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65)
2023(17235)
2022(14485)
2021(13287)
2020(11004)
2019(25239)
2018(24768)
2017(48483)
2016(26217)
2015(29391)
2014(29429)
2013(28629)
2012(25974)
2011(23205)
2010(22812)
2009(20781)
2008(19962)
2007(17179)
2006(14935)
2005(12837)
作者
(74492)
(62055)
(61455)
(58729)
(39606)
(29687)
(27982)
(24525)
(23812)
(21900)
(21155)
(20741)
(19530)
(19305)
(19286)
(18802)
(18482)
(18449)
(17836)
(17735)
(15191)
(15043)
(15043)
(14159)
(13901)
(13735)
(13569)
(13470)
(12431)
(12234)
学科
(111156)
经济(111035)
管理(75720)
(70745)
(57991)
企业(57991)
方法(52630)
数学(46558)
数学方法(46006)
中国(29881)
(29120)
(26023)
地方(25275)
业经(24065)
(22246)
农业(19783)
(18059)
贸易(18052)
(17611)
环境(17538)
(17384)
理论(17303)
(16777)
财务(16700)
财务管理(16665)
(16272)
技术(16255)
企业财务(15858)
(14738)
(14615)
机构
大学(370095)
学院(368054)
管理(148072)
(146322)
经济(143147)
理学(129980)
理学院(128516)
管理学(126085)
管理学院(125421)
研究(119796)
中国(87085)
(77802)
科学(75351)
(64661)
(58216)
(57642)
业大(55448)
中心(54987)
财经(53580)
研究所(53540)
(52328)
(49563)
师范(49108)
(48997)
北京(48126)
农业(45045)
经济学(44888)
(44573)
(42805)
经济学院(40780)
基金
项目(264407)
科学(209661)
基金(193755)
研究(191543)
(168674)
国家(167314)
科学基金(145342)
社会(122688)
社会科(116323)
社会科学(116294)
基金项目(103087)
(102625)
自然(95139)
自然科(92981)
自然科学(92960)
自然科学基金(91267)
教育(88503)
(86623)
资助(79321)
编号(77277)
成果(60975)
重点(59164)
(58165)
(56111)
(54544)
课题(52909)
国家社会(50997)
创新(50930)
科研(50787)
教育部(50163)
期刊
(150490)
经济(150490)
研究(104064)
中国(63493)
学报(57965)
科学(53660)
管理(51925)
(51176)
(47539)
大学(44505)
学学(41966)
教育(39630)
农业(35387)
技术(32186)
(28523)
金融(28523)
财经(25460)
业经(25400)
经济研究(24234)
(21703)
问题(21478)
图书(18648)
(17617)
统计(17416)
科技(17404)
技术经济(17167)
资源(17092)
理论(16986)
(16904)
商业(16442)
共检索到514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持平  董利民  
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考察了洱海流域1999-2011年城市化水平与非点源水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与非点源水污染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城市化水平与非点源水污染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短期上总磷(TP)的排放会制约城市的发展,而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的排放对于城市化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长期上总磷的排放对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作用会增加,化学需氧量和总氮的排放对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也会增加;存在从化学需氧量总排量、总磷排量、总氮排量到城市化水平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反向的关系得不到实证检验。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辰  陆建忠  陈晓玲  
以洱海流域北部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3个子流域作为实验区,利用输出系数模型对子流域内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进行估算,结合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水质监测数据,对模型输出系数进行率定和验证,得到一组适用于洱海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估算的输出系数.利用该组输出系数,对洱海流域范围内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研究表明:氮、磷污染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乡镇污染输出于地域分布中呈现出"南北高中间低"的趋势.不同非点源氮污染贡献率依次为大牲畜养殖>农村生活排放>种植业>生猪养殖,不同非点源磷污染贡献率依次为种植业>农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龚琦  王雅鹏  董利民  
本文利用以农业污染削减和农业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对云南洱海流域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为其水污染控制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依据,并从建立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组织的引导作用和建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洱海流域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耿飙  潘亚茹  罗良国  王娜娜  尼雪妹  刘宏斌  
[目的]农户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治理流域的面源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高效利用洱海流域土地资源,急需探究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基于云南省大理州395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参与洱海流域土地转出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1)49.87%的农户愿意参与洱海流域上游的土地转出,高出全国17.8%的土地转出比例,且越年轻或越年长的农户越愿意流转土地;(2)户主的年龄、对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危害认知和对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态度3个因素对农户的土地转出意愿影响非常显著(P农户对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危害认知>户主的年龄;(3)性别、户主学历、家庭年收入、非农业收入、务农劳动力、耕地规模和有机肥使用情况等变量对农户的土地流转。[结论]最终提出有利于洱海流域上游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农业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珂玲  葛翔宇  董利民  
洱海流域人口增加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洱海水污染与富营养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从洱海流域的城乡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两个方面,系统解析了这个两个因素与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定量关系,并构建相关数学模型,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求出模型中的相关统计检验值,得到流域的城乡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对污染的贡献度,为进一步探讨和设定流域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布局奠定基础。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明杰  余斌  卓蓉蓉  王毅  
