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92)
2023(11471)
2022(9025)
2021(8055)
2020(6416)
2019(14318)
2018(13920)
2017(26572)
2016(14769)
2015(16503)
2014(16248)
2013(15873)
2012(14521)
2011(12756)
2010(12742)
2009(12017)
2008(11943)
2007(10896)
2006(9641)
2005(8808)
作者
(45406)
(38141)
(37823)
(35824)
(24211)
(18391)
(16994)
(14758)
(14608)
(13372)
(13011)
(12799)
(12142)
(11852)
(11816)
(11810)
(11447)
(11320)
(11139)
(10869)
(9502)
(9295)
(9162)
(8635)
(8619)
(8433)
(8270)
(8248)
(7717)
(7472)
学科
(64482)
经济(64406)
管理(41110)
(40769)
(29764)
企业(29764)
方法(26960)
数学(23903)
数学方法(23670)
中国(21366)
(20199)
(16767)
业经(14051)
农业(13879)
(12687)
(12522)
贸易(12514)
地方(12492)
(12123)
(11536)
(9835)
金融(9835)
(9683)
银行(9638)
(9157)
收入(9137)
环境(9057)
产业(8742)
(8684)
理论(8683)
机构
大学(219224)
学院(217131)
(91540)
经济(89684)
管理(80620)
研究(76672)
理学(69851)
理学院(69015)
管理学(67663)
管理学院(67303)
中国(57930)
科学(48162)
(46687)
(43233)
(40840)
(39394)
业大(36007)
研究所(35821)
中心(34643)
农业(34361)
财经(33162)
(32032)
(30406)
经济学(29494)
北京(28904)
(27931)
师范(27528)
(27389)
经济学院(26731)
(25280)
基金
项目(147989)
科学(116876)
基金(110692)
研究(100138)
(99467)
国家(98672)
科学基金(84268)
社会(67500)
社会科(64103)
社会科学(64083)
基金项目(58881)
自然(55971)
(55680)
自然科(54839)
自然科学(54822)
自然科学基金(53857)
(48064)
教育(45153)
资助(44296)
编号(37642)
重点(33243)
(32125)
(31144)
(29989)
国家社会(29361)
成果(29344)
科研(28510)
创新(28227)
计划(28027)
教育部(27343)
期刊
(99600)
经济(99600)
研究(63711)
中国(42850)
学报(40879)
(39190)
科学(36090)
(30585)
大学(30493)
管理(29342)
学学(29197)
农业(25972)
(21084)
金融(21084)
教育(17546)
财经(17276)
经济研究(16677)
技术(15957)
业经(15853)
问题(15007)
(14966)
(13930)
(11708)
业大(10968)
(10943)
技术经济(10458)
商业(10417)
现代(10153)
统计(10012)
国际(9928)
共检索到321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松林  
本文将城市化与市场化纳入统一的微观模型框架来解析城市化过程中市场化对劳动收入占比演变影响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00~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门槛模型检验。研究发现,城市化过程中市场化对劳动收入占比产生了负效应,其中,"不完全城市化"向"完全城市化"转变可以削弱这种负效应,从而使市场化对劳动收入占比演变的影响呈现出门槛特征:当城市化处于"不完全城市化"阶段时,市场化对劳动收入占比产生相对较大的负效应;当城市化跨过"不完全城市化"阶段,转向"完全城市化"阶段后,市场化对劳动收入占比产生的负效应将减小。从地区层面进一步考察这种门槛特征发现,内陆地区所对应的城市化门槛值小于沿海地区,所对...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松林  樊士德  杨飞  
通过构建统一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对城市化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城市化进程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U型"演变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与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当分工结构处于"不完全城市化"阶段时,劳动收入占比与城市化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市场化水平成负向关系,前者的正效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减小,后者的负效应在市场化水平越低时越大;当分工结构处于"完全城市化"阶段时,若市场化水平足够低,则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劳动收入占比会下降,反之亦然,因而劳动收入占比与市场化水平成负向关系;而劳动收入占比会随着"不完全城市化"阶段向"完全城市化"阶段的转变而显著提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松林  樊士德  杨飞  
通过构建统一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对城市化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城市化进程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U型"演变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与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当分工结构处于"不完全城市化"阶段时,劳动收入占比与城市化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市场化水平成负向关系,前者的正效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减小,后者的负效应在市场化水平越低时越大;当分工结构处于"完全城市化"阶段时,若市场化水平足够低,则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劳动收入占比会下降,反之亦然,因而劳动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松林  孙文远  程瑶  
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的微观框架,本文在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作为切入点,研究城乡二元转换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演变规律。一方面,当市场化改革推动产品和劳动市场交易效率达到足够高时,农村劳动力有动力转变为"全职工人",而在劳动市场"谈判能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厂商却有动力只招聘"兼业工人",并维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来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劳动收入占比随着市场化改革中产品和劳动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而下降。上述两方面共同促成了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对此,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劳动市场上的"谈判能力",转变分工结构,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兼业工人"向"专业农民"和"全职工人"转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苏  
城市化为农民群体获取非劳动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而由于投资观念、分配制度以及保障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在当前农村,农民群体并未能充分利用城市化的发展机遇增加自身的非劳动收入。应从政策宣传、制度保障以及模式推广等方面入手,引导农村居民科学理财,拓宽就业渠道及经营业务,从而实现农民非劳动收入的有效提高,进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找到新的驱动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继强  蔡媛媛  林平  
