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60)
2023(15759)
2022(13039)
2021(12009)
2020(9721)
2019(22331)
2018(22323)
2017(42284)
2016(23380)
2015(26014)
2014(26325)
2013(25848)
2012(23838)
2011(21594)
2010(21613)
2009(19616)
2008(19062)
2007(16791)
2006(15013)
2005(13545)
作者
(68239)
(56257)
(55784)
(53122)
(35954)
(26863)
(25359)
(22135)
(21512)
(20116)
(19232)
(19083)
(17962)
(17848)
(17432)
(17200)
(16714)
(16518)
(16162)
(16075)
(14011)
(13995)
(13585)
(12833)
(12639)
(12585)
(12512)
(12508)
(11355)
(11075)
学科
(98957)
经济(98855)
管理(64855)
(61640)
(48914)
企业(48914)
方法(37433)
中国(32314)
数学(31647)
数学方法(31309)
(27770)
地方(27013)
业经(23780)
(20996)
(20715)
农业(19083)
(16980)
(16652)
贸易(16638)
环境(16113)
(16009)
(15929)
理论(15894)
(15644)
银行(15601)
(15479)
技术(15316)
(15162)
金融(15161)
(15021)
机构
大学(328525)
学院(327597)
(129399)
管理(128267)
经济(126352)
研究(116122)
理学(109959)
理学院(108658)
管理学(106835)
管理学院(106243)
中国(85786)
(72750)
科学(72291)
(58528)
(58027)
(54014)
研究所(53138)
中心(51786)
(49167)
业大(48704)
北京(46611)
(46463)
师范(46039)
财经(45964)
(42873)
农业(41958)
(41736)
(40536)
经济学(37837)
师范大学(37340)
基金
项目(222814)
科学(175100)
研究(164673)
基金(159421)
(138804)
国家(137578)
科学基金(118050)
社会(102975)
社会科(97513)
社会科学(97489)
(87475)
基金项目(84913)
自然(75865)
教育(74949)
自然科(74076)
自然科学(74062)
(73706)
自然科学基金(72698)
编号(68094)
资助(64532)
成果(55461)
(51338)
重点(49915)
(48013)
课题(47584)
(45784)
创新(42667)
国家社会(41891)
科研(41746)
项目编号(41275)
期刊
(149196)
经济(149196)
研究(101918)
中国(67886)
学报(50891)
(50338)
管理(48171)
科学(47918)
教育(42360)
(41787)
大学(38469)
学学(35741)
农业(35160)
(29966)
金融(29966)
技术(29104)
业经(25673)
经济研究(23211)
财经(21653)
问题(20805)
图书(19442)
(18431)
(18123)
科技(16251)
理论(15927)
现代(15792)
技术经济(15658)
(14896)
资源(14839)
商业(14691)
共检索到495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德利  方创琳  
正确处理好城市化速度与质量的辨证关系,使城市化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与城市发展及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相一致,一直是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总结了当前城市化质量研究领域在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认为,理论研究方面已从多元视角诠释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内涵,但至今尚未形成对"质量"的共识,缺乏对城市化发展质量影响机理及演变规律的系统探讨。方法方面尝试建立多种测度城市化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及方法模型,但未形成通用范式。实践方面形成了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过快"、"过慢"两种对立的观点,但尚未达成共识,但仍未将"提质"摆在首要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玲  仇方道  朱传耿  马随随  
城市发展转型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城市发展转型的内涵、内容、影响因素、模式等方面的深入分析,认为目前城市发展转型研究多是注重资源型城市转型而忽视一般性区域中心城市转型,注重城市经济转型而忽视城市文化与社会转型,注重定性研究而忽视定量研究。今后应加强一般性区域中心城市转型研究,突出城市发展转型中的软环境研究,推进不同发展水平城市转型的比较研究,注重城市转型中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巍  赵晓杰  王楠  胡细英  陈敏  
文章紧扣城市跨江发展的主题,对中国城市跨江发展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挖掘城市跨江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特征。研究发现:不同城市跨江发展的空间过程与动力机制各具特色,且同一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跨江发展过程与机制也有所差异;已有研究侧重从城市经济学、规划学视角展开,研究内容集中于滨江城市类型、跨江发展模式、过程阶段、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等方面,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不足,缺乏跨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有待加强。快速城市化的宏观背景为我国城市跨江发展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增强城市跨江发展的定量分析,并在注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强不同类型跨江城市间的比较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国  
