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44)
- 2023(14336)
- 2022(11910)
- 2021(10860)
- 2020(8816)
- 2019(20341)
- 2018(19969)
- 2017(38617)
- 2016(21003)
- 2015(23405)
- 2014(23368)
- 2013(22815)
- 2012(20506)
- 2011(18378)
- 2010(18159)
- 2009(16333)
- 2008(15738)
- 2007(13544)
- 2006(11865)
- 2005(10313)
- 学科
- 济(86964)
- 经济(86866)
- 管理(58530)
- 业(54731)
- 企(44744)
- 企业(44744)
- 方法(38477)
- 数学(33379)
- 数学方法(32994)
- 中国(25600)
- 农(22983)
- 业经(20355)
- 地方(19886)
- 财(19115)
- 学(18329)
- 农业(15698)
- 理论(14393)
- 环境(14027)
- 制(13977)
- 贸(13660)
- 贸易(13651)
- 和(13212)
- 易(13164)
- 技术(12970)
- 务(11961)
- 发(11936)
- 财务(11888)
- 财务管理(11872)
- 划(11731)
- 银(11570)
- 机构
- 大学(296403)
- 学院(294037)
- 管理(118114)
- 济(115307)
- 经济(112652)
- 理学(103464)
- 理学院(102267)
- 管理学(100407)
- 管理学院(99882)
- 研究(98506)
- 中国(70209)
- 京(63500)
- 科学(62878)
- 财(50609)
- 所(48250)
- 农(46081)
- 业大(44746)
- 研究所(44429)
- 中心(43984)
- 财经(41713)
- 江(41283)
- 范(40481)
- 师范(40137)
- 北京(39708)
- 经(38088)
- 院(36577)
- 农业(36071)
- 经济学(34742)
- 州(33897)
- 师范大学(32857)
- 基金
- 项目(211085)
- 科学(167158)
- 基金(154090)
- 研究(152832)
- 家(134543)
- 国家(133462)
- 科学基金(115792)
- 社会(97554)
- 社会科(92567)
- 社会科学(92545)
- 基金项目(82900)
- 省(82290)
- 自然(75666)
- 自然科(73953)
- 自然科学(73939)
- 自然科学基金(72576)
- 教育(69428)
- 划(69355)
- 资助(61885)
- 编号(61552)
- 成果(48544)
- 重点(47006)
- 部(45593)
- 发(44966)
- 创(43555)
- 课题(42378)
- 创新(40632)
- 国家社会(40486)
- 科研(40039)
- 教育部(39139)
- 期刊
- 济(121953)
- 经济(121953)
- 研究(86710)
- 中国(51612)
- 学报(46853)
- 科学(43710)
- 管理(41838)
- 农(41499)
- 财(35578)
- 大学(35357)
- 学学(33168)
- 教育(32673)
- 农业(29284)
- 技术(25107)
- 融(21313)
- 金融(21313)
- 业经(20290)
- 经济研究(19719)
- 财经(19074)
- 问题(17572)
- 经(16245)
- 图书(16206)
- 业(14863)
- 科技(14829)
- 理论(14217)
- 现代(13949)
- 技术经济(13865)
- 资源(13646)
- 版(13125)
- 实践(13034)
共检索到413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明斗 孙振华
本文以中国30个省市区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2002—2011年间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经验测度其空间效应,得到如下结论:首先,2002—2011年间中国城市化水平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仍低于当前中国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与三大经济板块的发展相类似,出现东部高于中部和中部高于西部的格局,且各板块内部也存在特定的差异。其次,城市化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经历着"M"型发展趋势,各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空间依存度整体呈现下降的状态。最后,从三大区域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来看,东、中部地区呈现上升的趋势,西部地区处于下降的趋势;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区域内...
关键词:
城市化水平 空间效应 外部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薛俊菲 陈雯 张蕾
新世纪的城市化已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一问题,经济结构和空间利用的变化也对城市化区域空间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在城市化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以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复合而成综合城市化水平,对中国城市2007年的综合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借助Arcgis对城市化格局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市域综合城市化水平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在空间上彼此接近,形成若干城市化水平高值集聚区。依据3个城市化分量发展水平的组合情况,将全国城市划分为均衡发展型、较均衡发展型、不均衡发展型等3大类9个亚类,从城市化系统的协调性角度揭示每种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任跃文 蒋国洲 许夏冰童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城市化的衡量与比较已不再利用人口或土地等单一指标的方法,而是在复合指标下的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环境和空间城市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针对2010年我国286个地级市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并运用Arcgis对各城市间的城市化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呈现阶梯状分布,东部沿海特别是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及其周围辐射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其他城市。最后就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空间格局进行总结分析与探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方音 姚丽丽
在建立区域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地域单元,对山东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种类型,同时分析了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差异特征、各类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城市化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山东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宣国富 徐建刚 赵静
在建立区域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地域单元,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种梯度类型。同时,分析了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差异特征、各类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城市化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安徽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欧名豪 李武艳 刘向南 谌明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发展的过程 ,是一个多维概念 ,而目前城市化水平常用的单一评价指标只能从某个方面反映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城市化的丰富内涵。以江苏省 1 3个地级市为例 ,通过经济、空间、人口以及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体现城市化内涵的四个方面构造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 1 3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大致分为 5个层次 ,南京、无锡和苏州城市化水平最高 ,常州和镇江居第二层次 ,扬州、南通和泰州属第三层次 ,徐州、盐城和连云港列第四层次 ,淮安和宿迁最低 ,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明显 ,从南向北...
