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48)
2023(8183)
2022(5992)
2021(5341)
2020(3976)
2019(8802)
2018(8798)
2017(16721)
2016(9176)
2015(10048)
2014(10173)
2013(9873)
2012(8838)
2011(8125)
2010(8256)
2009(7766)
2008(7555)
2007(6957)
2006(6487)
2005(5823)
作者
(26275)
(22746)
(21943)
(20888)
(13783)
(10688)
(9790)
(8667)
(8640)
(7698)
(7630)
(7348)
(6888)
(6844)
(6754)
(6689)
(6601)
(6474)
(6333)
(6144)
(5524)
(5514)
(5447)
(5299)
(5114)
(5070)
(5021)
(4658)
(4534)
(4485)
学科
(47913)
(46291)
经济(46245)
农业(32209)
(30509)
业经(17811)
管理(17102)
中国(16552)
地方(13753)
(12834)
农业经济(12419)
发展(10936)
(10930)
方法(10153)
(9442)
农村(9419)
(9414)
企业(9414)
数学(9048)
数学方法(8999)
(8680)
土地(8103)
建设(7745)
收入(7742)
人口(7578)
城市(7294)
(7224)
(7048)
及其(6828)
(6807)
机构
学院(135039)
大学(128486)
(58702)
经济(57369)
管理(50115)
研究(48159)
(45428)
理学(43463)
理学院(42969)
管理学(42238)
管理学院(42017)
中国(37143)
农业(34104)
科学(29149)
业大(27365)
(27170)
(23652)
中心(23194)
(22173)
(21455)
研究所(21373)
农业大学(20954)
(19378)
师范(19260)
财经(17420)
经济学(17236)
经济管理(17205)
(17169)
(16779)
(16717)
基金
项目(91965)
科学(73371)
研究(70494)
基金(66611)
(57591)
国家(56943)
科学基金(49186)
社会(47700)
社会科(44647)
社会科学(44636)
(37492)
基金项目(36167)
编号(30254)
(29704)
教育(29285)
自然(28818)
自然科(28140)
自然科学(28136)
(28038)
自然科学基金(27609)
资助(23886)
成果(23194)
(22728)
国家社会(20242)
重点(20090)
课题(19829)
(19814)
发展(19130)
(18856)
(18529)
期刊
(75595)
经济(75595)
(53947)
研究(39111)
农业(36541)
中国(30238)
科学(21010)
学报(20768)
业经(20339)
大学(17112)
学学(16548)
(15928)
(15022)
金融(15022)
农业经济(14676)
农村(14073)
(14073)
(13814)
问题(13357)
管理(12823)
教育(11706)
技术(10242)
(9656)
农村经济(9418)
世界(9371)
经济问题(9014)
经济研究(8715)
社会(8497)
资源(8362)
社会科(7802)
共检索到204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熊易寒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随志愿者还乡这两个戏剧性事件分别进行文本分析和案例研究,研究表明:(1)早期生活经历具有特别的重要性,据此可以将农民工子女区分为"一代半"移民和第二代移民;(2)"农民工子女"不是identity意义上的身份,而是status意义上的身份;(3)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不是简单地由社会结构所决定,而是在事件的驱动下,间歇性地生产出来,充满建构性和不确定性;(4)身份认同兼具自我展示和自我保护的功能,分别形成进取性认同和防御性认同,这两种认同的冲突在农民工子女身上尤为明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霞  申屠珊  
本文通过对225位进城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采用个体访谈和发放问卷相结合的的调研形式,首先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问题的认知程度,得出结论: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的价值认知度,期望认知度和收益认知度都非常高。其次,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认知度对行为选择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认知度与对其子女学校教育的资金投入行为、对子女教育的辅导时间投入行为、对学校老师的交流子女学习情况的行为均呈正相关。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俊良  黄必富  
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城市农民工的日趋增多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难”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是教育体制、户籍制度、城市化等多个问题的“交叉点”,积极探索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可操作性的方法 ,不断地推进制度创新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元焕芳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动力,而农民的市民化是城市化的实质和核心。当前农民工在向市民身份转化过程中面临多重障碍,主要有城市的户籍准入条件限制、农村的土地限制、农民工的主体限制等,亟需通过推进城市化进程、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等途径予以解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冬梅  
农民工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主体,如何在社会结构中找到适当而合理的身份定位,既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实施的基础性问题。针对农民工身份认同困境,建议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农村社会发展,还原农民身份的职业内涵,提升农民职业发展能力,重塑农民工身份认同,以增强农民工主体意识,形成城乡有序流动、良性融入的人口发展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红球  王厚俊  周辉  杨守玉  
本文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教育面临的困境,分析了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广州市的实证,找出当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祝仲坤  冷晨昕  陶建平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组织载体与空间场域。本文依托布迪厄提出的场域理论,基于社区场域这一独特视角,解析社区影响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的2014年社会融合与心理专项调查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社区状况是影响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居住在高端社区、社区内邻居以本地市民为主、社区内已建立健康档案有助于农民工认同城市身份。在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逆向概率加权法纠正潜在的选择性偏误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来讲,社区状况对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社区类型、邻居构成情况对老一代农民工影响更大,健康档案、社区文体活动则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更为明显。这表明,老一代农民工更加关注社区类型、邻居构成情况等社区的基础条件,新生代农民工则更加关注公共服务资源等社区软环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统湘  
