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76)
2023(11341)
2022(9221)
2021(8325)
2020(6843)
2019(15692)
2018(15645)
2017(30201)
2016(16680)
2015(18795)
2014(18742)
2013(18203)
2012(16620)
2011(14926)
2010(15126)
2009(14396)
2008(14106)
2007(12785)
2006(11092)
2005(10021)
作者
(48091)
(40423)
(40011)
(38480)
(25546)
(19331)
(18470)
(15671)
(15202)
(14238)
(13560)
(13503)
(12787)
(12704)
(12693)
(12409)
(12381)
(11899)
(11688)
(11653)
(9949)
(9820)
(9781)
(9218)
(9207)
(9059)
(9000)
(8819)
(8050)
(8047)
学科
(71507)
经济(71445)
管理(43393)
(40929)
(31109)
企业(31109)
方法(29482)
数学(26029)
数学方法(25800)
中国(21950)
(21734)
地方(17677)
(15888)
业经(15751)
农业(14346)
(14193)
(12865)
贸易(12862)
(12377)
(12362)
环境(10732)
理论(10179)
(10097)
(9924)
银行(9898)
(9798)
(9580)
金融(9578)
(9458)
财务(9426)
机构
学院(236276)
大学(233899)
(94760)
经济(92529)
管理(87122)
研究(80542)
理学(74672)
理学院(73721)
管理学(72259)
管理学院(71822)
中国(59941)
科学(51186)
(50440)
(42295)
(42216)
(40919)
中心(37981)
研究所(37248)
(36718)
业大(36247)
财经(33816)
农业(33368)
(32844)
师范(32524)
北京(31310)
(30580)
经济学(29619)
(29589)
(29171)
经济学院(26869)
基金
项目(157583)
科学(123204)
研究(114612)
基金(112524)
(97922)
国家(97127)
科学基金(82935)
社会(72453)
社会科(68542)
社会科学(68517)
(62507)
基金项目(60195)
自然(53082)
(52758)
教育(52700)
自然科(51848)
自然科学(51833)
自然科学基金(50844)
编号(48006)
资助(44714)
成果(38270)
重点(35837)
(35311)
(33913)
课题(33281)
(32177)
科研(30243)
创新(30178)
国家社会(29661)
大学(28890)
期刊
(107193)
经济(107193)
研究(67834)
中国(45021)
(39109)
学报(36765)
科学(34177)
(32848)
管理(29151)
大学(27076)
农业(26312)
学学(25548)
教育(24715)
(20530)
金融(20530)
技术(20232)
业经(19126)
经济研究(17261)
财经(16202)
问题(16105)
(14058)
(13967)
(11783)
商业(11588)
技术经济(11418)
资源(11349)
图书(11301)
现代(11300)
(11070)
理论(10917)
共检索到346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春  李云翊  王世涛  
针对当前城市化引起的水系结构单一化、河流连通性减弱以及水生态环境等问题,以南昌市城区为例,选取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遥感影像图像,分析城市化影响下土地利用的变化;基于1958年地形图与2010年江西省水系图,通过GIS提取两期南昌市城区水系图,选取数量特征和结构特征指标进行水系格局分析,并引入图论理论讨论两时期的水系连通性。结果表明:(1)20 a间城镇用地面积增加174.73 km~2,水域面积减少34.04 km~2。研究区水域面积随城镇用地增加而缩减;(2)城市化进程中,研究区河流水面率、河网密度和河频率均下降,支流发育薄弱,河网复杂度下降;(3)赣江以北水系连通度降低,赣江以南区域水系连通度提升。该研究将为城市化地区河流水系保护提供支持与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峰  吕慧华  许有鹏  
针对平原区城镇化背景下水系减少及连通受阻等下垫面变化引起的洪涝加剧问题,综合考虑水系结构和水力特性等因素,建立满足行洪排涝需求的平原水系连通度量方法,并以浙东沿海平原河网区为例,分析了城镇化下平原水系特征变化及其对河网连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20a来研究区水系数量和结构复杂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衰减,河网密度和水面率分别减少20%和30%左右,水系尤其是低等级河道的减少导致河网结构趋于骨干化;2河网连通度受水面率等数量特征和水系空间连接结构的共同影响,在水系数量持续减少情况下,整个河网连通度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说明了骨干河道工程对水系空间结构特征的优化,可缓解水系减弱对河网连通的负面效应;3建立的河网连通度方法合理反映了水系数量和结构变化下的河网连通度演变规律,以及水系变化下区域排涝能力的空间差异特征,具有操作性强特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春  陈先明  
通过南昌市1951~2007年降雨资料市区站与郊区站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南昌市城市化对城市降雨的影响程度。分析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虽然城区汛期雨量没有增加,不存在明显"雨岛效应",但是降雨有趋于集中的趋势,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匀更加明显;受城市化的影响,城区降雨变化频率将增大,这直接影响到城市现有的和拟建的排水工程标准和雨洪排水工程的安全;城市化使得城区强降雨发生概率增加,其中对大暴雨发生概率的影响最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志军  田逢军  
