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05)
- 2023(14182)
- 2022(11530)
- 2021(10606)
- 2020(8621)
- 2019(19509)
- 2018(19180)
- 2017(36115)
- 2016(20007)
- 2015(22632)
- 2014(22813)
- 2013(21943)
- 2012(20375)
- 2011(18413)
- 2010(18742)
- 2009(17513)
- 2008(17327)
- 2007(15703)
- 2006(14469)
- 2005(13021)
- 学科
- 济(80155)
- 经济(80076)
- 管理(61963)
- 业(54063)
- 企(43270)
- 企业(43270)
- 方法(28193)
- 中国(26196)
- 农(26039)
- 数学(23480)
- 数学方法(23013)
- 地方(22652)
- 业经(19905)
- 财(19784)
- 农业(17572)
- 环境(17515)
- 学(17380)
- 制(16091)
- 理论(14254)
- 策(13879)
- 划(13511)
- 和(13391)
- 发(13138)
- 贸(12895)
- 贸易(12881)
- 易(12422)
- 银(12202)
- 银行(12185)
- 务(12027)
- 财务(11962)
- 机构
- 学院(284958)
- 大学(283800)
- 济(110835)
- 管理(108701)
- 经济(107901)
- 研究(99601)
- 理学(92157)
- 理学院(91089)
- 管理学(89305)
- 管理学院(88789)
- 中国(76140)
- 科学(62893)
- 京(62577)
- 财(52446)
- 所(50255)
- 农(48244)
- 中心(47055)
- 江(46495)
- 研究所(45374)
- 业大(42207)
- 范(41395)
- 师范(41019)
- 财经(40277)
- 北京(39356)
- 农业(37430)
- 州(37239)
- 院(36867)
- 经(36270)
- 省(33034)
- 师范大学(32849)
- 基金
- 项目(188839)
- 科学(148453)
- 研究(139751)
- 基金(133743)
- 家(116374)
- 国家(115344)
- 科学基金(99352)
- 社会(87368)
- 社会科(82650)
- 社会科学(82624)
- 省(76710)
- 基金项目(70473)
- 自然(63982)
- 教育(63840)
- 划(62918)
- 自然科(62315)
- 自然科学(62300)
- 自然科学基金(61102)
- 编号(58380)
- 资助(54297)
- 成果(47909)
- 重点(42653)
- 发(42083)
- 课题(41186)
- 部(40203)
- 创(37930)
- 创新(35505)
- 国家社会(35414)
- 科研(34964)
- 项目编号(34439)
- 期刊
- 济(131654)
- 经济(131654)
- 研究(85487)
- 中国(63969)
- 农(44010)
- 学报(43021)
- 科学(40764)
- 财(40354)
- 管理(40325)
- 教育(36546)
- 大学(32640)
- 农业(30125)
- 学学(29997)
- 技术(27393)
- 融(26399)
- 金融(26399)
- 业经(21951)
- 经济研究(19125)
- 财经(18602)
- 问题(18212)
- 图书(18151)
- 资源(17012)
- 业(16216)
- 经(16162)
- 发(14235)
- 技术经济(13831)
- 现代(13710)
- 版(13617)
- 统计(13074)
- 科技(13037)
共检索到443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戴为民
城市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组成的复合系统,论文构建了资源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警限的取值标准。基于安徽省1999-2008年的统计数据,对安徽省资源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此为依据,分析了制约安徽省资源环境质量的因素及其政策含义。
关键词:
资源环境质量 指标体系 实证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相宇 乔小勇
北京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中央和北京市的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治理亟需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选择。选取我国30个城市和北京2000~2011年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从空气、水、废弃物和噪声4个方面构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环境质量进行横向和纵向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环境质量虽然逐年改善,但在30个城市中环境污染仍较为严重。以此为依据分析了北京环境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及其政策含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绪才 包浩生
尝试运用定量方法对山岳型旅游地旅游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在确定旅游环境的概念及其质量评价原则的基础上 ,构建了山岳型旅游地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结构模型 ,建立了一套确定评价因子权重、评分以及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值的方法 ,并对安徽的黄山和天柱山的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实际评价与比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艳芳 周虹宏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于城市质量管理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上海市的环境特征,提出了包含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环境质量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及综合指数法对上海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城市生态环境2010—2017年逐年改善,自然生态指数呈现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社会发展环境稳中有升,贡献度最大;经济发展环境贡献度较小,有待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好的趋势发展。社会发展指数所占权重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为0.389 1,表明上海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主要取决于社会发展指数的变化,验证了生态保护政策的有效性,证明地方政府积极的环境保护政策极大地改善了地方生态环境质量。
关键词:
城市生态环境 环境质量评价 熵值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艳芳 周虹宏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于城市质量管理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上海市的环境特征,提出了包含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环境质量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及综合指数法对上海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城市生态环境2010—2017年逐年改善,自然生态指数呈现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社会发展环境稳中有升,贡献度最大;经济发展环境贡献度较小,有待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好的趋势发展。社会发展指数所占权重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为0.389 1,表明上海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主要取决于社会发展指数的变化,验证了生态保护政策的有效性,证明地方政府积极的环境保护政策极大地改善了地方生态环境质量。
关键词:
城市生态环境 环境质量评价 熵值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萍 张延飞 刘星星 丁木华 虞俊
