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89)
- 2023(11552)
- 2022(9174)
- 2021(8289)
- 2020(6758)
- 2019(15138)
- 2018(15085)
- 2017(28999)
- 2016(16211)
- 2015(17865)
- 2014(17863)
- 2013(17197)
- 2012(15566)
- 2011(14109)
- 2010(14419)
- 2009(13763)
- 2008(13496)
- 2007(12376)
- 2006(11279)
- 2005(10362)
- 学科
- 济(66801)
- 经济(66697)
- 业(51670)
- 管理(47472)
- 农(46008)
- 企(30851)
- 企业(30851)
- 农业(30544)
- 中国(21955)
- 业经(20959)
- 方法(19585)
- 财(19346)
- 制(18704)
- 数学(16819)
- 数学方法(16667)
- 地方(16530)
- 体(14109)
- 发(13264)
- 学(11556)
- 银(10857)
- 银行(10837)
- 环境(10824)
- 发展(10616)
- 展(10606)
- 农业经济(10434)
- 行(10410)
- 策(10403)
- 体制(10332)
- 土地(10265)
- 融(10064)
- 机构
- 学院(227525)
- 大学(223548)
- 济(97135)
- 经济(95022)
- 管理(86001)
- 研究(79703)
- 理学(73789)
- 理学院(73002)
- 管理学(71931)
- 管理学院(71528)
- 中国(62179)
- 农(55563)
- 科学(47272)
- 京(47264)
- 财(47035)
- 农业(42234)
- 所(39737)
- 业大(38769)
- 中心(37412)
- 江(36116)
- 财经(35538)
- 研究所(35433)
- 经(32314)
- 经济学(29543)
- 范(29294)
- 师范(29052)
- 北京(28799)
- 院(28361)
- 州(28011)
- 省(26680)
- 基金
- 项目(152012)
- 科学(121149)
- 研究(113980)
- 基金(111425)
- 家(96773)
- 国家(95895)
- 科学基金(82711)
- 社会(75589)
- 社会科(71332)
- 社会科学(71316)
- 省(59934)
- 基金项目(59596)
- 自然(50892)
- 教育(49888)
- 自然科(49649)
- 自然科学(49640)
- 划(49339)
- 自然科学基金(48746)
- 编号(46451)
- 资助(42678)
- 成果(37444)
- 制(34677)
- 发(34343)
- 部(34063)
- 重点(34057)
- 国家社会(32062)
- 课题(31926)
- 农(31641)
- 创(31311)
- 性(29464)
- 期刊
- 济(117846)
- 经济(117846)
- 研究(70024)
- 农(59652)
- 中国(52015)
- 农业(40020)
- 财(36460)
- 学报(34433)
- 科学(33693)
- 管理(28917)
- 大学(27688)
- 学学(26548)
- 融(24955)
- 金融(24955)
- 业经(24189)
- 教育(20992)
- 业(19139)
- 问题(18321)
- 技术(17788)
- 财经(17696)
- 经济研究(16109)
- 经(15171)
- 农村(14631)
- 村(14631)
- 农业经济(14158)
- 世界(12975)
- 版(12879)
- 经济问题(11668)
- 现代(11479)
- 资源(11326)
共检索到351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殿伟 赵黎明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用土地非农化问题,是现阶段中国转轨与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财政分权和税制改革,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土地利用上的效用函数发生偏离。同时土地产权不清晰和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地方政府受现实地方利益最大化的驱动,追求土地出让收入最大化而滥占耕地,导致地方政府目标激励的偏差。本文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农地非农化的进程中的激励和相应制度安排。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殿伟 赵黎明
由于财政分权和税制改革,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土地利用上的效用函数发生偏离。由于土地产权不清晰和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地方政府受现实地方利益最大化的驱动,追求土地出让收入最大化而滥占耕地,导致地方政府目标激励的偏差。因此,中央政府要将农地非农化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具体措施:一是合理安排土地产权制度,公平对待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二是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把征地范围严格界定在公益性用地之内,同时加大农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力度,使农地非农化完全遵循市场的供求变化;三是大幅度提高农地征用补偿标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金晶 张兵
转轨时期的经济特性与分权制下的政府间利益冲突、共同作用农地非农化配置的政府行为,决定了农地非农化过程中政府间博弈的普遍存在。构建合理有效的政府治理结构,从行为目标激励、行为方式激励、行为关系激励的角度,对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政府间关系进行制度重构,有助于调节农地非农化配置中政府间关系的不适因素,实现农地资源非农转化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配置 政府行为 激励规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乔宝云 刘乐峥 尹训东 过深
我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激励主要采取两种模式:官员晋升锦标赛制和财政分成制。本文基于一个中央和地方政府进行序贯博弈的模型来研究两种激励模式的激励效果并对社会福利进行比较。当中国区域之间禀赋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以及各种外来冲击对产出的影响较大时,晋升锦标赛制不仅会遏制中国地区间的合作,而且与财政分成制相比,其引致的努力水平更低,无论从最大化中央政府效用的角度,还是从最大化社会福利的角度,晋升锦标赛制都次于财政分成制。
关键词:
晋升激励 财政激励 区域合作 社会福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良悦 师博 刘东
本文利用中国地级以上264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需求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变量的基础上发现各地房地产开发、以经济发展和公共产品提供为内容的城市竞争形成了农地非农化的压力;高校园区扩张、开发区热和土地出让收入不仅是城市化土地需求的重要因素,而且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递增作用。这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具有明显的政府驱动。分地区计量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明显,中部地区土地出让收入显著,西部地区表现出房产开发和高校园区的扩张驱动。
