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76)
2023(16173)
2022(13064)
2021(11821)
2020(9449)
2019(21083)
2018(20683)
2017(39046)
2016(21395)
2015(23335)
2014(23062)
2013(22622)
2012(20227)
2011(18217)
2010(17958)
2009(16432)
2008(15833)
2007(13757)
2006(12061)
2005(10732)
作者
(63024)
(53007)
(52268)
(49687)
(33148)
(25388)
(23552)
(20577)
(19975)
(18523)
(18117)
(17739)
(16971)
(16364)
(16271)
(16116)
(16100)
(15563)
(15045)
(14990)
(13293)
(12821)
(12744)
(11963)
(11831)
(11593)
(11582)
(11563)
(10614)
(10584)
学科
(87089)
经济(87003)
管理(56936)
(54183)
(39581)
企业(39581)
方法(32484)
(28407)
数学(28324)
数学方法(28051)
中国(26791)
地方(25518)
业经(21518)
农业(19822)
(19816)
(19681)
环境(16632)
(15311)
(14668)
贸易(14659)
(14098)
(13547)
技术(12494)
地方经济(12488)
(12421)
银行(12373)
(12164)
金融(12161)
(12014)
理论(11767)
机构
学院(294453)
大学(293173)
(113733)
经济(111010)
管理(108867)
研究(104338)
理学(94389)
理学院(93110)
管理学(91340)
管理学院(90791)
中国(76452)
科学(69548)
(64572)
(58696)
(53167)
业大(50121)
(49496)
研究所(49141)
中心(48085)
农业(46116)
(44383)
(41499)
师范(40974)
北京(40079)
财经(39780)
(38605)
(36465)
(36259)
经济学(34790)
(33709)
基金
项目(213582)
科学(167462)
基金(154594)
研究(148936)
(138697)
国家(137556)
科学基金(116790)
社会(96936)
社会科(91767)
社会科学(91742)
(84450)
基金项目(83455)
自然(76734)
自然科(74896)
自然科学(74872)
自然科学基金(73482)
(71919)
教育(65634)
资助(60020)
编号(58391)
重点(48903)
(48094)
成果(45347)
(44424)
(44241)
创新(41408)
计划(41074)
国家社会(41017)
科研(40939)
课题(40856)
期刊
(125400)
经济(125400)
研究(79916)
中国(58974)
学报(55885)
(53934)
科学(49069)
大学(41065)
学学(38820)
(37057)
农业(36724)
管理(36436)
教育(27106)
(24220)
金融(24220)
业经(22713)
技术(22694)
经济研究(19986)
(19252)
财经(18621)
问题(18055)
资源(17174)
图书(17021)
(16738)
(16102)
科技(15221)
业大(15089)
(13689)
商业(13232)
现代(13164)
共检索到427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和兵  刘红玉  郝敬锋  安静  
以南京市九乡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2003、2009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在调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的基础上,计算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变化,以及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3—2009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2.63%,达643.1×104元,其中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1.57%,而中游和下游则分别减少2.18%和10.58%,耕地流失是中游、下游和流域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食物生产、保持土壤等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而水文调节和提供美学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九乡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光辉  陆守超  
以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区域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经济评价模型,并以南京市土地整理为例,评价了南京市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取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显示:土地整理引起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也必然引起区域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逆向的。合理开发利用各类土地资源,适当增加和保护生态服务价值高的地类,补充一定生态用地,应成为当前土地整理过程中重要的内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屹  梁晨雪  
黄河流域城市群的发展面临着水资源刚性约束强、跨域治理难度大、承载力不足等问题的严峻挑战。采用环境经济核算方法与水足迹评估了关中平原城市群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描述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社会经济因素对价值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平稳增长,呈现东南部高于西北部的区域差异特点。价值变化受农业总产值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大,城镇化率、旅游人数等也是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纳入到城市水治理中,通过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与人口密度、推进跨域协同等措施加快绿色转型。本文探索性地编制城市群水资源生态系统账户并进行了核算,为突出生态服务功能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中旗  李文华  闵庆文  许晴  
论文采用Costanza等人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对锡林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987~2000年的13年间,锡林河流域各类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服务总价值下降了31.6%,其中,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5.13×108美元降至4.38×108美元,下降13.3%;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由2.62×108美元下降为0.9×108美元,下降了65.1%;而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0.01×108美元上升到0.03×108美元,增加了200%。在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中,绣线菊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杂草类草原和羊草丛生禾草草原等优质草原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减小,克氏针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乔旭宁  张婷  杨永菊  牛海鹏  杨德刚  
