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65)
- 2023(16011)
- 2022(13258)
- 2021(12103)
- 2020(9671)
- 2019(22216)
- 2018(22340)
- 2017(42573)
- 2016(23407)
- 2015(26061)
- 2014(26478)
- 2013(26082)
- 2012(24111)
- 2011(21857)
- 2010(21865)
- 2009(19711)
- 2008(18994)
- 2007(16773)
- 2006(15056)
- 2005(13579)
- 学科
- 济(101265)
- 经济(101162)
- 管理(64931)
- 业(61051)
- 企(47949)
- 企业(47949)
- 方法(37960)
- 数学(32277)
- 中国(32157)
- 数学方法(31940)
- 农(28501)
- 地方(28324)
- 业经(23958)
- 学(22211)
- 财(20558)
- 农业(19654)
- 环境(19493)
- 制(16810)
- 贸(16721)
- 贸易(16706)
- 发(16257)
- 和(16122)
- 易(16053)
- 银(15550)
- 银行(15505)
- 理论(15493)
- 技术(15218)
- 融(15203)
- 金融(15201)
- 行(14937)
- 机构
- 大学(331473)
- 学院(330858)
- 济(131287)
- 管理(129100)
- 经济(128241)
- 研究(117748)
- 理学(110806)
- 理学院(109458)
- 管理学(107598)
- 管理学院(107005)
- 中国(86630)
- 科学(74075)
- 京(73296)
- 所(59606)
- 财(57997)
- 农(55533)
- 研究所(54293)
- 中心(52409)
- 业大(49968)
- 江(49394)
- 范(46874)
- 北京(46819)
- 师范(46429)
- 财经(46084)
- 院(43230)
- 农业(43124)
- 经(41830)
- 州(40759)
- 经济学(38658)
- 师范大学(37620)
- 基金
- 项目(226659)
- 科学(178065)
- 研究(166661)
- 基金(162594)
- 家(142013)
- 国家(140790)
- 科学基金(120489)
- 社会(104411)
- 社会科(98834)
- 社会科学(98811)
- 省(89026)
- 基金项目(86931)
- 自然(77693)
- 自然科(75834)
- 自然科学(75819)
- 划(75261)
- 教育(75171)
- 自然科学基金(74412)
- 编号(68422)
- 资助(65407)
- 成果(55397)
- 发(52726)
- 重点(50961)
- 部(48759)
- 课题(47781)
- 创(46603)
- 创新(43481)
- 科研(42782)
- 国家社会(42571)
- 发展(42145)
- 期刊
- 济(150866)
- 经济(150866)
- 研究(101651)
- 中国(67325)
- 学报(52357)
- 农(51689)
- 科学(49675)
- 管理(47984)
- 财(41221)
- 教育(40525)
- 大学(39349)
- 学学(36747)
- 农业(36042)
- 融(29836)
- 金融(29836)
- 技术(28934)
- 业经(25918)
- 经济研究(23312)
- 财经(21607)
- 问题(21070)
- 图书(19178)
- 业(18537)
- 经(18428)
- 科技(16703)
- 资源(16048)
- 理论(15856)
- 技术经济(15849)
- 现代(15824)
- 发(15039)
- 商业(14743)
共检索到497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贾若祥
促进城市化地区低碳发展是推进整个社会低碳发展的关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积极探索具有各自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一、城市化地区低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碳排放高。城市化地区是人口和产业的主要集聚区,多项研究表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万达 黄佳军 杨伟 张建森
本文在论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追求物质和精神文明相对低碳的方式"这一命题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当前高碳城市化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低碳城市化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城市形态、城市运行模式以及城市产业布局三方面详细阐述实现低碳城市化的路径选择。建议政府"多管齐下",推进低碳能源的开发与低碳交通的运行;鼓励低碳技术研发;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扶持低碳产业;倡导低碳观念和低碳消费。
关键词:
低碳城市化 气候变化 城市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琪
走低碳城镇化发展道路,是我国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群的低碳化发展现状,发现西部地区城市群的低碳城镇化建设仍显迟缓,低碳能源建设、低碳产业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技术利用等方面相对薄弱。然后,采用实证的手段,分析了西部地区城市群低碳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原因,发现城市经济发展和消费扩大是制约低碳化的主要因素,人口规模增加、技术水平偏低、产业结构不优也是低碳城镇化迟缓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西部地区城市群的低碳城镇化发展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市群 低碳城镇化 原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琪
走低碳城镇化发展道路,是我国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群的低碳化发展现状,发现西部地区城市群的低碳城镇化建设仍显迟缓,在低碳能源建设、低碳产业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技术利用等方面相对薄弱。城市经济发展和消费扩大是制约低碳化的主要因素,人口规模增加、技术水平偏低、产业结构不优也是低碳城镇化迟缓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市群 低碳城镇化 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毛丽芹 韩国栋
近年来,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我国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也应顺应这一潮流,因此,低碳城市化道路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从我国走低碳城市化道路的必然性入手,分析其可行性,并提出低碳经济模式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城市化 环境恶化 低碳生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欣英 安树伟
西部城市化地区是按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层面开发内容划分的西部城市功能区。西部城市化地区经济发展迅猛,发展潜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存在产业趋同、发展理念和市场化相对落后、多极中心城市辐射的增长格局尚未形成等问题;未来,西部城市化地区要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转变发展方式,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城市发展长效机制,形成多极增长格局,建设文明富裕的城市化区域。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城市化地区 西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严红
