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65)
- 2023(16849)
- 2022(14035)
- 2021(12842)
- 2020(11043)
- 2019(25460)
- 2018(25522)
- 2017(49453)
- 2016(26972)
- 2015(31052)
- 2014(31183)
- 2013(30459)
- 2012(27757)
- 2011(24921)
- 2010(25123)
- 2009(23578)
- 2008(23296)
- 2007(20800)
- 2006(18069)
- 2005(16215)
- 学科
- 济(114731)
- 经济(114584)
- 管理(84529)
- 业(78219)
- 企(65529)
- 企业(65529)
- 方法(55490)
- 数学(49304)
- 数学方法(48580)
- 财(31755)
- 中国(30317)
- 农(30064)
- 业经(24879)
- 制(24372)
- 地方(21725)
- 学(21654)
- 务(20458)
- 财务(20380)
- 财务管理(20328)
- 农业(19597)
- 贸(19502)
- 贸易(19493)
- 环境(19329)
- 企业财务(19327)
- 易(18910)
- 理论(18470)
- 银(17533)
- 银行(17497)
- 体(17051)
- 融(16904)
- 机构
- 学院(391202)
- 大学(391056)
- 济(158876)
- 经济(155421)
- 管理(152752)
- 理学(132300)
- 理学院(130899)
- 管理学(128328)
- 管理学院(127623)
- 研究(125429)
- 中国(94712)
- 京(81947)
- 科学(76889)
- 财(75221)
- 农(62800)
- 所(62471)
- 财经(59982)
- 中心(59135)
- 江(59102)
- 业大(57621)
- 研究所(56528)
- 经(54425)
- 北京(50741)
- 范(49467)
- 经济学(49403)
- 农业(49280)
- 师范(48931)
- 州(46577)
- 院(45637)
- 经济学院(44712)
- 基金
- 项目(263989)
- 科学(209029)
- 基金(193183)
- 研究(190437)
- 家(167865)
- 国家(166538)
- 科学基金(144549)
- 社会(121737)
- 社会科(115498)
- 社会科学(115465)
- 省(103626)
- 基金项目(101807)
- 自然(94694)
- 自然科(92553)
- 自然科学(92532)
- 自然科学基金(90834)
- 教育(89692)
- 划(87084)
- 资助(80097)
- 编号(77042)
- 成果(62144)
- 重点(59564)
- 部(58723)
- 发(55593)
- 创(54899)
- 课题(53362)
- 创新(51414)
- 科研(51024)
- 教育部(50786)
- 国家社会(50595)
- 期刊
- 济(169796)
- 经济(169796)
- 研究(110010)
- 中国(73807)
- 财(60684)
- 学报(59384)
- 农(56319)
- 管理(55813)
- 科学(55195)
- 大学(45898)
- 学学(43394)
- 教育(39938)
- 农业(37630)
- 技术(36134)
- 融(34277)
- 金融(34277)
- 财经(30021)
- 业经(27806)
- 经济研究(27198)
- 经(25669)
- 问题(24034)
- 统计(20850)
- 业(20196)
- 技术经济(19378)
- 策(19204)
- 版(18771)
- 理论(17759)
- 商业(17463)
- 现代(17273)
- 贸(17253)
共检索到566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明 吴雪萍 郭施宏
本文基于STIRPAT模型,利用中国2001~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化进程、环境管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人口城市化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比土地城市化更为直接;环境规制对工业污染减排的总体刺激效果不佳;不同地区的大气污染受城市化、环境规制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东部地区表现的最为敏感,其城市化和环境规制对大气污染均有显著的冲击作用,中部地区只有城市化与大气污染联系紧密,而西部地区无论城市化还是环境规制对大气污染的反应都极不敏感。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吴玥弢 仲伟周
本文以西安市为例,借助国内外城市化及大气污染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西安市近20年的人口、经济城市化与大气污染数据,建立城市化与大气环境污染的互动关系模型,再运用熵值法计算模型各指标的权重系数,通过分析发现西安市城市化与大气污染之间关系拟合曲线呈现特殊的"N"型结构,总结了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和大气污染三者的相关关系。并针对近两年爆发的雾霾等严重大气污染情况,进行阶段性的分析,指出能源消耗结构,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城市扩张性建筑扬尘,可能是导致近两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并给予科学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大气污染 产业结构 相关分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邓世成 郭凌寒
城市及周边区域是雾霾污染的重灾区。基于人口、土地和产业城市化的三维视角,以长江经济带城市化进程与雾霾污染的现状为基础,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化进程对长江经济带雾霾污染的作用机制与现实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雾霾污染与城市化进程的地理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不同口径城市化指标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呈现异质性,户籍人口和土地城市化均与雾霾污染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户籍人口城市化已进入曲线拐点的右侧,土地城市化仍处于曲线拐点的左侧。人口和产业城市化存在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土地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空间虹吸效应主要发生在本地区内部。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且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瑞鹏 王朋岗
在对1992~2011年新疆城市化、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与检验的基础上建立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及Johnson协整检验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非农产业的内部规模经济与城市化的外部规模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短期内,城市化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长期内,城市化有助于环境状况得到改善;长期内,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城市化 环境污染 VAR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申伟宁 苏爽 柴泽阳
基于2014—2019年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及周边地区共计49个地级市的空气质量面板数据,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工作方案》的污染减排效果及其异质性特征。结论如下:《工作方案》的实施显著改善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且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即核心城市的减排效应要高于边缘城市,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与动态持续性,并运用平行趋势检验、反事实检验、剔除部分样本等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总体而言,该《工作方案》的实施对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申伟宁 苏爽 柴泽阳
基于2014—2019年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及周边地区共计49个地级市的空气质量面板数据,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工作方案》的污染减排效果及其异质性特征。结论如下:《工作方案》的实施显著改善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且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即核心城市的减排效应要高于边缘城市,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与动态持续性,并运用平行趋势检验、反事实检验、剔除部分样本等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总体而言,该《工作方案》的实施对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玮 毕超
首先构建了一个解释污染避难所效应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若干假设。然后,采用2004年到2008年转移产业中新建企业的面板数据,借助反映企业区位决策的Poisson模型,证实了中国区际产业转移中确实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最后表明,环境规制对重污染型新建企业的影响要大于对轻污染型新建企业的影响,且该影响会随着企业资本密度的提高而降低。此外,环境规制对中部地区的影响要比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大。
关键词:
区际产业转移 污染避难所效应 环境规制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雪萍 高明