空间句法提供了从空间认知的视角定量分析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理论和方法。以南昌市为例,采用空间句法分析了南昌市游憩空间形态的结构特征,解析了整体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智能性水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南昌市游憩空间形态的认知影响因素,为国内其它城市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丽红  陈文波  邵虹  
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的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当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已经成为地理学、土地科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从中观尺度科学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布规律和趋势,以南昌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在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全域Moran′s I和局域Moran′s I系数分析建设用地集约度的空间自相关格局(依赖性),揭示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的空间局部聚集和局部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全域空间相关性和局域空间相关性指标均显著,从城市边缘到中心区(或副中心)呈现递增的空间形态,其中居住功能区集约度空间相关性最高,教育功能区则最低;各功能区都存在正局域相关,空间分布呈现典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赖夏华  郭熙  赵小敏  易丹  韩逸  
研究目的:以南昌市中心城区为例,利用2019年2月份实时监测的商业地价数据,在分析南昌市中心城区商业地价的数量特征、空间特征以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探索驱动商业地价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方法:半变异函数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GWR)。研究结果:(1)南昌市商业地价均价约10 000元/m~2,属于典型的单中心圈层结构,地价具有空间连续性与非平稳性的特点;(2)南昌市商业地价具有空间相关性且空间相关范围大,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3)人口密度和公交车站数量显著影响商业地价,公交车站数量对商业地价的增值作用最为明显;(4)通过手机信令反映的实时人流量是驱动商业地价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商业地价对城市资源配置与发展规划具有指示作用,应根据商业地价的空间特征和驱动因素并借助大数据分析,制定差别化的城市管理策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逢军  
国民休闲背景下的城市游憩空间意象特征分析对于规划建设具有幸福感、特色性、宜居宜游的城市游憩地有特殊重要意义。以城市居民游憩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认知地图、访谈调查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昌市游憩空间意象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居民游憩认知地图绘图过程与特征的差异性导致了其认知地图类型的差异性,反映了居民独特的绘图空间思维、不同的空间组织方式以及别样的游憩环境心理;②游憩意象要素以路径、标志和节点的等级层次较高,意象内容则以广场、游憩商务中心与特色休闲街区、重要景观路桥、特色建筑物(群)和历史文化遗产与古迹地为主;③意象空间格局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具有强烈的市中心内聚倾向;④"革命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田逢军  沙润  
意象空间分析对旅游地规划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城市游客为研究对象,采用照片选取和意象草图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昌市旅游地意象空间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南昌市旅游地的意象空间结构以"矩形"为特征;对典型地物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发现,地标性景点和道路出现的概率最大,功能区域和城市边缘出现的概率次之,节点出现的频率最少;南昌市意象空间地图与旅游交通地图相比,在涉及的空间范围、包含的景点数量和结构的复杂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征华  彭迪云  