基于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水环境数据,以水污染排放总量、排放结构、排放时空变化表征洱海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综合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探究洱海流域水环境污染部门、污染地区与水环境变化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①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污染等标排放量呈现“先增后降”趋势,TN是洱海流域主要污染物。②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水环境污染主要来自面源污染,其中畜禽养殖污染排放量平均占比达53.17%,是流域主要污染部门。③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等标污染排放量时空分布不均、空间差异缩小,高排污区集中分布在海北地区,与2007年相比,2017年高、低排污乡镇均有所减少。④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各污染部门与洱海水质变化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关联度总体呈“阶段性波动”特征。⑤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各乡镇污染排放与洱海水质变化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关联度最强的三个乡镇为:上关镇、湾桥镇、海东镇。据此,提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水污染“结构减排”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曾文慧  
本文借鉴Wang和Wheeler分析中国水污染收费制度的研究方法,构建"均衡污染"模型,采用1994—2002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考察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这一越界负外部性对各地区环境规制强度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未能显著改善环境污染状况,地理区位对各省环境规制强度影响显著。上游地区具有搭便车向下游转移污染的激励,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流域水质的整体恶化。本文对中国流域污染的规制效率偏低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完整的解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晓红  虞锡君  
水资源属于公共品,流域水生态污染正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公地悲剧"。实证分析表明,上游地区工业发展产生的水污染,一方面导致下游水生态的严重恶化,另一方面使下游地区为恢复水生态承担高昂治理成本。因此,建立跨界水生态补偿机制,确立"污染者付费"的补偿标准迫在眉睫。本文以水生态"恢复成本"作为补偿依据,定量分析了上游如果造成流域污染,而必须对下游进行补偿的金额。通过对典型案例太湖流域水生态现状与问题的总结,提出上游补偿下游地区水生态"恢复成本"的解决思路,探求从根本上解决流域水生态污染问题的路径。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中辉  余斌  张辉  杨振  
随着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与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湖泊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该文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相关统计、调查数据,计算了2006年2014年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度了农业面源污染与洱海水环境变化的关联性.研究揭示:1)2014年流域农业污染的总排放量为8 303.63t,折算成等标排放量COD、TN和TP分别为325.85、1371.29和420.10m3/a,表明TN为污染超标的主要影响因子;2)畜禽养殖关联度为0.71,种植业关联度为0.63,表明农业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耿飙  罗良国  
[目的]过量施用化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是造成洱海流域上游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分析农户减少化肥用量和采用有机肥的意愿有助于了解其调整施肥结构的行为。当前研究忽视了农户减少化肥施用强度和采用有机肥的意愿间的替代性,未能开展联立研究。[方法]基于洱海流域上游397个水稻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Bivariate-Probit模型对农户减少化肥用量和采用有机肥两种意愿进行分析。[结果]年龄负向影响农户减少化肥量的意愿,农户对有机肥好处的认知正向影响其减少化肥量的意愿,农户参加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其减少化肥用量和采用有机肥的意愿均产生正向影响,相比之下,对农户采用有机肥意愿的促进作用更大。[结论]引导农户参加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及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户对有机肥作用的认知可能是加强其减少化肥用量和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意愿的有效途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胥彦玲  李怀恩  倪永明  扬帆  
为有效控制黑河流域因土壤侵蚀而产生的氮、磷非点源污染,改善黑河水库水质,以流域的行政单元作为估算非点源污染的响应单元,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并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了参数选取和率定,在 GIS软件辅助下,估算了各单元的土壤侵蚀量,计算了流域吸附态氮磷的污染负荷。结果表明:(1)文中所用估算方法较为合理,全流域的平均侵蚀模数为315.06 t/(km2·年);(2)流域每年由土壤流失所引起的吸附态氮磷总负荷量分别达到15.702和3.866 t,对流域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3)马召乡、甘浴湾乡、板房子乡、安家岐乡、厚畛子乡以及小王涧乡对流域氮磷污染负荷贡献较高,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控...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  
目前 ,我国水污染综合治理环境审计工作的整个系统尚不十分健全。本文通过对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环境审计的调查研究 ,认为主要原因涉及到审计机构体制、环境审计范围、审计准则和技术方法、环境会计与环境信息披露、环境审计人员素质、环境审计的理论支撑等诸方面 ,并分别就以上多方面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初步构想 ,以期能为我国的水污染综合治理环境审计工作提供一点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柯高峰  丁烈云  
以云南大理市洱海及其流域为例,通过建立湖泊水质指标演变与流域人均GDP增长的计量模型,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进行新的检验发现: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洱海水质指标与流域人均GDP的拟合曲线,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比较呈现了不同特征和形状:既有经典的倒U型的曲线,也有U型、N型和同步型的曲线。倒U型的曲线表明洱海治理措施的有效性;U型、N型和同步型的曲线表明湖泊面源污染和富营养化控制的复杂性,湖泊面源污染和富营养化控制需要寻求的新解决思路和多种措施的配合。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国内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有利于通过结构调整对面源污染从源头实施总量控制,推进"工程治污"与"结构控源"措施的优化与配合,辅助湖泊水环境的规划与管理及决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冬营  王慧敏  牛文娟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资源与环境问题。流域行政区划的分割使水污染可以由上游行政区向下游行政区进行转移,造成跨界水污染冲突。解决冲突的图模型是一种基于非合作博弈理论的冲突分析方法,该方法在策略层面对局中人行为进行分析,寻求冲突的均衡或者冲突解。最后,将解决冲突的图模型方法应用于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冲突,选取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冲突的两个实例进行研究。经分析,得到冲突潜在的均衡状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同时采取激励策略与控制策略、江苏省采取部分削减污染物排放策略和浙江省采取沟通协调策略是一种最稳定状态;且杭州和绍兴采取联合治污、两地排污企业服从管理不偷排污染物成为最终稳定状态。在实例研究之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国兴  霍晓楠  
为提高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率,构建水污染治理长效机制,论文以污染企业生产技术清洁化进步为切入点,通过建立微分博弈模型,探讨现有生态补偿机制下流域生产技术进步与水污染治理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流域水污染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提供建议。研究表明:(1)污染企业生产技术清洁化进步能够降低流域水污染物的存量;(2)加强府际间的合作能够以更少的投入换来更清洁的水环境,同时能够增加流域整体的净收益水平;(3)技术溢出效应对省域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投资数额及消费品产量有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