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78)
- 2023(14527)
- 2022(12229)
- 2021(11327)
- 2020(9349)
- 2019(21761)
- 2018(21838)
- 2017(42153)
- 2016(23265)
- 2015(25957)
- 2014(26168)
- 2013(25726)
- 2012(23680)
- 2011(21064)
- 2010(20835)
- 2009(18843)
- 2008(18047)
- 2007(15613)
- 2006(13745)
- 2005(12118)
- 学科
- 济(94479)
- 经济(94383)
- 管理(62251)
- 业(58819)
- 企(47330)
- 企业(47330)
- 方法(39925)
- 数学(34582)
- 数学方法(34201)
- 农(26877)
- 中国(26683)
- 地方(23189)
- 学(22865)
- 业经(21298)
- 财(20917)
- 农业(18004)
- 制(16489)
- 环境(15009)
- 理论(14896)
- 贸(14532)
- 贸易(14523)
- 和(14363)
- 易(13974)
- 技术(13374)
- 务(12922)
- 财务(12853)
- 财务管理(12833)
- 划(12355)
- 产业(12344)
- 发(12330)
- 机构
- 大学(323166)
- 学院(320981)
- 管理(126649)
- 济(123010)
- 经济(120105)
- 研究(110628)
- 理学(109902)
- 理学院(108540)
- 管理学(106522)
- 管理学院(105949)
- 中国(80859)
- 科学(72244)
- 京(71148)
- 所(55759)
- 农(55143)
- 财(54054)
- 研究所(51377)
- 业大(50909)
- 中心(50186)
- 江(47336)
- 范(45100)
- 北京(44764)
- 师范(44663)
- 财经(43956)
- 农业(43255)
- 院(41095)
- 州(40174)
- 经(40002)
- 经济学(36436)
- 师范大学(36385)
- 基金
- 项目(228100)
- 科学(179008)
- 基金(164950)
- 研究(164101)
- 家(144863)
- 国家(143691)
- 科学基金(123261)
- 社会(102266)
- 社会科(96723)
- 社会科学(96696)
- 基金项目(89008)
- 省(88817)
- 自然(81901)
- 自然科(79953)
- 自然科学(79937)
- 自然科学基金(78473)
- 划(75635)
- 教育(74169)
- 编号(67041)
- 资助(66715)
- 成果(53335)
- 重点(51376)
- 发(49059)
- 部(49042)
- 创(46621)
- 课题(46232)
- 创新(43587)
- 科研(43557)
- 国家社会(41644)
- 大学(41610)
- 期刊
- 济(135093)
- 经济(135093)
- 研究(92997)
- 中国(62384)
- 学报(53813)
- 科学(50649)
- 农(50167)
- 管理(44460)
- 大学(39714)
- 财(39302)
- 学学(37176)
- 教育(35378)
- 农业(34775)
- 技术(27065)
- 融(24987)
- 金融(24987)
- 业经(22729)
- 经济研究(20696)
- 财经(20304)
- 问题(19569)
- 图书(18985)
- 资源(17995)
- 业(17835)
- 经(17309)
- 科技(16048)
- 版(15240)
- 理论(15218)
- 现代(15067)
- 技术经济(14739)
- 发(14316)
共检索到465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丽萍,张锐波
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经济驱动力和地形结构特点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以杭州市区为研究区,利用近10年的土地利用系列统计资料、遥感解译数据和GIS系统支持下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区位原理,经过数值计算,揭示出了杭州市区扩建过程中,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特有规律,重点讨论了耕地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波动递减过程。并应用区位商数分析了未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结论表明:①居民工矿用地和耕地面积的变化最为明显;②农作物播种面积的递减速率高于耕地面积的递减速率,但菜篮子用地面积却在增加;③萧山区是主要的菜篮子工程发展区,西部是旅游风景保护区,城区发展园林绿地,建设用地向沿江、余杭、下沙扩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朔 李世平
研究目的:基于关中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现状,探讨解决途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关中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未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应当引入"精明增长"理念,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规模,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建立区域土地利用沟通协调机制,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丽华 王欢欢 张结存 岳文泽
以杭州市为例,基于Landsat的TM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专题信息,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各地类重心的转移,分析1995—2010年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15年来各类土地在数量上呈现四增一减一平的趋势,空间上朝着复杂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2各类用地之间相互流转的过程较为复杂,变化最剧烈的是城市绿地,转移量最大的是耕地。3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增速逐渐降低,土地利用集约度提高。4各类用地重心均有偏移,建设用地和湿地的重心偏移距离最大,林地偏移距离最小。51995—2000年,杭州土地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出现向钱塘江以东区域扩张的态势;2000—2005年是土地城市化进程最快、旧城改造力度最大、耕地锐减的时期;2005—2010年则表现出城市规模扩张与内涵挖潜的双重特征。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时空演化 TM影像 杭州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官宝红 李君 曾爱斌 邓劲松 张军
以杭州城区五条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利用与水质监测数据相同年份的SPOT-5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采用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河流两岸土地利用信息;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计算了河道两岸不同距离缓冲范围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指数;从小尺度上研究和分析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与河道水质的关系,及其空间变化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两岸土地利用结构中典型城市用地(商业及工矿用地和居民住宅用地)占主导地位,而耕地数量极少;河流两岸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污染指标有强烈的相关性。当缓冲区距离为100m时,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与水质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典型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艳君 姜彤 吕宏军
近20年来,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系列与城市化相关的环境问题随之产生。六朝古都--南京,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其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同样的环境问题。为了研究南京市的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利用1987、1998、2000年的三期遥感数据,通过分层分类的方法对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专题信息提取,结合GIS技术,获得研究区1987-1998,1998-2000年两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据此全面分析了南京市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京市13年来,城乡居民及建设用地以大量蚕食耕地而显著增加,年均增幅达到1.92%;耕地...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游和远 张津榕 夏舒怡
研究目的:基于碳排放效率设置经济效率优先与碳排放效率优先两种发展情景,探究经济发展目标与碳减排目标不同优先序组合时,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布局差异性优化结果。研究方法:多目标规划模型、GeoSOS-FLUS模型。研究结果:(1)经济效率优先情景下,研究区总经济效率和总碳排放效率比现状分别提高了43.32%与3.53%;城镇工矿用地、其他农用地以及园地的面积比现状有显著的增加,景观以集中的空间形态扩张;耕地和农村居民点比现状有较大幅度的减少,景观呈现破碎化分布。(2)碳排放效率优先情景下,研究区总经济效率比现状减少了3.02%,总碳排放效率比现状提高了8.23%;园地、林地以及其他农用地面积比现状有显著的增加,景观以集中的空间形态扩张;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点面积有适度缩减,景观呈现集中布局。研究结论:在耕地保护任务和“三区三线”管控等约束下,兼顾经济发展目标与碳减排目标的“多目标发展导向”国土空间治理应该耦合土地政策协同管控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合理满足受发展目标优先序驱动的用地需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宇 刘彦随
