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78)
2023(8644)
2022(6768)
2021(6182)
2020(5103)
2019(11747)
2018(12068)
2017(23675)
2016(12753)
2015(14619)
2014(14866)
2013(14247)
2012(12375)
2011(11255)
2010(11571)
2009(10812)
2008(10556)
2007(9220)
2006(8355)
2005(7570)
作者
(37269)
(30921)
(30841)
(29356)
(19698)
(14695)
(13973)
(12062)
(11783)
(11000)
(10525)
(10370)
(9874)
(9861)
(9495)
(9398)
(9268)
(8978)
(8849)
(8808)
(7630)
(7615)
(7567)
(7068)
(6931)
(6910)
(6727)
(6716)
(6242)
(5978)
学科
(59603)
经济(59552)
管理(40796)
(33857)
(28107)
企业(28107)
方法(26879)
数学(23938)
数学方法(23428)
中国(17558)
(14266)
环境(13519)
地方(13035)
业经(12574)
(11258)
(10439)
理论(10330)
(10081)
(9749)
农业(9470)
(9170)
(8663)
资源(8589)
(8096)
贸易(8090)
城市(7854)
(7763)
技术(7725)
(7211)
产业(7027)
机构
学院(185692)
大学(184906)
管理(73379)
(73138)
经济(71365)
理学(63793)
理学院(63074)
管理学(61543)
管理学院(61247)
研究(60249)
中国(44902)
(40050)
科学(38744)
(31392)
(30002)
研究所(27480)
(27442)
(27257)
中心(27222)
业大(26600)
财经(25673)
(25524)
师范(25321)
北京(24991)
(23319)
(22572)
(22328)
经济学(22265)
农业(21232)
师范大学(20370)
基金
项目(128148)
科学(101944)
基金(93554)
研究(90992)
(81680)
国家(81095)
科学基金(70913)
社会(59245)
社会科(56246)
社会科学(56229)
(50103)
基金项目(49393)
自然(46825)
自然科(45697)
自然科学(45687)
自然科学基金(44815)
教育(42122)
(41948)
资助(38632)
编号(36730)
重点(28758)
成果(28525)
(27527)
(27422)
(25863)
课题(25278)
国家社会(24713)
创新(24215)
科研(24149)
教育部(23485)
期刊
(79122)
经济(79122)
研究(50920)
中国(36160)
学报(27382)
科学(27259)
管理(27113)
(24375)
(23187)
大学(20700)
教育(19488)
学学(19309)
技术(17307)
农业(16670)
业经(13488)
(13090)
金融(13090)
经济研究(12765)
财经(12266)
问题(11888)
资源(11823)
统计(11010)
图书(10791)
(10577)
(10483)
(9356)
技术经济(9342)
(9300)
决策(9257)
现代(9104)
共检索到267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盛广耀  
认为城市化所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关键不在于城市化本身,而在于城市化的发展模式是否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不同的城市化模式所产生的资源环境效应是不同的,它受到发展理念、环境政策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粗放型的城市化模式在经济发展中加大了资源环境消耗的强度和数量,而集约型的城市化模式则降低了资源环境消耗的强度和数量,有利于在经济发展中处理资源环境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伟波  向明  范红忠  
德国的城市化采用了以大城市为核心、建立互补共生的区域城市圈的模式。在城市圈内,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中小城市是城市体系中的主体。德国的这种城市化模式保证了低房价,减少了居民上下班通勤时间和成本,完善了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保持和发展了各城市独特的城市文化,形成和发展了多样化的旅游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秀霞  
从资源供给的角度看,人口城市化模式取决于一个地区实际人口与资源承载人口的关系。而区域资源承载人口取决于生态、经济和自然等多种资源的综合承载人口,且资源承载人口是动态的,是生产力的函数,自然资源承载是基础,经济承载是关键,生态承载是限制。本文探讨了资源承载人口的计算方法和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吉林省四平市2003年的承载人口进行了测算,分析了现实人口与承载人口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口城市化的模式。旨在达到区域土地供给约束、人居需求扩大和城市经济增长的三项式关系的平衡,使我国人口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简新华  刘传江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是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大势所趋,也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其特点,接着考察同步城市化、过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四种模式的特征、成因及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城市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有益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盛广耀  
城市化模式是城市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对国内关于城市化模式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从城市化模式的概念内涵、研究视角、影响因素、国外城市化模式的总结和中国城市化模式的选择等方面,综述了城市化模式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永华  
民工荒并不说明中国已经进入刘易斯拐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完毕,而是表示半城市化经济发展模式走到尽头。应对民工荒的根本举措是改变半城市化经济发展模式为城市化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实质是改变低人权优势,调整农民工与所在地居民的利益关系,关键措施是改革户籍制度,允许农民工的户籍迁入工作所在的城镇,使候鸟式的民工变为市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鲍超  方创琳  
城市化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均是影响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与反馈的机制。一方面,城市化引起区域用水总量、用水结构、用水效率等发生变化,并对这种变化产生胁迫与优化作用;另一方面,水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城市化具有支撑和约束作用,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可以成为城市化速度和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响应与反馈机理,并据此提出了调控模式与主要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尚启君  
在理论上,为了节省运费,工业企业内在地要求集中布局,这使大城市化成为城市化模式的主导形式。工业大规模集中布局之处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降水充沛、地势平坦、靠近沿海。一个国家难以改变的自然地理条件基本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城市化模式。根据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我国可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应重点发展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从总体上看,我国由于适宜工业大规模集中布局的区域非常稀缺,不宜发展过多的超大城市和密集的城市群。要促进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造共享工业集中布局稀缺区域的体制环境;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跨省流动人口的后顾之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智刚  周素红  
研究目的: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剖析目前在快速城市化地区普遍存在的5种土地开发模式,分析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案例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开发模式的多元化是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传统的土地使用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问题。研究结论:尽快统一对集体用地流转的管理思路,加强流转环节的税费管理,防止政府土地收益的进一步流失,强化政府的统筹作用,充分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城市用地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智环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从一般性来看可选择特大和大城市发展模式、中等城市发展模式、县城发展模式和建制镇城市化模式。但西部地区最好是选择以县城为重点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这是由西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历史状况、区域分工特点和西部地区的经济与政治条件决定的。为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应采取各种有效办法促进西部地区县城城市化的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新杰  薛东前  
以西安市1996~2006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分别从人口、经济、空间、生活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响应层面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和加权求和方法获得分指标和综合指标得分,结合动态和静态协调指数构建了15种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模型,并对其演化趋势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以协调与基本协调发展模式为主,总体经历了城市化滞后型弱势不协调发展模式到城市化滞后型强势基本协调发展模式再到城市化超前型强势协调发展的演化过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基本在协调发展的轨迹上,但也应注意研究期间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不仅表现出各自不同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方创琳  
中国正在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快速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加剧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寻找替代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改善我国城市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又是世界上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这为改变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提供了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风能资源与风电基地建设的空间布局格局,提出了我国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基地布局的"入"字型空间模式,采用GIS技术选择出与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紧密相关的七大无碳型高耗能产业基地;提出了由"七点两轴"组成的我国大规模风电开发的点轴空间模式,即集中建设东部沿海风电产业带和三北沿线风电产业带,重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敏,顾朝林  
“苏南模式”和“珠江模式”分别为我国江苏南部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同时也代表了我国两种典型的农村城市化模式。文章首先探讨了“苏南模式”和“珠江模式”的农村城市化特征和趋势 ,然后从乡村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角度对两种模式下农村城市化的机制进行比较分析 ,最后提出了这两种农村城市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