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有着特殊的发展背景、特殊的发展路径和特殊的发展困境,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必须从制度安排和经济基础层面进行战略转型,总体思路是城市化发展由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型、由纵向投资向横向拓展转型、由行政主导向产业支撑转型、单一城市向网络城市转型、由人口转移向结构转换转型,转型路径是农村地区在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小城镇、中小城市在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基础上拓展为大中城市、中心城市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上优化升级,实现西部地区在产业联系和产业链条基础上的城市网络化发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市化 战略转型 产业支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秉文 付春香
由于历史、自然、人文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制约,西部地区城乡发展差距大、城市化水平低。本文在价值链的视角下,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分析了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然后提出了城市化路径的设计、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营销、人力资本的培育等具体措施,推进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
城市营销 城市化 价值链 西部地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陶新
基于现有研究文献和低碳交通实践,对城市低碳交通发展进行了理论阐释。依据城市低碳交通概念、福利经济学、系统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并科学设置了指标阈值。提出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指数测度方法,并以中国6个典型城市为例进行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指数具有明显的绿色低碳价值导向作用和政策导向作用;目前中国城市交通碳生产力较低、交通污染较大;中国城市急需优化交通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塑造城市低碳形态。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低碳交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石营 李郇
试图通过低碳城市发展行动框架的探索,在城市层面开始低碳化发展的试验和建设,找准适合地区发展的低碳城市行动内容。在简要回顾低碳城市研究的有关进展基础上,认为低碳城市行动是现阶段研究的重要内容,并对目前低碳城市建设较为领先的城市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低碳城市发展行动框架,包括低碳城市行动的制度架构、低碳城市行动方案制定过程、城市发展政策和行动的评估机制、城市温室气体排放计算体系、低碳城市初始行动内容,将低碳发展理念落实到城市建设中去,推动城市的发展创新。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低碳城市 行动框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国平
城市化与低碳发展的关系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论文依据生态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一个福利碳强度指标,基于1990—2020年二十国集团(G20)国家的数据,计算了G20国家的福利碳强度,并运用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了城市化对福利碳强度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样本期间各成员国的福利碳强度呈下降趋势,表明单位福利水平的提升给碳排放空间带来的压力在逐渐缩小。(2)共有29个年份城市化率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出口贸易和政府规模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总体而言,城市化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福利碳强度,出口贸易的增加和政府规模的扩大会推高福利碳强度。(3)发达国家的主要局限是人均碳排放水平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的短板在于人均预期寿命偏低。以上结论对中国未来低碳发展的政策启示主要有:要摒弃城市化模式之争,走弹性变通的适宜城市化道路;要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等主体精诚合作,推动治理现代化;要发展高质量出口贸易,助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国平
城市化与低碳发展的关系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论文依据生态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一个福利碳强度指标,基于1990—2020年二十国集团(G20)国家的数据,计算了G20国家的福利碳强度,并运用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了城市化对福利碳强度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样本期间各成员国的福利碳强度呈下降趋势,表明单位福利水平的提升给碳排放空间带来的压力在逐渐缩小。(2)共有29个年份城市化率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出口贸易和政府规模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总体而言,城市化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福利碳强度,出口贸易的增加和政府规模的扩大会推高福利碳强度。(3)发达国家的主要局限是人均碳排放水平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的短板在于人均预期寿命偏低。以上结论对中国未来低碳发展的政策启示主要有:要摒弃城市化模式之争,走弹性变通的适宜城市化道路;要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等主体精诚合作,推动治理现代化;要发展高质量出口贸易,助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倪晓宁 包明华
城市化是适应大工业生产的结果,适度规模由工业化所需劳动人口决定。中国内部存在多重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因不同工业化水平和发展路径有所区别。因此应设立城市化比例指标,使其反映适度城市化水平时不受工业化水平高低影响;建立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的CCR城市化度量模型,根据地区数据进行绩效评估,寻找适宜的城市化参照标准;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城市化层次发展战略,即按照实际工业化水平选择适宜参照标准,制定地区城市化发展具体目标和政策,避免不必要的指标追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梦琴 刘轶俊
通过构建多形式的碳排放模型以及测算全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本文考察了多重因素特别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较为稳健地表明,城市化进程直接加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产业结构变化是中国碳排放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FDI环境效应的合力是负面的,贸易并非国际碳污染转移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
城市化 省际数据 碳排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