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90)
2023(14954)
2022(11922)
2021(10740)
2020(8729)
2019(19618)
2018(19173)
2017(36747)
2016(19979)
2015(22033)
2014(21941)
2013(21688)
2012(19672)
2011(17344)
2010(17692)
2009(16659)
2008(16728)
2007(15215)
2006(13740)
2005(12470)
作者
(55884)
(46993)
(46643)
(44205)
(29854)
(22501)
(21112)
(18279)
(17927)
(16755)
(15952)
(15837)
(14988)
(14863)
(14350)
(14343)
(13763)
(13666)
(13558)
(13490)
(11641)
(11604)
(11340)
(10935)
(10590)
(10590)
(10405)
(10370)
(9412)
(9245)
学科
(91089)
经济(90974)
(88098)
(70427)
企业(70427)
管理(69401)
(47366)
方法(33055)
业经(31752)
农业(31654)
中国(26258)
(25856)
数学(24865)
数学方法(24710)
地方(21173)
(18781)
财务(18762)
财务管理(18746)
(18146)
企业财务(17748)
技术(17209)
(16203)
环境(15901)
(15817)
(15114)
理论(15112)
(14585)
(14577)
(14193)
贸易(14179)
机构
学院(287823)
大学(278067)
(121607)
经济(119081)
管理(114967)
理学(98678)
理学院(97616)
管理学(96216)
管理学院(95688)
研究(93467)
中国(74553)
(59269)
(58873)
科学(55377)
(54236)
(46134)
(45603)
业大(45032)
农业(44583)
中心(44229)
财经(42905)
研究所(40957)
(38856)
(37164)
师范(36931)
北京(36645)
(36363)
经济学(35618)
(33940)
经济管理(33064)
基金
项目(190089)
科学(152251)
研究(143332)
基金(138208)
(118336)
国家(117129)
科学基金(103185)
社会(94949)
社会科(89596)
社会科学(89574)
(76587)
基金项目(74652)
自然(64321)
教育(63166)
自然科(62771)
自然科学(62759)
(61774)
自然科学基金(61647)
编号(59166)
资助(53156)
成果(45271)
(43100)
重点(41884)
(41587)
(41063)
课题(39773)
(39715)
国家社会(39119)
创新(38051)
(37217)
期刊
(149694)
经济(149694)
研究(83953)
(60516)
中国(58539)
(43288)
管理(43234)
农业(40769)
科学(40034)
学报(38194)
业经(31537)
大学(30636)
学学(29285)
(28524)
金融(28524)
教育(26238)
技术(25584)
问题(21705)
(21621)
经济研究(20989)
财经(20598)
(17902)
技术经济(15705)
现代(15422)
资源(15294)
世界(15174)
农村(14946)
(14946)
(14568)
农业经济(14511)
共检索到437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梦桃  周忠学  王明  韩晔  
都市农业景观受城市化作用日益显著,揭示城市化水平对都市农业景观生态质量的影响规律对科学规划都市农业用地、协调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西安市南郊为例,运用RS、GI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GWR模型,通过测评城市化水平、都市农业景观生态质量及其相关关系,分析了城市化对都市农业景观生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2013年西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居民生活质量及生态环境投资情况以及综合城市化水平在空间上均表现出从主城区向远郊区降低的递减格局。2城市化导致区域都市农业景观生态质量总体下降,都市农业景观生态质量由城市核心区向外围乡村地域上升,表现出与城市化空间格局相反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璞周  卫海燕  杨芳  
以西安市为例,对城市化水平与城市资源压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二者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与城市资源压力之间存在着极强的相关关系,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推进,其对城市资源产生的压力也逐渐增大,并提出了协调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缓解城市资源压力之间矛盾的几点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恩朴  李同昇  卫倩茹  
半城市化地区因其在社会、经济、景观等方面的过渡性、多样性和动态性,从而得到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生态学及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学者的关注。本文重点研究城市化近域推进过程中半城市化地区城乡聚落的消长规律,探讨保留村落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在综述半城市化地区和乡村聚落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西安市南郊大学城康杜村为例,综合运用遥感影像解译、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其近15年来的聚落空间格局及其演化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康杜村在2001-2015年间共经历了4次建房高峰和2次显著的就业变迁,绝大多数原住民的房屋租赁始于2006年;原住民的就业变迁时间与主要的城市化时间节点高度一致;就业变迁与建房高峰之间呈现出"刺激—反馈"的系统演化特征。城市化近域推进的外部驱动和村庄原居民的自我调适是半城市化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动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卫海燕  王莉  方皎  宋雪娟  
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西安市1991—2007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同时,使用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对西安市城市生态环境压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城市化水平的各相关因子与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压力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发展是产生城市生态环境压力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协调加快城市化进程与缓解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之间矛盾的几点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云  周忠学  
在西安市都市农业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的基础上,加入生态服务作为农业用地产出指标,构建了基于DEA模型的都市农业多功能性用地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了都市农业用地的经济效率、社会效率、生态效率。研究表明:12001—2012年,西安市都市农业用地经济效率总体上升,在2011年和2012年经济效率为1;社会效率、生态效率态势良好,服务性功能越来越显著;2用地社会效率最高,生态效率次之,经济效率最小,表明都市农业用地的本质功能应当是其社会与生态功能,农业的经济功能已不再是其最重要的价值追求;3从空间分布来看,经济效率由城区到城郊区县递减,社会效率全区普遍较高,生态服务价值由城区向郊区递增,但生态效率则呈现出从城区向周围区县递减的规律,远郊区是城市化区域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建设的重点区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大鹏  刘小红  
文章针对地处西安市城市边缘区的灞桥区如何发展都市农业进行分析,对灞桥区发展都市农业的条件进行了SWOT分析,进而从总体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三方面提出规划方案,并提出"三区、两带"的都市农业总体发展格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晓辉  张远迎  陶文芳  张硕新  
【目的】将遥感技术与社会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定量分析西安市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景观动态的变化,并对城市化的驱动因素进行探讨,为西安市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获取并分析了西安市城区1988年、1995年和2006年3期的卫星影像数据。【结果】1988-2006年,西安市建设用地增加205%,水域增加3%,耕地减少37%,林地下降36%;耕地、水域破碎化程度严重,林地、建筑用地集中度提高。【结论】通过城市景观动态变化可以看出,西安市城市化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于政府政策导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此外,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管理也是影响城市景观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文梅  任志远  王丽霞  侯琳  
