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33)
- 2023(17948)
- 2022(15038)
- 2021(13854)
- 2020(11396)
- 2019(25888)
- 2018(26048)
- 2017(48982)
- 2016(26965)
- 2015(30368)
- 2014(30466)
- 2013(30038)
- 2012(27688)
- 2011(24948)
- 2010(25077)
- 2009(22783)
- 2008(22028)
- 2007(19423)
- 2006(17403)
- 2005(15663)
- 学科
- 济(110595)
- 经济(110480)
- 管理(72809)
- 业(68693)
- 企(53689)
- 企业(53689)
- 方法(42066)
- 数学(35652)
- 数学方法(35238)
- 中国(34957)
- 农(33294)
- 地方(31389)
- 业经(26537)
- 学(26049)
- 财(23495)
- 农业(22723)
- 环境(20316)
- 制(19364)
- 贸(18343)
- 贸易(18325)
- 和(17915)
- 理论(17813)
- 银(17625)
- 易(17623)
- 银行(17575)
- 发(17216)
- 融(17157)
- 金融(17154)
- 技术(17129)
- 行(16904)
- 机构
- 大学(376408)
- 学院(376158)
- 济(144420)
- 管理(144368)
- 经济(140857)
- 研究(134377)
- 理学(123645)
- 理学院(122069)
- 管理学(119775)
- 管理学院(119104)
- 中国(100390)
- 科学(86649)
- 京(83068)
- 所(68555)
- 农(66419)
- 财(65224)
- 研究所(62619)
- 中心(61037)
- 业大(58766)
- 江(58104)
- 范(54316)
- 师范(53773)
- 北京(52807)
- 农业(51677)
- 财经(51310)
- 院(49585)
- 州(47354)
- 经(46538)
- 师范大学(43631)
- 省(42915)
- 基金
- 项目(259140)
- 科学(202813)
- 研究(188719)
- 基金(184885)
- 家(162252)
- 国家(160860)
- 科学基金(137209)
- 社会(116776)
- 社会科(110366)
- 社会科学(110335)
- 省(103424)
- 基金项目(99169)
- 自然(89723)
- 自然科(87513)
- 自然科学(87494)
- 划(86683)
- 自然科学基金(85876)
- 教育(85507)
- 编号(77907)
- 资助(74319)
- 成果(62867)
- 发(59178)
- 重点(58772)
- 部(55099)
- 课题(54649)
- 创(53067)
- 创新(49533)
- 科研(49025)
- 国家社会(47255)
- 计划(46891)
- 期刊
- 济(167371)
- 经济(167371)
- 研究(112873)
- 中国(80276)
- 学报(62459)
- 农(61167)
- 科学(58011)
- 管理(53013)
- 财(47299)
- 大学(46652)
- 教育(46517)
- 学学(43521)
- 农业(42481)
- 融(33827)
- 金融(33827)
- 技术(33542)
- 业经(29023)
- 经济研究(25171)
- 财经(23547)
- 问题(23137)
- 图书(22494)
- 业(22280)
- 资源(20589)
- 经(20070)
- 科技(19303)
- 版(18134)
- 现代(17612)
- 理论(17610)
- 技术经济(17482)
- 发(17130)
共检索到571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静芝 代宇涵 赵雯 樊晨曦 罗文婧 熊鹰 张永志 汤礼莎
基于"系统演进特征分析-动态耦合规律验证-协调状态诊断及预警"框架,对湖南省2001年以来的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系统交互耦合时空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湖南省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综合发展指数由2001年的0.537逐年提升至2015年的0.785,达到中高水平,市州发展悬殊仅长沙市达到高水平。(2)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呈U型走势,2015年达到0.764,处亚健康状态,系统压力较大是关键性限制因素。(3)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先降后升,2015年提高到0.622,处基本协调的较低水平,各市州大多处于轻度失调-基本协调临界水平,分属生态建设滞后型、城市化滞后型和结构性污染型等3种类型。(4)从系统演进看,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系统由轻度失调-逆向演替逐步转为轻度失调-正向演替、进一步转为基本协调-正向演替,预计2020年耦合协调度将提高到0.633,未来较长时期仍将处绿灯区,应采取适当的区域发展政策,推动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系统内部要素调整磨合,向良性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木易 程志光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利用经济发展的数量参数统计方法和地理空间匹配分析工具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整体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在2000—2007年,多数地级市的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及二者协调发展度呈下降趋势;地理空间匹配分析表明,17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的空间分异规律明显,表现为中南部较西北部地区的城市经济协调性水平高。由此看出,安徽省区域城市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地域性分片块状的特点,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建刚 徐轩
在讨论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系统协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湖南省为例分析2008-2017年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及其耦合关系的时序变化过程。结果发现:湖南省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的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两者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已由过渡阶段转变到了协调阶段。两者呈现农业产业化相对滞后与普惠金融相对滞后交替变化的情况,现阶段表现为农业产业化相对滞后。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的协调发展,开发性普惠金融支持的重点应当是农业产业化,需要加快基于农业产业化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建设,强化金融素质教育,并建立相应的协调管理机制。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农业产业化 耦合关系 协调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静静 沙海江 吴成亮
基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首先从省域研究尺度对2005—2014年的湖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及二者协调度进行评价,利用GM(1,1)模型进行趋势预测,结果显示湖南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生态环境水平整体上不断提升,二者协调度实现了稳定持续提高。从2015年开始,未来5年,湖南省生态经济协调度发展态势良好,将在"十三五"末步入高度协调发展阶段。在市域研究尺度,对2013年湖南省14市、州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空间维度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各市、州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二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度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新常态下,发展生态农业,依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艳霞 罗恒
城镇化是当前中国农村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但随之而来的生态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基于系统耦合视角,以城镇化进程迅速的西部地区陕西省为例,对其2005—2016年城镇化与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城镇化将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优化了城镇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城镇化发展速度超过生态安全发展速度,两者的不协调趋势呈扩大状态;2005—2016年,陕西省的城镇化系统与区域生态安全系统的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先后经历了不协调衰退、低度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4个阶段。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生态安全的滞后将成为阻碍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安全 系统耦合视角 陕西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昭法 王颖
文章基于改进熵值法建立协调评价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我国金融生态系统动态耦合协调程度,并结合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稳步提升发展并对金融生态主体起支撑作用,后者波动较大并相对滞后,整体上,金融生态系统处于磨合时期及比较协调发展状态,发展空间较大,近五年将处于良好协调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国生 刘小凤 蒋淑玲 丁翠翠 郭庆然 杨柳