关键词:
城市化 农地非农化 政府驱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振宇
本文基于交易和权利的视角,分析了城市化迅速推进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被政府大量征占过程中相关权利出现的严重制度性异化,主要表现为:模糊的农地集体所有权、不规范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残缺的农地交易权以及异化的土地征收权。作为其后果,中国农地交易价格被严重扭曲,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因此,必须清晰界定农地集体所有权,并通过促成集体土地依法入市实现完整而有意义的农地交易权;必须严格界定政府的农地征收(用)权,不能让农民承担城市化的主要成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迪平
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有两个特点:一是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寻租动机;二是我国既定的发展战略及由此内生的政绩考评体系,导致地方政府大力吸引外资和竞相发展本地经济。这两点使得地方政府在征地中有强烈的过分掠夺动机,而二元农地产权则使得过分掠夺成为现实。要解决此问题,关键是改变我国赶超型发展战略,稳健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合理的政绩考评体系。
关键词:
城市化 地方政府 征地 过分掠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肖绮芳
在城市化进程中,日本政府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适时调整农业发展政策和农村土地制度,并在解决与城市化、农地制度改革相关的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包括农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城乡的协调发展。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农地制度及相关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性变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英东 刘涛
从理论上分析了在晋升激励和财政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行为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同时,基于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民工市民化增长率、晋升激励和财政激励指标,采用静态OLS和动态GMM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以往的晋升激励机制和财政激励机制不利于农民工市民化,财政激励会强化晋升激励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阻碍作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还具有自我弱化的趋势。需要通过转变政府官员考核机制,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关系,健全地方政府的财力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动力机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英东 刘涛
从理论上分析了在晋升激励和财政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行为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同时,基于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民工市民化增长率、晋升激励和财政激励指标,采用静态OLS和动态GMM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以往的晋升激励机制和财政激励机制不利于农民工市民化,财政激励会强化晋升激励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阻碍作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还具有自我弱化的趋势。需要通过转变政府官员考核机制,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关系,健全地方政府的财力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动力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楠楠 赵敏娟
通过对地方政府作为双重代理人能力的评估,详细阐述了地方政府在1978-1982年农地制度变迁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得出了地方政府"次级行动集团"地位的确立是由于地方政府代表地方利益与中央政府谈判的能力增强、地方政府代表中央政府执行中央政策的执行能力减弱的结论;解释了1956-1971年五次包产到户尝试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谈判能力 执行能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春凝
本文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的使用情况入手,通过对农地使用存在的问题分析,对农地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思考:着眼点是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如何完善土地管理。
关键词:
农地使用 农地保护 法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维然 孙放
农民工是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目前社会制度与政策的因素,他们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权利,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维护农民工权益,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管理职能。
关键词:
权益保护 保护现状 成因分析 制度完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晓平
指出当前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土地机制矛盾,并分析了其深层因素,并基于江苏小城镇的实践案例,进行了关于土地机制的创新对策和价值伦理讨论,以期找寻出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土地集约利用的机制性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