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93)
- 2023(12681)
- 2022(9959)
- 2021(9122)
- 2020(7460)
- 2019(16938)
- 2018(16676)
- 2017(31367)
- 2016(17889)
- 2015(19692)
- 2014(19680)
- 2013(19117)
- 2012(17827)
- 2011(16166)
- 2010(16007)
- 2009(14484)
- 2008(14401)
- 2007(12712)
- 2006(11348)
- 2005(10307)
- 学科
- 济(70951)
- 经济(70844)
- 管理(43720)
- 业(39550)
- 企(29996)
- 企业(29996)
- 方法(24429)
- 中国(22663)
- 地方(21372)
- 数学(20790)
- 数学方法(20485)
- 农(20443)
- 学(19221)
- 业经(15849)
- 财(15454)
- 制(14469)
- 农业(13882)
- 环境(11702)
- 融(11033)
- 金融(11029)
- 地方经济(11008)
- 银(10831)
- 银行(10784)
- 理论(10659)
- 体(10489)
- 行(10303)
- 和(10283)
- 发(10272)
- 贸(9727)
- 贸易(9720)
- 机构
- 大学(249809)
- 学院(247896)
- 研究(95245)
- 济(92997)
- 经济(90741)
- 管理(84707)
- 理学(72773)
- 理学院(71544)
- 管理学(69916)
- 管理学院(69431)
- 中国(69344)
- 科学(64556)
- 京(57475)
- 农(51154)
- 所(50573)
- 研究所(46539)
- 财(43524)
- 中心(42371)
- 业大(41918)
- 农业(40473)
- 江(38781)
- 范(37261)
- 师范(36821)
- 北京(36247)
- 院(35114)
- 财经(34231)
- 经(31070)
- 州(30853)
- 师范大学(30214)
- 科学院(29679)
- 基金
- 项目(174756)
- 科学(136930)
- 基金(126564)
- 研究(120955)
- 家(114566)
- 国家(113679)
- 科学基金(95173)
- 社会(76241)
- 社会科(71990)
- 社会科学(71973)
- 省(68134)
- 基金项目(67629)
- 自然(63669)
- 自然科(62120)
- 自然科学(62097)
- 自然科学基金(60936)
- 划(59577)
- 教育(54266)
- 资助(49627)
- 编号(46994)
- 重点(41264)
- 发(39231)
- 成果(38543)
- 部(36890)
- 创(35353)
- 计划(34627)
- 课题(34565)
- 科研(33681)
- 创新(33363)
- 国家社会(32178)
- 期刊
- 济(105711)
- 经济(105711)
- 研究(72460)
- 中国(52529)
- 学报(49906)
- 农(47005)
- 科学(44194)
- 大学(36084)
- 学学(34002)
- 财(33501)
- 农业(31586)
- 管理(29587)
- 教育(26932)
- 融(21773)
- 金融(21773)
- 技术(18248)
- 业(17326)
- 业经(16644)
- 财经(16628)
- 经济研究(16351)
- 问题(15700)
- 资源(15073)
- 版(14511)
- 经(14377)
- 业大(13441)
- 发(12409)
- 科技(12352)
- 图书(11611)
- 现代(11371)
- 农业大学(10746)
共检索到371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袭月 张志强 周洁 王丽群 陈立欣
【目的】探究城市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阐明不同植被覆盖度条件下植被降温差异,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城市绿地提供参考。【方法】以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北京五环内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99—2017年5期Landsat遥感影像反演得到的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度图像,采用标准差分类法将研究区划分为极低温区、低温区、次低温区、中温区、次高温区、高温区和极高温区,探究研究期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运用线性回归进一步对300、600、900和1 200 m栅格尺度下的植被覆盖度和地表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999—2017年,北京五环内热环境的时间变化总体分为2个阶段:1999—2011年高温区和极高温区面积逐渐增加; 2011—2017年,热环境状况有所改善,高温区和极高温区面积占比分别下降0.96%和0.71%,极低温区和低温区面积占比分别升高0.45%和1.19%。热环境空间格局随北京城市建设发生显著变化,1999年地表温度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二环内,1999年后逐渐向外转移,至2011年,高温区和极高温区集聚在三环至五环间的东南部区域(2011年高温区和极高温区在三环至五环间分布比例最高,分别为70.73%和78.92%),2017年五环内区域整体热环境有一定程度改善。研究期内北京五环区域植被覆盖度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2005年植被覆盖度最低(31.84%),且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四环至五环,四环内区域植被覆盖度相对较低。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线性负相关(P<0.001),且在中植被覆盖度条件下(40%~60%)相关关系更稳定。同一栅格尺度下,植被覆盖度越高,降温效应越强,地表温度越低。【结论】1999—2011年,高温区和极高温区面积逐渐增加,且高温区域由二环内向外转移;2011—2017年,热环境状况有所改善。研究期内植被覆盖度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且植被覆盖度在四环至五环间区域较高。植被覆盖度增加可降低地表温度,且在植被覆盖度达到40%~60%时才表现出稳定的降温效果,适当提高植被覆盖度,可提升城市绿地降温功能,缓解城市热环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新明 盘钰春 徐勇 郭振东 郑志威 戴强玉