快化,经发农自展民改奉工革献作开了为放汗中以水国来。经,农在济民农转逐民轨渐进期涌城、务社入工会城之转市后型,呈现出了大潮涌动之势,在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城市化进程加,期语所言催变生化的逐群渐体从",具工有化丰"向富"的市社民会化内"阶涵段,为推我进国,农经民济工建的设与语城言市也的中一历国个了社节从会点单科,一学更到出是丰版以富社语的于言发2城展01市格7年化局9为,月主其出带语版动言)是城变体种类增多、方言变体能力下滑,这不仅仅是农民工语言变化国市内文首化部发研展究的农一民种工表语现言。《城农市民化工的语书言籍城,市该化书研将究农》(民夏工历群编体著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万青  付茜茜  
既有关于农民工迁移的“大城市偏好”研究主要关注其经济收入回报,忽视了中心城市对迁移家庭的非经济福利影响。经济福利是家庭核心成员迁移阶段关注的基础目标,而最终目标是追求家庭“生活质量”。通过搭建城市化质量框架,分析中心城市迁移对已婚农民工城市化质量的影响,关注中心城市迁移对自主迁移农民工以及随迁者收入等经济福利的影响,同时也关注中心城市迁移对农民工的团聚——夫妻共同迁移和子女随迁的家庭迁移等非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心城市迁移优势不仅体现在经济福利上,同时还体现在家庭团聚与稳定性等非经济福利方面,在农民工不同阶段迁移决策过程中,中心城市的优势均得到了有力支持。因此,无论是从提升农民工收入的角度而言,还是从关注未成年子女教育与发展的角度,均应强调在中心城市优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促进农民工家庭迁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万青  付茜茜  
既有关于农民工迁移的“大城市偏好”研究主要关注其经济收入回报,忽视了中心城市对迁移家庭的非经济福利影响。经济福利是家庭核心成员迁移阶段关注的基础目标,而最终目标是追求家庭“生活质量”。通过搭建城市化质量框架,分析中心城市迁移对已婚农民工城市化质量的影响,关注中心城市迁移对自主迁移农民工以及随迁者收入等经济福利的影响,同时也关注中心城市迁移对农民工的团聚——夫妻共同迁移和子女随迁的家庭迁移等非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心城市迁移优势不仅体现在经济福利上,同时还体现在家庭团聚与稳定性等非经济福利方面,在农民工不同阶段迁移决策过程中,中心城市的优势均得到了有力支持。因此,无论是从提升农民工收入的角度而言,还是从关注未成年子女教育与发展的角度,均应强调在中心城市优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促进农民工家庭迁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明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期间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群体,但由于社会制度设计的缺陷和农民工个体能力缺失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市民化自觉意识缺乏群体,在融入城市和安守农村之间面临尴尬的境遇。因此,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仍处于"虚城市化"状态,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竹林  
城市化是市民化的舞台和载体,是市民化的依托条件;市民化是城市化的结果和目的,是城市化的核心内容。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城市化发展水平,而且依赖于城市所能提供和创造的就业机会及发展空间大小。但是,目前农民工市民化却面临城市化发展的低水平、城市就业扩张力度不足、城市容量有限等城市化发展困境的制约。只有对城市化发展战略进行审视和选择,培育城市的主导产业,培育有劳动力集聚效应的非正规经济部门的发展,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发挥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才能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起艳  王宇婷  何志鹏  
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构建"随迁-环境质量-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的分析框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与2014—2015学年两期追踪数据,采用教育增值模型实证分析随迁对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随迁显著促进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的提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依然支持这一结论。随迁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家庭内子女的认知能力提升效应更明显。进一步利用条件分位数回归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随着农民工子女自身认知能力的不断增强,随迁的认知能力提升效应愈加明显,但这一提升效应对高分位点的农民工子女促进作用有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起艳  王宇婷  何志鹏  
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构建"随迁-环境质量-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的分析框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与2014—2015学年两期追踪数据,采用教育增值模型实证分析随迁对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随迁显著促进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的提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依然支持这一结论。随迁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家庭内子女的认知能力提升效应更明显。进一步利用条件分位数回归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随着农民工子女自身认知能力的不断增强,随迁的认知能力提升效应愈加明显,但这一提升效应对高分位点的农民工子女促进作用有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发萍  
当下中国农村劳动力的逆城市化催生了返乡农民工职业发展的新需求与新转型。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属性赋予了返乡农民工再农化的独特性,返乡农民工与新型职业农民之间的主体性互嵌成为返乡农民工再农化的动力机制。因此,关于返乡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再农化转型要聚焦主体性,从主体引导、主体支持与主体培育多个维度进行构建,借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更多技能型与专业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