关键词:
城市化 测度 模糊隶属度 江苏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严志强 毛蒋兴 何邕健 陈望琰
文章在综合考虑城市化内涵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特征基础上,从人口、经济、景观、生活方式、环境质量等五个方面构建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综合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引入因子分析方法,以广西为例对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广西城市化综合水平划分为四个水平梯度类型,城市化综合水平区域差异明显。
关键词:
城市化综合水平 西部欠发达地区 广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志磊
文章构建了城市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主成份-聚类分析法对全国31省(市)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将全国划分为三个区域等级。结果表明:我国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差异呈扩大趋势;北京上海天津城市化水平优势明显,拉高了全国城市化水平。
关键词:
城市化水平 指标体系 聚类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戴磊 赵娴
城市化不仅仅意味着人口结构的变迁和经济总量的提升,如何对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是本文的出发点。本文选取14个指标,以我国35个中心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以及确定权重值,构建了城市化综合评价体系和最终排名,结论表明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的特征非常明显;另外,不顾一切追逐经济规模的扩大并非是提高城市化水平唯一的途径,城市也可以通过定位于专业型城市,通过提升其他指标上得分以带动整体的上升空间。
关键词:
城市化 综合评价 主成分 因子旋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爱军,谈志浩,陆春锋,张一飞
以江苏省无锡市和泰州市为例,采用人口、经济、社会和居住环境因素因子所构成的综合指数测度城市化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综合指数法不仅能科学准确地测度城市化发展水平,而且可深入细致地揭示城市化所面临的薄弱环节和限制因素,从而明确促进城市化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瑞鹏 冯晓华
文章从人口、社会、经济以及土地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新疆1990~2007年新疆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算,结果发现新疆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且主要表现为经济与土地城市化,而人口和社会城市化对城市化的贡献有逐渐减弱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新疆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影响新疆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依次为市场推动力、外资辅助力、政府拉动力以及产业机构后续力,其中市场推动力与政府拉动力是新疆城市化发展的理想动力。
关键词:
城市化 动力 熵值法 新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秋亮 白永平 李建豹 赵秀清
以县(旗、区)为研究单元,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四个方面采集20个指标构建了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1年、2005年和2009年三个年份的数据,用主成分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GIS可视化表达的方法研究了呼包鄂榆经济区内城市化水平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结果表明:第一,呼包鄂榆经济区城市化水平的时间变化特点是县域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年际变化整体基本稳定,局部有明显变化,城市化水平形成明显的等级差异;第二,呼包鄂榆经济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变化特点是区域城市化水平整体偏低,综合分值低于0的县(旗、区)占到六成以上;第三,呼包鄂市辖城区形成三个城市化中心,区内城市化水平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爽,姚士谋,章以本
本文针对近期中国城市进程中存在的部分急功近利趋势,通过综合分析土地、水资源、环境质量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国情,提出城市化应适度发展,目标不可过高,速度不可过快,并根据中国目前所处工业化初期的阶段性特征,提出推进中国城市化健康、稳步发展的几点战略性和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比重 中国 资源环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元亮
在综合测度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2003—2013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城镇化水平重心在113.540 5°E—113.574 5°E、34.451 3°N—34.504 7°N之间波动,重心轨迹向东南方向移动,10年间移动距离16.792km,重心向东偏移的距离大于向南偏移的距离。城镇化水平的标准差椭圆变化幅度不大,呈现东北—西南格局,且有向东—西格局转变的趋势。标准差椭圆中心位于中部偏北的位置,范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元亮
在综合测度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2003—2013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城镇化水平重心在113.540 5°E—113.574 5°E、34.451 3°N—34.504 7°N之间波动,重心轨迹向东南方向移动,10年间移动距离16.792km,重心向东偏移的距离大于向南偏移的距离。城镇化水平的标准差椭圆变化幅度不大,呈现东北—西南格局,且有向东—西格局转变的趋势。标准差椭圆中心位于中部偏北的位置,范围以郑州为中心,东至商丘西部、周口中部,西接三门峡,南连驻马店北部、南阳东北部,北抵鹤壁中部、安阳南部。这表明位于河南省东部和南部的黄淮地区尤其是东部城镇的空间集聚能力不断提高,城镇转移农业人口的绝对量逐渐变大,城镇化水平提升加快,对城镇化的影响日益增强。根据预测,2020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重心进一步向东南方向偏移,呈现东北—西南格局,并继续向东—西格局演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