文章使用完整工业化阶段划分和可比统计口径,考察了18世纪中后期至21世纪初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的劳动收入份额演进状况,并对以往学界提出的"下降说"、"稳定说"、"U形说"和"三次说"之间的差异或矛盾进行解释。研究发现:(1)工业化过程中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轨迹形如"羹匙曲线":在工业化初期经历下降,工业化中期显著回升,工业化后期相对稳定,后工业化阶段则呈现小幅回落;(2)倘若将劳动收入份额视为劳动者的"奶酪",则工业化初期失去的"奶酪"可以在中后期复得;(3)对当前中国而言,及时把握工业化中后期处于压缩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机会窗口"更为重要和紧迫。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前元  陈辉  
以1997-2009年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市场化进程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是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重要原因,政府对企业干预的减少,企业对外税费负担的减轻,是导致市场化程度和劳动收入占比之间整体呈负相关关系的重要原因;政府对企业干预的减少和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已呈现出U型关系,表明现阶段部分省份的地方政府对企业干预的减少程度已开始对劳动收入占比起正面作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和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呈U型关系,而信贷资金分配市场化是导致这一U型关系的原因之一。据此,我们得到了一些启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文倩  倪江飞  
本文基于中介效应分析研究金融市场化改革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传导机制,利用2001~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化改革程度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增长,并对资本深化这一中介传导变量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市场化改革通过正向拉动资本深化这一中介变量,进而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抑制作用。此外,对金融危机前后金融市场化改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危机后这种抑制程度有所降低。据此,本文建议金融市场化改革应更加重视金融服务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密切结合。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兰娟  董万好  徐鑫  
我国各产业的劳动报酬占比具有非均衡的特征,政府的公共政策对于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观察财政科技投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在复杂现实背景下用于分析财政科技投入对劳动报酬和产业结构影响的CGE模型,模拟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科技投入指标分步骤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情形下各产业劳动报酬、增加值、就业等经济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财政科技投入对劳动报酬占比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劳动报酬占比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于住宿和餐饮等需要升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的影响尤其明显。同时发现,科技投入对于产业结构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具有明显的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东波  
本文借助于开放经济中的后凯恩斯对立要求模型,构建以劳资议价为特征的劳动收入占比决定方程,进而系统考察全球化等因素对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Sys-GMM)估计结果显示,全球化进程中的贸易扩张显著地提高了中国劳动收入占比水平,据此验证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基本结论;FDI却不利于当前劳动收入占比的改善,这主要源于地区间为FDI而竞争,导致劳资议价发生了有利于资本的扭转;经济增长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中国目前仍处于下行区间,进而中国的劳动收入占比总体上呈现逆周期性特征;除此之外,人民币汇率贬值、财政支出扩张以及资本深化等均有助于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上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彭青青  李宏彬  施新政  吴斌珍  
随着市场化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劳动力市场中女性劳动参与的变化尤其值得关注。本文利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了城镇劳动参与率的变化趋势和阶段性特征,研究发现女性劳动参与率低于男性,其中低教育、已婚和与儿童同住的女性受市场化程度影响劳动参与下降最为明显。结合Connelly(1992)提出的女性劳动供给模型和共同偏好模型,本文建立了家庭各成员劳动供给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地区市场化程度与城镇女性劳动参与呈显著负相关,影响途径主要是家务服务价格的提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彭青青  李宏彬  施新政  吴斌珍  
随着市场化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劳动力市场中女性劳动参与的变化尤其值得关注。本文利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了城镇劳动参与率的变化趋势和阶段性特征,研究发现女性劳动参与率低于男性,其中低教育、已婚和与儿童同住的女性受市场化程度影响劳动参与下降最为明显。结合Connelly(1992)提出的女性劳动供给模型和共同偏好模型,本文建立了家庭各成员劳动供给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地区市场化程度与城镇女性劳动参与呈显著负相关,影响途径主要是家务服务价格的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传利  
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劳动力技术障碍分析王传利作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诸社会要素的组织体制跃迁的农村城市化,其运行效果的优劣是以农民技术创新与应用水平的高低为基础的。我国农村科技文化水平很低,已对城市化所需要的许多条件发生劣化作用,对农村城市化进程形成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姜伟  
文章引入工业部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比重、私营企业产值比重、外资企业产值比重作为衡量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变量,实证分析了1998年-2013年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并在稳健性检验中引入FDI占GDP中的比重作为外资企业产值比重的替代变量,具体结论为:(1)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与民营化的不断推进,国有经济占比持续下降,私营经济比重持续上升,导致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在同一时期持续下降;(2)引入FDI会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带来非线性影响,少量引入FDI会降低我国的劳动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柏培文  吴红  
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显著影响因素主要有要素和技术特征变量、结构调整变量、经济发展方式变量和政府政策变量。这些因素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往往表现出一定差异。其中外商投资水平、资本深化、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占比,而技术进步、失业率、国有经济占比、投资率、对外贸易水平会降低劳动收入占比,根据上述结论,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