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83)
- 2023(15502)
- 2022(12626)
- 2021(11663)
- 2020(9611)
- 2019(22024)
- 2018(21793)
- 2017(42846)
- 2016(22948)
- 2015(25761)
- 2014(25482)
- 2013(24843)
- 2012(22250)
- 2011(19791)
- 2010(19841)
- 2009(17918)
- 2008(17146)
- 2007(15102)
- 2006(13207)
- 2005(11290)
- 学科
- 济(102398)
- 经济(102295)
- 业(68528)
- 管理(60266)
- 农(48220)
- 企(46682)
- 企业(46682)
- 方法(44387)
- 数学(40042)
- 数学方法(39399)
- 农业(31993)
- 中国(27645)
- 业经(26322)
- 财(22116)
- 地方(22031)
- 贸(20514)
- 贸易(20504)
- 易(20044)
- 制(17023)
- 技术(16115)
- 学(15373)
- 发(15027)
- 产业(14833)
- 理论(14332)
- 环境(13959)
- 出(13252)
- 策(13208)
- 银(13039)
- 银行(13027)
- 体(12774)
- 机构
- 学院(318761)
- 大学(311815)
- 济(137431)
- 经济(134845)
- 管理(127370)
- 理学(111592)
- 理学院(110515)
- 管理学(108332)
- 管理学院(107767)
- 研究(101225)
- 中国(77091)
- 京(64101)
- 农(63787)
- 科学(60893)
- 财(57838)
- 业大(51229)
- 农业(48850)
- 中心(48683)
- 所(48312)
- 财经(46849)
- 江(46673)
- 研究所(43997)
- 经(42953)
- 经济学(42753)
- 范(39489)
- 师范(39111)
- 经济学院(38924)
- 北京(38807)
- 州(36761)
- 院(36503)
- 基金
- 项目(224046)
- 科学(179270)
- 基金(164829)
- 研究(164733)
- 家(142651)
- 国家(141479)
- 科学基金(124024)
- 社会(108100)
- 社会科(102591)
- 社会科学(102568)
- 省(89015)
- 基金项目(87490)
- 自然(79123)
- 自然科(77412)
- 自然科学(77400)
- 自然科学基金(75989)
- 教育(75066)
- 划(73085)
- 编号(66819)
- 资助(66577)
- 成果(50969)
- 发(50116)
- 重点(49822)
- 部(49529)
- 创(47567)
- 国家社会(45662)
- 课题(44805)
- 创新(44369)
- 教育部(42865)
- 科研(42490)
共检索到455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伟军 洪功翔 骆永民
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利用东中西部1998—2009年的数据和面板VAR方法考察了城市化对非农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城市化的溢出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间是非均衡的,并成为拉大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东部较高的城市化率通过人力资本积聚对非农产业产生显著溢出效应;中部城市化溢出不明显,其非农产业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工业自身的累积循环效应;西部城市化溢出作用非常微弱,其产业发展模式呈显著资金推动特征。本文据此提出,中西部应采取更加主动的城市化政策来吸引人力资本集聚和技术进步,以更好实现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目标。
关键词:
城市化 非农产业 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明 刘小勇 董建功
利用中国1986-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空间面板Durbin模型,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纳入空间因素之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更为显著,且间接效应明显高于直接效应。这一结果表明,相邻地区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会显著提高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通过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对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因此,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利用城市化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引导城市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明 刘小勇 董建功
利用中国1986-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空间面板Durbin模型,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纳入空间因素之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更为显著,且间接效应明显高于直接效应。这一结果表明,相邻地区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会显著提高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通过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对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因此,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利用城市化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引导城市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城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浩然 衣保中
本文基于中国268个城市2003-2008年的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了地理距离因素对城市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间溢出效应随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形曲线过程,最优的溢出距离出现在50公里左右;城市间的外溢效应在180公里范围内表现得最为显著,200公里以外明显减弱。这一结论为我国当前经济圈域的划分提供了依据。研究还证实了科技投入、公共服务水平、金融条件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推动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浩 王晓玲
用1998-2013年资源枯竭型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非农产业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显示:经济增长、非农产业均促进了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的发展;控制变量中,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科技水平也有利于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的发展,劳动投入虽对人口城镇化有正影响,但与空间城镇化呈负相关;经济制度对人口城镇化的负影响不显著,但阻碍了空间城镇化的发展。从空间差异来看,除东北地区影响不显著外,经济增长对其它区域的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除西部地区外,非农产业也极大地促进了其它区域的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的发展;同时物质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傅前瞻
文章借鉴Feder模型,构建非农产业和农业的两部门非均衡模型,并利用中国1981-2011年的宏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非农产业发展对农业生产具有拉动作用及溢出效应,且非农产业的要素边际生产率远远高于农业。因此,在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农户分散经营的特点,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要考虑到非农产业的发展,积极发挥非农产业的农业生产的外溢效应,实现包容性增长。
关键词:
Feder模型 非农产业 农业 溢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伟
