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76)
2023(18175)
2022(14909)
2021(13630)
2020(11211)
2019(25903)
2018(25851)
2017(49546)
2016(27051)
2015(30890)
2014(31239)
2013(30578)
2012(28347)
2011(25785)
2010(26553)
2009(24790)
2008(24821)
2007(22778)
2006(20314)
2005(18842)
作者
(80123)
(66937)
(66820)
(63565)
(42606)
(31878)
(30384)
(25922)
(25382)
(24015)
(22838)
(22583)
(21493)
(21442)
(20873)
(20821)
(20030)
(19914)
(19397)
(19247)
(16882)
(16578)
(16441)
(15174)
(15170)
(15161)
(15042)
(14937)
(13498)
(13277)
学科
(119221)
经济(119084)
管理(79885)
(77418)
(61946)
企业(61946)
方法(46583)
数学(40397)
数学方法(39707)
中国(37054)
(35095)
地方(29264)
(28515)
业经(28354)
(26340)
农业(23586)
(22286)
(20795)
贸易(20779)
(20525)
银行(20487)
(20072)
(19656)
(19368)
金融(19363)
理论(18870)
环境(17871)
(17699)
技术(17493)
(17424)
机构
学院(396071)
大学(392975)
(161473)
经济(157709)
管理(147727)
研究(137380)
理学(125283)
理学院(123809)
管理学(121392)
管理学院(120649)
中国(105161)
(85181)
科学(83400)
(76848)
(70274)
(66431)
(63323)
研究所(63066)
中心(62724)
财经(59331)
业大(56750)
北京(54267)
(53775)
(53428)
师范(53255)
农业(51620)
(50502)
(49781)
经济学(49059)
经济学院(44014)
基金
项目(253056)
科学(198662)
研究(187070)
基金(180502)
(156407)
国家(155052)
科学基金(132759)
社会(117829)
社会科(111646)
社会科学(111612)
(101023)
基金项目(94324)
教育(87264)
(84455)
自然(84019)
自然科(82058)
自然科学(82040)
自然科学基金(80511)
编号(77877)
资助(74221)
成果(64498)
(58333)
重点(57668)
课题(55563)
(55188)
(52379)
创新(49018)
(48113)
国家社会(48084)
科研(47565)
期刊
(190458)
经济(190458)
研究(120731)
中国(87174)
(62854)
(60403)
学报(58968)
管理(57502)
科学(55904)
教育(48959)
大学(45390)
学学(42471)
农业(41905)
(40165)
金融(40165)
技术(37275)
业经(32544)
经济研究(29800)
财经(29610)
问题(26055)
(25469)
(22423)
技术经济(19967)
统计(19596)
(19445)
图书(19025)
(18916)
商业(18497)
现代(18452)
(18172)
共检索到614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德元  
城市化是人口和生产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聚集的结构转变过程。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化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逐步形成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城市化动力机制,促进要素的空间聚集。在发展路径上,要坚持以制度创新推动城市化水平提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褚明浩  
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是一种"完全城市化",是农民城市化的理想类型。完全城市化具有就业职工化、生活城市化与农民市民化等特征。在城乡阶层分化的背景下,农民有充分的动力实现完全城市化,具体表现为发展需要与城市生活享受,教育竞争与劳动力质量提升,婚姻竞争与阶层流动期待。农民实现完全城市化的实践路径:东部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繁荣,市场就业机会充分,构成农民从农村退出、向城市迁移的动力;农民家庭做出合理策略安排,通过家庭劳动力优化配置实现家庭积累最大化,提供了农民融入城市生活的经济基础。农民完全城市化的最终状态是农民市民化,均等的保障制度是农民市民化的制度基础。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国旗  刘思婧  
通过分析企业、政府、社会公众对资源型城市逆向物流一体化发展的驱动力,构建了基于集聚效应和专业化分工的逆向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提出了资源型城市逆向物流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共生模式、全社会循环模式、两网合一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构成要素、运作主体、设施配置及适用对象。最后,以四川省的四类资源型城市为例,分析了其逆向物流服务体系的发展情况,给出了逆向物流一体化发展模式的选用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欢芳  胡振华  
世界经济历经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走向"低碳化",这将从根本上长期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而发展低碳产业集群对于实现中国低碳经济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低碳产业集群强调集群企业是一个集经济人、社会人和生态人于一体的复合系统,其发展既受到构建绿色竞争力、提升企业长远发展绩效等内源性动力的拉动,也受到国际贸易碳壁垒、政府政策刺激和公众低碳消费意识增强等外在压力的驱使。发展低碳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是核心灵魂、集群生态化是关键途径、体制创新则是重要保障。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向南  金喜在  
在我国进入加速推进城镇化的关键阶段,粮食主产区面临农业生产空间被挤压的风险。在保持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的同时加快城镇发展,应选择体现其特点的特色城镇化之路,以县域拉动模式为主要实现路径,构建县域投资拉动、产业拉动、内需拉动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提升县域在粮食主产区特色城镇化加速进程中的支撑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需重点把握特色城镇化路径的战略支点及动力机制,走产城融合、夯实产业根基、整合县域城镇群、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曹宝明  顾松年  
