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95)
- 2023(10815)
- 2022(8751)
- 2021(7930)
- 2020(6653)
- 2019(15739)
- 2018(15708)
- 2017(30436)
- 2016(17007)
- 2015(19395)
- 2014(19624)
- 2013(19421)
- 2012(18260)
- 2011(16351)
- 2010(16454)
- 2009(15267)
- 2008(15174)
- 2007(13728)
- 2006(11989)
- 2005(10786)
- 学科
- 济(75278)
- 经济(75213)
- 管理(41278)
- 业(39935)
- 方法(30171)
- 企(28681)
- 企业(28681)
- 数学(26779)
- 数学方法(26556)
- 农(23508)
- 中国(22105)
- 地方(21906)
- 学(16130)
- 农业(15994)
- 业经(15792)
- 财(15489)
- 贸(12447)
- 贸易(12442)
- 制(12383)
- 易(11897)
- 环境(11491)
- 和(10475)
- 地方经济(10390)
- 发(10046)
- 理论(9775)
- 融(9503)
- 金融(9499)
- 银(9492)
- 银行(9453)
- 行(8970)
- 机构
- 大学(242668)
- 学院(242260)
- 济(96790)
- 经济(94474)
- 管理(88123)
- 研究(87633)
- 理学(75232)
- 理学院(74163)
- 管理学(72743)
- 管理学院(72279)
- 中国(65233)
- 科学(56958)
- 京(55240)
- 农(47421)
- 所(45646)
- 财(42379)
- 研究所(41788)
- 中心(40964)
- 业大(39607)
- 江(38184)
- 农业(37399)
- 北京(34954)
- 范(34947)
- 师范(34630)
- 财经(33756)
- 院(31817)
- 州(30713)
- 经(30500)
- 经济学(30031)
- 师范大学(28117)
- 基金
- 项目(164245)
- 科学(127510)
- 研究(117885)
- 基金(116891)
- 家(103168)
- 国家(102307)
- 科学基金(86158)
- 社会(73427)
- 社会科(69287)
- 社会科学(69263)
- 省(64160)
- 基金项目(63341)
- 自然(56114)
- 划(55222)
- 自然科(54672)
- 自然科学(54657)
- 自然科学基金(53622)
- 教育(52900)
- 编号(48489)
- 资助(46394)
- 成果(38994)
- 重点(37648)
- 发(37468)
- 部(35316)
- 课题(33950)
- 创(32915)
- 科研(31350)
- 创新(30949)
- 计划(30795)
- 国家社会(30118)
共检索到362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连义 江南 窦鸿身
城市化地区湿地的退化和消失是全球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南京市为例,采用5期南京地区Landsat MSS和TM数据,结合历史数据、土地利用及野外踏查资料,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南京湿地,分析1979年—2004年来南京湿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南京湿地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总量由397.91km2下降到363.66km2,共减少34.25km2。江洲湿地变化较小,到2004年在各类型湿地中所占比重最大。乡村内河流湿地是各湿地类型中变化最大的;城乡交错带内湖泊、河流湿地数量由于城市扩张,变化频繁;城市内湖泊湿地面积变化较小。各阶段中南京湿地都有不同数量转变为城市建设用...
关键词:
城市化 湿地 变化 南京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海江 景元书 刘杰
城市化、城市气候及城市人居环境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近年来由城市化引起的城市增温效应使城市的人居环境状况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在热环境变化的基础上根据南京市的实际情况构建了该市城市化与人居环境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熵的方法进行加权求和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模型,在给出各指标标准值的前提下对该市1998~2006年的协调发展度及其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6年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度均为中度协调;但从协调发展亚型来看,2001年以前一直维持城市化滞后型,但从2001年开始转为人居环境滞后型,说明人居环境建设面临很大考验。为促进南京市...
