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23)
2023(19414)
2022(16164)
2021(14879)
2020(12443)
2019(28273)
2018(28005)
2017(54587)
2016(29362)
2015(32874)
2014(32611)
2013(32091)
2012(28949)
2011(25887)
2010(25669)
2009(23879)
2008(23432)
2007(20710)
2006(18321)
2005(15929)
作者
(83172)
(69396)
(68812)
(65470)
(43850)
(33149)
(31227)
(27239)
(26307)
(24454)
(23389)
(23350)
(21739)
(21726)
(21187)
(21185)
(20591)
(20415)
(19937)
(19815)
(17031)
(16878)
(16840)
(16049)
(15543)
(15387)
(15370)
(15185)
(13877)
(13728)
学科
(123200)
经济(123049)
(107002)
管理(93562)
(88196)
企业(88196)
方法(55381)
(50230)
数学(45602)
数学方法(45042)
业经(36435)
(34429)
农业(33270)
中国(32883)
(24114)
财务(24037)
财务管理(24000)
地方(23817)
(23157)
企业财务(22751)
(21992)
技术(21990)
理论(21423)
(20595)
贸易(20585)
(20320)
(19983)
(18988)
(18860)
环境(18416)
机构
学院(419060)
大学(413597)
(171565)
管理(171470)
经济(168038)
理学(148933)
理学院(147444)
管理学(144987)
管理学院(144232)
研究(133155)
中国(102135)
(86871)
科学(81827)
(78480)
(76060)
业大(65587)
(64956)
中心(62063)
财经(61766)
(61581)
农业(60400)
研究所(59140)
(56423)
北京(53563)
(52836)
师范(52379)
经济学(51164)
(49462)
(48219)
经济管理(46425)
基金
项目(288397)
科学(228957)
研究(212297)
基金(210978)
(182721)
国家(181087)
科学基金(157986)
社会(136622)
社会科(129356)
社会科学(129321)
(113107)
基金项目(112376)
自然(101963)
自然科(99660)
自然科学(99640)
自然科学基金(97850)
教育(96174)
(93589)
编号(86952)
资助(85206)
成果(68164)
重点(63616)
(63466)
(61921)
(61232)
课题(58178)
创新(56768)
国家社会(56601)
科研(54647)
教育部(54617)
期刊
(190634)
经济(190634)
研究(118315)
(76790)
中国(74831)
管理(63709)
学报(62312)
科学(59758)
(59165)
农业(52502)
大学(48923)
学学(46553)
教育(40022)
技术(37925)
业经(37196)
(35729)
金融(35729)
财经(29645)
经济研究(28342)
(27288)
问题(27215)
(25466)
技术经济(21945)
(20557)
现代(20329)
科技(19836)
商业(19299)
理论(18982)
世界(18688)
资源(18359)
共检索到603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宁爱凤  刘友兆  
基于粮食生产的视角,论文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①利用DEA方法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1990年-2008年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定量比较分析;②尝试运用农地的粮食产出值与经济产出值的比值来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各地区农地多功能的变化情况。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研究区综合效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规模效率下降引起,整个研究区的技术效率不高;②各地级市农业生产率总体上呈现改善的趋势,且主要由技术进步引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率与城市化程度相对应;③各地级市的粮食产出与经济产出比值呈下降趋势(扁平的反"S"型曲线)。各个地区农业的功能由社会功能向经济功能转化,并且转化的程度与各地城市化程度呈反向关系。这从另一个侧面...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薛宇峰  
本文在农业生产多样化理论分析框架下,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分化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本文提出农户在现有的包括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制度及技术条件下,随着农耕方式的高度化,必然会逐步形成农业生产多样化,最终实现农户收入的增加和扩大农民的就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江帆   种聪   宋洪远  
基于全国14个省份2022年的微观调查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主要运用逆概率加权和逆概率加权回归调整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农业生产托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农业生产托管参与决策受多种因素影响,是农户的一种“自选择”行为。(2)农户购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相较于未购买服务的农户,购买服务农户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会高出约2.51%~3.40%。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托管能够有效减少粮食生产中的农药、化肥投入,提高种粮农户的技术采纳概率。(3)农业生产托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在产销平衡区、在小麦生产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且这一正向作用在小规模、高兼业水平、新生代的农户群体中更为突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沈尤佳  
探讨粮食安全,不应只关注耕地、劳动力的投入不足,还应关注农业生产方式。乡村工业化的集体模式被彻底否定,中西部工业化终结;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跨区域务工,无法兼顾农业;耕地的集体所有权受到县以上地方政府的侵蚀,耕地流失;集体经济的衰落导致投入粮食生产的劳动力和耕地不足;大资本兼并土地。这些都导致了粮食安全问题。农业雇工只能获得劳动报酬,低于工业雇工的劳动报酬,从而出现农业雇工荒;资本看中的是土地的非农用途,致使耕地流失更迅速,而组建合作社才是正确的途径。合作社既可以有效地避免耕地非农化使用,又可以有效地调动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一直以农业为国本,几千年来中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也形成了有明显农业文明特色的文化体系。而近代我国农业逐渐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方向发展,农业经济随之向市场化与城市化的方向发展。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向成为当前最值得探究的问题。文章从分析城市化的人口集中、经济活动聚集、社会经济结构巨变等发展特点出发,探讨了城市化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加强农业生产与市场的联系、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科学制定土地流转政策等建议,以期为城市化背景下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玲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进展、农业资源日渐稀缺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通过增加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投资、激励农民提高粮食生产率以及扩大食品对外贸易,维持了充足的食品供给。扶贫计划和社会救助措施的加强,有效地改善了贫困群体的食品保障状况。在剧烈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小农依然与大户和工业化的农业企业并存,但在市场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面向2050年的中国农业发展和食品保障政策,应以改善国内市场结构,放松国际贸易管制和强化小农社会经济权力为原则。