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建设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工业,将成为城市低碳发展的重心和关键。本文利用以二氧化碳作为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构建了碳排放绩效指数,并对低碳试点城市——南昌的工业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南昌市工业碳排放绩效得到改进,技术进步是主要原因,但改进效果并不显著;不同行业碳排放绩效存在差异;重工业和轻工业碳排放绩效均有改进,且重工业改进幅度大于轻工业。为此,应通过健全行业碳排放绩效测评体系、大力提高技术效率、继续推动技术进步、推行传统产业低碳化、低碳产业支柱化以及主导产业低碳化等措施提高工业碳排放绩效,促进城市低碳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邹小华  
以政府搬迁形式来建设新区是我国城市空间拓展的典型形式。以省会城市南昌市府搬迁地红谷滩新区为例,考察并探讨了城市新区人气聚集的条件和问题。就目前而言,新区尚未达到预期的人气,其原因包括缺乏持续的现金流,缺乏空间层次的多样性与密度,生活、商务和通勤的高成本以及缺乏夜生活等。市府搬迁模式虽然有助于城市空间形态上的跨越和空间结构的优化,但也要因势利导,不可滥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逢军  沙润  汪忠列  
以城市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意象草图绘制相结合的方法,从评估性意象和结构性意象两个方面对南昌市旅游地意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市的总体可意象程度较高,景点意象受知名度和美誊度的影响,城市环境意象则受旅游者期望值和满意度的影响;意象组成元素根据其重要性依次为标志、路径、区域、边界和节点,最主要的意象组织手段是标志、路径和区域;就要素的可意象性而言,标志和路径最高,区域和边界次之,节点最弱;对意象空间结构的分析发现,南昌市存在着以八一广场和滕王阁为中心的两大旅游核心区,其架构模式是以城市风貌和城市环境为感知背景,以核心景区为感知重点,以主干道为支撑,被边界所限定,不同类型的地物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竹安  冯祥瑞  洪志强  李亦佳  
以南昌市1995年、2005年和2015年3期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中的空间外部压力值、空间暴露性指数和空间稳定性指数3个因子构建空间冲突模型,借鉴倒"U"型模型,将空间冲突划分为稳定可控、基本可控、基本失控和严重失控四类。研究表明:①南昌市1995—2005年空间分布格局中耕地占50%左右,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其余均在减少,且城市扩张以消耗耕地面积为主。②1995—2015年的空间冲突呈持续增长态势,均以可控级别为主,但严重失控级别增长迅速,由1995年的2. 05%增长到5. 21%,形势不容乐观。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生态服务价值不同,空间冲突级别也有很大差异,失控级别由大到小依次为建设用地、耕地、水域、林地和其他用地。④1995—2015年生态服务价值逐渐降低,空间冲突加剧,利用Google Earth影像平台查看部分区域,发现城乡过渡地带严重失控区域较多;城市内部基本失控区域较多;稳定可控区域中多为水域、沼泽等土地利用类型;鄱阳湖支流附近的基本可控区域较多;偏远乡村冲突区域远低于城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景保  于丹丹  张瑞  杨波  代稳  何蒙  徐志  
基于1955~2016年不同时期的长江荆南三口水系相关数据,从水系水力连通性强度、水系连通度和水系连通性水平三视角分析研究区水系连通变化过程。结果表明:2016年与1955年相比,(1)区域的水文连通性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2)水系连通环度α、节点连接率β、水系连通度γ分别减少了45.45%、10.8%、8.46%,节点连接率β下降得最为明显;(3)基于水系自然社会功能的水系连通性(E)和基于水流阻力与水文过程(F)这两种水系连通性评价方法,联合评价了荆南三口水系连通性,两种结果均显示,研究区水系连通性均呈下降趋势,由1955年的0.2367和0.3434依次下降到2016年的0.1588、0.2517。该研究可为该地区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修复河流生态系统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燕   冯兴华   曾凡盛   李建新   肖泽平   毕曼玉  
蓝绿景观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南方典型水网型城市—南昌市为研究区,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定量评估蓝绿景观格局及生境质量演化状况,并深入探究城市生境质量与蓝绿景观变化的时空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2005~2020年,蓝绿景观与耕地、建设用地间的转换频度与广度显著提升;生态屏障区蓝绿景观聚合度处于较高水平,中心城区的蓝绿景观持续收缩、破碎化程度加剧。(2)南昌市生境质量出现下降趋势并具有“外围高中间低”地域分异特征,高等级生境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生态屏障区,中心城区的低等级生境区在研究期内出现跨江拓展、南向扩张和内部填充等演化特征。(3)蓝绿景观的景观格局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方向性,景观聚合度(AI)与生境质量整体呈正相关,而边缘密度(ED)、散布与并列指数(IJI)和斑块密度(PD)对生境质量的正向影响主要集中在耕地和建设用地景观区域。该文认为蓝绿景观格局调控是促进生境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水网型城市应合理布局中心城区蓝绿景观、强化生态屏障区蓝绿景观完整性保护、构建蓝绿景观交织的生态格局。研究结果为水网型城市生态安全保障、实现“水陆共生、韧性发展”格局提供科学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