关键词:
热环境 城市化 人居环境 协调发展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艳君 姜彤 吕宏军
近20年来,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系列与城市化相关的环境问题随之产生。六朝古都--南京,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其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同样的环境问题。为了研究南京市的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利用1987、1998、2000年的三期遥感数据,通过分层分类的方法对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专题信息提取,结合GIS技术,获得研究区1987-1998,1998-2000年两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据此全面分析了南京市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京市13年来,城乡居民及建设用地以大量蚕食耕地而显著增加,年均增幅达到1.92%;耕地...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建 蒋依依 李正国 张小飞 李卫锋 岳隽
作为衡量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土地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等四方面建立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各效益子系统的协调度评价模型。并对南京市江宁区2003年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区总体土地利用效益适中且基本协调,但各乡镇间土地利用效益及其协调性的区域差异显著。依据各乡镇土地利用总效益及其协调度的聚类分级,可将全区划分为土地利用高效协调区、高效基本协调区、高效不协调区、中效协调区、中效基本协调区、中效不协调区与低效基本协调区等七大土地利用效益类型区,并分析了其区域差异的空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厉伟 李银 但承龙 黄贤金
对于快速城市化的国家和地区而言,城市化进程始终是影响土地持续利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该文在概括了城市化进程中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历程的基础上,摆脱了以往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中的一般性表述,综合了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对城市化与土地利用两者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有针对性地从粮食安全评价、城镇用地规模合理性、城镇内部用地合理性以及土地生态系统评价等几方面构建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这一宏观背景下,南京市的土地持续利用状况总体是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但指标体系内部某些领域的评价则较以往有着很大的退步。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持续利用 评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云 李升峰 李沛泽
本文选择南京江北滨江绿水湾湿地作为河流湿地典型研究区,构建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绿水湾湿地总体处于一般健康水平,内部存在差异。针对湿地健康状况和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作者对湿地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定并提出相应的生态管控与生态修复基本要求,同时提出了涉及水环境改善、沼泽地恢复等方面的11项具体生态工程,并预评价工程实施后绿水湾湿地的生态健康水平等级有望达到健康水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茂川 张兴奇 陈刚
城市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和减轻内涝灾害的手段之一。以南京市某小区为例,在分析南京市降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1∶500地形图资料计算了不同降雨保证率条件下该小区屋面雨水可收集量,分析了雨水收集利用在减轻城市内涝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设置地面蓄水池的4条原则,在此基础上调查分析了该小区设置地面蓄水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降雨保证率为50%时,通过屋面年可收集利用的雨量为114 272.1m3;在日降雨量为50.0和95.5mm(南京市多年平均年最大日降雨量)时,屋面雨水利用可减少21.4%和11.2%的地表径流;小区内可设置蓄水池的建筑屋面面积占总屋面面积的55%,其中住宅和其他类建筑中可设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璐 徐建刚
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对包括建筑、聚落、城市甚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已被应用于城市诸多方面的分析,包括城市土地利用,交通网络可达性,街道布局等。从城市总体规划到公共空间设计,空间句法得出的结论有助于预测空间未来的使用模式且使城市得到最大化的发展。本文以南京市河西地区为例,对河西地区进行了空间句法分析,根据句法分析的结果对河西空间结构组织以及路网进行了一些建议调整,并对调整后的路网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空间句法的定量分析,空间结构被毫不含糊地表达了出来,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了空间对发展中心以及轴线的选择具有非常强有力的作用。
关键词:
空间句法 城市空间结构 南京 河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志毅,张兆干
区位是饭店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商业设施与饭店的区位因素 (市场、设施的集聚、地价水平、消费者因素 )的具体影响机制进行了比较 ,并以南京市为例 ,对饭店空间布局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饭店住宿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饭店 微观空间布局 区位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薇 张涵
城市化从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南京市作为长江三角洲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苏省省会,需要认真研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发挥中心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城市中心功能的加强、较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南京市城市化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南京城市化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江苏省已经提出了大力规划建设以南京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并在2001、2002连续2年扩张南京市区的范围,大大加强了南京市的综合实力。南京的城市化发展主要途径在于提升城市功能,奠定城市化的经济基础;以城市空间优化为支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引导,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
关键词:
城市化 途径 南京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继刚
根据利用遥感技术对1987~2002年动态变化进行的监测,本文总结出了南京湿地资源的3个动态特征:滩地、沼泽大幅度减少;水系连通性降低;水田大面积减少,水产养殖用地成倍增加。文章认为,自然湿地的生态价值因人类干扰而遭受巨大损失,南京市急需制定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自然湿地利用与保护计划。需要指出的是,人工湿地的动态变化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扩展的结果,这种变化到目前为止主要是积极的,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的。
关键词:
遥感 南京 湿地资源 动态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云霞 陈爽 姚士谋
1990年代后期,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出现类似欧美城市的低密度蔓延趋势,造成农业用地和生态绿地急剧减少,破坏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文章通过对生态保留地含义及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生态保留地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并结合南京生态市规划实践提出生态保留地划分的一般流程及关键步骤,为我国同类大城市地域的非建设用地规划提供理论与实践参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辉 张艳 沈天驰
以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洲滩湿地——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通过生态适宜性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并综合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定量的描述基地景观特性。在尊重场地特性和现状的基础上,将湿地公园划分为六个功能区:洲滩湿地保护区、湿地恢复示范区、湿地森林探险区、湿地科教博览区、田园观光体验区和湿地休闲活动区,并阐述了相应功能区具体的景观营造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夏永久 朱喜钢
城市绅士化是西方国家在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空间现象,尽管绅士化运动具有积极的经济效应,但其社会负面性也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以南京市为案例城市,对8个拆迁安置社区的近1000名低收入原住民被动迁居后的日常生活、就业和通勤情况进行了社会调查,以验证城市绅士化对弱势群体产生负面效应的理论假设,并探讨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在城市绅士化的过程中,低收入原住民的生活、就业及通勤均受到了显著性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生活成本上升、就业机会减少、稳定度下降以及通勤成本增加等;"居住—就业空间错位"、"社区污名化"以及安置点对外来人口排斥等社会和空间问题是导致该类群体被边缘化的核心机理。
关键词:
绅士化 低收入 原住民 负面性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舒帮荣 刘友兆 陆效平 沈春竹 何守春
评价指标体系是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的难点,正确选择评价理论与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正确认识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及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文章引入能值理论,在传统评价方法基础上对耕地利用中物流、能流等以太阳能值为统一衡量标准,建立新的指标体系,并对南京市1995~2004年的耕地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南京市耕地利用是向可持续方向发展的,且其可持续利用经历了两个阶段:①1995~1998年可持续性下降阶段,综合系数从1995年的1逐渐下降到1998年的0.957 0;②1998~2004年可持续性上升阶段,综合系数逐年上升到2004年的1.112 3。与传统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