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16)
- 2023(14352)
- 2022(11837)
- 2021(10733)
- 2020(9049)
- 2019(21117)
- 2018(20963)
- 2017(40697)
- 2016(22198)
- 2015(25738)
- 2014(26130)
- 2013(25841)
- 2012(23996)
- 2011(21762)
- 2010(22370)
- 2009(21181)
- 2008(20977)
- 2007(19257)
- 2006(17270)
- 2005(15952)
- 学科
- 济(114794)
- 经济(114698)
- 管理(60039)
- 业(54840)
- 方法(46302)
- 企(43928)
- 企业(43928)
- 数学(41218)
- 数学方法(40549)
- 中国(29285)
- 农(26008)
- 地方(25847)
- 制(22215)
- 财(22053)
- 业经(21862)
- 学(21857)
- 贸(21389)
- 贸易(21377)
- 易(20753)
- 银(20465)
- 银行(20434)
- 行(19320)
- 农业(17066)
- 融(16736)
- 金融(16734)
- 理论(16018)
- 地方经济(14963)
- 和(14504)
- 环境(14436)
- 体(13648)
- 机构
- 大学(331311)
- 学院(329915)
- 济(143858)
- 经济(140720)
- 管理(122275)
- 研究(114567)
- 理学(103957)
- 理学院(102716)
- 管理学(100566)
- 管理学院(99963)
- 中国(91116)
- 京(71131)
- 科学(69449)
- 财(64285)
- 所(58828)
- 农(55659)
- 研究所(53052)
- 中心(52877)
- 江(51862)
- 财经(50822)
- 业大(47215)
- 经济学(46213)
- 经(45886)
- 北京(45047)
- 农业(43772)
- 范(43395)
- 师范(42974)
- 经济学院(41427)
- 州(41298)
- 院(40597)
- 基金
- 项目(209616)
- 科学(164198)
- 基金(151742)
- 研究(150911)
- 家(131786)
- 国家(130774)
- 科学基金(111910)
- 社会(96714)
- 社会科(91716)
- 社会科学(91687)
- 省(81598)
- 基金项目(79100)
- 自然(71517)
- 教育(70031)
- 自然科(69932)
- 自然科学(69916)
- 自然科学基金(68603)
- 划(68363)
- 资助(64039)
- 编号(60810)
- 成果(49881)
- 重点(47366)
- 部(46202)
- 发(45850)
- 课题(42608)
- 创(42104)
- 国家社会(40313)
- 科研(39858)
- 教育部(39707)
- 创新(39599)
- 期刊
- 济(165117)
- 经济(165117)
- 研究(103269)
- 中国(66047)
- 农(50977)
- 学报(50907)
- 财(50295)
- 科学(46786)
- 管理(45720)
- 融(39655)
- 金融(39655)
- 大学(38796)
- 学学(36506)
- 教育(33599)
- 农业(32910)
- 技术(30793)
- 经济研究(27365)
- 财经(26385)
- 业经(24400)
- 问题(23037)
- 经(22779)
- 统计(19680)
- 贸(18815)
- 技术经济(18549)
- 业(17918)
- 策(17342)
- 国际(16501)
- 决策(15938)
- 理论(15623)
- 版(15454)
共检索到512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汪芸芳 陈丽华
城市交通有早高峰与晚高峰之分,我国城市晚高峰有区别于早高峰的不同特征。因为晚高峰不需要像早高峰一样考虑直接迟到成本,只需要考虑相对晚到成本,如身体上的疲劳,晚间休息活动时间的减少等因素;并且在大城市,会分流一部分人群在回家前参加晚间活动。本文对晚高峰的这些特点进行分析,通过运筹学最优化方法建立实现社会收益最大化的基于地铁多方式经济出行模型并进行求解,对城市地铁出行经济模式和地铁站联合运营自行车及私家车停车场定价给出了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
运筹学 城市地铁 晚高峰 经济出行模型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汪芸芳 陈丽华
世界各大型城市中,交通拥堵是不可避免的城市病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产业的发展,大中城市由于私家车数量逐年增加,加重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倡导利用地铁等公共交通出行的通勤方式可避免这类问题,同时地铁有经济性及准时性的优势。通过地铁私家车换乘、地铁自行车换乘等方式避免部分城市及郊区地铁线路覆盖不足的问题,达到社会净收益最大化的目标。同时,对此假设建立模型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及研究,对辅助交通设施定价给出了参考意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励雅 朱晓宁
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各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的关键思路。针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出行及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特征,以出行链为分析单元,构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首先,依据已有研究基础,确定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三类因素,提出描述诸影响因素与出行方式之间关系的若干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辨识与修正,最终得到了个人与家庭属性、土地利用、出行链等各类因素对出行方式的影响方向与程度。研究结果对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亚
文章引入1994-2010间数据资料,深入分析城市化进程中要素配置与经济效率变动间的互动关系。计量结果表明,城市化政策倾向与社会经济发展间存在显著差异化影响,县级城镇对政府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相对不足;劳动和资本边际产出在1995年达到高峰后持续下降,尽管2000年之后有所上升且整体经济规模递增效应持续,但与城市化进程并不匹配。在既有配置格局保持不变条件下,城市要素高度集聚与产出低效、城市就业吸纳力不足相悖现状将持续。鉴于此,文章主张规避对非平衡发展倾向的过度倾斜,以城市要素承载限度为考量前提,构建梯级城市
关键词:
城市化 要素配置 经济效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嵇欣
低端经济具有低劳动力成本、低收益、低环境成本的特点,在范畴上包括非正规经济与地下经济的部分内容。在中国快速城市化时期,由于有庞大的低端需求,低端经济将会在我国长期存在。但由于低端经济不利于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本文提出要从扶持非正规经济、打击地下经济、鼓励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在政策、制度上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关键词:
低端经济 非正规经济 地下经济 人力资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慎勇扬,叶艳妹
