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92)
- 2023(14407)
- 2022(11664)
- 2021(10405)
- 2020(8500)
- 2019(19377)
- 2018(19395)
- 2017(37653)
- 2016(20346)
- 2015(22928)
- 2014(23333)
- 2013(22646)
- 2012(20648)
- 2011(18765)
- 2010(19393)
- 2009(18482)
- 2008(18005)
- 2007(16180)
- 2006(14768)
- 2005(13923)
- 学科
- 济(106631)
- 经济(106509)
- 管理(63064)
- 业(54998)
- 企(46316)
- 企业(46316)
- 方法(38379)
- 数学(32934)
- 数学方法(32353)
- 中国(27802)
- 地方(24142)
- 农(22708)
- 业经(22576)
- 财(22551)
- 制(20313)
- 学(19617)
- 理论(16939)
- 农业(15302)
- 体(15261)
- 融(14883)
- 金融(14880)
- 银(14598)
- 银行(14581)
- 环境(14567)
- 地方经济(14358)
- 行(13958)
- 和(13426)
- 贸(13357)
- 贸易(13346)
- 发(13056)
- 机构
- 大学(300716)
- 学院(300171)
- 济(133001)
- 经济(130200)
- 管理(112940)
- 研究(103336)
- 理学(96631)
- 理学院(95546)
- 管理学(93628)
- 管理学院(93079)
- 中国(78011)
- 京(63681)
- 财(63005)
- 科学(59017)
- 所(51106)
- 财经(49034)
- 江(46053)
- 研究所(45611)
- 中心(45532)
- 经(44324)
- 经济学(42697)
- 农(41429)
- 北京(40274)
- 范(39247)
- 师范(38939)
- 业大(38532)
- 经济学院(37846)
- 院(37177)
- 州(36326)
- 财经大学(36126)
- 基金
- 项目(190884)
- 科学(152368)
- 研究(141070)
- 基金(140194)
- 家(120486)
- 国家(119560)
- 科学基金(104172)
- 社会(93486)
- 社会科(88701)
- 社会科学(88677)
- 省(73844)
- 基金项目(72792)
- 教育(65634)
- 自然(65036)
- 自然科(63594)
- 自然科学(63584)
- 自然科学基金(62398)
- 划(61523)
- 资助(57415)
- 编号(56258)
- 成果(46597)
- 重点(43327)
- 部(42511)
- 发(41551)
- 课题(39909)
- 创(39273)
- 国家社会(39262)
- 制(38895)
- 教育部(37484)
- 创新(36816)
- 期刊
- 济(158443)
- 经济(158443)
- 研究(98256)
- 中国(61601)
- 财(49910)
- 管理(46745)
- 学报(40748)
- 科学(39853)
- 农(38880)
- 教育(32985)
- 大学(32593)
- 学学(30630)
- 融(28395)
- 金融(28395)
- 技术(27897)
- 经济研究(26356)
- 财经(25686)
- 农业(25555)
- 业经(22819)
- 经(22316)
- 问题(21328)
- 统计(16321)
- 技术经济(16238)
- 策(14770)
- 现代(14652)
- 贸(14613)
- 商业(13606)
- 世界(13567)
- 业(13159)
- 决策(13143)
共检索到464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程开明
对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众多学者从不同研究视角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和实证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经济增长通过产业、就业结构转换及产业聚集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反过来,城市化也通过多种机制推动经济增长,关注点的差异形成不同理论模型。两者相互作用的内在基础是聚集经济,具体表现为内部规模经济、地方化及城市化经济三个层次,来源于多方面的效应,并存在于产业、地理和时间维度。深入认识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解决中国城市化问题显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城市化 机制 模型 聚集经济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彭芳梅
城市增长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重要内容。城市增长理论可划分为内生城市增长理论和外生城市增长理论。本文重点阐述三个城市内生增长模型即外部性城市增长模型、新经济地理城市增长模型和超边际城市增长模型及其主要思想;围绕"人力资本积累"和"产业聚集"对城市增长的影响,综述相关经验研究;简单总结和评述内生城市增长模型,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城市增长提供理论借鉴和经验参考。
关键词:
城市 内生增长 理论模型 实证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路征
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互动机制,并认为应该在保持对高收入人群和发达地区足够的激励下,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本流动、加强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等措施,实现向兼顾公平的增长战略转变,并强化利益扩散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互动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冉祥云
生态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并发展的一种新兴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以2001-2011年我国相关数据为基础,以我国生态旅游和经济发展为对象,借助Eviews5.0平台对其进行协整关系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而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地推进生态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经济增长 协整 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兴杰 陈通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研究,国内外尚处于探索阶段。发展经济学中的城乡人口迁移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二者关系的理论基础。文章结合中国实际,论证了城市化正是通过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和经济结构这一作用渠道,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经济结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景华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化和经济增长是紧密联系又互相促进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国民产出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城市化推进是其运行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满足了城市化的需要,城市化通过刺激投资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和人力资本提升作用于经济增长。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增长 劳动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文月 任保平
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良性互动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建立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良性互动机制。本文首先基于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典型经济体的技术水平和制度环境的差异性特征,分析了以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协同演进为核心的经济增长质量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影响机制。采用SYS-GMM估计分析了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并以人均GDP为门限变量,分析了技术进步、制度变迁及其交互项对经济增速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原有的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路径不仅降低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因技术与制度协同反馈机制的弱化,对经济增长造成双重制约。因此,应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同时注重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进一步优化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协同互促机制,以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互动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志高 曹建华
文章从古典分工理论、区位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学、新兴古典经济学以及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中分析了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理论根源;以要素层面、产业层面、贸易层面、区域层面和制度层面的诸多因素为中介解释了城市化与经济增长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并探讨了城市蔓延、城市收缩和城市交通拥堵三大城市问题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从对理论脉络梳理、现实拓展分析和问题指向探讨中总结和发掘出了城市化与经济增长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增长 理论脉络 城市问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炳志 储诚忠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述评胡炳志储诚忠一、关于索洛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简要回顾索洛(Solow)在1956年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假定了一个效益为常数的两要素生产函数:Y=F(K,L)(1)其中K为资本,L为劳动,Y表示产出。从(1)式可以看出,索洛没有考虑技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炳志
从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出现,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发生了深层的变化。罗默(Romer)的模型,被誉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模型。 一、罗默的第一个模型 罗默在建立他的第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时,引用了罗歇尔关于“外部经济效果”(externalities)的概念。罗默在1986年提出他的第一个模型时,认为正向外部经济技术效果来源于资本要素K的积累,这个资本要素不一定是有形资本。罗默在建立他的模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小川
一、新古典两部门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最流行的Solow-Swan模型是以总生产函数的形式展开的。该模型假定人们生产的产品既可以作为消费品,又可以作为资本货物,或者消费品和资本货物之间的价格比率是不变的。假定经济当事人能够准确地掌握未来,并具有明确的效用函数,那么,一个社会的基本问题就成为该经济当事人如何选择最优的储蓄水平,使无穷未来效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