城市是一个随时间发展而不断演化的客观存在,其演化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城市发展阶段理论是城市研究的重要思想支撑,但目前关于城市发展阶段的理论研究远比不上这一思想在其他学科中的发展。除了邻里层次和单一职能城市的研究相对完善以外,对于一般性城市整体发展阶段的研究仍处于探索过程中,既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对城市研究尚未做出突破性贡献。在当前人文社会科学普遍经历"空间转向"的过程中,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应当进行"时间转向",应当深入分析城市发展中时间的社会性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建构作用,以"因时制宜"地建设好我们的城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廖柳文  高晓路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人口现象,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并探讨相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乡村人口老龄化特征及原因,随后从生产、生活、生态三个视角梳理了人口老龄化对乡村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生产、社会保障、乡村治理、消费结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空间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应结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三个维度开展乡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与适应相关研究,重点研究方向有:(1)基于人口流动视角的乡村人口老龄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2)乡村人口老龄化空间差异及其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3)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乡村振兴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裕瑞  尹旭  
镇是中国的基层行政区域单位,镇域是县域和城乡发展的重要尺度单元。文章首先对镇的相关概念与功能进行分析,然后重点梳理国内外关于镇域发展研究的主要成果。在经济发展方面,学界就镇域产业经济发展特征、机制及如何保持镇域经济活力等开展了系列研究,横向的产业、格局类研究成果较多,但纵向的全景变化及机制的研究相对薄弱;在空间重构方面,空间规划、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中心村镇建设等得到持续关注,但缺乏对不同类型农户和社区重构过程及发展动态的深入研究;在社会管理方面,公共服务供给与公众参与机制逐渐受到重视,而对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公共事务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仍较薄弱;在资源环境方面,开展了镇域土地利用、景观生态、土地整治及其效应等相关研究,但对于镇域发展规模、产业类型特征与资源环境效应的基本关系仍不明晰,对镇域系统的资源环境效率缺乏综合认知。在新时代的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镇域对于区域和城乡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将更加关键。应着力加强镇域人地系统演化过程与机制、镇域空间重构与乡村振兴、镇域社会管理制度与治理模式、镇域资源环境效应优化调控及镇域发展新情况与新问题研究,以更好地服务于上述国家重大战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传海  
本文分析了湖北省城市化的发展及其特点,展望了湖北省城市化发展的前景。然后,本文就湖北城市化发展有关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光来  许有鹏  徐宏亮  
受人类活动特别是城市化的影响,天然水文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城市化的水文效应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城市化过程所引起的水文效应研究现状,述评了现有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①城市化对降水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和季节差异,其影响程度还存在争议,城市化降水效应机理有待研究;②城市化地区河网结构趋于简单,目前平原河网地区水系分级方法不明确;③不透水面变化改变长期径流量、水质以及暴雨洪水洪峰流量、洪峰过程,其定量关系的阈值需要确立;④变化下垫面条件下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水文过程与生态过程耦合需要进一步研究。最后提出了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思路,以便作为城市水文学研究的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秦耀辰  荣培君  杨群涛  李旭  宁晓菊  
城市化是全球发展的趋势,而城市化进程对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全面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碳排放研究的起源与发展、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从中看出:国内外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城市化和碳排放的关系、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的宏观及微观因素,以及城市化对碳排放的作用机理等方面;研究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除基础的IPAT模型、STIRPAT模型之外,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指数分解、结构分解、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等方法也广泛应用。总体而言,城市化进程对碳排放的影响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涉及诸多因素,目前的研究已逐渐深入、研究方法也多有创新,但仍需丰富研究视角、完善研究体系,更好地为城市化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为低碳城市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续超  陈葆德  胡可嘉  
目前有关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但对于极端高温—热岛效应相互作用、城市化对高温热胁迫及其健康后果的影响等研究还不够深入,在进行未来气候变化预估时也很少考虑城市的影响。在气候变化、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这将严重低估城市未来的变暖幅度以及城市极端高温的健康风险。随着近年来气候变暖所导致的高温热浪事件频发,城市化对极端高温事件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陆续开展的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极端高温及其长期趋势的观测事实、城市极端高温数值模拟、城市高温期间超额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和评述。大部分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都发现,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了城市极端高温发生的范围和强度,增加了城市居民的高温健康风险,对城市极端高温的长期上升趋势也有重要贡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城市化引起的热岛效应对极端高温期间的死亡率有着重要影响。最后,对城市化影响极端高温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乔标  方创琳  李铭  
