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44)
- 2023(14197)
- 2022(11532)
- 2021(10461)
- 2020(8728)
- 2019(19833)
- 2018(19844)
- 2017(37572)
- 2016(21268)
- 2015(24084)
- 2014(24322)
- 2013(23910)
- 2012(22509)
- 2011(20285)
- 2010(20641)
- 2009(19438)
- 2008(19648)
- 2007(18320)
- 2006(16331)
- 2005(14720)
- 学科
- 济(92737)
- 经济(92653)
- 业(58676)
- 农(50981)
- 管理(50947)
- 企(36409)
- 企业(36409)
- 方法(36109)
- 农业(33744)
- 数学(31738)
- 数学方法(31390)
- 中国(27804)
- 业经(25037)
- 地方(21537)
- 财(19564)
- 学(19520)
- 制(17596)
- 贸(16242)
- 贸易(16236)
- 发(15789)
- 易(15740)
- 银(13346)
- 银行(13284)
- 理论(12808)
- 环境(12763)
- 行(12689)
- 农业经济(12590)
- 发展(12547)
- 展(12441)
- 体(12419)
- 机构
- 学院(314114)
- 大学(311360)
- 济(125472)
- 经济(122557)
- 管理(112628)
- 研究(112097)
- 理学(96731)
- 理学院(95498)
- 管理学(93565)
- 管理学院(92996)
- 中国(84078)
- 农(79819)
- 科学(73093)
- 京(67165)
- 农业(62192)
- 所(59494)
- 业大(57226)
- 财(54379)
- 研究所(54246)
- 中心(52439)
- 江(50017)
- 范(43446)
- 财经(43114)
- 师范(42952)
- 北京(41665)
- 州(39377)
- 经(39134)
- 农业大学(39066)
- 院(39056)
- 经济学(38292)
- 基金
- 项目(208682)
- 科学(161554)
- 基金(148739)
- 研究(148721)
- 家(132057)
- 国家(130846)
- 科学基金(109515)
- 社会(93723)
- 社会科(88301)
- 社会科学(88270)
- 省(83809)
- 基金项目(79239)
- 自然(70472)
- 划(69961)
- 自然科(68812)
- 自然科学(68791)
- 自然科学基金(67530)
- 教育(67149)
- 编号(61314)
- 资助(59521)
- 成果(49957)
- 重点(47388)
- 发(47131)
- 部(45188)
- 课题(42597)
- 创(42074)
- 农(41958)
- 科研(39955)
- 创新(39480)
- 计划(39463)
- 期刊
- 济(146755)
- 经济(146755)
- 研究(88392)
- 农(81508)
- 中国(66842)
- 学报(59373)
- 农业(55202)
- 科学(51847)
- 大学(44120)
- 学学(41945)
- 财(40825)
- 管理(36097)
- 教育(32575)
- 融(29611)
- 金融(29611)
- 业经(29351)
- 业(27420)
- 技术(25787)
- 问题(22230)
- 财经(21010)
- 经济研究(20922)
- 版(19734)
- 经(18157)
- 业大(17065)
- 世界(15915)
- 农村(15587)
- 村(15587)
- 资源(15499)
- 技术经济(15487)
- 农业经济(15444)
共检索到472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洪武 班茂盛
人口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对已经进入城镇完成转移的农村人口和仍留在农村尚未完成转移的农村人口的对比研究,指出文化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观念态度等社会素质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农民素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素质问题 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元
本文分析了广东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情况 ,认为城市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并提出了加快广东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城市化进程 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荣胜
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证明该假设是成立的。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市化 第三产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程姝 韩学平
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都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印度与中国同属于金砖国家,历史背景与国情现状相似。印度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迟缓;转移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也呈现不均衡的发展态势。本文通过对印度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凝滞状态进行分析,从产业结构的发展类型、就业制度、户籍制度、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对中国新时期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市化进程 工业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太增 刘新争
本文从进城农村劳动力的工资待遇、文化生活状况、权益维护状况和子女教育等方面考察他们的生存现状,指出了导致农民工生存现状的深层次体制原因——偏向城市的制度安排,着重强调了户籍制度是导致农民工边缘化的根本原因,探讨了制约农民工生存状态改善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农民工生存现状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进城农村劳动力 生存状态 转移 制度安排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吕军书
进城农村劳动力的权益维护和保障问题,近年来已成为我国社会上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党和政府正在下大力气努力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进城农村劳动力生存状况、其权益受侵害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改善进城农村劳动力生存状况的对策,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进城农村劳动力 合法权益 侵害 保护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荣胜
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影响或支配着其他制约因素。转移能力的增强能够拓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间,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动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一定程度克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阻力,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因而,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是决定城市化进程快慢的主导要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丁洪
本文对Lewis双元经济理论中的一个结论提出质疑 ,通过中国与韩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比较 ,分析了中国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原因和导致发展中国家双元经济长期化的原因 ,并运用Takeo的“主观均衡位置假说”探讨了发展中国家中兼职就业提高农户收入的可能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杨 彭怡
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化对农业产业化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要从根本上实现农业产业化、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只有尽快转移目前农村过多的剩余劳动力,而城市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最后,文章对近期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市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罗斌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中农村人口占比很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广泛接受的传统定义是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或接近于零,从农业部门转移出去而不会减少农业总产量的那部分农村劳动力。据官方数据"十三五"期间每年会有近300万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农民的文化状况与科技水平都很低。未受过较高程度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其创新能力、适应能力较差,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淡薄,通常只能滞留于依靠传
关键词:
劳动力 新生代农民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力华 刘后根 林斌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农村存在大量劳动力剩余;农民文化、科技素质较低,与城市居民及发达国家比较在存在较大差距。无论从新农村建设要求出发,还是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来分析,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劳动力培养,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多途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造就新型农民,都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素质 人力资源 转移培训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荣胜 覃成林
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村劳动力及其供养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并向城市(镇)集聚的过程。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空间,转移空间越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拉力就越大,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也就越快。据此,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假设是成立的。以此为依据,最后提出河南省通过合...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市化 第三产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荣胜
河南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低,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此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相对于产值比重,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显著偏高,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严重偏低。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型,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因素是转移空间不足,即二、三产业就业容量不足。其中,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其内部构成不合理,是导致转移空间不足的重要原因。这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政策启示:兼顾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二、三产业的就业容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市化 第三产业 河南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爱翔 吴兆明 路晓丽
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胜任素质模型在基准性和卓越性胜任素质结构框架下由4组职业胜任素质指标构成。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要注重农村转移劳动力综合素质提升、加强非技术素质培训模式创新、重视社会和职业融入教育及建立基于胜任素质的标杆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薛美霞 钟甫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一般认为总体的经济增长对贫困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认为,一般的经济增长可能大幅度降低贫困发生率,但也可能导致剩余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更加恶化,而且这种可能的副作用会因地而异。本研究使用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作为测度贫困的三个指标,以贫困地区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农业资源禀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为特征选取两个样本,探索并验证农村地区人均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与贫困的三个指标变化影响的内在机制和关系,并提出不同地区扶贫政策取向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