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强  杨万江  孟华兵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于缓解粮食生产节本上涨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较高的水稻产业为例,在分析水稻生产性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国家水稻产业综合实验站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方法,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成本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性服务在生产环节发展上差异明显,金融保险服务、技术服务、机械服务等产中环节服务发展水平要高于农资供应、加工销售等产前和产后环节;水稻种植农户平均成本效率为0.73,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水稻生产的实际成本相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强  杨万江  孟华兵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于缓解粮食生产节本上涨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较高的水稻产业为例,在分析水稻生产性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国家水稻产业综合实验站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方法,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成本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性服务在生产环节发展上差异明显,金融保险服务、技术服务、机械服务等产中环节服务发展水平要高于农资供应、加工销售等产前和产后环节;水稻种植农户平均成本效率为0.73,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水稻生产的实际成本相对于前沿成本存在较大偏离,这种偏离主要是由成本无效率导致的;金融保险服务、技术服务、机械服务和加工销售服务等水稻生产性服务对于提高成本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具有显著作用,但农资供应服务作用并不显著;户主受教育水平和水稻种植经验对提高成本效率也具有显著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拓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环节,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整体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产中环节和产后环节对成本效率的提升作用,以及加强农民教育和职业培育等提高我国水稻生产成本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柳林  吴昌南  张云  张志芳  王勇  
[目的]基于江西省20个粮食主产县的408份有效农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老龄甚至高龄农业劳动力是否会影响粮食生产效率。如果会,机耕、机收等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是否具有调节效应。[方法]运用Stata 14软件,引入机耕、机收服务两个调节变量,区分老龄和高龄农业劳动力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结果]老龄农业劳动力暂时并没有显著影响粮食生产效率,而高龄农业劳动力对粮食生产效率表现出显著的负效应。如果粮食生产过程中能得到机耕、机收等农业生产性服务,都可以显著降低高龄农业劳动力对粮食生产效率的负向影响。[结论]为了缓解高龄农业劳动力给粮食生产效率带来的负向效应,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同时,应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志新  李成  白海洋  
文章基于农业基础设施类型差异视角,以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使用动态面板两步差分GMM和双重中介效应的方法,探究了不同类型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效率有正向影响,但不同类型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影响程度依次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和电力基础设施。进一步通过机制分析发现: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通过提高粮食生产过程中技术水平,从而降低单位粮食生产资源消耗,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通过扩大粮食生产规模程度,从而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粮食生产效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亚洲   陈卓   杨俊孝   刘艳  
基于2016年和2018年两轮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运用一阶差分模型,从土地转入户的视角考察农业补贴改革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业补贴改革显著促进了粮食生产效率的改善;从内部构成来看,农业补贴改革对规模效率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和控制内生性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农业补贴改革通过促进农户扩大土地转入规模、增加农业生产投资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而改善粮食生产效率。(3)农业补贴改革对粮食生产效率的改善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经营规模大、流动性约束强以及非粮食主产区的农户对农业补贴改革的反应更为敏感。研究发现有助于厘清农业补贴改革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完善现行农业补贴政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红  关博  孙文娇  
本文运用两步DEA方法,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基础数据,测算环境规制强度对全要素效率的影响,揭示粮食主产区农业环境效率的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强度直接影响粮食主产区的全要素效率且各省份的时空影响差异较大,环境规制从静态看会降低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且环境规制越严格,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越多,但从动态看却可以提高农业全要素的生产效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红  关博  孙文娇  
本文运用两步DEA方法,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基础数据,测算环境规制强度对全要素效率的影响,揭示粮食主产区农业环境效率的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强度直接影响粮食主产区的全要素效率且各省份的时空影响差异较大,环境规制从静态看会降低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且环境规制越严格,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越多,但从动态看却可以提高农业全要素的生产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威   郑雪丽   马恒运  
为厘清农业数字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效应,基于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2011-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构建了农业数字化和粮食生产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面板数据基准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数字化对粮食生产安全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农业数字化的发展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其影响效用只有农业数字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充分显现;2)当农业数字化处于较低水平时,对粮食生产具有一定的负向效应;当农业数字化水平提升至较高水平时,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会转变为正向促进作用;3)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数字化建设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农业数字化对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粮食生产安全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对东北平原粮食生产安全未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我国应充分把握农业数字化发展机遇,推动农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粮食生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农业数字化推进策略,以有效保障区域粮食生产安全;搭建区域协作机制,共享农业数字化发展经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放  
本文阐述了建国后我国城市化与粮食生产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城市化与粮食供需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障粮食供应安全的措施。文章认为,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粮食的供不应求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之间的恶性循环是阻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城市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80年代以后城市和城镇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粮食购销体制下,城市化的发展是有利于抑制粮食社会需求量的增长的,但是要采取坚决措施遏制城市和城镇建设乱占滥用耕地,同时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所出现的耕地撂荒现象也要用强硬的手段加以制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