【目的】探究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和地形的相关性,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生态林业工程效益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MODIS NDVI数据、气象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和植被类型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模型、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 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和气温的偏相关关系和滞后效应,探究植被覆盖度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结果】2000—2020年西南地区各类型植被的覆盖度和整体植被覆盖度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上升斜率在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分布特征。阔叶林植被覆盖度上升速率明显高于其他植被类型,而栽培植被的覆盖度明显高于其他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和气温均呈正相关,且与气温的偏相关系数略大于降水,说明气温是影响西南地区植被生长的主导气象因子。植被生长主要响应于前0~2个月的降水和气温,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草丛生长主要受气温主导,而栽培植被和草甸主要受降水影响。从坡度上看,植被覆盖度的改善状况随着坡度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改善效果和退化效果均在2°~6°达极值。从坡向上看,植被覆盖度在平面上的变化趋势以退化为主,在其他坡向上均以改善为主。从曲率上看,植被覆盖度在曲率较小地区呈改善态势,在曲率较大地区呈退化趋势。从高程上看,植被覆盖度随着高程的上升呈先改善后退化再改善变化趋势,在高程3000~4000 m时植被恶化最严重。高程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高于其他地形因子。【结论】2000—2020年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在地形因子和植被类型上存在差异;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和气温具有较密切的相关性,但相关性和滞后期均存在明显地域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修信 朱启疆 梁宗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桂林漓江由于上游森林遭受破坏出现水生态环境快速恶化的趋势。地表热场的时空变化直接影响森林蒸散及水文效应。因此,对漓江上游1989~2006年5景TM/ETM+卫星图像,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反演植被覆盖度,利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提出归一化温度使不同时相地表热场具有可比性,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对地表热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地表温度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植被覆盖度很高或很低时,这种影响相对变弱;在时间上,漓江上游1989~2000年植被中、高度覆盖面积从96.1%逐年下降到65.9%,导致归一化地表温度数值较高的像元比例相应增加;2000~2006年植被中、...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婷 李超 吕坤 张雷 孟亚利 周治国
选取1995、2000、2008年为时间变化单元,以江苏省从北到南的20县市区域为空间变化单元,建立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量模型,定量分析江苏省植被覆盖度和水土流失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江苏省的区域植被覆盖度时间变异较大,随时间的推移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其中新沂的植被覆盖度最高,扬中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最大。(2)20个县市区域的水土流失量随时间的推移总体上有所增加,而如皋、通州、海门、东台、扬中、泰兴和兴化等区域的土流流失状况有所改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邵霜霜 师庆东
【目的】对新疆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植被覆盖的时间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等,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新疆1998—2012年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获取植被覆盖指数(FVC)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新疆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特征和空间分布的聚集性特点。【结果】1)15年间新疆植被覆盖度略有下降趋势,山地和平原均呈下降趋势,山地较平原变化大。2)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可反映新疆FVC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特点,全疆植被改善区域占25%,退化区域占28%,47%的区域变化不大,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少康 刘冀 魏榕 董晓华 林青霞 章程焱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区域植被生长状态及描述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MODIS MOD13A3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长江上游流域生长季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利用偏相关分析、残差分析法揭示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长江上游流域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呈显著上升趋势(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少康 刘冀 魏榕 董晓华 林青霞 章程焱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区域植被生长状态及描述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MODIS MOD13A3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长江上游流域生长季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采用偏相关分析、残差分析法揭示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长江上游流域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呈显著上升趋势(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丽 何晓旭 魏鸣
基于淮河流域1998~2005年每年第三季度的SPOT-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采用MVC法(最大值合成法)获得月NDVI值,用均值法求取季均NDVI值,然后用像元二分模型求得各年的植被覆盖度。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分析近8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并用Hurst指数预测未来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8年淮河流域地表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0.007/a,其中1999年值最低,2004年值最高。植被变化以稳定和轻微恢复为主,更多区域由较低等级的植被覆盖度转变为较高等级植被覆盖度。由Hurst指数预测到未来植被覆盖度变化将保持增加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智邦 周亮 蓝婷 王中辉 孙立 武荣伟