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流动性对流域居民福祉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基于场强理论和断裂点模型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转移模型,以MA的人类福祉框架为基础建立流域居民福祉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及灰色关联模型,以渭干河流域为例,分析了2000-2010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流转及其对居民福祉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渭干河流域上游向下游的生态系统服务流转强度与距离成反比,溢出价值先下降后波动上升。②渭干河流域居民福祉由基本需求、安全与健康、精神三个层次构成,按重要性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乔旭宁  张婷  杨永菊  牛海鹏  杨德刚  
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流动性对流域居民福祉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基于场强理论和断裂点模型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转移模型,以MA的人类福祉框架为基础建立流域居民福祉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及灰色关联模型,以渭干河流域为例,分析了2000-2010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流转及其对居民福祉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渭干河流域上游向下游的生态系统服务流转强度与距离成反比,溢出价值先下降后波动上升。②渭干河流域居民福祉由基本需求、安全与健康、精神三个层次构成,按重要性排序表现为安全与健康>基本需求>精神需求,并呈现出库车县的福祉水平最高、拜城县其次、沙雅县再次、新和县最低的空间分异特征。③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是居民福祉的格兰杰原因,前者对后者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对安全与健康福祉产生的影响最大,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流转与下游居民福祉的耦合度最高,荒漠与居民福祉的耦合度最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史恒通  赵敏娟  
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全价值评估有利于相关流域治理政策的建立,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应用选择试验模型法,对我国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非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并以渭河流域陕西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生态功能属性和指标的合理选取基础上进行选择试验模型设计和问卷调查,进一步分析渭河流域城乡居民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差异,以及测算相关样本的支付意愿,最终进行非市场价值估算。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不在意水土流失方面生态系统服务的改善,而更关心水资源数量和质量,以及自然景观和生态旅游条件等方面的改善;2渭河流域居民对水资源质量这一生态指标具有最高的支付意愿,对水土流失强度这一生态指标具有次高...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吴淼   米炜嵩   康琦   程永辉  
城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深刻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过程,加剧了自然生态系统向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转变。本研究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城镇化子系统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机制及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其城镇化发展模式也正在经历重大转型,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组团式”的城镇化空间格局。(2)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呈现西北部高原地区高、东南部平原地区低的总体空间格局。(3)该地区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土地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经济城镇化的影响则从负向影响逐渐转变为正向影响;人口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则同时存在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研究丰富了对流域尺度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相互关系的理论认识,也为合理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吴淼   米炜嵩   康琦   程永辉  
城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深刻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过程,加剧了自然生态系统向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转变。本研究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城镇化子系统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机制及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其城镇化发展模式也正在经历重大转型,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组团式”的城镇化空间格局。(2)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呈现西北部高原地区高、东南部平原地区低的总体空间格局。(3)该地区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土地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经济城镇化的影响则从负向影响逐渐转变为正向影响;人口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则同时存在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研究丰富了对流域尺度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相互关系的理论认识,也为合理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史恒通  赵敏娟  
