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43)
2023(7646)
2022(5783)
2021(5229)
2020(4077)
2019(8991)
2018(8883)
2017(17052)
2016(9748)
2015(10804)
2014(10882)
2013(9973)
2012(9243)
2011(8074)
2010(8274)
2009(7846)
2008(7959)
2007(7357)
2006(6732)
2005(6221)
作者
(26717)
(22076)
(21990)
(21289)
(14222)
(10491)
(10131)
(8661)
(8525)
(7936)
(7566)
(7549)
(7073)
(7042)
(7020)
(6871)
(6684)
(6479)
(6394)
(6369)
(5482)
(5466)
(5281)
(5119)
(5046)
(4937)
(4934)
(4922)
(4537)
(4423)
学科
(39391)
经济(39341)
管理(29086)
(22720)
(18640)
企业(18640)
中国(15834)
(11835)
方法(11711)
地方(11385)
(11141)
业经(10087)
数学(9365)
数学方法(9206)
(9193)
(7823)
(7749)
国家(7505)
(7439)
城市(7323)
(7215)
农业(7124)
理论(6502)
环境(6399)
工作(6220)
财政(6040)
(6001)
产业(5900)
(5799)
银行(5789)
机构
大学(134293)
学院(133428)
(51861)
经济(50471)
研究(47992)
管理(47851)
理学(40498)
理学院(39986)
管理学(39173)
管理学院(38923)
中国(35672)
(29600)
科学(28958)
(27171)
(23554)
中心(21925)
(21101)
研究所(20973)
财经(20527)
(20281)
(19594)
师范(19425)
(18676)
北京(18382)
(17859)
业大(17588)
(17156)
经济学(16732)
师范大学(15667)
农业(15622)
基金
项目(87143)
科学(69250)
研究(64682)
基金(63431)
(55144)
国家(54693)
科学基金(47166)
社会(43007)
社会科(40644)
社会科学(40631)
基金项目(33206)
(33180)
教育(29197)
自然(28658)
(28087)
自然科(28036)
自然科学(28031)
自然科学基金(27503)
编号(25784)
资助(24362)
成果(22402)
重点(19844)
(19136)
(18818)
课题(18602)
国家社会(18498)
(17144)
(16537)
(16356)
教育部(16319)
期刊
(63643)
经济(63643)
研究(43996)
中国(29532)
(22078)
学报(21085)
(20030)
科学(19848)
管理(18528)
教育(16889)
大学(16608)
学学(15507)
农业(13341)
(12447)
金融(12447)
财经(10640)
技术(10493)
经济研究(10087)
问题(9852)
业经(9484)
(9305)
(7521)
城市(7507)
(7278)
现代(7200)
图书(7126)
(6663)
(6014)
世界(5879)
(5667)
共检索到208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节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过程,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是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近些年来,我国全面开展城市化建设工作,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化建设工作,将城市化列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城市化与地方政府治理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地方政府重新角色定位与治理转变的过程。在本文中,笔者从深入探讨城市化下我国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与治理转变,并就促进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转型提出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迪平  
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有两个特点:一是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寻租动机;二是我国既定的发展战略及由此内生的政绩考评体系,导致地方政府大力吸引外资和竞相发展本地经济。这两点使得地方政府在征地中有强烈的过分掠夺动机,而二元农地产权则使得过分掠夺成为现实。要解决此问题,关键是改变我国赶超型发展战略,稳健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合理的政绩考评体系。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罗文春  李世平  
本文通过构建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模型,得出促使纳什均衡结果合理化的因素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降低失地农民的对抗成本,增加失地农民的征地收益,加大对地方政府违法征收土地的惩处力度,可以促使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之间博弈均衡合理化,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红军  
本文认为,经济学有关政府在经济中角色定位的经典表述今天仍有意义,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角色定位应明确为提高经济体的交易效率。未来几十年内城市化将一直是我国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历史课题,将提高经济体的交易效率作为城市化进程中政府行为的总原则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殿伟  赵黎明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用土地非农化问题,是现阶段中国转轨与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财政分权和税制改革,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土地利用上的效用函数发生偏离。同时土地产权不清晰和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地方政府受现实地方利益最大化的驱动,追求土地出让收入最大化而滥占耕地,导致地方政府目标激励的偏差。本文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农地非农化的进程中的激励和相应制度安排。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蒋家亮  
基于Holmstrom and Milgrom(1991)的多任务代理理论,本文论证了在经济发展初期,加大对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等容易度量指标的激励,以维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弱化对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不易考核指标的激励,是给定政治集权体制下中央政府的最优选择路径。但若持续地采取这种高能激励手段,经济增长将会和居民福利的提高渐行渐远,并将会对未来持续的经济增长造成损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余华义  
