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09)
2023(13159)
2022(10725)
2021(9610)
2020(7580)
2019(17088)
2018(17010)
2017(31881)
2016(16916)
2015(19208)
2014(19429)
2013(19246)
2012(18380)
2011(17182)
2010(17475)
2009(16094)
2008(15729)
2007(13917)
2006(13060)
2005(12442)
作者
(50610)
(42164)
(42121)
(40271)
(27273)
(20197)
(18957)
(16374)
(16252)
(14929)
(14871)
(13938)
(13730)
(13662)
(13250)
(13124)
(12595)
(12220)
(12126)
(11724)
(10879)
(10299)
(10226)
(9789)
(9574)
(9545)
(9233)
(9137)
(8561)
(8378)
学科
(99875)
经济(99790)
管理(41584)
(39724)
中国(33257)
方法(28969)
地方(28231)
(26943)
企业(26943)
数学(25469)
数学方法(25365)
(25243)
业经(20451)
农业(17652)
(17118)
贸易(17101)
(16944)
(16489)
地方经济(16382)
(16101)
(15681)
(15196)
金融(15196)
(15006)
银行(14987)
(14684)
(14555)
环境(14503)
产业(12372)
发展(12028)
机构
大学(254872)
学院(254509)
(123999)
经济(121737)
研究(103350)
管理(89149)
中国(79546)
理学(74417)
理学院(73425)
管理学(72409)
管理学院(71911)
科学(58151)
(56882)
(52997)
(52629)
研究所(47281)
中心(44339)
财经(41298)
(41129)
经济学(40878)
(38877)
(37621)
北京(37429)
(37104)
经济学院(36519)
(35629)
师范(35335)
业大(32567)
科学院(31794)
农业(31637)
基金
项目(159475)
科学(126721)
研究(119012)
基金(116896)
(101857)
国家(101035)
科学基金(85460)
社会(80615)
社会科(76571)
社会科学(76555)
基金项目(60389)
(59424)
教育(52312)
(50759)
自然(50373)
自然科(49212)
自然科学(49200)
自然科学基金(48334)
资助(47490)
编号(45556)
(41635)
成果(37900)
重点(36667)
(36022)
国家社会(35186)
发展(34679)
(34147)
课题(33589)
中国(32304)
(32178)
期刊
(151541)
经济(151541)
研究(89932)
中国(58459)
(40223)
(37682)
科学(36518)
管理(36316)
学报(36113)
(29354)
金融(29354)
大学(28050)
农业(27536)
教育(26289)
学学(26261)
经济研究(25855)
业经(22299)
财经(21970)
技术(21925)
问题(21194)
(19341)
(17607)
世界(16961)
国际(16545)
(15353)
技术经济(14150)
现代(12660)
经济问题(12521)
资源(11902)
(11882)
共检索到418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鞍钢  
中国是过去25年中世界上城镇人口增长率提高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和城镇。沿海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的主要地区,中西部人口大省和人均耕地水平较低的地区是农村人口的主要迁出地。今后20年是中国城镇化加速阶段,有效促进城乡间劳动力的流动,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中国在城乡间采取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制度安排不仅侵害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利益,而且造成了巨大的制度性机会成本,使得中国的宏观经济付出了高昂代价。城市化既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吕健  
本文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问题。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显著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育经费投入对于高等教育的推动力存在着东西部不平衡;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支持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东部相互带动,中、西部相互竞争的现象。最后,本文认为,城市化不仅实现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也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进步,提高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桂军  张辉  金田林  
本文基于1986—2018年省级层面数据,利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考察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变动趋势。研究表明:(1)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均是中国经济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近年来技术进步对经济质量发展的贡献逐渐让位于产业结构调整;(2)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质量发展的贡献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合理化而非高级化,研究区间内,产业结构合理化始终正向影响中国经济的质量发展,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只有在2009—2018年表现出正向的影响效应;(3)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合理化同经济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正向依存关系,这说明经济质量发展水平越高,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质量发展的贡献越大;(4)产业结构高级化同经济质量发展之间则呈现出负向的依存关系,这意味着产业结构高级化只有与当前经济质量发展水平相匹配时才能显著地推动经济的质量发展,而不是越高越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寒菊  龙海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军善  
经济发展离不开货币推动,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古今中外历史的明证。但是,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适宜的货币推动,如果对货币推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力度掌握得不准,就会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好货币推动力的作用,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守宏  
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先导,农村十年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其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之一,就是乡镇企业的奋然崛起。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在过去的十年中支持了农村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国民经济增长格局,而且将在更长的历史时期内,在更大的规模上,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影响中国经济的未来。本研究报告试图站在国民经济全局的立场上,从总量增长和结构变革的角度,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乡镇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象  
乡镇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吴象当前这场以市场为取向影响深远的改革,是80年代初在农村发端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能不断深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村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制是中国农民的一大创造,从“一统天下”的计划经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竹  李诗瑶  常芳  
本文以我国粮食主产区为考察对象,运用HP滤波方法比较分析了其中6个省的农业总产值和农业贷款的周期性变化,进而以吉林省为例,基于VAR模型测度了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等银行金融机构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度。结果表明:农业贷款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先导作用;其中,农村信用社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是具有持续性的,而其他商业银行对吉林省农业发展的贡献很小。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开发新型农业信贷产品,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廖元和  廖宇翃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两次历史性变化,中国的产业布局高度集中于东部,这与全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相矛盾,也与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相矛盾。应实施"有重点协调式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尤其要在中西部地区培育类似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新的经济增长极,通过产业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进而加快全国的城市化进程。同时,还应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农民工就业补贴和就业培训,实行土地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海波  陶章华  
文章剖析了城市化的涵义 ,指出了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密切的关系 ,并以完成工业化 ,启动内需 ,提高农民收入 ,增加就业机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结构调整等许多方面 ,论证了城市化所具有的积极促进作用 ,得出了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的结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刚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源型技术和要素投入的过度依赖在创造"中国奇迹"的同时,也造成了科技与经济的"两张皮"。在从制造经济向创新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以新知识创造及其商业化为导向的创新型创业活动及其组织和制度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结构性变革及可持续发展新的动力来源和实现机制。对新的动力来源和实现机制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是制定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与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相适应,组织变革的重心是从生产网络向创新网络的演化,制度变革的重心则是从优化投资环境向构建创新创业环境的转变。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欣  
现阶段 ,我国的城市化还相对滞后 ,因而在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 ,应注意城市化与工业化、城镇化、非农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重视由于城市化所引发的就业问题、城镇人口膨胀问题、城市建设问题以及失地农民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松涛  刘光中  贺昌政  
本文采用人均GDP等 9个经济变量因子 ,分析了我国 1 5个副省级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普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鹏  
文章从产业层面推导出经济增长核算方程,得到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劳动力人口规模变化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基于中国相关数据的研究发现,1953—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在不断变化,其中1954年、1957年、1958年、199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劳动力人口的大幅增加;1956年、1968年、1972年、1974年、1978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在其他年份,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增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思睿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是中国会计界耳熟能详的名言,而其中的"会计"往往侧重于财务会计却忽略了管理会计。而今,曾经"寂寞"的管理会计,将与我国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趋势紧密相联。2013年12月,"新理论、新实践、新未来———管理会计高层研讨会"(下称管理会计高层研讨会)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召开,出席会议的财政部部长助理余蔚平在其主题演讲中表示,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意义重大,是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