基于对陕西省渭河流域居民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渭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进行测算,并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其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渭河流域居民的生态系统服务支付意愿为249.27元/(户·年);居民社会地位和居民环境认知程度对其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访者年龄和是否为农村居民对其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男性受访者与女性受访者相比具有显著更高的支付意愿,而居民家庭收入状况对其支付意愿影响不显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松  安裕伦  马良瑞  
以贵阳市南明河流域1990、2000和2013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尺度空间单元格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描述了南明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异特征,进一步揭示了喀斯特区域城市发展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990~2013年,南明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增加6.87亿元,林地生态服务价值增加,而耕地、建设用地的变化造成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失;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存在较强空间聚集性,生态服务价值"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中下游,"冷点"区主要集中在流域中游;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加,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自相关性增强;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缺乏弹性,林地敏感性最高,对流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娜  姜雪  郑曦  
【目的】随着流域城镇化进程加快,自然资源的开发及城镇用地扩张,导致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随之减弱。构建生态网络对于改善和修复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进一步实现流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永定河流域北京段为例,对流域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境质量3种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利用Getis-Ord GI~*热点分析法识别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及生态节点,最终构建生态网络。并使用网络闭合度(α指数)、线点率(β指数)和网络连接度(γ指数)评价其生态网络完善程度,进一步探讨绿色生态发展目标下的生态网络优化策略。【结果】研究表明:永定河流域内共识别出16个生态源地,23条生态廊道,19个生态节点。其中:生态源及生态节点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及中部,主要由林地、耕地组成;生态廊道总长度为52.03 km,成网状沿农田、林地及河流分布。基于对生态网络分析评价,设置生态源及生态廊道的生态缓冲区,并识别生态节点盲区,对生态网络空间结构进行优化。【结论】本文通过对永定河流域北京段生态网络的构建与优化,明确了流域内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区域,以期为流域未来的生态建设及修复规划提供空间指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春连  张镱锂  王兆锋  摆万奇  
基于三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拉萨河流域湿地30年(1976年-2006年)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评价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变化。研究结果表明:30年来拉萨河流域湿地总面积减少了2.02×104hm2,达8.8%,其中水域、高寒草甸以及沼泽湿地呈减少趋势,森林湿地和滩地呈增加趋势;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损失41.20×108元,年均损失1.37×108元,以气体交换功能价值损失量最大。生态价值的损失主要是由对环境调节起主要作用的水域、草甸和沼泽湿地的减少造成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瑜  欧阳志云  肖燚  郑华  徐卫华  白杨  江波  
草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畜产品和生命支持两个方面的多种服务功能,但人们常关注产品提供功能而忽视生命支持功能。研究采用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构建了海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以2005年为基准年,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等多种方法对海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进行经济价值评估。结果表明,海河流域草地面积为6.67×1010 m2,提供产品、固碳、保持土壤、净化环境等8项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2 216.28×108元,单位面积价值为3.32元/(m2.a)。其中,提供产品的价值量最大,占总价值的31.3%,其次是固碳和营养物质保持功能的价值,分别占总价值的26.8%、22.2%。海...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冶   郭祖彬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与土地利用结构的耦合关系进行生态分区,并提出相应的差异化管理策略,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滦河流域为例,在乡镇尺度上评估关键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和匹配关系,量化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供需特征,基于Z-score标准化后的生态系统服务综合供需比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采用象限法进行生态分区,并模拟2030年不同土地利用发展情景下的分区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分异明显,林地和草地具有较高的供给量,供需关系空间分布较为均匀,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较高,供需关系空间分布差异较大;2)流域供需关系整体呈现供大于求,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各地类中,林地的供需盈余最大且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建设用地和耕地的供需亏损且空间分布差异较大;3)将流域划分为4个生态分区,情景模拟表明,合理的生态保护有助于生态系统供需盈余的提升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善,盲目的经济发展将加剧人地矛盾和供需亏损;4)充分考虑各分区自然社会特征,提出差异化分区发展策略和生态保护措施,有利于实现区域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结果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协调状态,为滦河流域生态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