【目的/意义】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现代社会人们身体健康和安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空气污染。工业结构、环境管制与大气污染的关联度如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设计/方法】运用灰色投影关联度分析法,以福州市为例,分析了工业结构、环境管制与大气污染之间的灰色投影关联度。【结论/发现】轻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内资企业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密切。此外,福州市环境投入管制与大气污染的关联度高于环境产出管制,但整体的环境管制强度较弱,无法有效降低废气的排放量。因此,福州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应重点从优化工业结构和加强环境管制入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莺 曾穗平 刘大漳 曾坚 张晨 焦姣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愈发凸显,其防控治理仍是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以城市形态为切入点,基于我国288个城市2010、2015、2020三个年份的面板数据,应用静态空间滞后面板数据模型、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城市形态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1)从所有样本的总体建模结果来看,紧凑度指数、Boyce-Clark形状指数对PM2.5浓度的影响为负,分形维数的影响为正,延伸率的影响不显著;2)紧凑度指数和分形维数对PM2.5污染影响的地域分布异质性格局都表现为东北、华北、西南地区较高而东南、西北地区较低或不显著,Boyce-Clark形状指数则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异特征;3)紧凑度指数、Boyce-Clark形状指数、分形维数对PM2.5污染影响的城市规模异质性和地理环境异质性均不显著,而延伸率表现出在平原城市中为正、山地城市中为负、滨海城市中不显著的地理环境异质性特征。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大气污染 影响效应 异质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兰玲 徐海岚 唐伟 郑思伟 谷雨
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为基础,选取杭州市1995-2012年环境和经济数据,构建大气环境与经济发展库兹涅茨模型,分析杭州市大气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曲线特征。结果表明,1995-2012年杭州市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与人均GDP之间呈"倒U"型关系,工业二氧化硫与人均GDP呈"倒N"型关系,产业结构调整、环保资金投入和环境管理的加强使杭州市大气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趋于缓和。
关键词:
EKC 经济发展 大气环境 杭州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雪萍 方永丽
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探索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STIRPAT模型,从人口、财富、技术等方面选取可能会对大气污染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并进一步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检验各类因素对大气污染产生的实际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密度对大气污染未产生显著的影响;人口城镇化率、环境规制、能源效率、外商直接投资均对大气污染产生了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以第二产业占比表征的产业机构和以煤炭占比表征的能源结构对大气污染产生了"促增"的效应;国民收入对大气污染的影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振信 闫洪举 张雪峰
基于空间面板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本文分析了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大气污染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现大气污染推动了本省以及邻近省份的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其经济增长未起到显著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大气污染会推动本省以及邻近省份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经济增长是加剧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能促进本省和邻近省份的大气污染减排,但在短期仍会加剧其大气污染;经济增长、大气污染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表现为"负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京燕
近年来,在广东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省污染排放总量也呈上升趋势,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需要理解产业特征、环境规制与污染排放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机理。本文使用广东省15个产业2000-2006年的数据对产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排放强度与能源使用、物质资本密度和人力资本密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污染排放强度与企业效率、企业规模和R&D支出呈正相关关系。污染排放强度与资本支出呈负相关,但统计上并不显著。此外,本文还考察了正式与非正式的环境规制对污染排放的影响。
关键词:
制造业 大气污染 环境规制 广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满芝 杨继贤 马丁 丁志华
为挖掘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染治理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运用LMDI分解模型,对全国和30个省份2000-2010年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进行因素分解,并通过构建四象限法评价地区差异。在此基础上,从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三方面分析治理投资等因素对SO2去除量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在影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五个因素中,大气污染物末端治理措施、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对SO2、烟尘的排放量变化率呈现负向效应,尤其是末端治理措施负向效应最大,"十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其对SO2排放量变化的贡献度均值由-10.4%变为-49.9%、对烟尘的贡献度由-60.7%变为-73.7%,而经济规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景熠 敬爽 代应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常态化协同治理机制,是应对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的有效手段。文章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将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划分为"形成"和"维系"两阶段,并构建协同治理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以问卷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进行假设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污染治理能力、上级政府支持和公众支持对协同治理的"形成"有显著影响,治理主体信任程度、大气污染治理能力、预期收益、公众支持对协同治理的"维系"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对推进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进程、建立常态化长效机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STIRPAT模型的土地集约化利用效应实证分析
基于改进的ESC模型的我国工业大气污染驱动因素研究
基于区域合作博弈模型的大气污染治理费用分配方法研究
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空间格局与分布动态演进——基于161个城市AQI及6种分项污染物的实证
基于ZSG-DEA模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权分配效率研究
中国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的动态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
城市化、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基于STIRPAT模型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变动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基于上海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能源税征收的劳动替代效应实证研究——基于上海市2002年大气污染的CGE模型的试算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空气污染治理——基于城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