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54)
- 2023(10337)
- 2022(8047)
- 2021(6988)
- 2020(5777)
- 2019(12906)
- 2018(13007)
- 2017(24363)
- 2016(13650)
- 2015(15320)
- 2014(15362)
- 2013(14739)
- 2012(13337)
- 2011(11946)
- 2010(12152)
- 2009(11453)
- 2008(11413)
- 2007(10143)
- 2006(9264)
- 2005(8654)
- 学科
- 济(54659)
- 经济(54567)
- 管理(41593)
- 业(38172)
- 企(29817)
- 企业(29817)
- 中国(20881)
- 农(17453)
- 方法(16523)
- 制(15971)
- 财(15527)
- 地方(15118)
- 业经(14247)
- 数学(13832)
- 数学方法(13687)
- 农业(12048)
- 学(11926)
- 体(11438)
- 环境(9992)
- 银(9201)
- 银行(9178)
- 体制(9176)
- 行(8761)
- 发(8745)
- 务(8698)
- 融(8685)
- 金融(8681)
- 财务(8669)
- 财务管理(8646)
- 划(8506)
- 机构
- 大学(194519)
- 学院(193325)
- 济(78544)
- 经济(76694)
- 管理(71261)
- 研究(70941)
- 理学(60677)
- 理学院(59876)
- 管理学(58845)
- 管理学院(58479)
- 中国(52976)
- 京(42711)
- 科学(42700)
- 财(39423)
- 江(36940)
- 所(35751)
- 中心(32264)
- 研究所(32165)
- 农(31562)
- 财经(30382)
- 业大(27738)
- 经(27478)
- 范(26578)
- 院(26303)
- 师范(26286)
- 北京(25506)
- 经济学(24756)
- 州(24568)
- 农业(24398)
- 省(23116)
- 基金
- 项目(131551)
- 科学(105619)
- 基金(97016)
- 研究(95796)
- 家(85067)
- 国家(84402)
- 科学基金(73047)
- 社会(63507)
- 社会科(60118)
- 社会科学(60106)
- 基金项目(51631)
- 省(51516)
- 自然(46547)
- 自然科(45413)
- 自然科学(45404)
- 自然科学基金(44562)
- 划(43168)
- 教育(42880)
- 编号(37737)
- 资助(37533)
- 成果(31120)
- 重点(30614)
- 制(29190)
- 发(28939)
- 部(28866)
- 课题(27151)
- 国家社会(26954)
- 创(26860)
- 创新(25360)
- 科研(24700)
共检索到299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文兵
本文以浙江为对象在对相关城乡人口转移理论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现状特征及转移的动因机制。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人口在空间居住的转移与人口的跨部门转移存在着严重背离;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工业的发展仍将是城市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促进因素;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并未达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的;一些特殊性的制度约束与城市优先发展的政策削弱了城市化进程的经济效率,并对建立一个城乡和谐的社会起到相当大的阻碍作用。
关键词:
城市化 人口迁移 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舜赞 刘盛和 杜红亮 陆翔兴
通过对绍兴及其周围地区的实地调研和对相关资料的分析,作者认为,绍兴县是一个半城市化的典型区,并分析了其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发展前景。文章指出,半城市化的行政区不能没有自己的中心城市,要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对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以及城市规划体制、土地规划体制等制度的不断制度创新是半城市化地区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辉
20世纪 50年代以来,随着迅速的国家工业化过程,韩国不仅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地实现了人口城市化,而且人口城市化进程与国家工业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发展政策、工业选址政策以及城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是韩国人口城市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动因。韩国由集中到分散的城市化模式、通过国土综合开发促进新的城市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发展卫星城镇、工业选址政策、可持续的土地政策等推进人口城镇化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
韩国 工业化过程 人口城市化进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新
由于乡镇企业吸收了1/3农村劳动力,城市打工-农村定居的农民工又占很大比重,使得中国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着显著的结构特征。本文的解释是:(1)除刘易斯的推力和拉力外,农村劳动力选择何种转移模式,以及能否实现城市化目标,还取决于劳动力转移的边际收入是否大于边际成本;(2)在当前,乡镇企业转移、城市打工的候鸟式转移以及城市化这三种不同的模式共存,反映了不同的边际收入与支出的动态均衡关系;民工荒实际上是转移者对收-支非均衡的现实反映。因此,应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收-支均衡关系对城市化政策进行调整。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结构 民工荒 城市化能力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武艳
研究目的:探讨浙江省城市化对耕地影响的演变规律以促进二者和谐发展、研究方法:压力—状态—响应(PSR)和AHP方法。研究结果:浙江省1985—2009年城市化对耕地影响的评价曲线呈"U"型,各地市1990—2009年PSR评价结果各异,呈现"东北—西南"走向,这主要是由城市化水平和耕地资源禀赋差异导致。研究结论:浙江省应更加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增大环境治理额度,加大城市反哺农村力度,加大对浙西南丘陵山区经济发展的资助和生态补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艳婷 马金英 戴荔珠 赵赛