为有效处理综合评价组合赋权过程中的随机性与模糊性,引入定性定量转换的正态云组合赋权模型方法。该方法利用逆向云发生器算法将多个主客观权重进行信息融合,生成不确定正态云组合权重,再兼顾形状与距离正态云相似度测算,按相似度大小进行等级与排序综合评价。以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为例,用该方法对其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相对标准评价云的“良”等级,准则层中资源利用偏离最远、生态健康相距最近,并通过交互验证说明评价模型具有合理性与有效性;(2)27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均分别处于“一般”与“良”两个等级,其中杭州、舟山、宁波、湖州和台州都在良好的级别中,其余都在一般的级别中。基于此方法,不仅可以给出各评价对象在评价属性中的排序,而且将评价对象与实际标准云之间的关系给出判别,可为决策者对评价区域横向比较和评价单元自身状态纵向判别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宣国富 徐建刚 赵静
在建立区域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地域单元,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种梯度类型。同时,分析了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差异特征、各类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城市化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安徽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旭彬 王玲杰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对此高原区域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推动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深入研究高原区域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高原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以西藏林芝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应用结果表明,研究建立的高原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均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目标适应性。
关键词:
高原 生态环境质量 综合评价 西藏林芝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江永红 刘冬萍
本文在分析安徽省经济、资源、环境情况的基础上,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作为研究工具,评价1999—2010年安徽经济系统和资源、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各系统间协调发展的程度。结果显示,近年来安徽环境系统对经济、资源对经济的协调性较差。在此基础上构建并测算了安徽省经济、资源、环境三系统综合协调发展度,得出安徽省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基本能相互协调发展,但环境仍然是制约三者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资源 环境 协调度 协调发展度 安徽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晓玲 王霄 何维炜 陈跃
城市化过程不仅仅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而更重要的是城市化质量的提高,而城市化质量如何评价,则是城市化研究中极少涉及的领域。本文在其他学者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综合评价方法对陕西省十个地级市的城市化质量进行分析,其中借助了SPSS统计软件,并尝试性的采用了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简化指标体系结构,最后得出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城市化质量综合得分和排名情况。
关键词:
城市化质量 聚类分析 相关分析 因子分析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悦 毛政元 柯文岚
科学地评价人居环境有助于发现城乡建设现状存在的不足从而调整优化发展策略,是支撑城乡规划重要的基础工作。该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多源数据分析方法构建指标体系,集成木桶理论与互斥互吸模型融合评价指标,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剖析人居环境时序演变的驱动因素,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以福州市2012—2021年1 km栅格的多源数据为样本开展实证研究,对于提升人居环境评价的理论与应用水平均具有参考价值。结果表明:1)福州市人居环境水平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地带性以及从中心城市向周边递减的圈层分布结构,“东强西弱”与“南高北低”的地域分异特征明显;2)空间上相邻的人居环境单元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3)教育、医疗、购物与休闲等方面资源供给的空间分布与调整是影响人居环境质量及其变化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
人居环境 指标融合 木桶理论 非线性模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益峰 蒋红 李卫丁 陈琼 徐灵燕
根据2011年嵊泗绿华岛养殖区春、夏、秋3个季度的水质和沉积物监测结果,分析评价表明:养殖区水温、盐度、pH、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氧(DO)、无机氮(DIN)和叶绿素a(Chl.a)呈季节性变化,养殖区海水富营养化严重,且富营养化水平春季﹥夏季﹥秋季;夏季海水有机污染水平(A值)最轻,春季和秋季达轻度污染水平。该海域海水环境主要受长江径流、养殖污染等影响,而无机氮含量较高是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该海域赤潮高发的原因之一。沉积物中汞(Hg)、砷(As)、铜(Cu)、铅(Pb)、镉(Cd)、铬(Cr)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根据Hakanson评价法,潜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束加稳 杨文培
在国家生态省、市、县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市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和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文献,将杭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自然、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进而选择SO2年均浓度、PM2.5浓度、NOx削减率等43个具体指标;运用IAHP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作为本论文指标最终的权重值;运用AHP对2005—2015年杭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价,从而为杭州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华 曹月 武晶 孙才志
基于研究区2000年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土地沙漠化监测数据、环境状况公报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规定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从旗、县尺度上对科尔沁沙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科尔沁沙地各旗县的生物丰度指数为22.01~37.96,植被覆盖指数为25.20~45.86,水网密度指数为22.51~30.97,土地退化指数为1.47~21.06,环境质量指数为57.98~59.84,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25.28~33.25。根据国家生态环境状况分级标准判断,该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