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37)
2023(8794)
2022(6691)
2021(6105)
2020(4757)
2019(10594)
2018(10688)
2017(21054)
2016(11610)
2015(12987)
2014(13029)
2013(12746)
2012(11485)
2011(10546)
2010(10834)
2009(10107)
2008(9980)
2007(9274)
2006(8681)
2005(7807)
作者
(33293)
(28570)
(28125)
(26531)
(17534)
(13706)
(12503)
(11073)
(10730)
(9861)
(9665)
(9091)
(8850)
(8836)
(8697)
(8514)
(8362)
(8176)
(8070)
(7853)
(7099)
(7090)
(6939)
(6537)
(6445)
(6433)
(6313)
(6159)
(5760)
(5683)
学科
(54026)
经济(53974)
(45494)
(40587)
农业(30266)
管理(26895)
(19774)
企业(19774)
中国(18201)
业经(17813)
地方(16170)
方法(13490)
(12436)
数学(11474)
数学方法(11374)
(10910)
农业经济(10426)
发展(10155)
(10148)
(9747)
(9122)
农村(9101)
(8489)
(8380)
土地(8239)
(8172)
(8039)
贸易(8034)
环境(7816)
(7796)
机构
学院(169044)
大学(161498)
(72039)
经济(70388)
管理(63795)
研究(60504)
理学(54790)
理学院(54186)
管理学(53314)
管理学院(53012)
(48323)
中国(46268)
科学(37097)
农业(36629)
(33940)
业大(31094)
(30513)
(28803)
中心(28050)
研究所(27680)
(26336)
(23389)
师范(23229)
财经(22522)
农业大学(22408)
(21458)
(21115)
(21042)
北京(20689)
经济学(20508)
基金
项目(112106)
科学(89064)
研究(84615)
基金(80522)
(69776)
国家(69060)
科学基金(59552)
社会(55262)
社会科(51949)
社会科学(51933)
(46181)
基金项目(43362)
(36724)
自然(36542)
教育(36135)
编号(36129)
自然科(35659)
自然科学(35655)
自然科学基金(35006)
资助(30393)
(28732)
成果(28072)
(27224)
重点(24983)
课题(24514)
(24132)
(22712)
国家社会(22712)
发展(22654)
(22317)
期刊
(90957)
经济(90957)
(54400)
研究(49231)
农业(36665)
中国(36370)
科学(25721)
学报(25300)
业经(21848)
大学(20168)
管理(19839)
学学(19369)
(19263)
(18391)
金融(18391)
(17158)
教育(15382)
问题(15325)
农业经济(13945)
农村(13857)
(13857)
技术(13788)
经济研究(11266)
世界(10691)
(10485)
财经(10362)
资源(10340)
经济问题(10120)
现代(9380)
农村经济(9085)
共检索到258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全亮  
城市化是农民非农化的保障,非农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非农化需要城市化作保障,才能更稳定、更持久。将非农化和城市化结合起来共同发展才是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世芳  文会中  苏正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全亮  
农民非农化的理论基础在于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消减二元经济结构的异质性,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转移直至消失的过程,是二元经济一元化的过程。其现实基础在于:首先,河南省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大量农民处于隐性失业的状态。其次,收入的相对差异是农民非农化的直接动因,非农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表明迫切需要农民非农化。再次,政府对农民非农化转移的政策支持。最后,城市发展是农民非农转移的外部拉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孟平  
农地对于农民来讲 ,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 ,亦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农地的转居农民 ,随着市场取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将可能在生存、就业和发展等方面遇到困难。之所以如此 ,主要是因为用来处理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问题的现行制度安排存在明显缺陷。为了弥补这些制度缺陷 ,在重新安排相关制度时 ,应当允许农民从农地非公共目的的转让中取得一定收益 ,并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成艳  孙占文  王庆琨  孔玲  
在我国经济双轨式增长宏观背景下,政府主导的农地非农化制度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双轨式特点,而这种土地的非农化制度模式由于其存在的种种弊端而处于一种亚稳定状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应逐渐淡出土地市场, 构建政府严格管制下的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必将是我国农地非农化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凤珍  
近年来,河南省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者通过对河南省失地农民状况的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河南省失地农民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转变观念、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保护失地农民合法利益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余庆年   王虎威  
深入理解和掌握耕地“非农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原因对保护耕地并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中国产粮第二大省河南,以县域为单位,基于河南省1980—2020年土地利用长时序空间数据,采用重心转移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揭示全省158个县级评价单元1980—2020年来耕地“非农化”的空间分布特征、时空迁移路径和集聚特征,以期为河南省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河南省耕地资源东西分布差异大,集中连片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耕地总面积随时间推移呈波动减少。(2)耕地“非农化”等级时空差异较大,豫西地区耕地“非农化”较为缓和,中部和东部地区呈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的态势。(3)河南省耕地“非农化”空间不均衡性增强,空间格局小幅波动,耕地“非农化”重心以先向东南和西南后向东北的路径迁移。(4)河南省耕地“非农化”空间分布格局在4个时期均呈现出集聚特性,空间集聚程度先增大后减小,高—高和低—低聚类主导格局变化。本研究揭示了1980—2020年河南省耕地“非农化”的时空演变格局,为政府管控耕地“非农化”现象、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民书  李文溥  林枫  
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郊区农村属于被动加入城市化行列。由于郊区农业边际收益高,农民非农化水平相对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城郊农民违章搭盖带来的收益,增加部分农民自愿待业的倾向。推进郊区农村城市化,需广辟农民非农化途径,鼓励农民发展第三产业,把处理农民违章建筑与允许农民集资建设"外来人员公寓"和农民的劳动就业联系起来,促进郊区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的就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简新华  张国胜  
在人多地少的国家里,如何正确处理“农地非农化”与保障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相互关系,是顺利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必须合理解决的难题之一。日本战后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历程和经验教训表明:“农地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和“市民化”应该基本同步,“农地非农化”必须与耕地保护相结合,实现农地的合理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农地非农化”主要应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政府进行必要的合理的规划和调控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竹林  
城市化是市民化的舞台和载体,是市民化的依托条件;市民化是城市化的结果和目的,是城市化的核心内容。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城市化发展水平,而且依赖于城市所能提供和创造的就业机会及发展空间大小。但是,目前农民工市民化却面临城市化发展的低水平、城市就业扩张力度不足、城市容量有限等城市化发展困境的制约。只有对城市化发展战略进行审视和选择,培育城市的主导产业,培育有劳动力集聚效应的非正规经济部门的发展,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发挥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才能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坚  葛晓巍  刘克春  
文章分析表明:非农化进程中农民从事某一工作的时间和从事非农工作的总时间较长,并且转换工作次数较少,由此可知我国从事非农职业农民的流动性并不强。农民工作稳定在非农化进程中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进一步关注如何使这些农民真正转换身份成为市民并向高声望职业流动。除了改革相关制度为他们创造好的就业环境外,让他们具有向上流动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厚军  
最近,为了真实而又全面地了解湖北天门市农民奔小康的进展情况,我们组织近6000人对全市31.91万农户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以组为单位,逐户登记其生产、经营、收入、消费等状况的方法,并对典型户进行了跟踪调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浩军  
农民工作为我国庞大却弱势的特殊社会群体,是经济社会结构变迁后劳动力资源自由流动优化配置的必然结果。平稳有序合理的解决农民工问题,既有利于解决三农痼疾,又能推进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分流农民转移就业的现实意义;农民工作为农民非农就业主渠道对现代化的贡献;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原因;农民工转移就业的瓶颈因素及对策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