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资源,各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土资源生态系统的安全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保护水土资源,保证水土资源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是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以西安市为例,在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目标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城市水土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方法,按照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系统层建立水土资源生态安全层次结构评价指标体系,使其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城市水土资源生态安全的状况。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综合评价法计算生态安全值,并将生态安全值划分为5个判别等级,以此来判定西安市水土资源生态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盖梦迪  杨海娟  李飞  刘玉芳  
[目的]探究农户生计资本如何作用于家庭主导生计产出,为合理配置特定资源、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建议。[方法]以西安市所辖的23个具有特色产业的村庄为例,参考村庄主导产业划分农户生计策略类型,在通过离差最大化法对农户的生计资本指数确权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借助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了农户生计资本与其家庭主导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区内人力资本处在最高水平,自然资本处在最低水平;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均值处于最高水平的农户分别为村办工业型(0.394)、特色种植型(0.070)、旅游型(0.166)、村办工业型(0.181)和旅游型(0.127);农户的生计资本对农户收入的作用及作用力大小会随着农户生计策略和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结论]针对家庭收入水平处在不同阶段的农户,村庄可根据自身主导产业类型实施相应政策进行引导,从而推进村庄整体的产业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殷小彤  
文章以西安市2013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源数据,基于arcgis10.0与Fragstats3.4软件,运用景观空间格局的分析方法,从斑块、类型等2个水平上分析西安市农村居民点景观空间格局粒度效应。结果表明:(1)粒度效应敏感的指数有斑块密度、斑块个数、分离度指数、邻近度指数,粒度效应比较敏感的指数有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指数,粒度效应最不敏感的指数有形状指数、聚集度指数及结合度指数。(2)大致可将上述9种景观指数分为3类:第一类,随着粒度的增大,景观指数值表现为下降的变化趋势;第二类,随着粒度的增大,景观指数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第三类,随着尺度的增大,具有显著的尺度转折,可预测性差。(3)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高楠  马耀峰  李天顺  白凯  
当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旅游产业会成为促进旅游目的地城市化发展的独立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互为背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文章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建构了两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定量研究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以西安市为例,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2000~2009年西安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综合评价函数值呈现上升的趋势;耦合度经历了2000~2002年快速变化和2003~2009年缓慢变化两个阶段;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馨  裴成荣  
文章以西安为例,从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四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理想解法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991—2015年的测度值都呈现出局部波动、整体上升的趋势,并且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测度值都表现出继续上扬的趋势,而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的测度值都表现出收敛的趋势。综合评价的测度值从1991年的0.069增加到2015年的0.835,增长了12倍,并且自然因素影响最大,文化因素的作用开始显现。基于定量分析,探讨了处于遗址片区的城市,在特色生态城市建设中,城市空间布局、城市产业发展和城市环境改善应当努力的方向,从而使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成为特色生态城市建设的推动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君丽  刘聪聪  徐勇戈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号召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并以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界定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营造舒适平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层的具体权重并计算了生态宜居综合指数,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西安市进行空间对比以及水平时间演变分析,并基于PSR模型对西安市2012—2019年的城市生态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西安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君丽  刘聪聪  徐勇戈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号召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并以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界定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营造舒适平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层的具体权重并计算了生态宜居综合指数,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西安市进行空间对比以及水平时间演变分析,并基于PSR模型对西安市2012—2019年的城市生态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西安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侯叶子  杨晓俊  
旅游业是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发展产业之一,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建设密不可分,两者处于动态发展之中,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协调好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成为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西安市是我国著名旅游目的地,采用2010—2015年的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确定权重,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西安市生态安全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5年西安市旅游经济与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指数呈上升趋势,协调发展类型呈现了较明显的阶段性发展,表现为2010—2011年的濒临失调衰退型向2012—2015年的协调发展型的转变,转变方式由旅游经济损益型转变为旅游经济与生态安全同步发展型,旅游经济与生态安全系统之间存在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旅游相关法律法规、开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实行景区绿色生态管理等促进旅游经济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