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苏南模式”,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创新,已经转换为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的“新苏南发展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以“两个率先”为目标,以园区经济为载体,以打造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为引擎,坚持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互动并进的过程中,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一体化;其路径特征是:城乡联动的工业化之路,内外互动的经济国际化之路,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聚之路,以大中城市为主导、以小城镇为纽带的城市化之路,竞相发展的县域经济之路,以人为本、富民为先的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之路,“以城统乡”的城乡一体化之路。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余海宗  袁洋  
审计模式的变革体现了我国的现实需要和国际趋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突破了传统范畴,适应了新形势的要求。审计模式的演进和发展对提升我国的审计质量,发展我国审计事业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审计模式演进的背景入手,介绍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特点与种类,分析了审计模式变革在新审计准则中的体现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存有问题及现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景诗龙  王俊豪  
PPP模式在中国还处于探索阶段,从动力机制角度研究中国PPP模式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中国PPP模式发展动力机制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它主要由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及相互作用机理构成。其中内在动力主要包括利益驱动力和协同推进力,外在动力主要包括制度保障力、监管约束力和市场促进力。本文以此为导向对当前中国PPP模式发展的动力障碍进行系统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中国PPP模式发展的策略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志旺  
文章依据空间杜宾模型构建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模型,利用我国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别进行时期固定效应模型、空间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双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并基于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动力因素分解,认为产业结构是影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因素,不同省级行政单位的城市化发展存在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本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会对其他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杰,李江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和动力机制,指出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以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章辉  吴柏均  杨上广  
本文通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中具有区域性特征的3种动力机制:政府政策的自上而下推动效应、乡镇企业内源型扩张效应、经济全球化的外延型推拉效应;最后,本文分析了江浙沪之间城市化的路径演进与路径差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琨  吕波  
完善的商圈发展动力机制能够促进各种动力互相搭配,互相激励,从而有效、持续地促进商圈的发展。本文在提出商圈动力发展系数的基础上,对商圈的发展动力机制进行了量化研究,该研究有助于合理构筑和不断优化商圈发展的动力系统,预测商圈发展的未来潜力,从而对商圈选址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丁刚  张颖  
基于较翔实的数据资料,本文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历史回顾并对其改革开放30年来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概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其动力机制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显著特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君  肖洪安  
农村城市化问题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农村城市化的动力机;二是面对加入WTO后世界城市竞争环境与压力,对城市化发展中的一些战略理念——城市化目标、发展模式、城市集合、经营理念、扩张边界,进行了重新审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成新  郝兆印  孙雪  任柏华  姚士谋  
21世纪被誉为"城市时代"。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一直处于快速发展轨道,2011年全国城市化率达到51.3%,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转折点。而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社会矛盾凸显、环境负荷加重的关键时期,城市化模式亟待创新。本文在从城市发展质量、城乡二元矛盾、城市社会分层和资源环境危机等方面阐释我国城市化模式转变必要性的基础上,基于科学发展观理念提出,今后应该采取多元集约型协调发展的人本城市化模式,并从发展速度、扩张模式、动力机制、区域分工、城乡关系等方面提出我国城市化新模式实施的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