乡村发展不仅要全面发展,更要各方面协调发展,所以各方面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文章基于耦合协调的视角对湖南乡村振兴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协调发展构建适当的指标体系,采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994—2016年,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这五方面之间存在着正向交互效应;"产业兴旺"是五者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生态宜居、生活宽裕"对生态宜居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影响相对较弱,但仍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据此,给出推进湖南乡村振兴建设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旭
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两型城市"建设进行综合评价,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序和空间角度对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测度。结果显示:(1)2007-2011年湖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两型城市"建设综合水平不高,但呈逐年上升态势,"两型城市"建设落后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2)2007-2011年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发展处于颉颃阶段,协调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但与优质协调差距较大;(3)湘东和湘北城市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两型城市"建设及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三方面均优于湘南、湘西和湘中城市。依据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增加土地利用强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聂艳 雷文华 周勇 王宏志
研究目的:分析湖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时空变异特点。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成果:(1)2006年湖北省各地级市的耦合度范围在0.4075—0.5903之间,属颉抗和磨合型,而耦合协调度以中、低为主。(2)1997年以前湖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呈弱倒"U"型,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逐渐增大;1997年后,耦合度呈回升趋势,2001年接近0.5,受生态环境的制约,耦合协调度有降低的趋势。研究结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耦合特性,其结果对推进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中浩 聂甜甜 高阳 孙诗萌 高峻
长江经济带是当前中国人地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之一。近些年来,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深入了解生态系统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耦合协调关系,对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格局的基础上,剖析了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显著上升态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虽整体变化幅度不大,但在2005年以后降幅明显,这与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期保持一致。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各省市耦合协调度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2)重庆、江苏、安徽和四川等省市在研究期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生态系统保护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使这四地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型地区逐步步入生态系统服务滞后型之列,表明这些省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长江经济带内经济较发达的下游和中游省市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权衡难题,而经济欠发达的上游省市则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卢毅 刘福平 肖湘愚 李理
运用国内外85个城市城镇化率与公共交通发展水平数据验证二者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呈线性正向关系。用公共交通能力系数界定超前、适配、跟进三种公共交通模式,借助Hertog四维交互作用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工具,刻画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程度与三种公共交通发展模式的交互作用、协调发展机理,为城市确立最佳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找到方法。以湖南省14个市州、6个县级城市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据此提出湖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公共交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文传浩
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大型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共同维持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对2005—2014年三峡库区26个区县的分析表明: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并渐趋健康协调,但目前耦合协调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库首、库腹地区是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耦合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未来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将会走向高水平协调阶段。应加快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绿色化、高级化、合理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文传浩
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大型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共同维持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对2005—2014年三峡库区26个区县的分析表明: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并渐趋健康协调,但目前耦合协调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库首、库腹地区是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耦合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未来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将会走向高水平协调阶段。应加快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绿色化、高级化、合理化进程,库首和库腹地区要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库尾地区则要"全面开花,整体优化",建立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并重构基于流域发展的大三峡库区,以促进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高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文传浩
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大型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共同维持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对2005—2014年三峡库区26个区县的分析表明: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并渐趋健康协调,但目前耦合协调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库首、库腹地区是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耦合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未来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将会走向高水平协调阶段。应加快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绿色化、高级化、合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文传浩
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大型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共同维持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对2005—2014年三峡库区26个区县的分析表明: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并渐趋健康协调,但目前耦合协调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库首、库腹地区是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耦合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未来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将会走向高水平协调阶段。应加快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绿色化、高级化、合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