消防站的空间布局事关城市发展与城市安全。本文以北京市五环内中心城区为研究区,使用44.34万条POI数据和道路网等相关数据,考虑易燃易爆、人群脆弱等不同特征的火灾风险因子,采用核密度分析、SAVEE模型等方法,识别出研究区内的火灾风险空间分布,进一步借助"位置—分配"模型和网络分析,并结合优化目标对研究区内消防站进行空间优化。主要研究结论为:(1)按照火灾风险从高到低排序,前10%的火灾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CBD—三里屯、北京古玩城—双井、王府井、南锣鼓巷—雍和宫等区域。(2)现有消防站对全部44.34万个POI请求点5分钟响应时间内的覆盖率为96.46%,总体覆盖效果较好,但在研究区西北和西南部的世纪城—闵庄一带覆盖不足。(3)综合考虑高火灾风险区、重要火灾风险因子、POI总体覆盖率和个体消防站覆盖面积相关标准等因素,经多次迭加运算分析得到最终需新增15个消防站点。优化后的各指标均有较大提升,可满足研究区的消防需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晨晖 白红英 高山 刘荣娟 马新萍 黄晓月 孟清
论文基于MODIS-NDVI数据、DEM及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多元回归残差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反演了秦岭地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及分析了其"格局—过程—趋势"的变化特征,探究了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近16 a来植被覆盖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2.77%/10 a,呈"中间高、周边低,西部高、东部低,南坡高、北坡低"的空间格局,植被覆盖度随海拔的升高在2 200 m左右达到最大,7003 200 m达0.7以上,1 3002 700 m达0.9以上,3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晨晖 白红英 高山 刘荣娟 马新萍 黄晓月 孟清
论文基于MODIS-NDVI数据、DEM及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多元回归残差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反演了秦岭地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及分析了其"格局—过程—趋势"的变化特征,探究了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近16 a来植被覆盖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2.77%/10 a,呈"中间高、周边低,西部高、东部低,南坡高、北坡低"的空间格局,植被覆盖度随海拔的升高在2 200 m左右达到最大,7003 200 m达0.7以上,1 3002 700 m达0.9以上,3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本昀 喻铮铮 刘良云 张震宇 孙婷婷
植被覆盖变化遥感监测是区域生态监测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为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北京市1979年7月14日和2005年7月25日的LandsatMSS和TM影像,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这2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并对北京山区1979—2005年间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山区的植被覆盖度由1979年的70.05%下降为2005年的66.14%;植被退化的总面积为3672.90km2;植被覆盖度在80%~100%的退化面积最大,为617.45km2。
关键词:
植被覆盖 NDVI 植被退化 北京山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鸽 韩琳 唐信英 金之川
金沙江流域是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地区,是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的重点实施区。首次利用遥感数据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采取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定量化的分析金沙江流域生态建设工程对流域植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8年,金沙江流域年均NDVI在波动中呈显著增加趋势,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增加速率最快的是农田植被,增加趋势最显著的是灌丛植被;季节平均的NDVI空间分布与年内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不同季节ND-VI的变化趋势也存在空间分异性,春、夏、秋和冬季金沙江流域NDVI呈增加趋势的像元分别占总像元的1...
关键词:
NDVI 金沙江 生态建设工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洪鹄 张平仓 刘宪春 信忠保 岑奕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能够反映植被的繁茂程度,可用来揭示环境的演化,并且能在全球变化研究中起到"指示器"的作用。目前利用NDVI研究植被变化多集中于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区,对嘉陵江流域的植被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很少。利用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GIMMS NDVI数据,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嘉陵江流域在1982~2006年植被覆盖呈微弱上升趋势,与我国其它地区一致,但增长速率大小不一样;(2)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明显优于黄土高原、西北地区,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南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严俊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丁建丽 张飞 买买提·沙吾提
基于TM/ETM遥感数据和FCD模型植被覆盖度反演方法反演中亚地区马雷绿洲1988、2001和2010年植被覆盖度,分析了马雷绿洲1988—2010年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该区域同时期年均温度和年降水量数据,分别从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马雷绿洲面积呈扩大趋势,植被覆盖度由绿洲内部向外围递减,变化速率为0.12/10km,越趋近于绿洲边缘这种变化就越大;2)1988—2010年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1988—2001年增加尤为明显,平均为0.20/10年,2001—2010年趋于平缓,绿洲内部植被覆盖面积变化强烈、复杂及没有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