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33)
- 2023(10582)
- 2022(8284)
- 2021(7744)
- 2020(5970)
- 2019(13668)
- 2018(13495)
- 2017(25422)
- 2016(13661)
- 2015(15461)
- 2014(15279)
- 2013(15179)
- 2012(13849)
- 2011(12843)
- 2010(12814)
- 2009(11947)
- 2008(11731)
- 2007(10412)
- 2006(9494)
- 2005(8581)
- 学科
- 济(68748)
- 经济(68685)
- 农(49451)
- 业(38498)
- 农业(32910)
- 管理(27426)
- 中国(25175)
- 方法(21270)
- 业经(19959)
- 数学(19550)
- 数学方法(19472)
- 地方(15874)
- 企(15858)
- 企业(15858)
- 发(14897)
- 贸(13042)
- 贸易(13034)
- 制(13026)
- 易(12784)
- 农业经济(12476)
- 发展(12338)
- 展(12237)
- 财(10441)
- 人口(10211)
- 体(10085)
- 学(9921)
- 银(9877)
- 银行(9859)
- 环境(9769)
- 行(9617)
- 机构
- 学院(200447)
- 大学(197884)
- 济(95885)
- 经济(94245)
- 研究(77235)
- 管理(73551)
- 理学(63536)
- 理学院(62810)
- 管理学(61954)
- 管理学院(61591)
- 中国(60772)
- 农(52230)
- 科学(43680)
- 京(42535)
- 农业(39513)
- 所(38248)
- 财(37614)
- 中心(34979)
- 研究所(34751)
- 业大(33918)
- 经济学(30817)
- 财经(30191)
- 江(28644)
- 经(27927)
- 经济学院(27892)
- 范(27235)
- 师范(27056)
- 北京(26822)
- 院(26568)
- 科学院(25172)
- 基金
- 项目(135207)
- 科学(108409)
- 研究(102169)
- 基金(101299)
- 家(88387)
- 国家(87597)
- 科学基金(74892)
- 社会(70381)
- 社会科(66432)
- 社会科学(66419)
- 基金项目(53565)
- 省(50271)
- 自然(44085)
- 教育(43545)
- 自然科(43100)
- 自然科学(43093)
- 自然科学基金(42336)
- 划(42152)
- 编号(40618)
- 资助(39173)
- 成果(32201)
- 发(32014)
- 部(31338)
- 国家社会(31224)
- 农(31046)
- 重点(30108)
- 中国(27984)
- 课题(27360)
- 创(27318)
- 发展(26982)
- 期刊
- 济(111707)
- 经济(111707)
- 研究(64001)
- 农(58781)
- 中国(43866)
- 农业(40263)
- 科学(31254)
- 学报(30304)
- 大学(24645)
- 财(24422)
- 学学(23510)
- 业经(23325)
- 管理(22307)
- 融(22093)
- 金融(22093)
- 业(18822)
- 问题(18083)
- 经济研究(16655)
- 教育(16610)
- 世界(14977)
- 财经(14861)
- 农业经济(14849)
- 技术(14649)
- 农村(14406)
- 村(14406)
- 经(13041)
- 版(11648)
- 贸(11643)
- 经济问题(11545)
- 资源(11471)
共检索到306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智环
城市化是农村过剩人口转移的最终出路。中国农村过剩人口转移的状况最终取决于城市化的进程与水平,而目前我国城市化的弱质状况导致了农村过剩人口转移受阻。要加快农村过剩人口转移,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改变城市化弱质的状况,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
城市化弱质 农村 过剩人口 转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丁洪
本文对Lewis双元经济理论中的一个结论提出质疑 ,通过中国与韩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比较 ,分析了中国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原因和导致发展中国家双元经济长期化的原因 ,并运用Takeo的“主观均衡位置假说”探讨了发展中国家中兼职就业提高农户收入的可能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新
本文是对中国农民创办乡镇企业的非经典转移路径的描述与分析。传统发展理论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只存在"农村一城市"这条单一的"经典路径",但是占相当比重的中国农民却通过创办农村工业实现了原地转移,该路径为"农村→农村工业"。本文认为非经典转移的短期绩效是能够降低当时转移成本,但从长期看可能会面临二次转移成本。
关键词:
非经典转移 要素流动能力 收入支出弹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纯彬
中国农村城市化道路之我见刘纯彬中国的城市化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现有479个城市的发展,二是农村地域的城市化。本文重点讨论第二个方面的问题。一、中国城市化现状分析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程度的基本指标之一,是该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中外一些学者认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哲夫,杨心恒
一问题的提出人口城市化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口职业结构的转变过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也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的过程。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主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程姝 韩学平
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都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印度与中国同属于金砖国家,历史背景与国情现状相似。印度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迟缓;转移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也呈现不均衡的发展态势。本文通过对印度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凝滞状态进行分析,从产业结构的发展类型、就业制度、户籍制度、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对中国新时期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市化进程 工业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洪武 班茂盛
人口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对已经进入城镇完成转移的农村人口和仍留在农村尚未完成转移的农村人口的对比研究,指出文化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观念态度等社会素质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农民素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素质问题 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荣胜
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影响或支配着其他制约因素。转移能力的增强能够拓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间,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动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一定程度克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阻力,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因而,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是决定城市化进程快慢的主导要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汪冬梅 刘廷伟 王鑫 武华光
本文首先建立了城市化动力机制的综合分析框架;然后以世界城市化的实践为背景,整合相关的经济理论,系统分析了产业转换与发展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相关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城市化 动力机制 产业转换与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杨 彭怡
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化对农业产业化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要从根本上实现农业产业化、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只有尽快转移目前农村过多的剩余劳动力,而城市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最后,文章对近期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市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碧花
农村弱质劳动力是指劳动能力相对较弱,不适宜承担高强度的劳动,文化素质偏低者,其经济学特征是个人的边际产出低于社会平均产出。目前我国农村的弱质劳动力主要是老龄人口、青年中的女性人口、以及其他的健康受损者。土地流转有其必然性,农业生产也有规模化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弱质劳动力的就业和收入都将恶化。因此,可以考虑从建立土地流转特别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教育等方面保护农村弱质劳动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邓英淘
我国农村经济经过14年的变革与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农村工业的高速增长更为世人所注目。进入90年代之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农村工业的高速增长能否继续下去,能否仍然作为整个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支柱?为了看清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把农村经济发展放在城乡经济关联的背景中加以考察,特别是要把它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联系起来加以把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伟 费广胜
农村城市化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因而必须积极应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 ,从提高思想认识、探索新型城镇管理体制、完善城镇规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筹措资金和改革户籍制度等方面不断探索 ,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市化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