经济,培养城市化的骨干;(3)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搞活乡镇企业,打好城市化的基础;(4)调整落实各项政策,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供城市化的保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尹侠  胡立平  袁仕海  
当前耕地抛荒现象的普通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与进度,其解决办法是加强资金支持,改革土地制度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西琴  何芬  高吉喜  
本文采用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和协调度的概念,建立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二者的协调度测度模型,以四川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以来四川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2000年以前为不协调阶段,协调度为负值;2000年后进入协调时期,协调度为正值,同时表现出空间差异,2005年全省各市(州)分别属于五种协调类型,成都市和攀枝花市的协调度较高,其他大部分地区协调度较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玉坤  白云升  洪舒蔓  
基于新发展阶段的特征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分析了2005—2019年四川省18个地级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同时,构建动力因素模型,分析影响耦合协调度的动力因素。结果显示:2005—2019年,四川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水平大幅提升,但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成都"一市独大"现象严重,多数城市属于城市化滞后型。耦合协调度时空变化呈现不均衡状态,多数城市处于基本协调阶段,呈由成都向外围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异与集聚特征。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为政府动力和内源动力,对国外循环的依赖度较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苑莉  
该文从资源代际配置的基本原理出发,引入逻辑斯蒂曲线模拟农地产权转移中的最优农地产权转移数量,构建了资源代际配置检验模型。根据国家相关土地利用政策,把四川省乐至县1989~2008年期间划分为三个时间段,对这三个时段的农地产权转移数量配置进行了测度。研究显示,1989~1996年时段的农地产权转移效率小于1997~2003年和2004~2008年时段,1997~2003年小于2004~2008年时段。此三时段平均效率损失分别是30%、7.3%和-30%,反映出1989~1996年时段的产权转移数量过度以及代际配置效率相对低效。因此,未来时段的政策应该进一步控制农地转移速度,确保农地资源代际配置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静  刘勤  
农地抛荒是个存在已久的现象。抛荒农地的原因不是税赋沉重,也非比较收益低下,而是总收益不足。农村人口数量、非农就业和食品结构变化的三大契机交汇为从根本上提高农地总收益提供了可能。现阶段,可探索通过建立农地承包经营的退出机制,依托职业农民实施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地改变种植结构等层面提高农地总收益,从而遏制农地抛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和城市占用土地快速增加,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全国各地农村出现了土地抛荒日益严重的现象,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增加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隐患。本文认为,农地抛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自主选择的结果,是"经济人"的理性选择,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劣等地"提供较低的级差地租、土地流转交易成本高是当前农地抛荒的主要原因。建议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集中,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农地抛荒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有效遏制农地抛荒现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润秋  宋艳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地抛荒呈日益严重的发展趋势,对经济、社会、环境都造成很大危害。本文从经济、制度、社会和心理3个方面对农地抛荒的深层次原因加以探析,从而得出解决农地抛荒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