文章以沿海城市——无锡为例,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和统计数据,分析了工业化、城市化不同阶段上,驱动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阶段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驱动因素及其对土地转换的影响程度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就案例区域而言,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前期,需求和产业成长是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投资、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需求、产业成长、城市化是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农村工业化、经济国际化、比较利益和投资。需求和产业成长一直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影响耕地转换主要的、一般的因素。而城市化则是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中期影响耕地转换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兵明,罗罡辉,严骁,卢春强,祝军
1996年以来 ,土地储备机制在我国各地先后施行 ,它不仅涉及土地收购、储备、出让的立法工作 ,而且还涉及资金流转过程 ,所以确定合理的土地储备量已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影响土地储备量大小的三大方面诸多因素作用关系基础上 ,拟定城市土地储备量大小的思路 ,即在相关因素评判检验的基础上 ,建立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供应量与建成区面积、房地产开发量二元线形回归方程。运用SPSS软件推算出土地储备量的大小
关键词:
土地储备量 SPSS 估算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哲远 华元春 吴次芳 赵建强
研究目的:建立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系统,及时反馈规划实施情况以及规划布局与现实的差距,实现"动态规划"。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阐述了基于SPOT5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技术路线、精度要求,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是快速进行乡镇级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技术支撑。研究结论:以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为例,证实了SPOT5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可行性。塘栖镇1997—2005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中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预留区域用途管制规则的比例为86.84%,城乡居民点用地扩展违反规划用途管制规则最为显著。主动调整城乡空间发展过程中的群体利益,是编制第三轮乡...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动态监测 遥感 乡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兴榆 黄贤金 赵小风 陆汝成 刘欣
研究目的:利用江苏省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析江苏省近10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研究方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量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研究结果:(1)1997—2006年,江苏省各地市中扬州市的土地利用最为活跃,而连云港市的土地利用最不活跃。(2)全省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强,区域土地利用程度存在差异。(3)全省区域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明显。(4)DEA弱有效和DEA非有效区域应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水平。研究结论:DEA方法能较好地应用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分析并有效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银蓉 梅昀 汪如民 赵冬
如何处理好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衔接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论文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研究内容和实质等方面阐述两者应协调的原因,从两者的研究角度、出发点、编制的基数和依据等方面阐述了两者不协调的原因,并分析其对规划实施的影响,最后,提出应从人口预测基数的选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的统一、用地布局的宏微观协调、规划实施强调两者一致有效等方面寻求两者协调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 协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科 吴次芳 韩昊英 吴宇哲
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是类似西方"增长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通过梳理既有文献,引进"界线评价法",利用边界容纳度、边界充足度、边界临近开发度3项指标对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中的规划建设用地边界控制成效进行了空间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规划实施期间(1997—2005年),规划建设用地边界外的实际建设用地增长规模(33.9 km2)要高于边界内的增长规模(29.1 km2);②大量建设用地增长发生在规划建设用地边界的外边缘,其中共有66.3 km长的规划建设用地边界出现了边缘式土地开发,占总长度(239.3 km)的28%,且整个规划边界的划定范围过小。总体来看,规划建设用地边...
关键词:
规划控制 建设用地边界 成效评价 杭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英辉
文章拟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熵理论,在历年统计资料和土地利用详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计算河北省1990~200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以揭示河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熵值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并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机理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剖析,为促进河北省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及制定科学的区域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金雪军 章融 章华
对于发展城市经济而言,城市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驱动城市经济的两个轮子:城市化可以促进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信息)的积聚,从而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基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本身又积极地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从而可以更有效地配置城市资源。因此,本文认为,城市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一个整体。本文拟在回顾已有相关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以杭州市为例,对城市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互促机制加以研究。
关键词:
城市化 高新技术产业 机制研究 经济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乔伟峰 孙在宏 邵繁荣 倪婷 冯松松 张果
分析高度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演化以及驱动因素,可为优化区域未来的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1998~2008年苏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运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程度变化和空间变化等指标测算模型分析土地利用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998~2008年,苏州市耕地面积显著减少,农业结构调整明显;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急剧增加,与耕地减少呈显著负相关;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年提升;苏州全域耕地、园地、城市用地相对变化率最大的均为昆山市,建制镇和独立工矿用地相对变化率最大的分别是张家港市和吴江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土地利用结构演化的人文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驱动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