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种种矛盾与胁迫作用,在干旱区表现的尤为突出。本文系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过程研究在理论、观点、方法与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提出了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在交互胁迫中相互促进的观点,指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展望了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研究认为,国际学者普遍关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涌现了一系列研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理论:非常重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机理的研究,主要从城市人口集聚、经济增长、空间扩展等层面分析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从生态条件、资源条件、环境污染等层面探讨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束缚作用:广泛采用“3S”技术和定量分析方法来评价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响应过程:逐步加强对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途径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对干旱区水资源紧张及生态恶化原因,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机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EKC模型、双指数模型和耦合度模型等定量分析手段,城市化发展模式等进行了研究。当前单独研究城市化或生态环境的较多,将二者结合起来的较少;实证研究较多,规律总结较少;定性分析较多,定量研究较少:胁迫效应研究较多,约束效应研究较少,至今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从发展趋势来看,多学科融合、与实践紧密结合、新技术方法的应用与动态模拟化将是今后国内外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嘉岩  
中国多数的城市化研究者认为,同国际上以人均 GDP 表示的经济发展程度应达到的城市化水平相比,中国的城市化存在滞后。但笔者认为,中国在快速推动城市化水平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城市化质量的研究。现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出现了人为推进城市化水平而不顾城市化质量的现象。所以,在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城市化质量,才是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关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潇潇  朱传耿  朱舜  
省际边界区域是位于省与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间的接壤地区,是以省界为中线向两侧扩展一定宽度形成的窄带型区域。我国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自改革开放后有了长足发展,不同领域学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内涵,国外边界区域城市化的研究现状包括国际边界、区际边界区域城市化发展、边界区域管治等,国内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研究现状包括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产业发展、城市管治理论与实践、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等,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曦  
城市化质量和城市化水平协调发展是科学、合理地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构建了以经济指标、公共服务指标和环境指标为核心的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2011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化质量进行测算,并进一步分析了各地区城市化质量和城市化水平的协调程度,探求城市化质量和水平非协调发展的原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推动城市化合理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婷  刘玮辰  吴巍  陈江龙  
城市更新是适应城市发展态势、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再开发日益成为助推城市更新、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综合认知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状况,论文从滨水区概念、滨水区再开发概念、空间过程、演进路径、组织模式、驱动机理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相关进展,并进行评述和展望。研究发现:(1)滨水区再开发的空间演变趋势是从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由较为单一的用地类型向多元用地类型转变;(2)从空间过程演变中凝练出滨水区主要朝着物质空间改善、经济高质量发展、休闲娱乐共享愿景、历史文化保护4种不同的时空演进路径进行再开发;(3)滨水区再开发组织模式主要分为政府主体、私营主体、公私合作3种,利益相关者参与形成的滨水区再开发组织模式,与由港口、环境、经济、政策、文化等构成的社会环境系统交织一起共同作用于滨水区再开发;(4)未来,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研究应该重视理论体系和框架的创新,重视滨水区再开发动态演化路径研究,深入剖析滨水区再开发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机理,加强对滨水区再开发多重效应的系统分析,建立助推城市更新的滨水区再开发管控方法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