文章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依据,以开发商的角度,建立房地产开发过程的获利模型,剖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的不同开发方式对开发商收益的影响,提出了城市化进程中用地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的临界点,分析了各种相关因素的变化对临界点的影响及其与城市建设用地开发方式及城市边界变化的关系。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建设用地开发方式 经济学分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向远 石飞 徐建刚 周月平
城市街道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之间的关系,对城市交通有重大影响。先是梳理了西方国家3000年历史进程中城市街道模式的演变,探祈了各时期不同居民出行方式下城市街道模式的差异,然后以部分典型街道模式为对象,探析了不同城市街道模式下居民出行方式的差异,最后总结出城市街道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相互影响的机理。认为中国应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模式,以引导居民更多地采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的方式出行。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娅薇 李军
在低碳出行与城市街道可达性的关联性分析基础上,从宏观城市路网与中观街道空间两个层面提出了引导低碳出行的出行动线空间模式。在宏观层面上,研究了高可达性的道路路网形式、适宜的街区尺度与道路间距,提出了"公交廊道+步行网络"的方格网城市路网模式。在中观层面上,从步行出行与自行车出行两个方面,提出了慢行友好的街道空间模式与街道断面模式。
关键词:
低碳出行 可达性 城市路网 街道空间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保红 徐康明 何民
公共自行车采用开放性和共享性的服务模式,可实现自行车由传统个人交通工具向公共交通工具的转换。在快速机动化背景下,公共自行车"门到门"的出行特征能有效服务于多模式换乘出行链及多目的多模式混合出行链。根据出行链的链接特性及其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次序,归纳了四类适合公共自行车系统服务的出行链模式,研究了不同模式的出行链组合特征和用户需求特征,讨论了提升和改善公共自行车服务品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公共自行车系统 出行链 服务模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静华 李启明
PPP模式是利用民营资本,建设公益设施的融资新渠道。城市轨道作为一项准公共产品,具有其独特的经济属性和经济特征,投资规模巨大,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如何权衡和分配政府、私营企业和民众三方的利益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项目的经济风险因素分析是在确保项目投资效益基础上的有利探讨。本文在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经济风险之后,以北京地铁四号线为例,详细分析了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经济风险因素,以达到"三赢"的目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彦西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源动力,城乡收入真实的差异和能否在城市获得稳定收入是人口形成乡——城流动的经济动因,而产业集聚是推动城市化进程和促进区域发展的内生经济动因。在非均衡的大国经济发展中,城市化进程也由于地区间的差异呈现出非均衡性。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动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都表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滞后城市化”、“教育滞后”、“经营城市过度”等偏差现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贵文 杨建伟 邓恂
持续稳健地推动的城市化进程是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很多,其中经济因素具有长期和直接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促进城市化进程的6个经济因素,建立了各个经济因素与城市化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采用1990年—2004年的全国数据实证性地测度了各个经济因素对城市化的贡献率,并运用逐步回归法消除了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较消费和净出口大,而固定资产投资中的社会类基础设施对城市化的贡献率最大。本文的结论对我国各个地区制订城市化战略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因素 贡献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华旭 马卫
土地征收补偿是"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关注的关键问题。通过对现行土地征收制度下"城中村"土地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入出售土地使用权的信托模式,以促进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均衡和完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孟祥林 张悦想 申淑芳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推进剂,为了更好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就必须了解城市化的规律。研究表明,城市化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都曾经或正在经历"逆城市化","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另一种表现。我们在充分探索了一些主要国家"逆城市化"过程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理论角度通过分析区位地租衰减以及级差地租规律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居民点的布局一般行为选择。
关键词:
逆城市化 经济学分析 消费者均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蒙荫莉
现在我国的工业化率达到50%,而城市化率却只有36.09%(“五普”公布的数字)。推进城市化不仅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问题,而且是关系到经济能否可持续增长的全局性问题。若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来看,滞后的城市化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诸如内需不足,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而无法转移的问题等。由此可见,城市化滞后带来的消极影响日趋严重。推进城市化是我国本世纪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对城市化的动因略作探讨,以探求城市化进程的内在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