本文旨在研究城市化及其不同路径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本文证明城市化率、城市密度和人口大城市化率提高对地方政府规模有正向推动作用,且人口大城市化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高于单纯的城市化。产出大城市化率变动对地方政府规模有U型影响。中国大城市化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高行政级别城市的膨胀实现的,产出大城市化率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受人口大城市化率的影响。本文用中国1998—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对该理论机制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和理论分析高度吻合,且结果是稳健的。在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简政放权的背景下,本文为中央政府通过优化城市的布局和形态,从而实现对地方政府规模膨胀的控制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林家彬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是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转变政府职能、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必然要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完善公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提高公众参与水平;必须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视野;需要在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应当注重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邢华  胡汉辉  
本文试图对中国经济转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转换及其经济效率进行分析。首先,在尼斯卡宁的官员模型框架下,研究了改革前的地方政府模式;其次,研究了财政分权后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同时,加入硬的预算约束和地区间的竞争以说明地方政府角色转换的经济效率;最后,给出了维护市场经济制度的地方政府的最优模式,指出了经济发展得以持续所需的制度环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盖凯程  李俊丽  
在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空间下,地方政府成为中国城市土地市场化成功与否的内生性构成要素。作为一个增长导向的适应性调整主体和城市土地的实际剩余控制者,地方政府具备了对土地要素进行符合自身效用函数配置的能力。城市土地市场上,地方政府的行为取向是其所面对的外部激励约束条件的函数,软约束的制度环境使其行为选择的理性必然异化为行为结果的非理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佳  
从产业结构失衡和财政支出偏向两个角度考察了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化失衡的影响机制。利用我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地方政府间的绝对竞争和相对竞争均会导致城市的产业结构偏向第二产业,并进一步引致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地方政府间的绝对竞争虽然对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占比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财政支出偏向并不是政府竞争影响城市化失衡的中间机制。分等级城市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大城市政府间的绝对竞争越激烈,人口城市化滞后的失衡程度越高,而中小城市地方政府更倾向于与省内行政等级相同的其他城市竞争流动性资源,其相对竞争程度越高,人口城市化滞后的失衡程度越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云刚  殷冠文  
中国的城市化模式有别于西方,主要特色在于政府的作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不同作用方式的组合,形成了中国城市化的时代特色和多种地域类型。20世纪80年代之前,主要是中央政府推动下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80年代之后,全球化和地方力量影响下,"自下而上"、"自外而内"等多种类型的区域城市化迅速推进,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相对于沿海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产业升级、规模集聚、改善居住需求引发的内城更新和对外扩张而言,内陆地区的城市化则更多是作为一种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强行实施,其中地方政府具有更积极的作用。本研究以河南省鹤壁市为例,探讨了这种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城市化过程,实证了在征地、基础设施建设、人口迁移、企业吸引等多个环节中的地方政府作用。这一过程的持续性及其意义仍需进一步探讨,但或许这将成为一种新的中国城市化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韩本毅  
政府追求居民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分为近期和长期两部分。近期福利提高可直接提高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公共性支出等达到;而长期福利水平提高只能通过发展经济,为长期福利水平提高提供保障,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载体就是城市化。政府的目标体现在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上。本文就城市化发展与土地资源间的关系、城市化与土地财政收入间的关系及城市化与财政支出结构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中国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计量模型可知,城市化率对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存在着显著性的影响;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产生正向的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佳  
从产业结构失衡和财政支出偏向两个角度考察了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化失衡的影响机制。利用我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地方政府间的绝对竞争和相对竞争均会导致城市的产业结构偏向第二产业,并进一步引致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地方政府间的绝对竞争虽然对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占比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财政支出偏向并不是政府竞争影响城市化失衡的中间机制。分等级城市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大城市政府间的绝对竞争越激烈,人口城市化滞后的失衡程度越高,而中小城市地方政府更倾向于与省内行政等级相同的其他城市竞争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