基于2001-2013年我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各个省域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使用0~1邻接权重矩阵、地理距离权重矩阵和嵌套权重矩阵的Moran's I指数分析了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依赖性,并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农业财政投入、农业科技投入和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基于三种权重矩阵得出研究结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邻近(或地理距离较近、经济特征相似)地区的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空间依赖性 城镇化 工业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志翠 徐波 卞亚斌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方面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对提升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我国土地价格存在着双重扭曲,这又加大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文章运用最新的面板VAR模型,利用1998—2011年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三者间的影响机理、因果关系、动态路径等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并将东中西部不同区域进行对比分析,为各地区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阶段的城市化、土地价格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丁一兵 钟阳 赵宣凯
本文利用改进的空间面板模型对日元国际化的直接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国同日本的实际双边贸易额与一国外汇市场的发达程度对其使用日元进行交易的意愿产生正向作用。此外,一国外汇市场的发达程度,会对相邻国家使用日元的偏好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这反映出日元国际化过程中通过一国金融市场发达程度而产生空间溢出效应,也就是金融市场越发达的国家在增加使用日元的同时可以带动周边国家对日元交易需求的提高。最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相邻国家间在使用日元交易上也存在竞争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巍 王春平 李旭
利用2008—2013年27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农业FDI与农业技术存在非线性关系,不同地区农业FDI影响存在差异,农业外资只对部分农业投资不足地区的农业技术发展带来了正效应;农业FDI对农业技术的影响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农业FDI的技术溢出效果越大,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不能很好的吸收农业FDI中的技术溢出,外资对这些地区的农业技术发展形成了阻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建康 谷国锋 姚丽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在促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却伴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基于此,文章选取了2002-201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自相关性检验和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表征与保障两个方面考察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虽然相关程度逐渐减小但仍非常显著;人口非农化、固定资产投资与政府能力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消极影响,而产业结构、城市建设用地与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影响,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即邻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会对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最后文章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璇 沈满洪 谢慧明 沈伟腾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陆源污染防治是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对中国沿海11个省(直辖市)2006—2015年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测算的基础上,运用面板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地区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否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陆源污染排放。结果表明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不仅会显著降低本地区的陆源污染排放,还会外溢到邻近地区,进而促进陆源污染排放量的减少。同时发现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在时间上呈现不断攀升的发展态势,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此外陆源污染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呈现在地区集聚的规模污染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学鹏 李进伟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城市化发展具有正向效应的假说,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变迁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的变动具有惯性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城市化发展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化发展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城市化发展水平在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变动并未表现出惯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青山,尹相飞,梅林,祁学文
通过建立反映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将东北区36个地市级行政地域单元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并结合各地人口城市化水平,根据人口城市化与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作用机理,将人口城市化对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响应关系划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区域,以此对人口城市化与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响应关系进行评价与分析。
关键词:
东北区 人口城市化 非农产业 响应类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冉启英 徐丽娜
省际产业转移为承接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文章采用2006-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拓展的动态偏离—份额模型测算省际产业转移承接量指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动态门限面板模型,实证考察了省际产业转移与承接地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环境规制在其中的非线性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省际产业转移不仅会加剧承接地环境污染,对邻近地区的环境状况也存在负向影响,"以邻为壑"现象屡见不鲜;环境规制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地区环境污染,但空间关联地区环境规制的强化会使本地环境状况恶化;省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环境规制强度门限效应:环境规制趋紧,可相对减少产业承接带来的环境污染效应。据此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高校创新产出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产业链视角下农产品价格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三元VAR-BEKK-GARCH(1;1)模型
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城市化与房价关系研究
环渤海城市制造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溢出效应与拥挤效应——基于面板门限模型的实证分析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与吸收能力——基于门槛面板数据模型视角
技术溢出视角下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的决定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
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和省域面板数据的检验
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31省市数据的面板空间模型
生猪价格的省域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动态关联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模型和DY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