本文从城市化的角度,认为中国的城市群可以被认为是发生了区域性城市化的地域。并以武汉城市群为案例,分析了其区域性城市化的表现特征及其动力机制。具体表现特征分别为:人口向区域集聚的趋势初显;区域性的非农就业转化特征明显;区域城市化水平提升,城乡建设用地在区域范围内扩张。进一步的动力机制分析发现,这一区域城市化过程的动力分别为:内驱力主导下的经济快速增长、开发区引领下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化、以及明显改善的交通运输条件带动下节点区域的工业增长。基于固定效用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于外资促动下的沿海地区城市群发展,武汉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更主要的是受国内力量驱动,而其原乡村地区的城乡转化则主要受地方经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荣清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城市化步伐加快。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是从居住地看,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人口分布趋向于均等化;外围区人口迅速增长、地域人口密度差别很大;郊区人口缓慢增长。人口分布向单极集中。从工作地看,从业人口继续向城区,特别是市中心区集中,但城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减少,第三产业人员增加,且比例在提高。由昼夜人口算得,中心区的昼夜人口比提高,外围区的昼夜人口比减少。以上变化说明,北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地域扩大的同时,中心区的中心地功能也在加强,各地域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晰。
关键词:
城市化 居住地人口分布 工作地人口分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雅莉 张明斗
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定有序地向城市转移作为我国当前城市化经济运行的重要目标,因为中国城市发展转型,然而剩余劳动力是否向城市转移受制于AR、VR、UR三种收入的行为机制。为此,运用政策调节使城市化经济运行趋向充分就业就成为城市化经济运行的目标。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城市化经济 经济运行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明生 鲁元春
我们建立了集聚经济理论和要素禀赋论相结合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向外转移的城市产业问题。在逆城市化过程中,在集聚经济的作用下,城市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供给增长缓慢,其相对价格上涨;密集使用相对价格较高的要素的产业,包括土地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城市中的比较劣势产业,被迫逐渐转移出城市。我国产业关联度较高的重工业共23个行业可被确定为土地密集型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吉峰
湖北与浙江农村城镇化水平存在巨大差距。文章在构建农村城镇化动力机制体系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湖北与浙江两省共28个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结合湖北实际,围绕动力机制提出了湖北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 动力机制 市域比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书国 段学军 姚士谋
研究区域人口空间演变,可揭示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规律性,对于制定合理的人口发展政策,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982、1990、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市历年统计年鉴,先对本地区的人口分布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得出各地市人口数量差异巨大、人口密度北高南低、沿交通轴线人口集中分布的特点,然后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分布的动态变化特征、规律做了较细致探讨,得出各地区人口增幅存在较大差异、人口密度增长总体放缓、人口分布先集中后分散、人口重心由东北向西南移动等演变特征。并结合影响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外部因子进行解释,认为经济因素、城市地位与功能、政策因素以及信息交通等...
关键词:
人口分布 空间演变 动力机制 长江三角洲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楼培敏
本文的实证研究显示:土地征用后,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收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样本地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也逐年缩小,但是,被征地农民的收入水平仅维持在当地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上,生活水平变化不大。就业是被征地农民面临的最大难题,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本文认为,“制度创新、政策扶持、政府指导、农民自救”四者互动,是提升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
土地征用 被征地农民 生活状况 就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艳华 邓凯韶 唐承丽 周国华 范曙光 唐露园
利用816份抽样调查问卷,对长株潭城市群城乡人口流动特征及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城乡人口流动目的呈现多样化,以探亲访友、购物、休闲娱乐等为目的生活性流动比例较大;城乡人口流动频率以13次/月或者13次/年为主,城乡人口流动的停留时间以中短期停留为主;由城到乡和由乡到城的双向流动现象明显,但依然以由乡到城的流动为主,城市群内部城乡人口流动的网络化特征开始显现,长沙市区在城乡人口流动网络中的中心节点作用突出;就业性流动的路径变化不大,存在农民工回流现象。另外,文章提出了城乡人口流动动力机制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艳华 邓凯韶 唐承丽 周国华 范曙光 唐露园
利用816份抽样调查问卷,对长株潭城市群城乡人口流动特征及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城乡人口流动目的呈现多样化,以探亲访友、购物、休闲娱乐等为目的生活性流动比例较大;城乡人口流动频率以1~3次/月或者1~3次/年为主,城乡人口流动的停留时间以中短期停留为主;由城到乡和由乡到城的双向流动现象明显,但依然以由乡到城的流动为主,城市群内部城乡人口流动的网络化特征开始显现,长沙市区在城乡人口流动网络中的中心节点作用突出;就业性流动的路径变化不大,存在农民工回流现象。另外,文章提出了城乡人口流动动力机制的"四力"模型,认为各种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综合作用于城乡人口流动决策与行为过程,并产生外在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内生的能动力和自阻力,影响其流动目的、流动频率、停留时间、流动方向、流动路径等,并在此理论模型基础上对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文栋 朱华晟
企业家对产业集群发展演变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其企业自身较好的经济绩效,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地方主体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浙江集群的案例表明,一方面,地方企业家的行为引发外部效应(即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激励地方持续创新;另一方面,地方企业家通过创建地方产业网络,重新配置地方要素资源,并促进资源、技术与信息在整个地区的流动与传递。地方企业家联盟亦是重要的网络关系,可能导致竞争势力的强弱交替,并引发地区市场结构改变。内外企业家联盟(尤其是与海外投资商的联盟)是推动集群纵深演进的另一重要网络关系,他们共同推动集群技术水平提升、增强集群品牌效益,并引发浙江集群系统效应。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企业家 地方网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